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12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改革之死

逆行斋主 逆行斋 2018-12-20

公元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将光绪帝软禁于中南海涵元殿,然后下诏太后训政,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惨遭杀戮,康、梁出走外国。自6月11日始历时103天的维新运动就此宣告失败。因公元1898年是中国农历戊戌年,此次维新运动又被称为“戊戌变法”。

自此,清廷在通往覆灭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最终一头扎了进去,捎带把整个中华民族也差点送进万劫不复的万丈深渊。

从镇压“戊戌变法”开始,慈禧老佛爷和清廷的决策越来越愚蠢。包括所谓利用义和团的民心,盲目自大到同时向11个强国开战,到被痛扁一顿后不得不签订《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再到被迫进行清末新政,“打着不走牵着倒退”,最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清王朝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有人这样总结,晚清的朝廷,总是在五年后才去做五年前就应该做的事,总是被历史潮流拉一步。

据《慈禧外纪》记载,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慈禧这个表态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她赞成变法,二是她主张在不违背祖制的情况下,有限度有节制地变法。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第三点,就是变法不能触犯慈禧的权力。皇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不可触碰性,慈禧可以为了图强而容忍维新派的很多变法措施,但她绝对不会容忍帝党和维新分子架空她的权力。

谭嗣同是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激进人物。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走,慷慨就义,留给后世一段泣血名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今日看来,谭嗣同的话隐含深意,表明维新失败意味着从上至下的政治改良之路被堵死,中国的大规模流血已无可避免。

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时揭示了一点: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必定顽固对抗社会变革的力量。

只要是改革,改革者本人的利益往往是最大的。每次改革,都有一批新的不该得那么多利益的既得利益者。改革必然导致大权在握,在消灭旧的利益集团的同时,却在制造新的利益集团,改革一旦成功,就意味着本身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而你本身就成了改革的对象,或继续改革的拦路虎,最终的结局就是,改革者人亡政息。

也许,保守和激进、改革或革命等等理念主张的分歧争论都可能是脱离中国历史发展实际的伪问题,因为归根结底,一切症结的根源并非在于道路选择和方法论层面,而只是落实于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故障。

也许是一种历史的巧合,戊戌年,往往是中国历史大变局之年。

960年前的1058戊戌年,王安石上书万言,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

1838戊戌年,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赴广东主持禁烟事务。由此引发的鸦片战争给封闭的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迷茫、失落,更由此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中华国运大变局。

1958戊戌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破茧而出。是年5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运动;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对中国未来数十年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8 ,又一个戊戌年降临中国。

《阿房宫赋》最后有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谨以此文纪念戊戌变法12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

 

个人微信公众号:逆行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