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到“圆”点的设计之路

5月31日晚,新西兰UW学院邀请轨道车辆设计师、IFS设计公司中国区设计总监黄俊为工业设计专业同学带来讲座。讲座中,他以自身实际经验出发,分享从设计新手到知名设计师的感悟与收获。分享项目从概念到落地的实际经验,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知识。



主讲人介绍

黄俊,轨道车辆设计师,IFS设计公司中国区设计总监。获DIA佳作奖, mia seeger preis,德国设计大奖特别奖以及国际列车设计大赛银奖。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之后留学德国继续攻读工业设计。毕业后先后在德国5家设计公司任职,于2019年回国设立了德国IFS杭州设计中心。公司主要为中国中车阿尔斯通等国际著名轨道车辆制造商提供全面的工业设计解决方案。




回忆设计之路:

从迷茫到坚定方向



|


和大多数设计新手一样,黄俊将他入行的那段时期定义为“迷茫”与“坎坷”。最初接触工业设计时,他并不明白工业设计能做成什么、又该怎么做。回顾刚毕业时的求职经历,他感慨“每找一份工作,就换一座城市”。在最开始投递简历的时候,几乎每封都石沉大海,过了将近一年时间,才终于收到一份实习的offer,实习一年后,又开始寻求下一份工作……接下来的几份工作也是如此,持续时间短、变换频率高。


他回忆那段时光,最大的特点是自始至终都很迷茫,没有明确的目标。直到遇见德国的高铁设计者,他在交谈中逐渐萌生出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与好奇,自此找到了未来人生的方向




产品如何从概念落地:

需要设计师的全盘考虑


|


黄俊以改进电车的例子,向同学阐述了产品概念化、实物化的过程,以及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

客户的需求、草图、人机设计、1:1的模型、视野、紧急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设计师要去考虑和解决的。”他通过介绍改进后的有轨电车,指出有轨电车的优化意义以及新增设计的附加功能。他分享了柏林有轨电车的改进案例:“改变有轨电车窗户的大小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工程师而言却是’灾难‘——设计师需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重新设置设备的位置,同时确保为乘客提供一个新角度、新视野,设计时,甚至每一条曲线都是经过精密计算、有一定讲究的。”




互动交流:

走出迷茫的最好办法是去实践



|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在座同学询问在国内外学习工业设计专业的区别”。

黄俊认为,国外学习十分注重实践经历,金工、木工、车床加工都要实地学习;在学生培养方面,国外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有连续6个月的实习经历。此外,国外高校注重模型制作,几乎会对每一个设计做出1:1的复刻模型进行研究,老师更希望学生拿出模型,而不是草图。


面对“工业设计是否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问题时,他回答“最好的办法是你将感兴趣的领域都尝试一遍,在实习的过程中,你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讲座最后,黄俊教导同学,走出迷茫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明白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才能走出迷茫。






*部分图源黄俊

文      字 | 葛宣仪

摄      影 | 柳一然

今日编辑 | 毕煜涵

责任编辑 | 方丝佳

审      核 | 王柳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