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这么一个爬上高位的垃圾,平时是怎么忽悠的?(学习一下,你也可以的?)

2018-02-25 皇帝的新装? 洞观视角

点击上方蓝色洞观视角关注,即可免费接收洞观君每日推送的新闻解读。

★洞观视角★上班路上的深度新闻解读、多角度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微信号:InsightsChina

来源:散人乱弹(ID:llyin0718)

鲁炜倒了。这是送给我们最好的新春礼物。

我们奇怪的是他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倒。

鲁炜进入公众的视野应该是从担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以后。

自从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的蔡赴朝上调国家广电局长后,北京市各个方面都对谁来担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寄予厚望,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宣传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全国。

鲁炜从新华社副社长位置上,空降至北京市,担任了这一重要职务。

当鲁炜开始在北京市各个单位视察时,被他视察的单位的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个大忽悠!”“太能吹牛逼了!”

他来到北京演艺集团说:“你们的办公条件不行。我要给你们盖个北京演艺大厦。马上开始筹备,三年内一定建成。”在场的所有人没有激动,只有发愣:这个人太不靠谱了。一个城市新建大厦不是一个宣传部长随口就可以承诺的。那牵扯到城市详规、土地使用性质、城市财政安排、还有交评、绿评。一个新华社来的副社长,他懂这些吗?怎么能张口就来。

过了几天,鲁炜再次对北京演艺集团的人说:“我要给你们建的是心中的演艺大厦。“这个时候,北京演艺集团已经没有人再信任这个新来的宣传部长了。

鲁炜视察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提出要马上花几十万在全国征集儿童剧本,在场的人发言说:“目前中国专门从事儿童剧创作的人不过五个,儿童剧创作不是花钱就能征集来的。”鲁炜当场大怒:“我看全国写儿童剧的五十个也不止。我就是要花大钱卖儿童剧,你们办不了我来办。”当然这事儿是不可能办成的。他也没办。

就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逼着有关部门排演了一台上千人的晚会,花了八千多万人民币,演了三场。他乐的手舞足蹈,一定要把这台晚会搞到香港去演出。承担演出的单位多次努力也做不到,他不止一次发火:“这点儿事儿你们都干不成,干什么吃的?”

在他忽悠下,北京市提出要在天桥地区三年内建成100个剧场。当时有人提出这是不可能的。他又发火大骂:“谁破坏老子的好事,我就让他没有好果子吃。”五年过去了,鲁炜都倒了,天桥只建成了一个剧场,还在艰难地经营。

鲁炜出席在北京七九八园区要建一个模仿澳门“水舞间”演出剧场的项目活动,并表示大力支持。有人提醒他:“以北京的地下水现状,建这样一个剧场是不合适的。”他竟然大怒,斥责提醒的人:“你懂什么,你看我能不能建成。”

就这么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竟然动不动就斥责别人:“嘴上没个把门的。”其实那时,鲁炜就已经成为北京市宣传系统的笑料。

这么整天到处胡说八道的人,居然被提拔到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国家网信办主任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令人大跌眼镜。

鲁炜倒了。对鲁炜的评价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可以和当年和坤倒台时的“十不赦”相提并论。总之,这是一个恶心的不能再恶的流氓。

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我们普通干部一眼就能看穿的流氓,怎么会一路高升?

不过总算也是揪出来啦!

过年啦!多干几杯吧!

但愿不被删贴。


洞观君(微信公众号:洞观视角,ID:InsightsChina)曾经推送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从鲁炜走马上任与落马退场:仕途中不能承受的反差之大

源:精致小号(ID:lovejzxh)


日,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网信办原主任鲁炜被双开,这是一枚重磅炸弹,尤其是在春节到来时公布,更让舆论有震惊之感。


我把新闻转发给新华社同事,她说,此前已听到传言。鲁炜在出任中宣部副部长和中央网信办主任之前,曾为新华社副社长,后担任过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


鲁炜曾是新华社的少壮派,是地方分社上来的干部。当初就听说广西分社有个“很能干”的社长,所谓能干,是从升迁快得来的自然结论,这种逻辑在机关和事业单位,是人所共知的。等我从国外回来,鲁炜已升任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兼秘书长。


当时的社内新闻,几乎处处都能看到鲁炜的名字,且因为鲁炜是60后,很是让一些人眼热,羡慕者啧啧赞叹,看人家那仕途走的!嫉妒者思忖,我怎么就没有他那样的官运?


总之,当年的鲁炜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后来出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更让人觉得其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去年11月,因涉嫌严重违纪,鲁炜被组织调查。在春节来临之际,鲁炜的处理决定被公开宣布,而且用词之严非常罕见:理想信念缺失,毫无党性原则,对党中央极端不忠诚,“四个意识”个个皆无,“六大纪律”项项违反,是典型的“两面人”……



百度百科是个有趣的东西,人物词条经常会出现前后差别巨大的状况,比如,落马的高官。鲁炜出事的新闻公布后,我再去看鲁炜的词条,发现只有人物简历,而没有关于人物的一些扩展性介绍。


大家应该都有感觉,一个新官上任后,比如原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经常看到有关他的人物介绍文章,比如能力、品德、性格,等等,总之都是赞美之词,可是,在落马之后,各种问题被揭露出来之后,各种截然相反的言词也随之出来。


前后反差之大,令人乍舌。



这前后的文章,说的是同一个人吗?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头脑中产生如此疑问,也是再正常不过。鲁炜就是这种情况。这之前的描述,和之后的描述,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不存在矛盾?


当然,也许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前面的好是真,后面的坏也是真,腐败了,由好变坏了嘛,这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可是,不能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吧?我们提拔的难道都是这样的人?或许,他原来就不怎么样,提拔嘛,总要拣好的说,于是不怎么样的也变成了出类拔萃。


这恐怕才是问题所在,就好像把一个人推到你面前,明明是个奄奄一息的人,却愣要告诉大家,此人红光满面,健壮如牛。这确实有点杯具了。


上大学时,大约是80年代中期,首次接触到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觉得明明是写一男两女的情感故事,书名却颇像一部哲学著作的名字,为此疑惑了很久。


看过很多人意气风发地上任,又看到许多人灰头土脸地落马,我又想起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书: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众多官员的黯然退场,身败名裂,不是也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吗?前后反差之大,也令人难以承受。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真相。社会领域里,也同样不能停止对“真”的追求。我们提拔的干部,应该是真正德才兼备的,而不是以次充好,甚至带病上岗。如果能得到这样的“真”,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越来越好。



小伙伴们:近期我们公众号上的文章经常被各种原因“和谐”。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后关注我们的小号InsightsInfo,以免失联,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