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 | 昔年——赵羡藻摄影艺术展
由于疫情原因,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厅暂时不对外开放。原计划举办的“昔年——赵羡藻摄影艺术展”因此延期,现精选部分作品制作成线上展览,让广大观众一睹为快。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昔年——赵羡藻摄影艺术展
主办单位:岭南画派纪念馆
展览介绍
此次展览,将从人文与自然的维度来考量,以“昔年”作为整个展览的基调,分为两个板块呈现,第一板块“忆·故土”,展现赵羡藻先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的岭南风貌和人文情怀,第二板块“意·东方”,以赵先生在自然景象摄影中表达的东方诗意作为主线,探索摄影术中中国传统艺术叙事的构成与发展。
艺术家介绍
赵羡藻,美籍华裔摄影家,出生于广东台山,1950年在摄影方面崭露头角,擅长以黑白摄影语言表达中国传统美学。1985至1998年间他在美国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摄影展,作品多次被博物馆收藏,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西方主流艺术圈表达中国传统美学的坚持者,与陈复礼、简庆福等著名华人摄影师走在同时代的前列。
赵羡藻先生深受美国风景摄影师安瑟·亚当斯的影响,其摄影作品以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富有诗意的画面氛围以及凝固了时空的悠远意境为特点,在兼具了亚当斯式的浑厚典雅的同时,散发出浓厚的东方哲学色彩,从而展现了与亚当斯完全不同的艺术理念。
作品欣赏
忆·故土
▲新河浦起网 广州 1948年
这张《新河浦起网》是赵羡藻先生的第一张照片,用的是Mamiya 6 120相机,照片在浮图影室冲洗,并被中国著名摄影家伍千里看中,将照片放大11x14英寸摆在橱窗里展览。
▲解放前夕 广州 1949年
中学时期的赵羡藻是当时广东摄影学会活动和赛事的积极参与者。岭南摄影大师何信泉和伍千里对赵羡藻的早年摄影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空袭 深圳 1949年
这张作品的拍摄过程是赵羡藻先生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广州解放初期,他刚初中毕业,一次他从广州搭火车前往香港。在深圳车站至英界罗湖的出境检查时,上空出现了两袈由台湾来的飞机袭击,但没有任何警报。炸弹和机关枪声像在身边扫射,惊险万分!四围大火,火势和爆炸声猛烈。飞机过后到处烽烟,人们争先逃难。他以为此生难逃一劫,急忙拍下这一组空袭的照片。这些照片曾在《星岛日报》《工商日报》《良友画报》刊载过。
▲炸毁后的海珠桥 广州 1949年
▲茅舍 广州 1950年
▲汲水 广州 1948年
▲广州长堤 广州 1948年
▲雨黄昏 广州 1950年
▲三姐弟 广州 1949年
▲黄大仙 香港 1951年
▲邂逅 香港 1951年
赵羡藻1952年移居美国。曾连续三年获得波士顿环球报摄影年赛第一名。而后他在美国当了几年兵,在1959年还获得全美陆军摄影比赛第一名。1960年退役后,他开始与纽约的摄影家梁光明及其他摄影朋友交往。梁光明是纽约摄影学会的创办者,也是有史以来获得沙龙摄影奖项最多的摄影家之一。
▲大埔 香港 1951年
▲深水埗 香港 1951年
▲湾仔 香港 1966年
意·东方
▲西村日出 广州 1949年
▲深秋归途 广州 1949年
▲担水的妇人 香港 1966年
▲沙田画舫 香港 1966年
▲流浮山 香港 1966年
▲沙田日出 香港 1966年
▲窗·影 香港 1950年
▲纽约 1963年
20世纪80年代初,当彩色沙龙风潮席卷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摄影群体的时候,赵羡藻却开始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华丽转身:他坚持了黑白摄影,转向了写实风景;他在走向简约的同时,也尝试了抽象影像。
▲形长影寂 1985年
▲焚书 1986年
在赵羡藻摄影风格转变的过程中,亚当斯的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认真观看赵羡藻的作品,可以看到两人之间拍摄理念上的不同。亚当斯的理念是在西方文艺复兴后倡导以人为中心、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的框架中产生的。而在赵羡藻的作品中,更多的却是东方的具有“天人合 一”的文人情怀。
▲破墙 美国康州 1989年
▲破窗 美国麻省 1985年
▲冰花 美国麻省 1988年
▲芳草 1985年
▲黑白图案 2012年
注:本文内容节选自石志民撰写的《东灵西实 ——记旅美华裔摄影家赵羡藻》
待到开馆,记得来现场看展!
岭南画派纪念馆
弘扬民族文化
微信公众号ID :lnhpj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