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93岁老党员陈喜初的故事②】一本隐藏70年的“立功证明书”

茂名发布 2022-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茂名晚报 Author 茂名晚报


今天,

茂名日报B1版、茂名晚报03版

整版报道陈喜初的

英雄无言写忠诚故事




全文如下



“那本‘立功证明书’,是我父亲最宝贝的东西。他一直珍藏着,我们是最近才知道。”陈喜初的二儿子陈广庆说的“立功证明书”,是一本纸张泛黄,封皮已经褪色的红色小本,上面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的字样。这是一本被陈喜初收藏了70年的“立功证明书”,而亲友邻居几乎没人知道93岁老兵陈喜初居然是荣获三次功勋奖章的战斗英雄!


拿起已经泛黄的立功证明书,陈喜初老人回想往事,陷入沉思。


当记者慕名前往英雄陈喜初家中见到他时,老人一身朴素的衣裳,跟一般的农村老人无异。虽然已年过耄耋,听力下降,老人却仍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清晰。如果你问陈喜初“您在哪里当兵”,他一定会清楚地告诉你:“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389团1营2连!”



对于陈喜初而言,那段岁月是他毕生难忘的经历,随着记者的询问,老人开始在记忆里回溯那段峥嵘岁月。


年少家贫,被抓壮丁 ★


1927年12月,陈喜初出生在高州市曹江镇堂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四。9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因家境贫寒,没钱读书,10岁至16岁陈喜初一直以帮人放牛为生,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17岁那年,刚结婚没多久,陈喜初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抗战胜利后,陈喜初所在的国民党部队被调到辽宁沈阳。1947年10月,陈喜初加入到革命队伍,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陈喜初逐渐看清了“世道”,“国民党军队对士兵不好,打骂我们不说,还吃不饱穿不暖。共产党为老百姓求解放,解放军官兵平等,没有高低之分。如果生病了,排长班长都来关心,比兄弟还好。”回忆起那段经历,陈老历历在目。

93岁的陈喜初平时喜欢吹唢呐。


提高觉悟,申请入党 ★


加入解放军后的陈喜初隶属东北野战军,在内蒙古通辽整训期间,在连长、指导员的教导和帮助下,他刻苦学习枪支技术,努力练就杀敌本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我越来越看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是我们老百姓的队伍,我积极向组织靠拢,申请入党!”陈喜初说起这段经历时,双手挥动有力,激动不已,仿若事情就发生在昨天。据陈喜初回忆,他是1948年10月成为预备党员,1949年3月在天津正式成为中共党员。从此,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做党的忠实拥护者,成为陈喜初至今都在践行的诺言。

陈喜初在书桌前学习。


两大战役,两次记功 ★

  
“打仗就是要坚定信念,要有勇气,要往前冲!”说起自己的战斗经历,陈老的话语平缓而低沉,眼神里却透露出坚定与激动。
  

陈喜初立功证书内页的功臣肖像。


“辽沈战役时,我们接到命令就执行命令,党叫我们去哪,我们就去哪。”陈喜初回忆说,解放锦州的战斗异常艰辛。“我们把敌人打退到城里,就追到城里去。你不能怕,巷战一样是要打的。作为党员,我们第一个冲。我们一冲,敌人就退了,我们就在后面追。”陈老用极其朴实平淡的语言描述当年九死一生的英雄壮举,如同在说着一件极其平淡的旧事。
  

根据陈老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历经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两大战役。陈老说,战友们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战斗前,大家的衣服上都写上各自的名字和通讯地址。


在平津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陈喜初开始担任副班长。“子弹不知道打了多少,打没了子弹就装填子弹,然后继续冲锋。”陈老说,在隆隆炮声中他和战友们无所畏惧,端着枪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消灭敌人。由于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杀敌,组织给陈喜初记功两次。

陈喜初的功臣简历及立功事迹。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陈喜初也就有了他记忆最深刻的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4军130师389团1营2连。

转战千里,再获功勋 ★


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毛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949年4月21日,陈喜初所在的44军130师奉命南下。陈喜初跟随着部队,历经了湘赣、广东等战役战斗,战斗从北到南,转战千里。


“湘赣战役时,我们也渡江作战了。”陈老告诉记者,他们所乘坐的摇橹小船,只能载六、七个战士。为了紧追敌人,他们从武汉的九江开始渡江,一路南下,一路战斗。
  
“行军很苦,我们就一条干粮袋,饿了就从里面抓两把干粮出来吃。见到路边有水,捧起来就喝,哪里管它干净不干净。”陈老用朴实的语言,叙述着当时行军的艰辛。


行军中,战士们每人身上都需要背着一支枪、一百发子弹、四个手榴弹、一把铁锹以及干粮、背包,合计有八十来斤。部队战士每天都是凌晨三点多起床,四点吃早饭,饭后开始行军,一直行到下午四点。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会利用炊事班做饭的间隙,一边帮老乡们挑水、打柴、打扫卫生、收割稻谷,一边向老乡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
  
“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嘛,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服务,我们帮老百姓干活,向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帮助老百姓分田分地。”说起那段岁月,陈老还是记忆犹新。

陈喜初在各个时期获得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由于连续不断的行军,大家的脚掌都长出了厚茧,磨出了水泡。陈喜初时任班长,不管自己多累,也常常帮受伤的战士扛枪扛背包,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1950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给他记了一大功。这一本封皮鲜红的立功证明书,从此成了陈喜初视为珍宝的东西,是他军旅生涯荣誉的见证。

抗美援朝,凯旋归来 ★


1953年2月,陈喜初所在的44军130师与45军的军部、直属队、第134师、135师合编为54军出兵朝鲜作战,抗美援朝。在朝鲜的战场上,陈喜初参加了无数战争。抗美援朝胜利后,陈喜初的部队并不立即回国,而是继续留守朝鲜帮助当地老百姓重建房子。在抗美援朝中,陈喜初因表现出色被提任排长。1955年从朝鲜回国。


转业返乡,初心不改 ★


从朝鲜回国后,陈喜初听从组织的安排,转业到四川的西南油田。1960年,陈喜初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回到家乡,第二年开始担任堂阁大队治保主任,一直工作到1973年才让贤给年轻人。
  
陈喜初转业到地方,很少向人提及自己的往事。“从小我爸就叮嘱我们不要跟别人讲。”陈喜初的三儿子陈广林告诉记者,即便是家里人,对他的战斗事迹亦是知之不详。

陈喜初与小儿子陈广林。

  
“我们从未听陈老说过打仗立功的经历,陈老也从来没有向村委会和镇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采访中,堂阁村党总支书记谢永祥感慨地说。
  
“党员就要听党的话,所以几十年来,党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一直都听从上级的安排。”朴实的话语里,深藏着陈喜初最坚定的信念。如果不是高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对退役军人“大走访”时发现,陈喜初的感人故事或许还会继续隐藏下去,那本被陈喜初视若珍宝的立功证明书,也没机会被我们看到。
  

陈喜初收藏了70年的立功证书。


70载岁月过去了,见证了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逐渐富强起来的93岁老战士陈喜初,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最纯粹的理想信念。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我与陈喜初老人握手告别,他那历经沧桑,布满厚茧的双手,宽厚温暖、苍劲有力,带给我太多感动。正是因为有了像陈喜初老人这样一大批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批不计功名默默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更有希望!





茂小布推荐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②】茂名创文手机视频彩铃正式上线!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茂名③】暖心!收到一封来自外省游客的感谢信!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邓晖晖 谭小容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吴昊 李康华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刁爱惠

初审:柯柱基

审核:杨永新

来源:茂名日报、茂名晚报,图片、视频综合茂名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