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联盟 | 杜祥琬:我国能源互联网的“三化”“两结合”

“能源互联网具有电气化、低碳化、智能化的特点,在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横向的多能互补与纵向的‘源-网-荷-储-用’优化结合。”

图: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作主旨报告

2004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首先提出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然后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阐述了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能源互联网。我国近年来对“能源互联网”也有不少研究,虽理解有差异,但都反映了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大趋势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我国有一个提法是:“互联网+”智慧能源,这是对能源互联网的概括。我们生活在互联网、物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要去思考能源问题,很自然就会想到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能源互联网有“三化”的特点,在建设发展能源互联网的过程中要注重“两结合”。

1、能源互联网的“三化”

一是电气化。也就是说在终端能源消费当中,电力的比例应该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的比例只有20%多,在我国,要提高这个比例就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方面,终端能源中不发电的部分比例要降下来,比如直燃煤,特别是散烧煤,需大幅度下降。在我国每年的煤炭消耗中,只有约一半用于发电,另一半则是直接燃烧,包括散烧煤。这一部分是最污染环境的,也是最低效的。如果用电、气、地热或工业余热等来代替,那么既有利于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又有利于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交通耗油作为终端能源也需要逐步下降。我国每年消耗大概6亿吨原油,其中国内生产约2亿吨,进口约4亿吨。降低交通耗油,需要发展交通能源的四种替代技术:电替代、氢替代、生物油气替代、太阳能替代等。

做这两个减法,会使终端能源中的非电比例下降,与此同时应大力发展低碳电力,来满足能源增长的需求。从近几年来看,2015年我国能源增量是1.4%,2016年是1.3%,今年可能稍微高一点。如果用低碳能源,包括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来满足能源的增量需求是有可能的。我国终端能源中,电力的占比目前是20%,2020年将能达到25%,以后还会有更高的比例,这就是电气化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体现。

二是低碳化。这是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低碳能源有“三驾马车”:一是可再生能源,二是天然气,三是核能。要想实现高比例的煤炭替代,需要这几架马车共同发力。

我国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将逐年上升。2015年这一比例是18%,其中包括12%的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6%的天然气;到2020年这一比例希望能够达到25%;2030年达到35%;2050年这一比例的范围预估是55%-60%。可以想象到2050年,煤炭占比将会降到低于30%,这种低碳化的趋势是可行的,在国家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里面,也提出了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这是一个更积极的目标。

图:我国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

我国低碳电力在电力中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27%上升至2020年的约35%,并进一步到50%以至更高。展望未来,非化石能源将成为主导能源。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研究,到2050年前,我国能源结构中低碳能源的占比将达到50%以上,将有望实现我国在《巴黎协定》上承诺的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

图:2050年前中国能源结构的变化情景示意图

三是智能化。能源系统的设计、运营、管理都将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使其自动化、数字化的程度和效率大幅提高。智能化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能感知技术,比如智能传感器来获取输配电网、交通网、天然气网运行状态数据以及用户的用能设备、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参数,用来分析和改进整个控制策略。

(2)大数据技术,能源系统中管网监控、运行、能源交易和用户用能及各类分布式电源负荷数据量极大,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

(3)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的高性能计算,快捷便利地获取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应用价值。

(4)微电网技术,是一个社区、单位或村镇可独立运行的能源网络,它将分布式发电、售电、储电、输电、用电相融合,进行协调规划、控制与管理,同时它又可与公共智能电网连接、互动,构成新型的能源网络。

在微电网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电源、热电联产、储能等,它们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又是能源的生产者,并可以实现能源控制。比如在新疆吐鲁番有一个新能源小区,实现了光、地、储、管”一体、“上、下、纵、横”结合,是微电网一个很好的示范。

2、能源互联网的“两结合”

一是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目前的智能电网还主要是集中式的,是电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是能源互联网的主干和资源配置中心。而分布式则是产能和用能的新的发展趋势,由分布式的、分散的、众多的低碳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网络构成。分布式包括太阳能墙、屋顶太阳能、太阳能车、太阳能道路、太阳能飞机、生物质能、垃圾资源化、沼气站、地热站、储能站、小风电等,它们可构成独立运行的微网,成为一个社区、单位或村镇的能源网络;也可自下而上地与集中式的智能电网连接互动,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高效管理,构成新型的能源网络,使低碳化、智能化落地。关于各种能源的互联互补,河北雄县在还没有提雄安新区的时候,就已经利用地热来取暖、供冷、供热,实现了无烟城的目标。还有美国和中国都在做的太阳能道路,这些概念的提出都很有意义。

二是横向的多能互补与纵向的“源-网-荷-储-用”优化结合。所谓横向多能互补就是把可再生能源、核能、火电、天然气连网起来相互补充,甚至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将电网和供热(冷)网、水网、气象网连起来;所谓纵向结合就是把能源供给侧与负荷侧及储能统一连起来,提供多样化的电能服务,提高综合效率。

在纵向的结合中,太阳能、风能、水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是很重要的角色。解决这种间歇性可通过如下几方面:(1)用火电调峰,提高间歇性能源的并网率;(2)减少“弃风弃水弃光”,根据气象情况调动不同的能源;(3)根据能源侧的波动启动调峰或峰电的有效利用,如制氢、海水淡化等。

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储能技术。储能包括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目前贡献最大的是抽水蓄能,但是化学储能和各种电池储能发展的也非常快,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创新领域,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可能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方向。储能技术具有三大应用方向:(1)支撑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减少“弃风弃水弃光”;(2)支持各类电动汽车等的发展;(3)可广泛用于小区、企业的微网,更高效、节约地利用峰、谷电。

3、归纳总结

能源互联网到底怎么理解?如果说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互联的网络,则能源互联网是一个利用互联网为重塑能源服务的一个物理网络。众多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大数据技术等,将能源生产端、传输端、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和新的用能方式与产业模式的结合,是能源革命的落实和体现。

发展能源互联网是能源转型的特征之一,它使传统的能源业升级为具有双重属性的产业:既是能源产业,又是能源服务业。这里的服务业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以提高能效和服务水平为宗旨的服务业,能够为大众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节约的能源服务。

发展能源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建设高效、安全、低碳、共享、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建设“三化”、“两结合”的能源互联网,需要各级政府顶层设计,企业、单位广泛参与,甚至每个家庭都作出贡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向着建设“低碳、智能、分布式”能源体系的方向迈进,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展“三化”的能源互联网是落实“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编者按: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8月28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大会上的领导致辞和主旨报告内容丰富,三个分论坛(分论坛1:能源互联网落地实践与示范项目研讨分论坛2:弃风弃水弃光的破解之道分论坛3:能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模式探讨)精彩纷呈,本公号将选取精彩观点,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系列报道回顾:

产业联盟 | 刘亚芳: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产业联盟 | 高文龙: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产业联盟|曹殿义: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产业联盟|王希勤: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 END -

公众微信号: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唯一官方认证。我们坚持原创深度或精选的每一篇文章,欢迎订阅和分享。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字样和二维码,直接与我们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