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联盟 | 李俊峰: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能源变革

“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二是共享思想;三是创新思维;四是注重质量;最后,互联网必须形成一个产业,必须形成一批企业家。”

 

图: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作主旨报告

怎么理解能源互联网?

现在有一个定义,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智慧能源,其实我认为,能源本身是没有智慧的,互联网也是没有智慧的,能源互联网就是要把人类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技术,作用于传统的能源系统,使传统的能源系统能够为社会、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这是能源互联网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因此,发展能源互联网,必须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对于互联网思维,大家众说纷纭。我理解的互联网思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用户创造价值。其实,互联网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需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来刷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发展产品,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收益。互联网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服务,找到了机会。我把这种思想归纳为: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给客户创造价值,来营造互联网自身的价值,这对于能源互联网也同样适用。

能源互联网就是要把能源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这些方方面面都当做客户,并为他们创造价值,比如,一个光伏发电系统自己用不完的电力和电量,通过能源互联网,找到了新的用户,这就给它创造了价值,从而也体现了能源互联网自身的价值,这是很重要的思维。

二是共享思想。谈到资源共享,人们首先会想到互联网。共享,几乎是把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了。互联网也可以把传统的能源领域的思想发扬光大。电厂是最早实现共享的系统之一,一开始发电系统和用电系统都是一对一的,但是当发电系统发的电用不完的时候,人们就试图与其他用户共享,用户多了之后,一个电力系统不够用了,人们就需要建立更多的电力系统,为更多的用户服务,这就出现了共享电厂和用户的电网系统。电网一开始都是微网,然后发展成一个个的小网,若干个小网连起来,就是一个区域网,若干区域网连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互联大电网。因此电网的出现就是为了资源的共享。

但是这种共享是被动的、固化的,而互联网的共享思想不是这样,互联网的共享是一种市场机制背景下的自主行为。不论资源的属性如何,只要有价值,就可以通过万物互联的思维,通过共享的市场机制实现其价值。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体现在国内,还体现在国际上,通过万物互联的方式,全球的能源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任何能源的本质属性就是商品,这种商品可以为任何需要它的用户提供服务。这就是能源互联网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是创新思维。互联网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夹缝中求生存,从来没有给它划定一个发展的空间,而是寻求机会去生存和发展。比如微信刚开始起步时面临了无数的困难,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手段,甚至有人称它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互联网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比如我们研究低碳的团队试图在每个城市开发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所谓的绿色出行,花费了很多精力,在很多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但是共享单车来了,带来了一种更便捷的服务,全国所有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都遭受了重创。这就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寻找需求机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在夹缝中通过技术创新求得生存。

对于能源系统也是这样,把能源系统当中的成千上万个子系统连接起来还不够,还要在夹缝中寻找增值服务,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道,这就需要技术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创新也必须是能源互联网要具有的特质之一。

四是注重质量。我用了一句话叫做“艺术的品位”来表征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好玩、好看、好吃、好用”,总之要美,这样才能有市场竞争力。而能源服务也需要美,低碳化、智能化就是美的东西,把能源科技变成美的东西,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电是能源系统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是最清洁、最完美的能源服务方式,因此,我们希望在能源系统里面更多的用电,不管是终端还是其他方面,用电能来替代其他能源,就是一种进步。我们希望用能源互联网,用艺术家的品味来改善能源系统,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在能源领域实现有质量的消费,并通过有质量的消费拉动有质量的增长。

最后,互联网必须形成一个产业,必须形成一批企业家。传统的互联网方面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了,很多都已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同样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也需要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形成产业,培养出一批伟大的企业家,因此我们需要把能源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去发展,而不是仅仅在炒作概念。

同时,还要注意到发展能源互联网与发展普通的互联网的差别。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的一个本质差别在于,普通的互联网是基于信息流,所以其技术进步、发展很快,比如其流量和储存能力,经常按照1000倍的速度翻番,从几个K,到几个M,再到几个G。而能源互联网是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的融合,技术发展不像互联网那么快,比如把电机的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把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增加一倍也很困难。

此外,互联网和“互联网+”,大都是在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里率先突破,而能源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垄断和僵化的,有许许多多的非市场因素的存在,开放性不强,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措施阻碍互联互通,所以能源互联网的服务和创新还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和体制上的难度,找出突破的途径,实现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编者按:

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8月28日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大会上的领导致辞和主旨报告内容丰富,三个分论坛(分论坛1:能源互联网落地实践与示范项目研讨分论坛2:弃风弃水弃光的破解之道分论坛3:能源互联网金融与商业模式探讨)精彩纷呈,本公号将选取精彩观点,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系列报道回顾:

大会致辞|刘亚芳: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大会致辞|高文龙: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大会致辞|曹殿义: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大会致辞|王希勤: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全体成员大会暨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致辞

主旨报告|杜祥琬:我国能源互联网的“三化”“两结合”

 - END -

公众微信号: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是清华大学唯一官方认证。我们坚持原创深度或精选的每一篇文章,欢迎订阅和分享。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字样和二维码,直接与我们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