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一直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心理八八 2021-04-27

人生何处不心理,待我为你八一八

文 | 八段锦

(总第758期)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

 

钢铁侠的扮演者小罗伯特·唐尼在《复联4》中,以穿越的方式感谢了老爸(详见复联4泪点瞬间 | 在人生的什么时候,你最有可能与父母和解?);他在另一部电影中和老爸的和解之路,却走得更为艰难。

 

 


01

想听到你的赞扬

 

 

《法官老爹》中的父子就像天敌,儿子(唐尼扮演)是为了钱可以给恶棍辩护的律师,老爹是嫉恶如仇、弘扬正义的法官。

 


故事从母亲的葬礼开始。父亲看到儿子时愣了一下,他和其他来安慰他的人拥抱,和儿子却只是勉强握了个手。

 


这对父子,到底结的是什么仇什么怨?

 

唐尼还沉浸在丧母的痛苦中,可是一进家门,老爹就指责他没有把车停好。看到这,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这种感觉。

 

就像每个别扭的家庭一样,你说这些事有多大呢也谈不上,但就是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明明在自己家里,却一刻也不得放松。

 

唐尼抱怨,“受够了任何事都由你决定的样子”。老爹却说,“这是我家,想发号施令回你自己家去”。


 

可成年的孩子谁要忍受这些,好好待在自己家不好吗,大老远特意跑来挨骂?如果不是接下去发生的这件事,唐尼肯定会在葬礼结束后马上离开。

 

警官在老爹的车上发现了血迹,老爹被怀疑撞死人了。从警局出来,死者的妈妈对他们的车吐了一口痰,这对于一辈子没被人戳过脊梁骨的老爹来说算奇耻大辱了。

 

一切证据都对法官老爹很不利,但他还死要面子,放着想要给他辩护的金牌律师儿子不要,执意要在小镇找一个从来没有赢过的兼职菜鸟律师替他辩护。



你说气不气?明明你比外人强很多,可在亲爹眼里,阿猫阿狗都比你可爱。

 

越是这样,唐尼越想证明自己。他使出全身本领为老爹辩护,在一次精彩的庭审过后,他跑到老爹床边,贱嗖嗖地问,“你认识最棒的律师是谁?”

 

有这样的儿子,本该是所有父亲的骄傲,可老爹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说是一个同事。讲了一堆那个同事的事迹,最后重点落在,他是我见过最忠厚的人。得,又借机把儿子贬损了一番。

 



02

父母的认可是必须的吗

 

 

唐尼的尴尬和痛苦并不是独有的,有些人花了一辈子也没得到父母的认可。

 

给人印象强势自负的姜文,在许知远的访谈中却说,我很不自信,最感到失败的就是怎么都不能让母亲开心起来。

 

虽然姜文被公认是实力派演员和杰出导演,但母亲宁愿看王志文,也不爱看亲儿子的戏。

 

“我考上中戏她也不高兴,我买了房她也不愿意住,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高兴。有时候我觉得生活没招,才拍电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现实,面对的是十几岁一样的困境。”

 

不管你在外面有多风光,只要回到家里,父母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回原形。


 


搜狐ceo王小川的妈妈也很擅长发现他的缺点。为了讨她的欢心,王小川从小努力学习,扫地、做饭样样来,还学会了织毛线活,但是她满意了吗?

 

搜狐在美国上市的时候,王小川带妈妈去敲钟,许多投资圈的朋友都对王小川母亲夸奖她的儿子能干,王小川妈妈却说:才50亿美金市值而已。你看人家阿里多少,你看人家腾讯多少。

 

王小川说:我妈是一个要求无比之高的人。


人在什么阶段最需要外部的认可?是在我们对自己还没有足够认识的时候,也就是在成长的阶段。

 

可为什么成人,而且是极其成功的成人,还在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林文采博士提出过一个概念,“心理营养”,心理营养来自于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她认为心理营养和生理营养一样必须,没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人就不可能健康。

 

缺失了这种营养的人,一辈子可能都想要补回来。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重要他人最大可能就是父母。在ta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赞美和认同,他们很难建立自信,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尽管父母的严厉可能是出于爱,但他们一味的指责打击,还是会深深伤害到孩子。

 

父母想通过自己的严厉,培养出孩子面对残酷外部世界的能力;而孩子的想法和父母是相反的,全世界打击我都没关系,只有你不可以。

 

父母和孩子,走在两条相反的路上,越卖力,彼此内心的距离就越远。

 

孩子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始终感到人生有缺失。这种想法在小时候很正常,但是成年了还这么想就会有问题。

 


如果父母兜里有一块糖,你缠着他们能要来当然好,如果他们认为不给你才是对的,或者根本就没有那块糖,你还拼命去要会有什么结果呢?

 

只是互相折磨罢了。

 

心理营养很重要,但是父母并不是唯一可以给予心理营养的人。

 

为什么有好多人会说,自己直到恋爱或者结婚以后才治愈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因为他们找到了能给他们心理营养的重要他人。

 

徐静蕾曾经在采访中说过,黄立行是她的“药”(详见黑尾酱爱上李诞的“才”、徐静蕾喜欢黄立行的“药”:请中年成功男士都放心,这届妇女不想当邓文迪)。

 

徐静蕾的父亲很严厉,尽管她成人以后就学会了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但是她一直不能摆脱如影随形的紧张感。

 

而黄立行是个民主家庭出来的孩子,徐静蕾曾说,从没见过心理这么健康、毫无控制欲的人,和他待在一起,绷紧多年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

 


你不需要非得到父母的认可,特别是在成年之后,你可以找一个让你感到舒服的伴侣,找到一个可以指引你或者给你温暖的人,这些人也可以给你心理营养。

 

真正的问题是,这样的重要他人很难找。


为什么那么多人成年以后还是执着于父母的认可?可能是因为,除了父母,他们找不到其他能行使这项功能的人,他们习惯了像小时候一样把父母当做原动力。

 

但是,成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理解了父母不是万能的,放下对他们的期待,也放下对他们徒劳的讨好。

 

每个人迟早都需要认识到,父母在人生最初的阶段的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总有一天,你要学会让他们退居人生次要的位置,从今以后你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

 

 

03

没得到父母认可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另外,我越来越觉得,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我认识很多在原生家庭里没被认可的人,他们中有不少都非常杰出。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更有改变的动力。


他们会比那些得到父母认可的人更想超越自己,因此就会保持学习和不断进步的状态。

 

姜文、王小川、徐静蕾、董卿、麦家、北野武,还有那么多心理学家(详见从人格障碍到心理学家:经历过痛苦的人,才会知道人怎么能快乐)……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是什么让他们不被认可却从不放弃?

 

原始动力是向父母证明,但走着走着,这种优秀就变成了自己的选择。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虽然优秀,但是内心还是有一块缺失。那又怎么样呢,谁的内心会圆满,不在这个地方缺失,也会在别的地方缺失。

 

放弃对完美的执着,也是一种成长。

 

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他们想要变得优秀,他们也真的变得优秀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慢慢战胜了对失败的恐惧,也战胜了自己。

 

人生的难题,就是你的突破点。

 


我也看到过得到父母认可的人,长大以后婚姻并不幸福,可能因为太过自信,出轨了好几次。

 

如果你问我身边谁的家庭最幸福,我第一个想到的,恰恰是原生家庭不够好的一位好友。我之前写过她,结婚多年,每天早起还会和老公在被窝里聊一个小时。

 

她的父亲脾气暴躁,从来不表达亲热和赞许;重男轻女,干活先想着她,好事都想着她弟,关键时候就只顾自己;和她的母亲老吵架,结果母亲五十多岁就患癌去世。

 

但是她并没有延续原生家庭的不幸。

 

她找了和自己很合拍的老公,夫妻互相支持;她的女儿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算好,但是她从不苛求,总是鼓励她,现在女儿留学归国,在顶尖的国际事务所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原生家庭,不是你幸与不幸的绝对因素。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话,不够好的原生家庭,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不幸的根源,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让他们杀出另一条更好的道路。

 

好友是最让我感到温暖的人之一,她对人会贴心地好,而且谁对她一点好,她都会记得,不会觉得理所当然。

 

没被宠爱过的人有一个优势,就是对幸福无比渴望,总是能保持对爱必要的谦恭。

 

如果说谦恭是一种自卑的话,那么这种自卑未必是坏事,它至少让你懂得惜福,自带温暖。

 

阿德勒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是自卑的,在超越自卑中追求卓越,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宿命。如果父母不能成为你的正向动力,那就让他们成为你的负向动力吧。

 

条条大路通罗马,怕啥。


图片来自于《法官老爹》剧照和网络。


喜欢就点在看+顺手转发


· End ·


查看最新赠书:

丰子恺的简单哲学:人间忘忧,只能向孩子学习


往期文章回顾:

近20年抑郁症增加120倍:心理不健康,所有成功都是虚妄

复联4泪点瞬间 | 在人生的什么时候,你最有可能与父母和解?

有一种爱叫不让你知道,有一种人只有离开你才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