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馬長林 | 《銀行週報》與近代上海金融業(上)
近代以來,受來華西人創辦報刊雜誌的影響,國人創辦的報刊雜誌也陸續出現。特别是民國建立後,隨着封建專制體制的被推翻,各類報刊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九一七年五月問世的《銀行週報》即是其中之一。它由上海銀行界人士發起創辦,是近代中國創辦最早、歷史最爲悠久的金融類期刊。自一九一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出第一期,至一九五〇年三月三日最後一期,在將近三十三年時間裏,每週一期,每年一卷,總共出了三十四卷一千六百三十五期,其發行時間之長和發行期數之多,創下了我國金融專業刊物之最。更重要的是,《銀行週報》所發表的文章,爲當時誕生時間不長、缺乏經營和管理經驗的上海華資銀行逐步走向成熟,爲上海金融界適應市場需求開拓新的業務,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爲促進金融改革和新金融機構的建立,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對於當時華資銀行的制度建設和金融業的良性發展,也産生了很大影響。可以認爲,《銀行週報》是當時金融和經濟領域最有影響的一份專業刊物。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銀行週報》便成爲學界研究民國時期上海地區乃至全國金融歷史的重要文獻。三十三年時間裏《銀行週報》發表了許多重要文章,内容極其豐富,在此謹將我對《銀行週報》出版背景等所瞭解的情況和一些研究心得分述於下。
一、週報産生的背景
二十世紀一十年代民國政府建立後,先後制訂了一批法律法規,有利於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也爲銀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先是北洋政府在清末國家銀行的基礎上加强了中央銀行建設。一九一三年四月,北洋政府仿照《日本銀行法》,制定和頒佈了《中國銀行則例》,將原來的大清銀行改組爲中國銀行,明確中國銀行爲國家中央銀行。在此同時,北洋政府又通過修改交通銀行章程,賦予交通銀行部分中央銀行的職能。而一九一二年十一月北洋政府召開的首次全國工商會議通過的設立銀行、整頓金融的議案,使民族資本占主導的商業銀行迅速發展,由此出現了華資銀行創辦的一個小高潮。僅在一九一二年一年之間就有十四家銀行開業,一九一三年爲十三家,此後每年以超過十家的速度遞增,到一九二〇年,全國華資銀行已增加到一百五十家。
在上海,隨着對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上海已開始成爲全國工商業的重鎮。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各路資本來此創業,民國建立後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資本在上海投資掀起高潮,其中銀行業資本正處於崛起之中,當時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一九一六年發生的上海銀行界抗拒北洋政府停兑令事件。
一九一六年五月,因袁世凱稱帝大肆挪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的存款,導致國庫空虚,洪憲帝制失敗後,京、津、滬等地先後發生銀行擠兑,對此北洋政府下令各地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暫停對兩行所發紙幣和應付款予以兑現。五月十二日上午停兑令下達後,交通行銀上海分行即登報公告,宣佈從即日(十三日)起所有該行已發行的紙幣及應付款項,一律暫停兑付。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事先獲悉國務院要發停兑令,經理宋漢章和副經理張嘉璈立即召集了上海的一批銀行家葉揆初、蔣抑卮、陳光甫、項蘭年、李馥蓀等密商對策。與會者分别是浙江興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和浙江實業銀行的負責人,他們都認爲宣告停兑不講信用實爲辦銀行的大忌,在困境面前銀行理應竭力維護其信譽。浙江興業銀行具有決策權的辦事董事蔣抑卮認爲不能執行這樣的亂命,率先表示浙江興業銀行可以以部分資産向外商銀行和錢莊抵押籌款,給予後援,其他與會者對此表示支持。於是宋漢章等人迅速成立了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商股股東聯合會,十三日對外宣告:“上海爲全國金融樞紐,且爲中外觀瞻所係,故以爲保全中國銀行,必先自上海分行始”,拒絶執行國務院和北京總行的停兑令,仍舊照章營業,所有滬行發行的鈔票和經收存款,一律兑現付現。
爲應對即將發生的擠兑,宋漢章他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十三日,持票到中國銀行上海分行門口兑現者擁擠不堪,頭兩天内到行兑現者每天不下千人,第一天兑付了銀元四十餘萬元,第二天半天約兑付二十餘萬元,第三天兑付約三十餘萬元。由於得到各華資銀行的現金支持,再加外商銀行也指定華俄道勝銀行提前出倉,予以接濟,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得以從容應對洶湧而來的擠兑高潮,第四、第五天,前來兑現的人數明顯減少,到十九日,擠兑風波終於完全平息。
上海銀行界的這一舉動,不但維護了銀行的金融信譽,穩定了全國的金融市場,并且顯示了上海銀行界的實力。經過這一事件,擔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和副經理的宋漢章、張嘉璈威信大增。
早在一九一五年七月,上海金融界由張嘉璈和他週圍的人物主導,形成了一個午餐會,參加午餐會的有浙江地方實業銀行副經理李馥蓀,浙江興業銀行常務董事蔣抑卮、常務董事長葉揆初,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以及錢新之等人。這個午餐會定期交流情報和意見。由於參加午餐會的成員大多數都有留學國外經歷,因此具有共同的語言和意願,都傾向於將銀行事業按照西方模式,朝現代化方向發展。停兑令事件發生後,更增强了他們在這方面的決心。於是根據威信大增的張嘉璈提議,一份同人雜誌——《銀行週報》誕生。創辦之始,“由張公權氏主持之,宋漢章、徐寄廎、盛竹書、錢新之、陳光甫、孫景西、李馥蓀諸氏與其事,假中國銀行餘屋兩間爲社址。”辦報經費則來自浙江興業、浙江實業、上海商業儲蓄、中孚、鹽業等銀行刊登的廣告費收入。這也是爲何《銀行週報》是上海銀行業同業公會所辦刊物,但其創辦卻早於銀行公會成立的原因。
張嘉璈他們通過週報向外界宣傳了欲推進銀行近代化的志向。週報的創刊詞表示,傳播近代知識爲當務之急,他們希望充當引導中國金融革新的中心角色。後來的事實表明,週報確實成爲傳播近代金融知識和引導進行金融革新最有力的刊物。
傅國湧《一代銀行家蔣抑卮》,《傳記文學》(臺灣)第十九卷第三期。
朱鎮華著《中國金融舊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第一四七頁。
[韓]金承鬱《北京政府時期的上海銀行公會》,吴景平、馬長林主編《上海金融的現代化與國際化》,第八五—八六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三年版。
像張嘉璈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李馥蓀畢業於日本山口高等商業學校,陳光甫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錢新之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商業學校等。
“本報十週紀念”,《銀行週報》總五〇〇號。
“發刊詞”,《銀行週報》總一號。
作者:南京图书馆 编
书号:978-7-101-10147-8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定价:150000.00 元(全二〇〇册)
开本:大16开
装帧:精装
CIP分类:Z62:F832.96
主题词:金融-期刊-中国-民国
出版者:中华书局
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
邮政编码:100073
业务咨询:010--63396582(靳女士)
QQ:273542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