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起舆情曝点,垃圾焚烧何去何从?先从“邻避效应”谈起

2016-07-07 Hang&May 环评互联网
点击“环评互联网”关注我们哦!


垃圾焚烧厂话题作为潜在的舆情曝点在近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网范围内涉及垃圾焚烧厂的新闻约有1,620篇,微博约23,628条,微信文章约1,079篇,论坛约336篇主题帖,中东部及沿海地区是相关舆情较为集中爆发的区域。


“邻避运动”是垃圾焚烧领域中一个不可能回避的词汇。“邻避”来自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自2006年公众反对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以来,“邻避运动”在中国已经持续了11年,2009年的北京阿苏卫和广州番禺案例更是将 “邻避运动”推至高潮。进入2016年,浙江海盐、海南万宁、湖北仙桃等地的项目又相继引发抗议事件。



一边是抗议不断,一边是跑马圈地。在“垃圾围城”的窘境下,垃圾焚烧已经进入了“抗议——中止——重启——再次抗议”的怪圈。


政府对此怎么办?

垃圾焚烧厂作为敏感话题往往会带来“邻避效应”,针对“邻避活动”各地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进行应对:一是暂缓或停止项目建设工作;二是积极向群众解释项目的安全可靠;三是官方通过公关方式控制项目的负面影响。


网民对此怎么看?


从分析网民态度可得知对于“垃圾焚烧厂”话题中性情绪占比最大,大多数网民以简单关注为主。负面情绪多于正面情绪,主要来源于受垃圾焚烧厂影响区域网民,担心环境污染、质疑规划建设过程不够公开、不满政府强硬应对群众诉求是主要负面情绪的爆发点。

1.网民情感极性分布




2.网民意见分布






接下来该怎么做?


近期湖北仙桃发生群体性事件,让处在舆情潜伏状态的垃圾焚烧话题再度升温。

对技术和制度层面的因素按下不表,从舆情的角度分析,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舆情引导:

1.密切关注相关舆情状况,发挥官方媒体的宣传作用,防止不法分子煽动群众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2.合理应对群众诉求,主动邀请市民代表参与协商研讨,积极接收群众意见;

3.通过组织群众参观工厂、发放宣传册、开展科普教育等方式向群众介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安全可靠;

4.及时对外公布项目规划建设信息,主动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


推荐阅读:

        7月2日发生:广东肇庆宣布停止垃圾焚烧项目征地工作。次日部分滋事分子冲击镇政府

        垃圾焚烧遭遇邻避效应,必然无解?湖北仙桃市长凌晨视频宣布:停建垃圾焚烧站【视频】


本期编辑:文艺的老板砖  天夕雪影 薄荷


扫描二维码关注【环评互联网】公众号,了解更多咨询: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邀您加入【环评互联微信圈】,进行实时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