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史北师大版简要笔记线索

2017-06-09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内容:

世界上古史是研究人类社会最初2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的,其时间为二三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即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这一段时间。(这个界定要记住,以前考过问答)

第一章  原始社会

马克思关于原始社会的分期: 前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其中包括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上层建筑为军事民主制

第一节人类的形成(这一章不重要,但是要注意那几个人种)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的根本属性。

二.人的形成过程

1。攀树的猿群(约前3000----1000万年以前)埃及原上猿埃及古猿森林古猿

2。正在形成中的人/拉玛古猿南方古猿

3。完全形成中的人(重点在看书的时候仔细看,容易出名词解释,例如06年世界历史中名词解释的第一题)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亚来拖利尔地层化石)晚期猿人(爪哇直立人北京人海德堡人远谋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

氏族公社:是较前氏族公社更为完善与系统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由出自同一祖先的彼此不能通婚的人们组成的血缘亲属集团。

对偶婚:是一种相对群婚而言更为稳定的婚姻形式,是群婚与专偶婚的过度。在对偶婚的条件下,子女与父亲的关系得到确认对偶家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氏族家族中的一个基本单位,逐渐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新炻器革命:新炻器时代,随着人类的生产工具的发展,渔猎经济开始增加,人工栽培植物获得成功。这样,原始的畜牧业与农业遍发明出来了。从此,人类的食物的采集与渔猎型经济变为了生产型的经济,由游牧是生活方式变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这一变革成为新炻器革命或者农业革命。
第二章上古埃及

埃及部分并不重要,看书就可以了,其中只做名词解释掌握金字塔,埃赫那吞改革就可以了,王海利是研究埃及的老师,但是基本出不上什么题目。

/概述《上古埃及年代记》(帕勒摩石碑)《埃及史》(曼涅托)商波良(创立埃及学)

二,历史沿革

1.早王朝(1-2)纳尔迈调色版  权头标

2.古王国(3-6)金字塔: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表明国王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为自己服务,七大奇迹之一,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性的有胡夫,哈夫拉。做名词解释的时候,对金字塔的评价和影响最重要。

3.第一中间期(7-8  4.中王国(9—11涅杰斯    5.第二中间期(12-17)《伊普味陈词》

6.新王国(18—20)图特摩斯三世  对外战争,把埃及疆域空前扩大。涅木虎/

埃赫那吞改革:也叫阿蒙霍特普四世改革,是神权与王权的矛盾,是神权与奴隶主的矛盾。措施:废除阿蒙神庙而改阿吞神庙没收阿蒙神庙的财产而给予阿吞神庙将国王的名字改为埃赫那吞提拔涅木虎
第三章古代西亚    这个章节和上一章是一样的,主要做名词解释准备

第一节.苏美尔时代乌鲁卡基那改革

时间:两河流域,古代苏美尔  内容:缓和社会矛盾   贵族,平民,公民   结果:因为战事在起而失败

二.阿卡德时代曾经统一两河流域南部    三.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已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的法典。

第二节古巴比伦王国

汉莫拉比:古代巴比伦第六代王常年征战,统一两河流域,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神化王权,夸耀功绩,立法目的,土地制度,等级制度(非常的不平等),同态复仇。评价是世界上先存的一部非常完善的法典,肯定了两河流域的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了奴隶制度的基础,促进了私有制和奴隶经济的繁荣。
第三节古代亚述

第四节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最繁荣的时期)

巴比伦之囚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进攻耶鹿卅冷,在占据城市以后,大部分耶鹿卅冷的居民被掠到了巴比伦做了奴隶,史称巴比伦只囚。从此以后,巴比伦在巴勒斯坦和叙里亚地区的统治固定了下来。

第五节古代赫梯 

 非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

士师时代:从希伯来人占领迦南到扫罗称王的这个历史时期,是希伯来人氏族瓦解的阶段。第六节波斯帝国

高墨塔暴动冈比西斯二世

大流士改革:在镇压了高墨塔暴动以后,大流士成为了波斯的国王。波斯帝国初建,国家的内部经济成分和民族成分都非常的复杂,各地的经济政治的发展也非常的不平衡。为了巩固新生的波斯政权,他主持了改革。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交通,铸币宗教等多个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巩固了波斯帝国。但是改革并不能完全调整波斯帝国内部的矛盾,各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依然是不平衡的。

《贝西斯吞铭文》英国学者罗林生在伊朗贝西斯吞山上发现的铭文。基本内容是记述了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塔暴动的经过和自己的文功武绩。铭文由埃兰文,阿卡德文和波斯文写成,其中阿卡德文和波斯文已经被成功发解读。
第四章西亚文化

楔形文字(西亚文字,苏美尔人发明)

非尼基文字,字母文字古代印度/这个章节重点也不多,但是今年要格外注意名词解释。第一节哈拉巴文化(青铜时代)    2500—1750  哈拉巴和墨亨左达罗两处遗迹。构成了印度文化的基础,达罗毕图人共同创造。

第二节吠陀时代

一.早期吠陀时代《梨具吠陀》反映了前1500年到前900年的情况。/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时代

二.晚期吠陀时代/瓦尔那制度(重点)带有等级色彩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瓦尔那达萨瓦尔那

 2.婆罗门罗者尼亚吠舍达萨  3.婆锣们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教大梵天业力轮回

第三节列国时代

佛教的创立乔达摩.悉达多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四谛:集谛,苦谛。灭谛,道谛/小乘佛教(靠自己)大乘佛教(佛助)/

第四节孔雀帝国  阿育王扩张势力使孔雀王朝成为南亚统治势力最广大的王朝
第五节上古印度文化   《摩克婆罗多》《罗摩衍那》顺世论派(否定神,唯物主义倾向)
第五章古代希腊(重点!)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    一.克里特文明  二迈锡尼文明  三、荷马时代/多利安人入侵的黑暗时代/《荷马史诗》

第二节古风时代

希腊城邦形成的途径

氏族部落经过自发的,长期的解体过程所形成的  征服与奴役外族居民  经过殖民活动形成的城邦

公民:城邦的核心就在于公民集体的制权,公民不仅仅享有政治经济特权,还享有城邦的宗教,节庆,竞技,演出等文化活动的特权。国家同公民集团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在学习古代希腊的过程中最重要的2个知识点就是城邦和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斯巴达的兴起/来库古改革  二.雅典的兴起

1.梭伦改革/

背景:平民与贵族围绕土地和债务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措施:颁布解负令限制田产的命令  按照财产划分公民的等级  400人议事会与民众法庭

意义:对雅典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平民反对贵族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2.克里斯提尼改革/  措施:3个区改为10个区500人大会陶片放逐法/

意义:雅典由贵族统治发展为民主政治

三.殖民城邦的产生

1原因:人口,天灾,政敌,商业  2影响:文化整体,缓和了希腊的矛盾;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古典时代

一.希波战争  从前492---449年的一场战争,作战双方为希腊的诸多城邦和波斯帝国。战争的起因于波斯帝国入侵小亚的希腊城邦引起。经过马拉松战役,阿提卡海战等希腊人的英勇战斗最终以希腊尤其是雅典的胜利而告终。希波战争是波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战争也使雅典成为了盟主国家,促进了城邦政治的发展。/提洛同盟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代:措施:公民大会/500人会议/公民法庭/十将军会议/观戏津贴/

局限:只对本帮的居民民主,而对非居民,外帮人,妇女则残酷的压榨,是一种直接的民主制度而非代议的民主制度,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行,容易产生极端的民主制度。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的起因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争夺希腊的霸权。

经过了近30年的战争,最终以雅典解散提骆同盟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告终。但是这个战争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严重的削弱了各个城邦的力量,使其陷入了危机之中。这场战争是希腊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出现了城邦危机:私有经济盛行贫富分化加剧小农破产希腊半岛失去了盟主//

第四节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一.马其顿/马其顿方阵腓力二世/

二,亚历山大东征/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到最后一个希腊人国家---托勒密王国灭亡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第五节上古希腊文化
第六章古代罗马(非常重要,是世界上古历史里面最重要的章节      概述:《编年史》《日尔曼尼亚志》

第一节王政时代(罗马从氏族走向国家形成的时期)

一.罗慕落斯建城    二.塞尔维乌斯改革---罗马国家的产生
第二节早期罗马共和国

一.平民反对罗马贵族的斗争(曾经考过问答)   /保民官李西尼---绥克斯都法典/

《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处并无明确的法典,司法解释权掌握在贵族的手中,贵族法官经常利用此权力来为自身谋取利益。平民为了最大限度的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集体向政府施加压力,使政府指定了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该法律内容完备,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次胜利。

二.罗马统一意大利
第三节  罗马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三次布匿战争//

第四节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一.第一次西西里奴隶起义与格拉古兄弟改革/改革针对农民失去土地非常严重而重新分配土地,但是失败了。

.马略军事改革/解决罗马的兵员  三.第二次西西里奴隶战争与同盟战争

四.苏拉独裁  五.斯巴达起义/隶农,授产奴隶开始出现

六.共和国覆亡/   前三头同盟:旁培克拉苏恺撒(独裁)/后三头政治:安东尼  雷必达  屋大维
第五节早期罗马帝国

一.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元首政治:屋大维获得了罗马的政治权利以后,鉴于民主共和的制度在罗马还有强烈的传统,不便行君主,独裁的制度,因此定名为元首政治,在元首政治下,罗马的公民大会,元老院形同虚设实际权力掌握在屋大维手里。

二.帝国统治的加强   三.帝国时期的经济繁荣/罗马和平时期//

第六节三世纪的危机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一.3世纪的危机: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协调,3世纪时期罗马帝国的生产凋敝,城市衰落,政治混乱,被成为“3世纪的危机,从此罗马帝国日渐衰落。

2,隶农:是一种授田制的奴隶,奴隶被固定在土地上,租种主人的土地,收获时候除了部分上缴以外其余的都为自己所有,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其生产的积极性。隶农制度在旧制度中孕育出了一种新的剥削方式,是罗马最终崩溃的重要因素。  3,巴高达运动:3世纪中叶,罗马奴隶,农民,隶农等参加了起义

二.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和罗马人进行长期斗争的产物。早期基督教思想的来源有2个,一是犹太教,二是古代埃及伊朗等地区的宗教思想。随着3世纪的危机,基督教也发生了变化,大批的奴隶主和贵族加入了基督教。主教等级制度出现,基督教的斗争性也在下降,后来成为了统治者压制人们思想的御用工具了。

四.后期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1.戴克里先君主制度的确立/四帝共治”  2.君士坦丁的统治〈米兰饬令〉--承认基督教合法的同时加强了控制。//

第七节上古罗马文化/

罗马法:指通行于整个罗马地区的法律体系,它是世界各国之中体系最丰富,内容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法律体系。罗马法起源于〈十二铜表法〉,至〈查士丁尼法典〉时期最为完备。罗马法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宗教教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为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提供了范本,如今欧美等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多数都因

循罗马法作为自己的立法范本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

复习说明:世界中古历史的体系其实是非常清楚的,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了这个线索那么就可以很轻松的把逻辑过程演绎出来,促进理解,促进记忆。整个的世界中古历史其实主要讲的就是西欧国家的封建社会,具体内容就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发展以及灭亡的全过程。我的建议是,在复习的时候,考生应该先看1-3章,然后在复习7-10章,最后再看.4-6章,因为1-37-10是在说明西欧的全过程,4-6是东欧,西亚和东亚的,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行事就会打破这种连贯性。复习重点:7-10章,考试的重点考察内容,当然不是说1-3章就不重要,4-6章做名词解释掌握就可以了,师大没有这方面的老师。自然就涉及不到出论述题。
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建国//

第二节法兰克王国与加洛林帝国/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后期)懒王时期/   《萨利克法典》/

查理.马特:采邑制度----国家将没收或者掌握的土地分封给贵族或者将领,而后者向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受封者也将土地层层的分封,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农民,骑士)-不世袭

/加洛林帝国  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家的基础)/查理大帝凡尔登条约  三分法兰克王国/

特恩令    封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享有特权
第二章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征

第一节中古西欧的城市

1.来源:罗马的旧城市农业发展之后,工商业发展,交通便利的地区

2.城市内部,反对城市贵族的斗争,称为行会革命

3.行会:产生于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之中,是小作坊主组成的联合会,行会协调各个成员之间的生产规模与数量并且保护生产,保障市场,在城市刚刚兴起并与封建主,城市贵族作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日益扩大,行会这种僵化的故步自封则越来越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

4.市民:失去了以前的意义,主要指的是富裕的市民也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市民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专制王权的加强方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5.城市同盟:德意两国王权衰落,工商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为了防止封建主对城市的干扰,德国和意大利的城市同盟开始兴起。来茵同盟,士瓦本同盟,汉萨同盟为主要同盟。

第二节十字军东侵/  作名词解释掌握,但是要注意对其影响和评价在中古的意义。

/十字军东侵是由罗马教廷,西欧封建主以及城市发起的,以圣战为名义的向近东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东侵前后一共进行了8次,对近东的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对西方人民也是一次灾难。但是,从客观上,东侵促成了东西文明的一次交流,促进了欧洲的商业发展,同时也降低了教皇的权威。
第三章西欧封建行会的发展

第一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1.诺曼征服和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原始居民(包括凯尔特人)---罗马的统治---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入侵----丹麦人的入侵,后来还建立了卡纽特帝国---诺曼征服/

诺曼征服:英国国王申信者爱德华死后没有按照约定将王位让给诺曼公爵威廉,于是威廉就率领军队进攻英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史称诺馒征服,开始了诺曼王朝的统治。从此,英国的封建程度进一步提高。/

《末日审判书》:又称为土地赋役调查手册,为了摸清楚国家的经济情况,确定土地的税额和封建君臣义务。

2.英国王权的加强和一会君主制度的形成/亨利2  安茹王朝/兼控制英国和法国/《大宪章》:无地王约翰为了筹措对法国战争的经费,任意提高税收,引起了贵族,教士和市民的不满。在多方面的压力下,1215年,约翰签定了大宪章。大宪章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产物,并且最终以王权的让步作为结果。为今后君主一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经验。/   1295年模范会议

3.法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度的形成/加佩王朝  法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联合各个阶层,召开了三级会议,自此,法国开始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阿维农之囚

4.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原因:(1),领土纠纷(2)王位继承(3)争夺佛兰德尔
第二节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据

1,奥托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962年(名词解释)

2,皇帝与教皇的斗争/克吕尼运动:标榜清贫,独身,反对圣职的买卖,反对教会的世俗化。

3,金玺诏书(名词解释):选侯,是诸侯对皇帝和中央集权的胜利,标志着德国分裂割据的合法化。
第四章东欧封建国家:

第一节东欧的封建国家    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法典》---军权神授
第二节俄罗斯/金帐(钦察)汗国  八思哈制度(蒙古的军官担任百户,千户的长官)/伊凡雷帝特辖制
第三节捷克(重点记忆)

胡斯宗教改革:内容:没收教会的土地;《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来源等)对、德国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符合捷克市民阶级的利益/    胡斯战争:抛出窗外事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结果
第五章西亚的封建帝国

第一节阿拉伯帝国/《古兰经》:莫汗莫德对社会问题的言论/

徙志:伊斯兰教历元年,先知出逃麦加/逊尼派什叶派/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取代之(阿拉伯的鼎盛时期)

第二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第六章中古的朝鲜,日本和南亚次大陆:

第一节朝鲜/  任辰卫国战争/田柴科制度
第二节日本   邪马台国---古大和国--奈良与平安时代/

大化改新:7世纪的时候,由日本大和国皇帝孝德天皇发起的日本的封建化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班田收授法中央集权/以《大宝律令》的颁布为最终完成为标志。大化改新在日本的封建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日本的奴隶国家跨入了封建时代。
七章  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重点,还没有考过,不排除07年考)

第一节新航路的开辟/

地理大发现:15—16世纪,西欧人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绕经非洲南端到达了印度,航线以及完成了全球航行,这被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发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出现,加速了封建贵族的衰落与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殖民地血泪史的开始。对世界来说,地理大发现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开始。/

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需要大量的货币土耳其对商路的垄断地理和航海知识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统一宗教狂热,希望东西方共同来夹击伊斯兰教/

美洲文明:秘鲁---印加帝国/墨西哥:玛雅文明--阿兹台克/

经过:迪亚士--好望角达迦玛----印度哥伦布---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第二节西欧封建主义的兴起/表现:商业资本的活跃生产力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圈地,剥削农民,殖民掠夺
第八章欧洲的文艺复兴:

第一节15世纪的欧洲文化//  第二节欧洲的文艺复兴/

背景:14—15世纪以来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而西欧的资产阶级需要为其服务的反对封建主义,反教会的新文化于是就发起了这样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新文化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此也称之为文艺复兴。需要摆脱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并且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需要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法律知识。欧洲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发源地。注意文艺复兴的背景,产生原因,内容以及影响。把握好这几个部分,整个章节基本就可以把握了。

人文主义思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法国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文艺复兴/德国的文艺复兴反对教会,主张统一/以上都要注意各个国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文艺复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
第九章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提高使得德国迫切要求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建立教会当时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同时也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尤其在分裂的德国其势力更加的强大,矛盾尖锐胡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影响。/

德国的宗教改革实际上是一次政治运动。路德的思想:惟信称义,声称只要信仰上帝和圣经,只要信自己可以与上帝直接交流就可以得救,而不必通过教会作为中介。否定教阶制度与教会传统的伦理观念。主张政权大于教权,最终被肯定为教随国定

闵采尔(再洗礼派)领导了德国农民战争。德国农民战争以推翻教会势力,消灭诸侯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为目标。最终失败了。德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教会,但是真正失败以后农奴制度死灰复燃,阻碍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骑士暴动:骑士阶层反对诸侯割据与教会以支持国家统一的运动。//

第二节宗教改革的发展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反扑/

瑞士宗教改革/加尔文教/

耶酥会:宗教改革以后,为了挽救日渐衰落的罗马天主教会经过批准成立的一个组织。该会从事反对天主教的活动,并且实施投毒,暗杀等活动。此外,耶酥会还积极的传教,例如明朝的时候来中国的利马窦。
第十章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各国:

第一节英国/ 

至尊法案》:亨利8世从此确立了国王在英国教会中的至尊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了国王的御用工具,标志着英国民族教会的正式建立。但是其中保持了很多天主教的成分。/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失去与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第二节法国/意大利战争/胡格诺战争(两派贵族以宗教的名义争夺权利的战争)/南特饬令(天主教仍然可以作为国教,但是承认了卡尔文教的合法地位)

第三节尼德兰革资产阶级命

第四节.三十年战争(名词解释掌握)

三十年战争是一场发生在德国国内的由于德国内部的诸侯,皇帝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战争。但是,由于后来,丹麦,瑞典,法国等国家的介入成为了一场欧洲的国际战争。战争支解了德国,使得法国成为了欧洲的霸主,民族主义在这个时期开始强化。三十年战争深刻的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世界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

世界近代历史复习说明:其实刘先生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体系就已经非常的清晰的,我个人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线索来总结,所以我建议考生在复习世界近代历史的时候要认真的对3遍前言,要吃透他所讲的内容。这个阶段的考试题目经常会和前言所表述的思想和体系相结合,如果你了解的很清楚,那么再罗列一些史实就很简单了,请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仔细的体会。
第一编近代文明的兴起:

第一章西方的崛起

1.地理大发现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欧洲的绝对主义王权(资本主义发展的保障)4.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三十年战争)
第二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土地制度的演变/出现了农民土地占有制,资产阶级的地产2,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英国:农场  法国:富农 

  德国:容克庄园3商业资本与手工工厂4.金融资本5.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贵族/最后3个属于资产阶级的不同类型
第三章启蒙时代:

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人权,自然法,社会契约,一定要记住这4个关键词)

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第二节唯物主义哲学/自然法/战斗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因素  第三节理性政治学说/人权与法治思想/崇尚自然,提倡科学
第四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革命爆发/都铎王朝在税收,宗教等方面的政策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长期议会的形成的召开形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端的标志。《大抗议》:英国资产阶级针对查理一世而通过的限制王权,增加议会权力的夺权纲领,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内战爆发。

二.内战和社会变革/纳西比战役----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造(取消封君封臣制度,废除重税与特权,对国家机构重新改造---二次内战以后建立了共和国

三.独立派共和国(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镇压平等派,倔地派,王党,爱尔兰/1650年《航海条例》/三次英国荷兰战争/护国主/克伦威尔

四.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第五章法国大革命:

一.旧制度的危机/国王的盘剥重税对外战争的失败王室的挥霍

二.三级会议的召开与革命的爆发/三级会议与国王的矛盾不可调和,成立了国民议会----制宪会议/网球场宣言: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立宪法,限制王权,君主立宪

三,89年原则/八月法令-----废除一系列封建权利/《人权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原则:人权,法治,财产/《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立法会议

四,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2年吉伦特派/国民公会

五.恐怖年代/1793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雅各宾派/救国委员会/牧月法令(扩大恐怖,维护雅各宾派)/热月政变   六.热月党人的统治   七.执政府的政绩/《法兰西民法典》

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拿破仑战争/《提尔西特条约》-/对外侵略的战争性质转移   九.拿破仑帝国倒台
第六章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的商业战争:

/注意列举题目和名词解释1,《航海条例》 1650 三次英荷战争2,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  1756—1763/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
第七章开明君主专制:1.特蕾西亚母子的改革2.普鲁士的开明君主统治
第八章美洲的革命:  第一节美国的建立

一.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2.统一的市场的形成3.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二.殖民地与英国矛盾的尖锐化/波世顿倾茶事件/大陆会议

三.独立战争/来克星顿的枪声 --第二次大陆会议---大陆军--《独立宣言》  四,1787年美国宪法;

第二节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

1,海地革命杜桑.卢维杜尔18042.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北面:玻利瓦尔/南部:圣马丁/墨西哥:伊达尔哥4.巴西民族独立运动//

第九章处于传统文明中的东欧与亚洲

第一节东欧和俄国1.

彼得一世改革打击贵族中央集权发展教育军事改革发展工商业/北方战争/俄国需要打开通往欧洲的不冻港的出海口/战争在波罗的海沿岸进行1700---1721
第二编工业化的发端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节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前提(1)农业革命(圈地运动   技术革新)(2)海外贸易(3)殖民掠夺(4)国债和包税(5)发达的手工工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6)资本主义政权的确立(7)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2,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城市化/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要求政权/

第二节各国工业革命

1.法国的工业革命/不及英国,富农经济为主政局动荡/金融资本主义占据绝对的优势

2.美国的工业革命/西进运动/大量移民

3.德国工业革命/重工业/重视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两次工业革命是交替进行

注意上述3国家以及与英国之间的比较/

第三节工业革命的影响(理解记忆)

1。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了2。由农业---农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经济体制3。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4。进一步推动了殖民扩张和对世界市场的掠夺5。城市化6。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权利7。自由主义8。民族主义9。社会主义
第十一章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第一节  年代欧洲的革命运动

一,20年代的革命运动1.牙的革命2.利那不勒斯,撒丁革命3.的民族民主运动4.25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要求:反专制,反农奴,分权,共和国)   二,1830年法国和比利时革命

第二节国会选举制度改革

一,18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工业资产阶级强大了,而其所在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却没有成为选区---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权力。

二,1832年国会改革815《谷物法》  农业保护主义   规定了国内的粮食价格低于一定程度,禁止粮食出口,1846年遭到废除/

改革内容: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个选区的议员名额,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国会选民以10英镑作为选举的财产限制/意义:是工业时代的到来在政治上的表现,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保证了矛盾的稳定解决。

第三节法德的社会运动

一,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自由主义运动和七月革命   1830

二,七月王朝时期的共和运动    七月王朝实际上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已经不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了。

三,德意志的改革和民主运动  工业革命要求其实现统一

第四节1848年革命

一.法国二月革命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二月革命---六月起义----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二.德意志革命/法兰克福会议(议员多数支持君主立宪)《德意志帝国宪法》:1848年革命时期德国也发生了要求国家统一,实现自由主义的革命运动。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作为革命成果之一的法兰克福一会却通过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按照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原则进行了改革,是一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宪法,是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成果,也是符合统一的宪法。   三。东南欧的民族运动(民族民主运动)
第十二章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第一节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

一.自由党执政

.第二次国会改革(1867年)注意名词解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选举权问题/1832年国会改革以后,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农民没有选举权,工人运动开始高涨。

改革内容:继续废除46衰败选区,议员的名额转移给工业城市继续降低选民的财产标准同时英国开始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高了效率,保持了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改革

一.稳定局面的形成/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二.转向了自由主义帝国工业革命完成,帝国的使命完成

第三节   德意志的统一119世纪50—60年代的德意志/工业革命促进经济的发展,民主运动低落,但是封建主义已经开始向资本主义妥协。2.俾斯麦的改革/铁血政策3.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联奥攻丹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第四节意大利的统一/一.加富尔与民主派的活动  二.意大利的统一 1870

第五节俄国的农奴制度改革

一.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与农奴制度的加速瓦解/矛盾日益显现

二.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和革命形势的出现/农民运动等民主革命运动开始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以上2点促成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三.农奴制度的废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土地,其他内容有:司法;地方自治;义务兵役。1861年改革是沙皇主持下的一次资本主义改革,是仍国由封建的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过度的转折点。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仍然没有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帐碍。

第六节美国内战

一.南北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表现:提高关税问题/新建立的州的归属问题/决定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未来走向二.林肯当选总统与内战爆发

三.内战的进程(1861—1865)《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战役建南方

第七节明治维新

一.新的历史背景1.业发展2.矛盾尖锐3.阶层的分化4.着成为殖民地的威胁

二.运动/辰战争;历时一年多,结束了265年的幕府统治。1868

三.政府的资产阶级改革/五条誓文》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有军国主义色彩,但是承认了日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是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资产阶级改革纲领。/

内容:还版籍与废藩置县除封建特权地改革产兴业明开化/宪开国会

/这一历史时期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之我见: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与国内落后是生产关系不相称(政治经济方面),而各个国家的历史与现状有所不同,因此19世纪中期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改革与革命,但是总体的趋势仍然是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强的殖民扩张

1.殖民帝国的形成2.国的对外扩张

第二节问题与克里米亚战争/东方问题:列强为了争夺已经衰落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尤其是黑海海峡而引起了国际争端。英国和法国击败了仍国。促使了俄国改革的发生,也打击了俄国,使法国在欧洲树立了霸权。1853—1856

第三节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的初步体现(破坏性和建设性)

第四节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主义制度的建立2.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十四章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社会政治思想:

保守主义:主张现在的社会是上帝的旨意主张服从权威,强调宗教至上,强调社会的均衡性与历史的连续性。

代表人物为:伯克

二,自由主义/良取代革命/对国家干预经济/沁功利主义/克维尔

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四,德国的古典哲学五,民族主义/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形成。1815年以后民族主义成为了欧洲的主要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交织在了一起。
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是社会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实践):

一.早期工人运动/

宪章运动:手工工人要求普遍的选举权的运动,英国的工人阶级从此走上了政治的道路,但是运动失败了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一国际/蒲鲁东主义:反对政治斗争,反对罢工,反对成立工会,反对妇女参加劳动。工联主义:不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斗争而只是争取公平工资这是英国资本主义进入工业革命的繁荣时代,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的。三.巴黎公社
第十六章亚洲民族运动的高涨:

1.印尼爪哇人民大起义2.伊朗巴布教徒大起义3.印度民族大起义4.太平天国运动/评价(这个是主要的记忆):旧式的反抗,打着宗教的外衣,没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
第三编开始跨入电气时代:  第十七章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特点:科学与技术真正的开始结合;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2.影响:许多国家开始了工业化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与进一步分工。

二.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过度/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这个时期已经定型。
第十八章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重点)

第一节自由主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交错

第二节英国,法国,美国的自由主义倾向(进入现代社会)

一、英国的自由主义改革(联系前2次来比较)(11884年第三次的议会改革,主要使农村的居民成为选民,全国大多数的成年男子都具有选举权力。而议席的分配也接近了平等。(2)地方上削弱贵族政治的影响,进行了许多工人立法。/

费边社:渐进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是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工人阶级的自然选择,以合法的,有组织的,经济的斗争为主。

二.法国共和国制度的发展与确立。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曲折的推进共和制度,工业化程度相对比低。

三.美国的两党制与民主政治/劳联(奉行工联主义)在处理一系列诸如关税,立法等问题上反映了民主政治制度。

第三节德,俄,日的专制主义道路

(注意分析这3个国家为什么会走和英国法国美国不同的资本主义到路

一.德意志帝国的发展/专制主义,封建主义随着工业化垄断组织的发展而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俄国沙皇的专制/民粹派(名词):认为农民有公产主义的本能

三.日本近代化道路的军事封建色彩/

自由民权运动:明智维新以后真正的得到利益的是政党,华族等的少数特权阶层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因此也就产生了不满的心理。而西方人权思想东来的影响下,开展了要求自由与民权的政治运动,但是最终失败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资本主义性质的,但是主权仍然在天皇。

第十九章列强瓜分世界领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与战争风云/

一.世界领土瓜分完毕/1884年柏林会议: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阶段以后,开始进行对外侵略和扩张。而法国,比利时,葡萄牙则在争夺刚果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早德国的提议下最终于1884年召开了柏林会议。并且最终承认了利奥波德以个人的名义占领刚果,并且规定了以后占据非洲必须以实际占领为有效占领。柏林会议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次分赃会议,也是疯狂的瓜分非洲的一个新的起点。/

考笛罗制度:大地主掌权的军事独裁制度。/门罗宣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防止欧洲列强入侵美洲,为日后美国干涉拉美的事物准备了条件。/

帝国主义列强因为发展不平衡而带来的矛盾而引起的战争:(1)美西战争   争夺菲律宾   古巴(2)英布(荷兰人)战争  南部非洲(3)日俄战争

二,资本输出与殖民世界

  1.资本输出---殖民剥削的新手段2.殖民世界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运动的新演变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普法战争以后的欧洲局势/三皇同盟:普法战争以后法国的复辟主义占据了上风,德国为了谋求安全,与俄结盟,但是由于其内部的矛盾不可能结成坚固的同盟。2.近东问题与柏林会议/1878年柏林会议对圣.斯特法诺条约做了重大的修改,实际上是列强共同瓜分土耳其迫使俄国吐出部分战利品,加剧了俄德之间的矛盾。

三.三国同盟的形成与俄法协约/英德矛盾的发展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第二十章19世纪末期的西方社会政治思想

一.进化论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来源于达尔文和马耳萨斯的社会竞争理论)/

斯宾塞:社会系统也和自然系统一样,其中劳动组织与劳动者的作用是生产,商人的作用是分配而国家是起调节的作用。他大力鼓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也是物竟天则,适者生存。反对国家救济穷人,认为把不适应生存的人留下来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同时他也积极的反对社会主义,认为那是鼓励坏人依赖好人。斯宾塞的思想产生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自由主义时期,当时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发展时期,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志得意满的情绪,后来越发的与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交织在了一起。

二.反理性主义三.社会科学的新发展
第二十一章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第二国际)

一.十九世纪末期的工人运动/

特点:环境和平,规模壮大,理论性,成立了政党,合法斗争,经济斗争为主。

二.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主义 ------修正主义(对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的衰落和两大阶层的对立提出了质疑)
第二十二章新型民族运动的兴起

一.民族运动的演变/变为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运动

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1.阿散帝人民的反英斗争2.埃及的抗英斗争3.苏丹马赫迪大起义4.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三,拉叮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

考迪罗:西班牙语首领之意,是一种军事独裁专制,以大地产制为基础,考迪罗制度既不是选举也不是世袭而是通过军人政变而产生,这也为帝国主义国家插手拉美的事物提供了可乘之机。

1,古巴独立战争  何塞.马里2,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胡亚雷斯3,巴西废除奴隶运动和争取共和的斗争。,

三.亚洲民族运动的高涨1.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2.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3.中国的维新运动/土耳其的革命。


世界现代史/卢文璞/

习说明:其实在课本的目录部分就已经非常清晰的把整个世界现代历史的体系和线索划分清楚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一战以后的国际关系经济危机以后的主要国家/一战-----一战以后的主要国家----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以后的国际关系---二战/一战以后的民族解放/这些都是世界现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动向,那么社会主义就不到2章,主要说苏联,线索也很清晰。1917十月革命---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不知道我这样的把全书的逻辑体系穿了一下,考生对全书的把握就清楚了,有了逻辑体系,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记忆都轻松多了。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最终形成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爆发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的激烈竞争性,英国与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技术设备陈旧,资本大量外流使其整体实力下降,而德国,美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把新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之中,同时大量对国内工业进行大量的投资采用了大量的垄断形式使其后来居上。于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句激化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也就注定这种矛盾要以战争的方式才可以解决。(历史矛盾,解决争端的传统方式,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性质:帝国主义的战争/开始于1914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结局

1.交战国家的国民经济军事化与军事技术的发展2.1914—1916大战的前期进程/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31917—1918大战的转折和结局/美国的参战和十月革命4.影响:一些帝国开始解体,变为资本主义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殖民地反帝运动的高涨新的国际政治思潮产生了----国际体系,这更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个国家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化。/

第三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条件: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准备夺权)

一.革命的条件1.20世纪初期,经过1861年改革与工业革命以后,沙皇俄国也逐渐的进入垄断阶段,这是物质基础。2.俄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农奴制度,封建制度的残余非常的严重,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激化。同时俄国一直奉行扩张主义,与广大殖民地的矛盾尖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激化了各个方面的矛盾。4.俄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受到资产阶级与农奴制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5.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以及列宁的领导。

二.二月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与两个政权的并存。

三.列宁的《四月提纲》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发展。/《四月提纲》:19172月革命以后,俄国的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这个时候列宁从国外归来,发表了《四月提纲》,这是关于党争取从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方针和计划,提纲中提出了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方针。四.布尔什维克党武装起义方针的确立和新的革命形式的成熟/

第四节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

一.彼德格勒十月武装起义是胜利   .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以及在全国的胜利进军/《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有、特点和其世界历史意义

打破了历史的发展顺序有二月革命做铺垫比较容易路漫长/第五节苏维埃国家建立初期巩固革命成果的斗争

1.政权建设和经济改造的最初措施/政权归工农兵苏维埃/土地归农民

.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布列斯特和约》: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且成立了苏维埃国家,决定退出帝国主义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德国这个时候也是疲惫于两线作战,有此打算。但是德国提出了割让土地的苛刻要求。1918年几经周折,德俄签署了令俄国屈辱的条约。苏维埃共和国丧失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然而这种妥协是必要的,因为当时国家刚刚建立,破坏严重,军队还没有建立,人民疲惫,国家需要时间来恢复和发展。到191811月,德国战败并爆发了11月革命,苏维埃国家就废除了这个条约。3.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的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国家形成以后,随着一战的结束,协约国勾结国内的反叛力量干涉苏维埃革命。当时苏维埃的经济十分的困难,为了应付战局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有:工业国有化;贸易国有化,余粮收集制度和配给制度。这个政策虽然背离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现实,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起到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重要作用。寇松线:协约国第三次武装干涉苏联的时候要求的与波兰划分的边界,后失败。
二章战后初期和20世纪的国际关系和共产国际:

一.巴黎和约和国际联盟的成立

十四点原则:美国想凭借一战以后的政治经济实力,打破传统的势力范围,关税壁垒,是企图冲出拉美走向世界的纲领。/

凡尔塞体系1.凡尔塞和约-/确立了英国和法国在欧洲的主导地位(1)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失去了八分之一的土地(2)军事,废除了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度,军队10万(3)赔款,200亿金马克(4)殖民地,各国委任统治”2,圣日尔曼和约/奥匈分为两个国家3.一战以后承认了一系列中欧以及东南欧的国家4.其中的矛盾:战败-----战败  战胜---战胜--帝国主义---殖民地国家/国际联盟/1919年,以维护国际和平之名,行几个大国强权之实,公布了裁军,委任统治制度,美国因为控制它的目的没有达到而拒绝参加,实际上操纵于英国法国。/由于美国没有在凡尔塞条约中得到好处,转而支持德国。/

委任统治:是一战以后,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一种新的比较隐蔽的形式。

二.华盛顿会议

1,会议的起因:帝国主义在远东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美日,美英之间的矛盾,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矛盾不可能调和。/

内容:(1)《四国条约》   美日英法   废除了英国和日本的同盟(2)《五国条约》英国和美国的吨位相等,日本的海军发展受到了限制,反映出了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势力对比发生的变化。(3)《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中国,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性质。三,20年代的几个重要的国际会议1.热那亚会议与《拉巴洛条约》:苏俄在与西方解决财政问题的名义下,实质为处理相互关系的会议。

2.德国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德国可以不在赔款

3.安全保障问题和《洛加诺公约》德国加入了国际联盟,解除了其军事上的管制。2—3两项从经济和政治上为德国松绑了。

4,国际联盟主持的裁军活动与裁减海军军备活动5。白里安---凯洛格非战公约/四,共产国际的建立以及其在20年代的活动
第三章:战后初期和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和魏玛共和国

111月革命的经过/基尔港水兵起义,革命爆发-----终结了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艾伯特成立的社会民主党政府---柏林一月战斗--慕尼黑巴伐利亚共和国(后来失败)德国十一月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2,魏玛共和国《魏玛宪法》 1918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开始   3,法西斯的崛起

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秋玫瑰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20年代的英,法,意    120年代的英,法,意的经济  经济衰退  恢复缓慢

2,英国和法国的政治状况  采取了稳定社会的政策3,英国1926年总罢工     1925年红色星期五(以涨工资为缓兵之计,矿工)4,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四.20年代的美国/美国因为一战,技术革新与分期付款制度而使20年代经济繁荣,并称之为柯立芝繁荣但是其中也隐含着很多的危机(垄断,投机,西欧恢复等等)

五,战后初期和20年代的日本/

米骚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而人民却没有获得与物价上涨相同的工资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是米骚动的直接原因,但是最终为政府所镇压。但是这次运动打击了日本的统治阶级迫使内阁下台。米骚动是日本革命民主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转折点。战争景气:一战时期,帝国主义撤出了太平洋地区以及帝国主义的物资的需求使得日本变为了工业国家,重工业的比例提高,银行资本开始集中,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而危机。币原外交(对外缓和的政策,缓和中国的政策,承认门户开放)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北一辉
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解放运动

动因:一战期间对殖民地,人口,物资的掠夺站后,以牺牲弱小民族利益来建立凡尔塞体系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整体下降

一.印度/阿姆利则惨案-----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主义:印度国民大会党主席甘地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他的真理观,政治理想是印度的自治和自主,经济理想是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的物质文明。手段是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主义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两面性。/

食盐进军: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英国与印度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于是甘地发起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的一天,他带领一部分人去遥远的海边捞海水自己煮盐以表示反抗当局食盐专卖法,食盐进军点燃了各界人士抗英的烈火。

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非常重要)/通过对希腊和土耳其的军事胜利,签定了废除《色佛尔条约》的《洛桑条约》,虽然黑海海峡的主权旁落却使土耳其取得了基本的独立。/

凯末尔改革:政治上:废除苏丹和哈里发制度,政教分离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废除封建的什一税文化上,宗教与教育分离,文字改革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度和很多伊斯兰的陋习,给予妇女一定的权利。/凯末尔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巩固了土耳其的独立,促进了其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凯末尔主义:共和主义,国家主义平民主义,世俗主义,民族主义,改革主义。

三.东亚与东南亚

1.朝鲜的三一运动:《马关条约》以后,日本正式占据了朝鲜并且长期推行野蛮的殖民统治政策和掠夺。朝鲜和日本的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1919年,以朝鲜国王李熙之死作为导火线爆发了三。一运动,发布了《独立宣言》,然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临时脱逃而失败。三一运动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者同时也标志着资产阶级不能作为朝鲜革命的领导者。2.越南安沛地区起义和义安河静地区的苏维埃运动3.1926—1927年的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大起义

四.西亚和北非

11919年阿富汗的抗英斗争(胜利)2.伊朗的民族解放运动3.埃及的独立运动/华夫托运动4.摩洛哥里夫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五.墨西哥与拉美(重点)

1.墨西哥卡德那斯政府的改革/背景:1901—1917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彻底,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还阻碍着墨西哥的发展。/内容:加强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改革土地制度石油国有发展教育/意义: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改革,推动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拉美的民族运动发展。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不彻底。2。尼加拉瓜反美游击战争
第五章巴西军官起义

20-30年代的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个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内容(重要)农业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允许土地出租和雇佣工人实行租让制度与私人办小企业商业自由/背景: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激化了矛盾,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三.30年代的政治生活1936年苏联新宪法-斯大林宪法
第六章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量大,在金融,农业和工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用2.原因: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祸水东引

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重点)

1.胡佛的有限改革的失败既提供了经验也提供了教训-----自愿合作的联邦主义2.新政的基本内容金融方面:整顿银行,控制货币,改革税制,改革银行工业:工业复兴法,劳资关系法农业:农业调整法社会救济以及以工代赈/影响:罗斯福的新政使得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了缓解,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缓和了社会危机防止了法西斯的上台,新正对社会下层的挽救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民主精神。新政之新就在于开启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的先河。为后来的许多国家所借鉴。新政使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度,克服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一些弊端。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北欧国家

1.英国/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自治领享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

2.法国人民阵线运动3.意大利社团国家的发展  4.北欧国家的福利国家制度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策源地的形成(原因?:复仇心理,经济危机,种族主义)

三.亚洲策源地的形成/二二六兵变:在如何走向法西斯道路的具体问题上,皇道派统制派存在着分歧,最终皇道派1936226日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发动了政变,但是最终失败了。从此,统制派掌握了陆军和军部的要职权力。
第七章30年代的国际关系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一.国际关系的恶化和战争因素的增长

1.斯特来萨会议失败,德国的军备开始无限制的增长。2.苏联构件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二.反对意大利,德国,日本的法西斯的斗争(英国和法国的绥靖使得法西斯更加销帐)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2.德国法西斯协助西班牙法西斯战争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法3.日本开始大规模的侵华/不干涉政策:30年代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佛郎哥发动叛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从地下转变为直接的支持。为了抵制社会主义运动在西班牙的发展,为了不引起英国法国与德国意大利的矛盾,为了在战争期间获得一些军火交易的利益,英国,法国和美国采取了所谓的中立政策,不干涉。在力量强大的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支持下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英国法国的不干涉实际上是对西班牙法西斯的支持,助长了他们的气焰,促进了世界大战的逼近。

三.法西斯的进一步威胁与英国和法国的进一步绥靖

1.德国吞并了奥地利2.德国入侵捷克造成了五月危机(多方压力下没有得逞)3.慕尼黑阴谋:德国法西斯妄图占领捷克的苏台得区进而占据整个捷克。而英国和法国也因为害怕共产主义的威胁同时也担心激化与德国的矛盾而导致战争因此决心采取绥靖政策牺牲捷克的民族利益。1938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背者捷克将苏台德区划给了德国。至此,英国和法国的绥靖达到了顶峰,加剧了德国的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迫近/德国吞并捷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德国最终打算发动战争,此时的德国就面临着同时也英国法国和苏联两线作战的问题。而原本打算同英国法国联合的苏联因前者缺乏诚意而另做打算。同时苏联也不希望出现同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情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定立使苏联没有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为赢得战争争取了时间。同时德国也从中收益,避免了两线作战,使其没有后顾之忧的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条约中的一些附属的领土要求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
第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章的线索就是:战争初期----扩大----转折---结束其实就战争本身来说,除了名词解释没有什么考点,但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对战后国际社会的影响

一.二战初期1,西线无战事  敦克尔克大撤退---“自由法国”----法国投降3.不列颠空战4.东方战线:苏联为了防止德国入侵而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划来领土作为缓冲带

二.二战扩大19421.苏德战争爆发2.太平洋战争爆发3.《大西洋宪章》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法西斯开始成为了世界的公敌,鉴于此,英国美国举行了会谈签定了《大西洋闲章》,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4.《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共同签署,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的成立,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  2.阿拉曼战役3.中途岛海战/瓜岛之战/会议(重要)1943  开罗会议   中美英   战后处置日本,承认中国的地位1943  德黑兰会议  苏美英  主要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四.胜利1945   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   德国问题  对日作战   波兰问题    联合国的组织问题1945  波斯坦会议  苏美英  对德,波兰问题的具体化,对日作战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重要)

1。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4。世界共同反法西斯作战的意义5。苏联起了巨大的作用6。东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7。亚洲非洲民族运动高涨8。德国日本的重构9。西欧不再是世界的中心10。世界唯美国马首是瞻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对人类的思想,社会发展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当代史-
世界当代史/段炳麟/

复习说明:世界当代历史部分重点不是非常的,是世界历史里面相对轻松的部分,复习的时候主要把握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之中各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状况。西面就来梳理一下当代历史的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马首是瞻,苏联发展,冷战。这是国际关系的变化-------然后论述了在这种国际关系的背景下:(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3)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然后国际关系继续调整-----美苏开始争霸----在这一国际关系的背景下(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变化(2)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3)民族国家的发展----国际关系又发生了变化------世界走向了多极化的时期。这样一梳理,整个课本的逻辑就出来了,

第一编宏观绪论:

尤里卡计划:也成为欧洲复兴计划,是1985年由欧洲制定的。尤里卡计划适应了欧洲开发新技术提高竞争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反映了其技术联合的愿望,符合其政治经济的实际,有利于其发展。发展论: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科学中心论,提醒人们重视科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但是没有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思考现代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二编微观论述

第一章战后的国际格局(重点)-冷战开始

一.对战败国的处置1,对德国分区占领/柏林危机:苏联封锁了柏林,切断了其东西的水陆交通2,美国独占日本

二.美苏冷战开端/杜鲁门主义:美国援助希腊的时候第一次出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宣言,是冷战的宣言书。由此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开始了全球扩张

三.两大阵营对峙的形成

1.马歇尔计划:又成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由美国提出。但是欧洲各个国家的经济非常的困难。社会动荡不安。美国为了扩大自身的利益,就大规模的应用了杜鲁门主义为西欧提供了上百亿美圆的贷款。马歇尔计划使欧洲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得到缓解,使欧洲更加的依赖于美国。同时也使美国扩大了其商品输出市场。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的组成部分。

2.经互会:为遏止美国的扩张,尤其是对抗马歇尔计划苏联与东欧国家1949年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互助会的成立表明欧洲不但在政治上已经分裂,在经济上也已经分裂了。经济互助会的成立有利于东欧国家的发展。但是苏联也凭借着其强大的实力推行利己的经济不平等贸易。

3.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第二章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发展(不重要)

战后苏联的恢复和发展,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二战以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逐渐从合作走向了分裂。为了推行其全球扩张策略,美国在1949年联合欧洲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组织这一军事同盟。而为了与其对抗以保障自身安全苏联发起了并在1955年华沙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苏联在华沙条约组织中享有一些治外法权的特权,因此从成立起就充满了矛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同时它们也相互牵制,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第三章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与发展(重要)

一.美国1.1945---1969年美国的社会经济政策(1)公平施政(杜鲁门)/措施:制定充分就业法;大量廉价的住房;社会保障与提高工业;扶植农业/评价: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的发展运用,然而由于美国的全球争霸战略以及经济处在繁荣时期,效果不及新政。(2)现代共和党主义(艾森豪威尔)介于自由放任主义与新正之间的中间道路在国民经济方面倾向自由主义,在社会生活方面倾向于新正的国家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身矛盾的产物,适应了50年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3新边疆(肯尼迪)   对外争夺世界霸权,对内进行社会经济改革(4)伟大社会  (约翰逊)(3)(4)是自由主义改革,通过国家干预以稳定社会矛盾,适应经济与科技的发展。21945—1969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麦卡锡主义(反共)

二.日本   三.西欧

1.英国:先是高速发展,后为英国病所困扰2.法国:中高速发展3.两德:哈尔斯坦主义(近美国而不与苏联来往)-----新东方政策(政治寻求独立,与苏联建交)

欧洲共同体(重要):1957年《罗马条约》为依据形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的《布鲁塞尔条约》为依据与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有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上使欧洲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力量,促进了世界多级化进程。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成立原因:为了对抗美国和苏联的霸权,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要求资本与生产的国际化。
第四章民族运动的高涨,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亚洲  1印度尼西亚的独立2.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3.印度,巴基斯坦 1947年《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

二,非洲觉醒与古巴革命/1960年非洲独立年
第五章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由两大集团变成两超直接争霸)

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二.西方阵营的分化

1.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2.西德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3.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西欧经济政治的发展有美国的相对衰落,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三.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非会议: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继续发展,亚非国家有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主张。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会上肯定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亚非的解放运动起到了促进作用。

2,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有力的冲击着以美国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政治运动)促进南南合作。

3.七十七国集团:随着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新兴民族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需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南北关系。

四.美苏争霸局面的逐渐形成(随着苏联实力上涨与美国的相对衰落,苏联要求与美国平起)1.柏林墙事件2.古巴导弹危机
第六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变化

1.1956年苏共12大:赫鲁晓夫对国际形式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判断/批判斯大林

2,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评议时事2.波兰波咨南事件3.捷克布拉格之春
第七章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

石原慎太郎(索尼总裁)《日本可以说》《日本还要说》/日本与美国经济要求平等,表明了美国相对的衰落/美国:尼克松  新联邦主义(中和了联邦主义与新政)/欧共体的发展: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一体化/英国: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第八章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相互关系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东盟成立
第九章多极格局与旧格局的瓦解/

克松主义:全面缓和/其他章节看看课本就可以,不是很重要,距离现在比较近。世界当代历史--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