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4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2017-06-22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

(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

(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列举: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

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希罗多德《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长征记》《希腊史》

2.两种撰史模式,两种撰史风格:

 政治军事史  社会文化史  

 华丽 平实

三、简答

1.简析希罗多德的史学贡献。

希罗多德 贡献(史学思想):1、在西方史学上开创了一种编史传统--社会文化史;2、创立了一种编纂方法--历史叙述体;3、已经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鉴别、批判;4、治史视野宽广。

评价:优点:希罗多德是西方历史学上的奠基人,在西方史学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开西方历史叙述体之先河,这种编史题材经过俢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得到了完善与发展,至今仍被西方史学界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他在东方历史学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去伪存真,比较各家异同,去除不可信的部分,最早采用历史批判的方法,从而为西方史学界的发展开创了新东西。希罗多德把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从此希腊人及其后人懂得如何写作历史著作,并形成了希罗多德的风格:广采博收、文笔优美。

缺点:1、在治史方面有着强烈的亲雅典的政治立场,尝试他在研究历史时不免偏袒一方,有时难免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现象;2、天命史观使得他的作品出现神示、梦兆、幻觉、占卜之类的东西,从而使作品的真实性大打折扣;3、希罗多德“史话家”的兴趣,使他热衷于逸闻趣事,从而客观上造成了他的作品枝节蔓生、结构庞杂、阅读困难。 

2.论述修昔底德的史学地位。

1.人物简介:古希腊历史学家,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史料大胆批判,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的垂训作用。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传统,被誉为“政治史之父”。

2.主要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8卷 

a 特点:专叙一事,不及其余,资料详细,文笔精炼,结构严谨。 b写作态度:重视第一手原始材料,严格批判史料,强调辨伪。

3.历史观: 

A尽力将人类历史从天神之外独立,试图用科学方法说明自然,解释历史。重视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是建立科学历史观的基础。 

B.致力于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探讨。解释历史事件时,不简单归结为某种因素而是努力寻找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和深刻的具体原因,显示出类似近代理性主义者的思想。 

C.试图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论证了经济对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作用。 

4.评价: 

从史学发展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一种以政治军事为传统的新的史学传统,确立了一种新的史学范型,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深刻影响。 

从历史观看,对史料提出了大胆批判的原则,重视史料的辨伪和收集;并以求真精神探求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被后世史家所继承。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李维:

古罗马学家,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了通史体例,并重视历史垂训,且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尽管如此还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2.塔西佗:

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主要著作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因而透露出浓厚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3. 《上帝之城》:

是第一部教会历史哲学,奥古斯丁著,全书共二十二卷,历十四年才完成。该书发展并确立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反对异端学说,维护基督教神学体系,构建了神学体系的基础。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的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二、列举:

1.标志罗马史学诞生的史学家2个:

皮克托    阿利曼图斯

2.罗马三大史家及作品:

李维《罗马史》    塔西陀《历史》    撒路斯提乌斯(萨鲁斯特)《喀提林阴谋》

3.罗马史学繁荣阶段代表史家7个:

李维 老普林尼 普鲁塔克 塔西陀  苏埃托尼乌斯  阿庇安 阿里安

4.标志基督教史学诞生的三大家及作品:

阿非利卡努斯《编年史》  攸西比乌斯《教会史》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三、简答:

1、简析波里比阿的史学贡献。

波里比阿史学成就:他写作了《通史》、《罗马史》,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的传统,发展了修昔底德的史学。

特点:①.历史眼界的开阔,记载了一个辽阔的古代世界“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家”

②.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抛弃一切个人的成见和党同伐异的情绪,以公正的态度,从大量的史集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④.注重历史的因果联系,一是引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另一件是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⑤.强调历史的垂训作用。

他的作品突破:①.历史意识改变②.世界概念扩大③.编撰方法进步。

缺陷:缺乏文采、不生动。 

2、简述普鲁塔克的史学成就。

代表作《名人传》

评价:贡献:①他的代表作开西方史学中的历史纪传体先河,采用“合传”,即用每个希腊名人对应一个罗马名人。

②.他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明确地提出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史家。

③他是第一个自觉提出并运用历史心理分析方法的人。

④.整个古典时代最优秀的传记史学家,将业已存在的传记体裁发展之登封造极之地。

缺点:①引用的史料不做考证,虚构太多;②其治史态度不严谨。

3、简述塔西陀的史学贡献。

塔西佗的史学成就:塔西佗是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著作甚丰,《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

史学思想:①反对暴政,他的代表作《历史》《编年史》尤其体现了这种反对暴政的主题思想,他向往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自由思想。②.歌颂共和。在思想上,塔西佗倾向于共和时代的贵族专政,尤其向往这个制度下元老贵族的高贵地位和自由生活。③.痛恨暴君,他谴责帝王的昏庸与残暴,塔西佗的著作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切专制独裁者的丑恶嘴脸。

局限性:①.对帝制的全盘否定②.军事知识极差,内容较为狭窄③.在说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局限于人的内心世界④.在史学价值论上,塔西佗强调历史的社会功能,认为历史的生命是恒久的。⑤.保持严肃史家实事求是的尊严,第一个提出客观主义治史原则,把曲折发展的罗马史学和拉丁史学推到高峰⑥.他把史学当作善恶扬善,警惕世人的有力武器,揭露罗马统治阶级上层的腐败与丑恶。 

4、  简析《上帝之城》一书的核心思想。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它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奥古斯丁怀着和异教徒辩论的目的,论及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存在,并认为教会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为教会统治取代世俗统治予以解释,在这种框架下,基督教一定程度上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于是,奥古斯丁通过这本书对基督教进行强力维护,并反驳了异教和罗马爱国主义,从而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显示出奥古斯丁不仅是哲学家,神学家,更是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奥古斯丁认为,国家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免受攻击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这是为地上之城和上帝之城的公民所共同希求的。它是“地上的和平”,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它。所以,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

基督教会虽然和世俗国家一样,既包含被拣选者,也包含被摒弃者。但是,奥古斯丁却赋予教会以很高地位。他指出,上帝的恩典只有通过教会才能在人类历史上起作用。在奥古斯丁的时代,基督教会是国家的一部分,皇帝是其最高首脑,可以直接干预和控制教会内部事务,奥古斯丁力图使教会从国家的控制下获得独立,免受世俗权威的支配。可以说,正是奥古斯丁 “上帝之城”和 “世俗之城”的区分,把基督教由一种单纯的宗教文化力量转向了一种政治力量。“神权”和 “君权”也在以奥古斯丁的理论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制约斗争走进了中世纪。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基督教史学:

是一种以基督教神学观点解释历史的神本主义史学。它致力于构建以基督教普遍主义为基础的世界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在整个中世纪欧洲史学中占支配地位。其特点是:宗教迷信取代科学的探索;宗教传说代替信史实录;宗教史观支配一切;基督教史学家以传说中的耶稣基督诞生之年为准,简化纪年方法,为各国历史纪年的统一提供了一个方案。

2、普罗柯匹乌斯:

   (约公元500——565年),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属于古代晚期世俗史学家,其著作以写查士丁尼的政事为主,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普罗柯匹乌斯的著作继承了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代史学传统,与同时代西欧的历史著作相比较,具有较宽广的政治视野。他的著作是用希腊文写成的。普罗柯匹乌斯留给后世的著作共有三部,即:《查士丁尼战争史》;《论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秘史》。其中,《查士丁尼战争史》和《秘史》这两部出发点截然不同的史著奠定了它在中世纪史学史上作为最优秀史家的地位。

二、列举: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史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卡西奥多路斯《哥特史》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比德《英吉利教会史》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  奥托《双城史》

三、简答:

1、简析中世纪史学特点,评价中世纪史学。

中世纪史学的特点:优点:1、中世纪史学扬弃了希罗多德、俢昔底德史学中的两种主导观念,人性的乐观主义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实质主义观念;2、中世纪史学是一场革命性的转折,是基督教思想对西方史学关于精神价值的思考;3、中世纪史学首次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史观,第一次将历史理解为进步;4、中世纪史学尤其是基督教史学创造了一种普遍主义的历史即世界通史,在时间、空间范围上达到了最大限度;5、中世纪史学观注历史的连续性,从而使史学家们用历史分期的方式来研究历史。

缺点:为了赞扬上帝,篡改历史,资料被篡改 。

评价:①西方史学史上的大倒退和停滞期;②存在例外,东西欧史学之间有差异;③个别史学家不是神职人员;④创造了一种基督教纪年方法;⑤统一性认识比古典史学更清晰。

2、简析拜占庭史学特点及原因(与西罗马帝国史学比较)。

特点:1、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史学传统;2、史学研究受神学史官影响较少;3、拜占庭史学非常关心政治事件,与政治史密切结合;4、人文主义精神体现非常鲜明、浓厚;5、拜占庭史学观注历史的连续性。

原因:1、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和古典文明成果;2、以东正教为标志的基督教始终未能超越君士坦丁大帝设定的对罗马皇权的从属地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3、拜占庭史家多系俗人,且多是朝中政要,同古典史家有相似的经历;4、拜占庭帝国政府、东正教会使用的语言始终是希腊语,希腊语的流行使史家延续了古典作品的学术营养。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人本主义史学:

   以人为中心的史学,通常指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历史学。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文主义者强调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反对基督教神学历史学,出现了马基雅维利等一批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关于君士坦丁的赠与辨伪》:

 瓦拉所著,用拉丁文文法及法律制度、 宗教制度及历史文献等材料,推翻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的真实性。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证伪了这个文件,更刺激了历史学家对历史真实的重视。文献校勘学诞生,并成为近 代历史学中一门不可缺少的工具学科。揭穿了西方最著名的一次作伪,为新教改革势力反对教皇制度提供了有力武器,并唤醒了西方史学家的历史怀疑精神,那就是所谓的第一 手材料或权威材料并非全是历史的真实。作为内证校勘的范例,他的成就可以说开创了下一个世纪伟大的文献校勘运动。

二、列举: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主要代表人物6个:

彼特拉克 薄伽丘  布鲁尼  马基雅维利  比昂多  瓦拉

三、简答:

1、简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史学的特征。

反对宗教神学,主张人本主义; 继承古典史学的批判和求真精神;世俗论; 资产阶级史学的诞生; 重视历史的垂训和借鉴作用。

2、简析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

代表作《佛罗伦萨史》、《君主论》、《论李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史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政治学家、文学家。

《君主论》被认为是一本向国家元首进谏的实用入门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打破了旧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政治学观点,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名符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史学思想:1、非常注重历史解释,论述多于叙述;2、第一人明确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

3、简析波丹的史学思想。

 波丹(1530—1596 年) 法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图鲁兹大学,毕业后担任过律师、检察官及法国三级会议代表,曾任阿朗松公爵的侍从秘书,受到法国国王恩宠。波丹一生除致力于政治学和法学的研究外,对古希腊哲学、占星学、地理学及物理、医学均有较深造诣。 主要著作有《论国家》,《理解历史的便捷方法》等。  

   (1)政治法学观点:波丹认为国家应当享有独立主权,对外不受制于教皇,对内直接统治臣民。 他还探讨了国家统治者的权限,认为它包括立法、宣战、缔和、委任行政司法官员、赦免和征税等。君主政体是国家政权的最佳形式,因国君集主权于一身,并居于党争之上,所以优于民主和贵族政体。他进一步把君主政体分为三种:亚洲宗法君主专制;基于法律上的的君主政体,例如法国,国君服从自然法,臣民服从本国法,国家保护臣民天赋自由及财产权;暴政,君主滥用主权,视臣民如奴隶,侵犯臣民和私有财产权。  

   (2)历史理论:首先,他认为人类社会同整个自然界一样都服从共同规律,首先是上帝法规,其次是数学规律。他提出4、9、6 这些数学在世界命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他发展了亚里士多德和希波格拉底等人关于气候影响人的说法,认为地理环境对于历史有重要影响。某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决定于这个民族赖以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条件影响民族心理,而民族的心理状态又影响国家制度的形成。北方民族耐寒、强壮、强悍、坚贞,政权以武力为基础;南方民族富于幻想,长于文学,政权有宗教特色;中间地带善交通贸易,长于外交辞令,政治以正义、和平为基础;土地贫瘠地区的人勤劳,物产丰富地区的人则懒惰。这些思想后来被孟德斯鸠继承和发展。

 第三,反对历史退化论,坚持历史进步论。 波丹反对历史退化的观点,认为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工商业已经取得了进步。在他看来,世界历史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和日耳曼民族,黑格尔后来提出类似的说法。

第四,史学理论问题。 波丹还探讨了历史知识的性质和对象的问题。他认为有三种历史:神圣史、自然史和世俗史。神圣史记叙万能上帝的不朽业绩,它产生可靠知识;自然史借助逻辑探索自然现象的原因和发展,产生或然性的知识;人类史追溯人类社会生活,是最有用的知识。三种历史应该分开来写,认为四帝国的历史分期不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概括。他的史学理论在西方史学向近代范式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新科学》:

  全名为《关于各名族共同性的新科学的原则》。18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哲学家、法学家、美学家维柯著,是一部阐述古代文化史、诗歌和美学的理论著作。《新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成为过社会生活的文明人。维柯的基本出发点是共同人性论。他认为,各民族起源和处境尽管不同,在社会发展上却必定有某些基本相同的规律。《新科学》所探求的正是人类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规律。

2、《路易十四时代》:

法国启蒙运动的大思想家伏尔泰著,《路易十四时代》是伏尔泰的历史名著《论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的姐妹篇。作者不仅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着重描绘了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技艺发展的日臻完美。《路易十四时代》是阐述人类文明的最初尝试,开世界文化史的先河。

3、哥廷根学派:

18世纪中叶,哥廷根大学在欧洲首先开设历史学讲座,这是德意志启蒙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795年伽特勒应聘为哥廷根大学教授,主持历史讲座,这一年就被认为是哥廷根学派诞生的时间,这一学派倡导理性主义,其得名是因为历史学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伽特勒为该学派的创始人。 

二、列举:

1、启蒙时代的历史哲学家5个:

维柯 笛卡儿  伏尔泰   休谟   康德

2、启蒙时代史学成就最高的两个代表人物及作品: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三、简答:

1、简析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

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继承与发扬了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的人文主义史学传统,并将其推进了一个新水品;2、理性主义史学摒弃了虚妄的神学史观,反对将《圣经》中的故事视为信史;3、理性主义史学家公开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以历史研究为资产阶级服务为己任,坚决且现实;4、理性主义史学家从共同的人性出发,来探求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性、普遍性,历史变化的前进性和可预见性;5、理性主义史学家开拓了历史编纂学的新天地,力图将各个方面都列入历史研究之中,近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诞生。

2、简论维柯的史学思想。

(1)在文化思想的传统上,维柯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但他对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却持异议; 

(2)强调知与行,实践与真理的内在联系,认为人类能创造世界,因而也能认识世界。人的认识内容来自创造的实践活动,真理即创造实践,于是便不是笛卡儿的成果; 

(3)建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企图为它寻找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将历史过程分为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 

(4)维柯笔下的三段周期性运动,并不是裹足不前的封闭式,而是渐进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5)提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则。提出“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

3、简论伏尔泰的史学贡献。

代表作:《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查理十二世》、《论各名族的风俗和精神》、《彼得大帝统治时代的俄国史》等。

贡献(史学思想):1、伏尔泰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两千多年的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为历史编纂学开辟了新天地。—将商业科学、文化史等内容渗透其中;2、他有力地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变成新兴资产阶级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3、他敢于否定传统的世界史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与比较研究;4、他是理性主义是学派的奠基者,他把哲学引入史学研究,使历史学成为一门以事实为训的哲学,他认为历史学家的人物是用哲学思想来正确地阐明史实,从而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和对史料的批判能力。局限:1、不能避开理性主义史学的根本缺陷,过分强调理性;2、对自然神论又过分信仰,对中世纪史的蔑视;3、在史学研究中过分强调开明君主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简答康德历史哲学的主要主张。

康德(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对历史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1787年写成《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篇历史哲学论文从理论上典型地发挥了他本人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历史观念,从而大大推动了18世纪的历史哲学,成为后世历史哲学之先导。

其思想:

(1)、历史不是由个人,而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

(2)、历史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内部是立宪共和政体,外部是国际永久和平,人人在和平竞争中充分发挥各自才智的理想境界。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浪漫主义史学

   浪漫主义是19世纪风行欧洲的一种知识运动。首先产生于德国,对英法波及有影响,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的共同特征:一是在历史著作中描述自己的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二是着重写封建时代;三是强调个人才能和个人的社会作用;四是反对唯物主义非历史主义的推理和脱离实际的玄想。

2、客观主义史学:

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一般指源于古希腊史家修昔底德,而成于近代德国史家兰克的一种史学观念及方法论体系,是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流派。1824年,兰克发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由此客观主义史学思想才成体系,兰克被称作西方“客观主义史学的祖师”。内涵分为四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史料批判原则,二是“直觉”理解,三是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四是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内容为主。

3、兰克学派:

 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4、阶级斗争史学派:

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提出阶级斗争理论,史学史上称之为阶级斗争学派。他们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财产关系是一切政治制度乃至思想学说的基础。

二、连线:

近代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浪漫主义史学之父------------卢梭,赫尔德

历史科学之父-----------------兰克

人民史观的首创者-----------------卡莱尔

古埃及文字的破译者---------------商坡良

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米什莱

英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麦考雷,卡莱尔

三、论述:

1、简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历史哲学发展的高峰。代表作《历史哲学》。黑格尔的一个根本思想是历史遵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的,尽管这种规律是来自外界的世界精神或绝对理念。这符合它世界历史是受理念支配的根本认识。

思想:1、他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分为三种类别,即原始的历史,反思的历史,哲学的历史。2、史学的任务不能局限于考证史料的真伪和史料基础上的简单描述,史学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揭示历史存在的合理原因是什么。3、将辩证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用辩证法解释历史现象。4、历史认识永远具有相对性。

局限:1、欧洲中心论。2、否认历史学价值。

2、评述兰克的史学思想,史学贡献,史学局限性。

兰克在西方史学中被誉为“历史科学之父”。代表作《1494—1514年的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教皇史》等。

史学思想:(1)、史料批判原则:一是对史料的分类及其各自价值的认知,二是史料考证方法;

(2)、“直觉”理解;

(3)、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

(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内容为主。

史学贡献:(1)、“如实直书”的治史原则;(2)、注重收集第一手史料和批判吸收史家编撰的第二手史料;(3)、创造了专门培养史学人才的方法“习明纳尔”(专题研讨班)。

局限性:(1)、否定史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2)、其著作任恪守传统的政治军事史。

3、简析麦卡莱《英国史》一书的得失。

麦卡莱在英国史学史上是与卡莱尔齐名的同代史家。

得:1、不仅叙述政府的历史,还有叙述百姓的过去,文化艺术的进步,宗教与社会风俗,文情并茂,雅俗共赏。2、先对古代史轻描淡写之后很快转入近代,重点描述自1685年詹姆斯二世即位至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17年间的史事。事件和人物描述具体生动,文笔考究晓畅。3、书的选题贴近时代、书的思路明晰透彻、贯穿理性时代,持有十分乐观的历史进步思想。4、《英国史》可以说是近代以来英国传统叙述史问题的典范。

失:由于作者是辉格党人,往往不由自主或有意识地利用历史来说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把历史上的成绩归于辉格党,失误属于托利党,失去了古典史学和近代史学一贯坚持的客观性。(偏颇的政治立场)2、麦卡莱过分注意可读性,强调史作的文学艺术效果,很容易忽视对史实的认真细致考证。(轻率的处理史料)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兰克学派:

 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2、普鲁士学派:

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德国史坛的政治史学派,以达尔曼为精神之父,主要代表有聚贝尔、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主要是鼓吹民族主义,通过历史著述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政治使命的学者。他们崇尚强权政治,不少人走向了沙文主义。但他们在德意志统一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的历史甚至于哲学都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

3、蒙森:

(1817年-1903年),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会员。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代表作《罗马史》、《拉丁铭文集成》等。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出色的文学表现力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问鼎此殊荣的专业历史家,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

4、实证主义史学:

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主要代表有泰纳、古朗治、巴克尔、伯里等。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5、分析与批判历史哲学: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的历史哲学不在关注历史的进程、意义和规律,而把眼光从历史本身转移到历史知识、转移到人的历史认识上来。它的着眼点集中在历史学的性质、历史与历史学家的关系、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历史中的道德审判以及历史学的实际功能。这种新的历史哲学以历史认识为研究对象。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

二、列举:

1、十九世纪后期英法实证主义代表5个:

孔德  泰纳  古朗治  巴克尔 伯里

2、埃及学,迈锡尼学,亚述学的奠基人:

   商坡良    施里曼     罗林森

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分析批判历史哲学人物:

狄尔泰 文德尔班  李凯尔特

三、连线:

首创希腊化-------------------德罗依森

首创心理史学家---------------------兰普雷希特

牛津学派奠基人-------------------斯塔布斯

剑桥学派最有影响的人------------------阿克顿

相对史学之父------------------狄尔泰

四、简答:

1、简析客观主义史学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异同。

客观主义史学: 

1、客观主义史学,一般指成于近代德国史家兰克的一种史学观念及方法论体系,是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史学流派。1824年,兰克发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由此客观主义史学思想才成体系,兰克被称作西方“客观主义史学的祖师”。

2、内涵分为四个层次的内容:

(1)、史料批判原则:一是对史料的分类及其各自价值的认知,二是史料考证方法;

(2)、“直觉”理解;

(3)、客观公正的撰史原则;

(4)、历史研究以政治军事内容为主。

3、客观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史学思想的主流,称雄西方史坛百余年,由兰克学派倡导。主要倡导以“如实直书”为基础,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形成“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其最大的“失”过分强调客观性的科学理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

 实证主义史学:

实证主义史学在19世纪的西方史坛影响深远,与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互为呼应,堪称“历史学世纪”的双雄。他具有如下特点:

1、在历史研究目的上,注重对历史规律的探究。实证主义学认为,历史研究应当包括两个阶段:确定事实与发现规律;

2、在史学方法上,注重归纳、演绎等,并引入心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3、在史学研究对象上,主张史学应该从狭隘的政治事件中解脱出来,把社会整体当做史学研究的对象;

4、以人为中心撰写历史,重视普通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民族及其文化是历史的主体;

5、反对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强调实证研究。实证主义哲学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拒绝探讨世界观。本体论的问题,以中性哲学自居;

6、注重精神文化史。实证主义史家对人的精神及人类社会文化艺术尤有兴趣。他们认为一切历史现象之中都蕴含着精神的内容,归根结底都是精神在起作用。

实证主义史学——近代西方史学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孔德奠定了实证主义哲学之基础,并将之运用到历史研究当中去,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提倡在历史研究中进行比较。主要代表有巴克尔、布克哈特、泰纳等。他们看来,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科学没什么两样,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却陷入了将历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的困境。

比较:

第一,实证主义史学不仅主张治史应以史料工作为基础,应广泛搜集史料和确证事实的可靠性,而且要求对事实材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统计、分类和对比,以找出历史规律,反对兰克学派拒绝概括、否认历史规律、单纯陈述事实的倾向。 

第二,兰克反对历史进步观念,实证主义则虔信这种观念:坚持人类社会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又宣扬这种进步是乎稳的、渐进的和自动的,“历史刁;会飞跃”也无需人们作有意识的推动。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比兰克更符合19世纪中叶欧洲自由资产阶级的心愿。 

第三,兰克学派骨子里都有个人意志论倾向,夸大伟大人物的作用,实证主义则着重反对个人意志论和神学理论,而提出多因素论,即将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各种形式如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等并列为决定历史发展的因素,这种折衷主义思想虽远不及历史唯物主义,但在历史唯心论居统治地位的时代却是一个重大进步,它是以强调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为特色的。

2、简论蒙森史学思想与史学贡献。

(1817年-1903年),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代表作《罗马史》、《拉丁铭文集成》等。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出色的文学表现力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问鼎此殊荣的专业历史家,同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作家。

史学思想:1、强调和注重史料的真实性;2、重视史料并进行适当解释。

缺陷性:任恪守政治史内容。

3、简析狄尔泰史学思想,史学贡献及局限性。

狄尔泰是首位明确认识到史学主体具有相对性的人物,被称为“分析与批判哲学主义之父”和“相对主义史学之父”。代表作《人文科学导论》。

史学思想:1、区分和正确认识研究对象;2、强调观察对象的本质。

史学贡献:由于史学对象的特殊性,史学认识的史学主体不可避免要介入历史认识的过程当中,提出心理分析的方法。

局限性:1、过分夸大了个体意识对理解历史的作用,忽视社会的其他存在,特别是物质生产条件的存在意义,因此缩小了历史认识的基础,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的片面。2、提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却又将自然科学的精神或心理分析方法作为历史认识的基本方法,反映了他理论上的一些疏失。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形态学派:

文化形态学,又称社会形态学、比较形态学,现代西方史学最为重要流派之一。肇始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继承与发展。把历史看成一种高度的自律性,同时具有生长、兴衰、发展阶段的有机体,并试图通过比较各文化的兴衰过程,揭示其不同的特点,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年鉴学派:

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经历三个阶段,即创建(29—45)以费希尔、布洛克为创始人,发展(46-68)即布罗代尔时代,转型(68年之后)。这些历史学家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二、列举:

1.二十世纪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2个: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汤因比《历史研究》

2.二十世纪五位分析批判历史学家:

克罗齐  柯林伍德  比尔德 贝克尔   海登•怀特

3.二十世纪年鉴学派的三代的主要代表人物5个:

费弗尔、布洛赫   布罗代尔    勒高夫、拉杜里

4.二十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3个:

  克里斯托弗•希尔    汤普森    霍布斯鲍姆

三、连线: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家--------------贝克尔

《历史研究》-----------------汤因比

《封建社会》--------------布洛赫

《蒙塔尤》----------------拉杜里

英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

四、论述:

1、简析文化形态学派的基本主张。

1、主张自然的文化生命周期论,反对理性,崇尚直觉,认为人类历史是一种纯粹自然状态的“生命历程的总和”,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主因和起源,民族和国家的母体,创造了一个文化形态的框架;2、主张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论,坚决反对西方中心论;3、文明的定义就是社会形态,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范畴。其中,文化差异是区别不同文明的基本标志;4、在文化范畴中,宗教的意义最大,文明之间的差别正是根据宗教来识别的。5、不同文明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平行共生的,而且都循着同样的规律会经历生灭循环的过程。

2、论述分析批判学家的基本主张,贡献,局限性。

基本主张:1、史学因其研究客体的特殊性(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人)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区别;2、历史记载始终是有关过去人类活动的残片,这些残片和在残片基础上形成的史实与史实联系(因果关系、规律联系)都是经过认识者头脑选择、加工的产物,并不是过去客观的实在;3、历史家的认识受他们所处时代的制约,并不取决于业已消失的他的认识对象的时代,因此不存在真实的历史和历史规律。

贡献:克罗齐(意大利)“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伍德(英国)“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比尔德(美国)《那个高贵的梦》是美国提倡打破传统政治学解释模式的新史学的带头人之一;贝克尔(美国)“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家”;海登•怀特(美国)通过语言否定。

局限性:1、过分强调史学主体的主观局限性,夸大史学的主体作用;2、历史相对主义混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取消了客观的历史,是瓦解史学的腐蚀剂。

3、论述年鉴学派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史学成就:该史学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得名于费弗尔(1878~1956 )和布洛赫(1886~1944 )于1929年创办的《经济和社会史年鉴》杂志。该杂志1946年更名为《经济•社会•文明年鉴》,倡导以跨学科的综合方法研究人类活动的“总体历史”,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思想、文化、情感、政治等因素,注重社会结构的分析。1947年费弗尔建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作为年鉴派的学术研究中心。此后到60年代,以布罗代尔(1902~1985 )为代表的第二代年鉴派史学家进一步完善了年鉴派的理论与方法。布罗代尔的《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及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文明与资本主义》等论著成为“总体历史”研究的代表作,使该派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史学流派。70和80年代,以勒高夫、拉杜里等人为代表的第三代年鉴派史学家致力于开拓新方法,注重研究心态层次的历史,并发展成一种新史学运动,对推动历史科学的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局限性:1、在史学对象认识上过于理想化;2、史学研究出现碎花的局面;3、史学研究方法存在片面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