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必考热点: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2017-08-06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既属于科技文化内容,也属于经济内容。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对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贡献和划时代的意义,为历年考研复习重点

一、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再由英国扩展到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1)根本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具体条件:

① 前提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② 基本条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的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圈地运动的推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在长期的工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英国蕴藏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 必要条件: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也就意味着英国掌握了广阔的市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具备以上条件(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准备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正为独立而斗争 ),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过程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

(2)含义: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所谓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3)基本过程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的增多,对于动力的需求提到日程上来。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气机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到蒸汽时代

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为了更好的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工厂这一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新的交通工具出现。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火车试车成功。人类的交通运输进入到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经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时间

国别

发明

发明者

类别

1765年

英国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

棉纺织业

1785年

英国

改良型蒸气机

瓦特

动力

1807年

美国

蒸汽轮船

富尔顿

交通

1814年

英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1)传播路线:英国—欧洲大陆—北美—世界

(2)概况:


时间

特征

原因

法国

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

相对较慢

中小企业分散,新技术推广困难

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缺少劳动力和市场

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美国

同上

较快

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破坏

移民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经验

德国

19世纪早期

有所发展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工业革命进展

俄、日

19世纪中期

起步晚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①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法国原来的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扫清了道路。另外,法国是英国的近邻,受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所以,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

法国工业革命的概况:1815年拿破仑帝国结束后,随着国内外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以及战争创伤的逐渐恢复,法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19世纪20年代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三四十年代,重工业部门也开始采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30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40年代末,铁路总长近两千千米。50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的重心转向重工业。到60年代末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法国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法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工业生产占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但是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而在发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意志。这是因为:

第一,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来说,法国对农民的土地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另外,由于法国在与英国争霸中的失败,丧失了原来的许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第二,法国大企业发展缓慢,而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法国传统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以手工劳动为主),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

第三,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这影响了雇佣劳动力的来源,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第四,法国高利贷资本活跃,吸引了大量社会流动资金,减少了工业投资。

② 美国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的起步与法国基本同时。但美国发展工业的条件远比法国优越,这是因为:

第一,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第二,美国远离欧洲强国,南北邻国都比较弱,东西有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保护,因此遭受战争破坏少,有利于生产的稳定发展。

第三,美国通过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财富等手段,取得了发展工业的大量资金。

第四,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技术。

第五,美国的领土不断扩张。西部的不断开发,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原料。

基于上述原因,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北方的主要工业部门中都已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是这时美国各地区的发展不够平衡,南方仍盛行种植园奴隶制。美国内战结束以后,南方工业兴起,农业也进行了改造,工业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

③ 德意志的工业革命。

德意志由于长期分裂混战和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使得它的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三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才开始工业革命。在莱茵河畔兴起了科隆、爱北斐特、巴门等工业城市,萨克森的纺织工业发展迅速,普鲁士所辖的西里西亚以生产亚麻布而著名。1848年革命以后,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发展迅速,许多地区开发矿山,建设工厂,修筑铁路。到60年代末,工厂制度已在各先进工业区占据主要地位。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并从法国取得了阿尔萨斯、洛林富矿区和50亿法郎赔款,这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④ 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从西欧扩展到东欧。40年代起,俄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采用机器,建立工厂。到80年代末,工厂制度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高潮。

注意: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虽然这是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它也反映了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也不得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局部改革

(3)工业革命扩展的特点

扩展的地区起初主要在西欧和北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国家和美国都已从纺织部门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美国几乎同时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早期,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才开始进行工业革命。这一时期各国工业革命受其本国条件影响,发展不平衡。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机极其深远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受工业革命影响,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思想盛行

(3)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4)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这具体表现在:在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革命和改革浪潮不断;在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在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全球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但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表示: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

出现了三大进步的历史潮流   

社会主义运动

 民族解放运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证;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的形成;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确立后迅速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领    域

成              就

意          义

电力的广泛应用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到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相继发明。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石油日益成为重要的新能源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化学工业的建立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80年代改良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塑料、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使用。

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钢铁工业,钢的产量不断提高,逐渐取代了铁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极大的提高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推动了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度;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都基本定型。

(3)殖民方面:帝国主义要求在经济上输出资本,在政治上瓜分世界,使帝国主义各国掀起瓜分全球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加剧。

(4)国际关系: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加剧,成为一战的深刻根源。

(5)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东方的扩展,导致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6)社会主义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发展。

(三)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薪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和技术: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发展具备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这具体表现在: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的投入。在社会生活结构方面,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变革。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一方面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对于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列表总结

1、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前   提

资   本

劳动力

技  术

市     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

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2、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       点

①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②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

③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①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

③有的国家再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④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①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②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③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⑤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出现两种趋势: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⑥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3、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国际关系

对殖民地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②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③开始了城市化进程。④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⑤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①东方从属于西方。②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③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①造成殖民地国家贫穷落后。②殖民地进行反殖反封斗争。③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③无产阶级政党普遍建立,开展合法斗争。

①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②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扩张。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①加剧了亚非拉的苦难。②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③亚非拉国家发生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①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②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挑战。②发达国家利用科技、经济优势,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条件。

4、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方面,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国强烈要求对外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推动他们对当时封建落后、闭关自守的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又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诱导,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沿海地区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的集中和"过剩资本"的出现,推动西方殖民者对中国加紧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这一时期的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对科技革命成果的吸收、转化,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5、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6、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愿更新设备,纺织工业等部门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法国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和国内外市场狭窄,普法战争战败导致失去重要资源和资金,垄断资本家把资金投向信贷而不投向生产,投往国外而不投向国内。这些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恢复,其中联邦德国注重发展科技教育,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中注重引进先进的科技,同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美国在二战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7、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①三次科技(工业)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①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②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③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④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8、正确认识三次科技(工业)革命时的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① 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②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 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瓦解,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① 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②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 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④ 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①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冲击,失去发展科技的好机会。

② 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大政方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取得历史性飞跃。

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原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政治上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思想上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文化专制统治阻碍了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2)影响: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1)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起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2)影响: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先进的科技环境,建国后不久,"左"的思想日渐严重,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会,迎接挑战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2)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但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该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姿态加入,趋利避害

9、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激化,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西欧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10、三次科技革命对工业布局分布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工厂远离了河流峡谷,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集中分布于煤铁资源丰富和交通方便的地区;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工业进一步集中于煤铁资源丰富地区,多数工业仍是煤铁复合型为主,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地带,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巨型运矿船的出现,出现了临海分布的工业;第三次科技革命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使工业摆脱了原料和能源的地域限制,由集中趋向于分散。决定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技术,其次是清洁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出现临空型的工业布局、工业中心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知识总梳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条       件

⑴政权:英国在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⑵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资本: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⑷科技:工场手工业积累了生产技术

⑸市场:国内(圈地运动)、国际(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⑴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⑵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⑶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化                                                                                                                                                                                  

⑷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⑸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⑴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⑵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⑶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⑷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

主     要     成     就

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

⑴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

⑵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⑶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⑷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

⑸通讯:电话、无线电报

⑹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

⑴原子能技术:1945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立第一座核电站。

⑵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⑶电子计算机:1946年延生于美国

⑷分子生物学: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1999年美国首次制成DNA分子

⑸遗传工程:1997年英国克隆羊成功;2000年美、日、法、德、英、中公布类基因组草图。

特        点

⑴许多技术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⑵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

⑶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⑴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⑵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

⑶有的国家再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⑷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⑴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⑵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⑶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⑷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⑸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

⑹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影                 响

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⑵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

⑶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人运动兴起。

⑷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⑸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⑺使东方从属于西文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⑻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

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⑵推动了垄断组织出现。

⑶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⑷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⑸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加剧,矛盾尖锐。

⑹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⑴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用更大。

⑵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⑶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⑷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思想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推广。

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⑹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⑺推动了文化多元化,提高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⑼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