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论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017-10-24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论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

江南市镇在明清时期是充满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革。江南市镇在明清时期开始了“早期工业化”时代,尤其是丝织业、棉织业所达到了水平,是领先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的。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支付白银;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的贸易都是顺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清江南市镇与白银资本的关系如下。

(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丝绸业的繁荣

①江南丝绸业市镇及其四乡,从明中叶以来,逐渐把养蚕繅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事纺绸业的农民,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纺绸。“湖丝”、“辑里丝”以及用它们织成的丝绸,以其工艺精良,畅销全世界,通过“丝——银”对流,大量白银货币流入中国。

②棉布业市镇也很发达。棉花种植及对棉花的深加工——纺纱织布,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松江因而成为全国的优质棉布生产中心,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棉布业市镇生产的棉布,是仅次于丝绸的出口品,在西方世界风靡一时。

③中国江南的丝绸业的工艺水平比较高,领先于欧洲。16世纪下半期由菲律宾输入美洲的中国丝绸,由于价廉物美,十分畅销,而使西班牙丝绸业在竞争中落败,在美洲市场上几乎绝迹。

(2)白银资本的大量流入

①明清江南市镇的丝织业与全球化贸易

a.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远销至美洲。出口的生丝、丝绸主要来源于太湖流域的丝绸业市镇,明清时期,出口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太湖流域湖丝与丝绸的出口欧洲,从17世纪70年代起,有了历年的统计数字。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每年的出口量,从8担上升到9920担;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起,每年出口量常在5万担以上;到90年代初,出口量第一次突破10万担20世纪20年代,出口量曾达到19万担的高峰。

b.五口通商以后,湖丝不再辗转至广州出口,而是就近在上海出口,刺激了出口数量的猛增。湖丝集散地南浔镇的丝商到上海经营出口贸易者日渐增多,成为上海丝业巨头。资料表明,进入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湖丝的全盛时期。

c.棉布业市镇的棉布出口也是如此,1786~1833年的48年中,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商船从广州购买的“南京棉布”,共计4400余万匹。

从上可以看出,江南丝绸业市镇、棉布市镇在全球化贸易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明清时期全球贸易导致白银流入中国

a.中国的这种全球化贸易,使大量生丝、丝绸、棉布流向各国,由于海外各国始终处在结构性贸易逆差之中,导致白银货币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b.据弗兰克研究,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白银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其中17世纪为13000吨,18世纪为26000吨。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另外,有3000吨到10000吨,甚至高达25000吨白银是从美洲直接通过太平洋运到亚洲,而这些白银的大多数也最终流入中国。此外,日本至少生产了9000吨白银,也被中国吸收。因此,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将近48000吨白银,通过马尼拉获得10000吨甚至更多的白银。这些加起来,中国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丝绸业、棉布业的繁荣使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世界上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更多华中师范大学精品答案解析,加入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冲刺押题训练营!有400多名研友陪您一起冲刺!


咨询加微信(1241981240),备注每日一练

购买方式(长按二维码,直达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