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史学考研答题纸一般长什么样??(历史学专业课答题技巧解读,高分必看!)

2017-12-17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THANK YOU

Design by 青史考研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我们特意把“纸”的颜色调成淡黄色

实物是白色的


是不是很长一张?其实是两面作答的

第一面可以写3页

第二面可以写4页

这里德益家专门还把第二面也P了出来

是不是很贴心😁


写完第一面,肯定翻到第二面呗

对,就是下面这样的

答题纸当然是大白纸

但不建议你拿尺子铅笔去画格子然后擦掉

坊间流传的“考研尺” 其实并不适合新传

除非你的时间真的是多到爆


好了,老师给你的原装答题纸

就是上面这一大张

而作答区域实际上只有7页对不对

因为第1页是规则和打分区

那么问题来了,写不够啊!怎么办!

当然是申请加纸啦!


我们这个专业,基本上都是主观题

7页很可能不够你发挥的

如果你觉得写不够,请一定早点告诉老师

比如写到第6页的时候后面还有3个论述题没做

就举手示意监考老师

请他给你加答题纸,大胆说就好了

通常考室都有准备加的答题纸的


据研友回忆

有些地方是一开始就会发够12页


那么,加的答题纸也和原装的一样

长到铺满两个座位吗?

NO,见下图

拿到增加的答题纸第一时间

是填写装订线以内的信息!千万记得!


以上是加的答题纸的第一面

为了给大家展示一个完整样貌

第二面的图也发了出来

当你写完了所有的题,可一定要记得标页码!!!

关于专业课的答题纸,现在清楚了吧!

这里还要提醒所有的同学几个关于卷面的事

································

1.段落开头空两个汉字的距离

2.段落之间建议多留一行出来

3.主体部分的序号一定要标清


来源青史考研帮


当然有很多院校直接就是大白纸,到时候要好好规划一下页面!比如留出密封线,对折一下!一定要按照序号答题,一般题目要抄写题干,切记按照顺序!遇到暂时不会的,可以最后答题,但是务必按照指定的顺序留出位置!千万不要什么箭头之类,也不要写什么说明,比如说什么第三题在最后,阅卷老师才懒得听你指挥!答完一道题,在纸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留出几行,也许最后有灵感!也许就会增分不少!为了卷面分,最好拿一把尺子!也许有大帮助!总之阅卷有很大的主观性!文科就是这样!根据分值和时间来调配答题时间分配!如果像东北师范大学这样题量较大的主儿,一道题就不要长篇大论了!你不控制时间,最后会很难做完!假如题量合适,一道论述就三四十分,你要多发挥一些!总之很多同学问答题字数!我的意思是根据时间和题目性质!比如南开大学考过论述中原大战!也许你背的就是一个名词解释!但是这个是题是36分!怎么着也得答出36分的样子!简答题还是要根据题量来!假如题量少,为了确保高分,还是要详细点!假如题量本身就很大!你应该言简意赅!每个条目说清楚就可以!


历史学专业课答题技巧解读,高分必看!

一、选择题


(一)主要出题范围

文化、政治考大题的可能性不大,但知识点又十分丰富,比较容易出选择题,文化方面,要注意区分著作的时代及名称。作为人物而言,反而比较简单,因为大多是比较有名的人物,没有似是而非的答案,不像因果关系的选择题,就看你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二)解题技巧:注意限定语

选择题的解答,最重要的是审题。选择题一般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答题项(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第二,主干语(选项所问的直接对象)。第三,条件限定语(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第四,选项。

二、名词解释

(一)出题范围

制度是名词解释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与制度的名词特性有关,几乎所有制度都可以分解成众多的名词。同时政治事件以及战争战役也容易出现名词解释。文化方面出名词解释的可能性主要集中在著作方面。人物方面,主要注意一些较有影响,但事迹不是十繁复的人物,其中又以文化方面的人物最为典型。如果把简答(论述)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那么,名词解释的范围是“次重点”。那么,何谓“次重点”?1、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史实;2、重大历史事件的一部分或对重大史实产生过一定影响;3、具有相对性,即“次重点”是相对“重点”而言。如“推恩令”相对于解决诸侯王问题的措施,“告緍”相对于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措施,均属于次重点。名词解释的次重点特性,决定了名词解释的范围: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出名词解释,同样,过细的知识点也不在次范围之内,也不会出名词解释。

(二)解题技巧

1.答题公式

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作用、意义、影响。

2.表现形式

一般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响与作用句(结尾句),其特点是:总、分、总。概括句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分述与内容对应,结尾名与作用、意义、影响对应。例如

A.推恩令:“①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②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在本封国内分封子弟为列侯,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青苗法:①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②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息归还。③意在抑制民间高利贷,政府也因此获得利息收入。

可以看出,三段论不是三个段落,而是指由上述三部分构成的完整答案。概括句:它是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概括某个名词的主要特性的句子,在整个答案中,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直接而准确地告诉阅卷老师,这个名词解释是什么,从而使其了解自己对该名词的掌握程度,是最能体现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考生容易忽略这一项,应予以注意。一个完整的概括句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时间、地点、施动者、行为、原因、目的、性质。当然,也不可过分拘泥,因为有的名词是不具备这些要素的,如文化方面,就没有“行为”一项。又如“推恩令”,也不具备地点一项,有时原因与目的又可以合并说明。但时间一项一定要有,主要应指出朝代。

分述部分:此部分是详细解释名词的具体内容。一般而言战争类应写明交战双方、原因、经过、结果;改革应主要写明改革内容。该部分要尽量简洁地多写些要点,而不是就一点深入论述,因为名词解释按点给分的特点十分突出。就其与概括句的关系而言,尽管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即有些内容可放在概括句中,也可放到分述部分,如战争的原因。

    结尾句:这部分较为简单。应指出该名词对历史最主要的影响与作用。

3.字数

阅卷按点给分,如果考生能答出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即使字数不足百字,依然能获得高分。但是不足百字答全参考答案上的所有要点,几乎不太可能。最难答全要点的是分述部分。由于名词的要点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则是尽量求全,这就使得答案字数比参考答案字数要多出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多多益善,因为一个名词解释最多只有6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字数以150字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0字。    

三、史料分析题

解题技巧

1.阅读方法:倒读

先读问题,次读出处,最后读材料。这样做有下列好处,第一,根据要回答的问题,在不看原文的前提下,马上联想到该问题的基本答案,实际就成为一个小的简答题。即使在教材中没有完全合适的答案,那么,在阅读材料时,也会有针对性,容易发现材料中对回答问题有利的内容

2.阅读程度: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找出中心后,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08的“九品中正制”一题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这时仔细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与教材联系,迁移教材知识。

根据史料所述内容和后面的问题,联系教材中相应的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一般说来,材料或者是教材内容的再现,或者是教材内容的补充或延伸,或者是教材没有提到的新情景。尽管材料有可能是新的,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4.回答

①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②精炼语言,准确作答。材料题和简答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问答题要根据史实展开,分析作答,所以,一般文字较多,篇幅较长。而材料题要求文字高度精炼,只需针对问题明确作答即可,无须展开,答案要言简意赅。做个形象的比喻,两种答案字数的区别,就类似于写信与发电报之区别。

5.句读

句读是一个基本功的训练,平常多读一些史料外,可以增加语感,史料读多了,自然而然就有感觉在何处断句。除此而外,没有任何捷径可寻。但是,在技术处理上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漏断要扣分,所以,凡是感觉可断可不断之处,均要断开。当然,前提是不能将资料断碎。

四、论述题

隋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

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

简述魏晋玄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几个方面,论述南宋经济的发展

(一)论述题等同于简答题

所谓“论述”与“问答”并无本质性差异。即使有差异,这主要体现考生的史学素养,也就是说,如果从严格角度讲,问答题可以论,也可以述,可以探讨历史规律,也可以罗列历史事实。而“论述”就不仅是“述”即叙述历史,还要求“论”即评论历史。但是,评论历史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而需要长期培养,所以这个要求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没有实质意义。或者说,这个变化等于没有变化。当然今年大纲题型的这一变化,还是体现了出题人的意图,那就是将这种对能力的考查确认下来,使考查目的更加明确。实际上,以往的简答题虽然从字面来看只考查单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但大部分题还是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去梳理,才能拿到高分。所以,“问答”和“论述”本质上是相同的。作为考生而言,能论则论,无法论述,按过去问答题的模式答卷即可,判卷老师不会在这方面过多纠缠。

我们可以以11年考研真题中的论述题为例再略做说明。第31题:从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货币几个方面,论述南宋经济的发展。答题要求是: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文字流畅。这看起来要求很高,听起来也很唬人,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与以往的问答题并无本质差异。具体分析一下,“史实准确”是对基本内容的考查,“史论结合”是对史学素养的考查,“逻辑清晰”是对组织能力的考查,“文字流畅”是对表达能力的考查。其中第一项是最重要的,主要考查你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不了解,答题当然谈不上“史实准确”;既然对史实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当然更谈不上史论结合。所以,史论结合可以视为“史实准确”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无论问答题,还是论述题,“史实准确”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大纲所说的“主体内容占30分”,主要指这一部分内容,所以这一项做好了,基本分数就可以拿到了。就本题而言,主要是把有关南宋经济的琐碎知识点摆出来就可以了。如农业方面,主要有耕地面积的扩大,亩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手工业方面,主要有瓷器业、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以及造船业等。海外贸易主面,主要有对外贸易商品、贸易港口;货币方面,主要有纸币的广泛流通、专门机构对纸币的印制、发行和管理等。这些方面回答出来,差不多就是30分。“史论结合”不过是就以上各项内容再分别加以点评即可,如影响、意义等,一、两句话即可。就往年的问答题而言,也同样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如10年“西汉诸侯王国问题”,必定要回答各个阶段解决诸侯王问题的措施,同时也要就各项措施加以简评,才能拿到更高分数。至于“逻辑清晰”,主要是指回答问题要有条理性和顺序性。就本题而言,所谓“逻辑清晰”主要是按类别做答。当然,大的类别本题已经进行了划分,但是,如果本题改换成“论述南宋的经济”,类别在题目中没有得到体现,这时仍然要按农业、手工业、海外贸易或者商业、货币等几个类别回答。大的类别划分后,小的类别仍然要注意。如农业方面,在叙述完耕地面积扩大后,接着叙述亩产量的提高,然后是经济作物,而不应将后者插入前两者中间,这就是所谓“逻辑清晰”,相反,就是“逻辑混乱”。其实,这个逻辑清晰同样是对问答题的要求,如“诸侯王国问题”,肯定要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几个阶段有条不紊地回答,而不能打乱这一顺序,否则,即使将全部史实答出,也会影响你的分数。这里的“逻辑清晰”主要就时间性而言。当然,除类别、时间而外,“逻辑清晰”还可以指空间性,即按方位做答。总之,不同问题,逻辑清晰有不同要求,但所有历史问题的回答,均离开不逻辑性的要求,这是共同的。没有逻辑性,思路混乱,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至于“文字流畅”,这取决于考生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流畅”也许要求过高,但至少应该保证不能语病百出,语法结构不能有问题,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任何一项需要文字表达的题型,而不单单是针对论述题。总之,一句话,论述题与问答题没有实质区别,完全不必因题型的改变而忧心忡忡。

(二)答题技巧

1.分析试题结构

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例如“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一题,实质就是“论述西汉解决诸侯王国的措施”,“诸侯王国”为主干语,“措施”为答题语,“西汉”为限定语,“论述”为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 。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要找出这些要素,将答题范围明确界定出来。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

2.找齐材料

材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

3.理清思路,简列提纲

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明确答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写好提纲,提纲力求简约,自己明了即可,以确保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会漏点,也不会思路不清。

4.组织答案项

这是得分的关键。在答案的编写上,力求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层次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尽量使用历史学科语言 ,少用文学语言,用最简捷的方式,最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多用规范字,少写错别字。

5.字数(500字)根据考试时间和题量合理分配

五、总体要求(四到位)

1.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书写中不能出现错误字,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2.格式到位

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

3.层次到位

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每个自然段内部,要将知识要点化。 

4.语言到位

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不是答得越多越好,只有确实答到了得分点上,这道题才能得分。但是,当遇到了不能准确把握但还知道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时,可以采取把自己知道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列上去的办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标准答案外的额外分数

1.卷面清洁。由于考研评卷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按要点给分,再加上评卷时又是流水作业,每位评卷人员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评卷任务,评卷是一件及其疲惫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卷面上给评卷人员一个清新的印象。

2.某方面深入作答。一道题不能全面作答时采取的办法,这与考研性质及阅卷老师的学术素质有关。






长按识别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