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概览︱《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
主编 王克非
1
本期目录
2
摘要概览
量词与复数形态的统一分析
浙江大学 程工
杭州师范大学 杨大然
延边大学 安丰存
关键词:量词、复数形态、个体量词、物质量词、轻名词
提要:本文结合近期最简方案和分布式形态学关于语段、加标和形态等方面的主张, 尝试优化对量词和复数形态的统一分析,提出以下观点:1)个体量词与复数形态具有 句法同一性,均为强轻名词(n*)的形态实现,功能是对名词进行分割,从而使其变得可数;2)物质量词的句法性质与个体量词不同,它们在词库中以词根形式存在,在狭义句法中先与名词性定类语素(n)结合,之后再与n*结合,由此兼具名词和量词的特性;3)汉语和英语的数量结构中发生了不同的形态操作,分别是括号重组和下降,形成了它们之间的表层差异。
从存在小句看英语的主客分离特质和汉语的主客融合特质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何伟
北京外国语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于昌利
关键词:存在小句、英汉对比、主客分离、主客融合
提要: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语言在语境–语义–句法层面形成言者与语境、言者与语篇、句式主象与句式客象三对张力,不同语言识解相同命题所呈现的主客张力并不相同。本文以存在过程小句为视镜,审视存在标记、存在处所、存在过程、存在项等在英汉语言识解中所呈现出的主客张力差异,提出英语具有主客分离性特质,汉语具有主客融合性特质。具体表现为:英语为弱语境语言,通过远景和客观化措辞构筑言说主体与语篇的距离,语法范畴注重分割性和边界性,主客分离性强;汉语为强语境语言,编码和解码体现主体视角和主体知识的强入境性,语法范畴偏重整体性和模糊性,主客融合性强。结合对词源和中西方思想文化的讨论,本文认为主客分离和主客融合是英汉语言的本原性差异。
量子思维与语言研究
——从非定域原则考察类比隐喻
河南大学 徐盛桓
关键词:类比隐喻、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特定关联、一体投射谬误
提要:本文运用量子力学的非定域原则,考察类比隐喻这类语言表达。类比隐喻是我国古代就发展起来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至今仍有运用。语言运用与意识密不可分:语言是意识的载体,是表达意识内容的物质外壳;意识又是发生在大脑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现象,意识和语言运用都要以量子活动为其物质基础。因此量子力学的观念、思路和理论研究可用于对语言运用的解释。量子的活动具有空间非定域性,非定域性所揭示的量子关联性为看待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开启了语言研究的一种新思维。
从方式状语看汉英双宾结构的构造
北京理工大学 汪昌松
关键词:双宾结构、方式状语修饰、词根、外部(形态)合并
提要:本文从方式状语视角考察汉英双宾结构,发现汉语双宾动词都不易受方式状语修饰,英语双宾动词中give类不易受方式状语修饰,而send类无此限制。在分布式形态学的理论框架下,本文提出并论证:1)汉英双宾结构中的动词并非带完整题元信息的行为动词,而是动词词根,通过与轻动词(øHAVE/øLOSE-)øCAUSE进行外部(形态)合并后实现,旨在满足轻动词的词缀特性、充实轻动词的语义、表致使拥有或失去的方式;2)汉英双宾结构的差异在于动词词根引入的语法界面不同:汉语双宾结构中的动词词根均在形态层引入,英语双宾结构中give类动词词根在形态层引入,而send类动词词根在句法层引入。本文分析说明动词词根的选择受轻动词语义、语用的选择限制。
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
层级还是线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赵晨 孙淇
关键词:词汇计划、层级递增、线性递增、二语句子产出
提要:本研究通过两个图片命名任务,考察了高、低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句子产出中词汇计划的递增方式。结果表明:1)低水平受试的词汇计划不受时间压力影响,是线性递增;2)高水平受试的词汇计划受时间压力影响,表现为一个弹性选择机制,当没有时间压力时,其词汇计划是线性递增,当有时间压力时,其词汇计划以线性递增为主,兼有层级递增。这说明二语句子产出中的词汇计划受到二语水平和时间压力这两个非语言认知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基于用法的理论模型。
语素意识、语音解码及听力理解
对成人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 陈天序
[美]卡耐基梅隆大学 李晓萌
关键词:简单阅读观、语素意识、语音解码、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英语学习者
提要:本文以140名成人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阅读观的扩展模型为基础,通过五项基于计算机化的测试(工作记忆、语素意识、语音解码、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测试),运用相关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受试的语素意识如何通过语音解码及听力理解共同促进阅读理解。结果显示:1)语音解码、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语音解码与听力理解之间的效应量较小;2)语音解码与听力理解都直 接且显著作用于阅读理解,但听力理解的解释度更大;3)语素意识虽不直接影响阅读理解,但其通过语音解码和听力理解对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间接贡献。本文建议英语学习者在重视语音解码和语言理解训练的前提下加强语素意识的培养。
工作记忆容量对英语阅读宏观结构建构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王月旻
清华大学 崔 刚
关键词:宏观结构、工作记忆容量、阅读眼动、概述
提要:本研究结合实时的阅读眼动实验和延时的概述任务,探讨我国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对英语篇章阅读中宏观结构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低工作记忆容量读者对位于宏观结构中、低层内容的早期加工时间显著长于高工作记忆容量读者,但后期加工时间无显著差异;2)工作记忆容量与反映宏观结构建构结果的概述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加工能力对概述成绩具有较强的预测力;3)阅读过程中对位于宏观结构高层内容的初次加工越久、对位于中层内容的后期加工越久,则概述成绩越高。研究结果表明:外语阅读者在篇章阅读加工中能够对宏观结构进行在线加工,且工作记忆容量越高,越能在加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体现出越强的宏观结构建构能力。
母语形态重要吗?
——汉语者和德语者学习人工语言格标记规则的行为和ERP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 王路明
[英]爱丁堡大学 徐田燃
关键词:人工语言、格标记、生命性、ERP、跨语言相似性
提要:本文比较汉语者和德语者内隐式学习同一门人工语言格标记规则的过程,从多线索(格标记、生命性和语序)角度考察跨语言相似性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神经机制的变化。受试掌握词汇之后进入句子学习,然后在句子测试中执行带有反馈的语法判断任务,该过程使用ERP技术记录,1~3天后重复句子学习。实验结果产生预期中的N400-Late Positivity并支持施–受非对称性;相较于汉语组,德语组在初次学习中呈现更高的正确率,但经过第二次学习这种优势不再明显;前后两次学习,德语组和汉语组表现出不同的ERP变化模式。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跨语言相似性和可训练性。
基于历时语料库的汉译语言虚义动词演化研究
——以“进行”为例
曲阜师范大学 夏 云
关键词:历时语料库、英汉翻译、虚义动词演化、“进行”
提要:本研究采用英汉翻译历时平行语料库,考察一个世纪以来汉译语言中虚义动词使用特征的演化,并以“进行”为例讨论其语义和结构特征的变化、双语对应情况以及受英语影响的程度和方式。研究发现,虚义动词的变化受到源语透过性效应、语用及文体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以来,总体使用频率显著增加,语义进一步虚化,并呈现出明显的文体差异。语际和语内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进行”语义的虚化和语法的形式化过程,但与旧有用法相比,虚义动词的使用并未发生结构上的根本变化。
机器翻译词语漏译的语料库语境策略研究
阳光学院 赵会军 林国滨
关键词:机器翻译、漏译、语料库、语境
提要:机器翻译漏译错误有语用、语法层面的,也有词语层面的,后者占比较大。本文从机器翻译译后和机器翻译应用两个角度总结漏译的语言学应对策略。从词、短语和句子三个层级入手,采用本地语料库和机器翻译数据的语境交叉确认策略确定漏译的词语,采用词向量语境关联搭配策略降低机器翻译漏译数量。在两项实验中,与词语漏译评测强相关的BLEU值以及人工评测的结果都显示,在语言学干预语料库因素和词向量语境因素后,漏译比例大幅减少,相关词语错译和语序错误也同步减少。
中国通俗文学拉丁文译介:
论晁德蒞译小说戏曲
浙江师范大学 蒋 硕
关键词:晁德蒞、《中国文化教程》、中国戏曲小说翻译
提要:晚清上海徐家汇地区的天主教神父晁德蒞编译的拉丁文五卷本《中国文化教程》是一部供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课本,也是一套中国古代经典的文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对当时西方来华传教士和欧洲汉学界均产生了影响。该书第一卷广泛译介了中国戏曲、小说,是拉丁文最大规模翻译中国通俗文学的选集。本文主要讨论晁译的译文风格、译词、汉语语法和西化策略,并对注释等阐释文本的汉学建构和天主教阐发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该书对中国通俗文学拉丁文译介具有开创性贡献,构成了明清中国经典西译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文学典籍外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诗人 Peter Stambler 寒山诗英译的 “体认”考察
四川外国语大学 胡安江 彭红艳
关键词:体认翻译学、体验互动、认知加工、Peter Stambler、寒山诗
提要:体认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种体验互动和认知加工活动。美国诗人Peter Stambler在透彻理解寒山诗所表达的有关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中各类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验、现实语境、认知框架以及原文语篇的文本功能及语用意图,在译诗中注入各类背景知识、前景化手段、话语视角、语义逻辑和句法结构,并运用感觉知觉、意象图式、范畴化和概念化、概念整合、识解等体认方式,通过对应、筛选、增删、挪借、转喻、改写、置换等“映射”和“创仿”手段,创造性地输入了各种新创结构和新创信息,实现了充分且适宜的文本交际目的和译者的个人目的,体现了以译者为中心的能动性和译本的能动性,同时也保证了译诗与原诗在文体价值和美学效果上的潜在映射关系和体认像似性。
《牛津历史音系学手册》评介
华东师范大学 郑 伟 武汉大学 赵清泉
Patrick Honeybone & Joseph Salmons (eds.). 2015. The Oxford Handbook of Historical Phon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xv + 792pp.
现代音系学研究领域已有不少经典论文和著作,van Oostendorp et al.(2011)所编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honology 便是集大成之作,但从历时角度对音系学理论做全面梳理,并介绍学科前沿和进展的工具书仍付阙如。《牛津历史音系学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由英国爱丁堡大学Patrick Honeybone教授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Joseph Salmons教授主编,2015年11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整合了历史音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批判视角进行述评。该书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从方法、语料和理论等方面,对属于语言学最早分支之一的历史音系学的前沿领域、核心问题等做了详细阐述。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收录相关文章37篇。
……
《翻译与世界文学》述评
广西民族大学 张 静
Susan Bassnett (ed.). 2019. Translation and World Literature. London: Routledge. xii + 202pp.
随着国内外学界对世界文学的关注逐渐升温,翻译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成为热议话题。英国著名学者Bassnett主编的《翻译与世界文学》是国际学界探讨翻译与世界文学当前关系的一个重要成果,2019年由Routledge出版社推出,收入“口笔译研究新视角”丛书。该文集旨在彰显翻译在文学文化史中的重要性、促成翻译与文学研究的融合。书中翻译、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学者 都达成一个共识,即文学和文化研究承认翻译重要性的时刻已经到来;翻译被嵌入广泛的社会和政治网络之中。下面首先概述该书各章内容,然后予以简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