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推荐 | 多边语境中的政治语篇主题互文性分析​——以中、美、罗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为例

吕美衡  董希骁 北外学术期刊
2024-09-04



主编:柯静

本文选自《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第13辑



Journal of European Languages and Culture


多边语境中的政治语篇主题互文性分析

——以中、美、罗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为例 


吕美衡  董希骁

摘要:本文基于现有互文性理论,提出“主题互文性”这一概念,并以中国、美国和罗马尼亚三国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为语料来源加以分析。研究发现,主题互文性分析有助于在多边语境下对比提炼语篇主题,展现话语主体的利益关切与核心诉求,揭示语篇背后关系的建构与解构。主题互文性弥补了现有互文性理 论中对于主题重要性与多边语境特殊性关注的缺失,为政治语篇构建提供一种独特的参鉴维度。


关键词:主题互文性;多边语境;联大一般性辩论;政治语篇


20 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Kristeva, 1980)首先提出“互文性”概念后,西方学界曾尝试从文学(Barthes, 1974)、翻译学(Hatim & Mason, 1990)、后现代主义文化(Foucault, 1972)等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以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 1992)、莱姆克(Lemke, 1992)为代表的批评语言学家认为 互文引语有意识形态倾向,互文关系可以体现出权力竞争。 20 世纪80年代,张寅德(1987)等人大规模翻译罗兰·巴特的理论思想, 其中互文性概念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秦海鹰(2004)、李玉平(2006)等人相继发文梳理相关理论。辛斌(2000)结合语篇,讨论其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 应用。杨衍松(1994)、秦文华(2006)等探讨了互文性与翻译的关系。张全峰(2016)则强调互文性研究还应关注语篇的主题呼应,并提出了“评价性互文” 的概念。上述研究主要关注文本间的引用,对语篇整体把握尚有欠缺。为此,本文提出“主题互文性”概念,并以中国、美国和罗马尼亚三国代表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为语料,尝试将其运用于多边语境下的话语分析。此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约有140多位国家领导人、40多位部长级官员发言。本文属于国家话语分析,而非领导人话语分析,语料中三国发言人虽职位不相同,但在此场合都代表国家态度,因此可以进行横向比较。


1.“主题互文性”的定义和解释

克里斯蒂娃(1986:37)定义互文性时指出,“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 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该定义有两点不足。第一,未考虑语境差异:对政治语篇而言,单边、双边语境下引用性互文较多,而多边 语境下的话语是各国在国际机制框架下针对特定议题的讨论,互文性多存在于主题之间。第二,未明确引语的篇幅:以往的互文研究多着眼于小句或句群, 但将文本视为一个整体的话,话语主题也可属于引语的范畴。鉴于此,本文提出“主题互文性”(thematic intertextuality)这一概念,用以指称同一语境下各语篇中主题的复现。多边语境下政治语篇的主题设定大致可分为 “预设主题” 和 “自设主题”两类:前者指在特定多边情景下,由机构自 上而下设置的主题;后者则指话语主体出于自身需求,在既定主题之外增设的主题。分析预设主题,可以直观揭示主题设定者与主题参与者之间的理念契合度;通过对自设主题的分析,则可了解各方特有的关切、诉求与价值观,以及相互间的一致性。提出“主题互文性”概念,可以弥补现有互文性理论对主题重要性与多边语境特殊性的忽视。对中国知网的数据梳理后可以发现,2009—2020 年我国学 者关于政治语篇互文性分析的前20 篇论文中,有12 篇关注单边语境,6篇聚焦双边语境,仅有2篇涉及多边语境。此外,上述研究均从文本呼应出发,极少涉及语篇间的主题呼应。大多数多边话语场合下,语篇的引用性互文数量并 不突出,原因有二:(1)说话人为了便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较少“自引” 本国古语、民谚或名人名言;(2)世界正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注重表达自身诉求,所以一对一的“互引”较少。张全峰(2016)因此提出“评价性互文”概念,但受众的评价只是一种态度反馈,与我们对互文概念的常规理解存在较大出入。 与其他类型的语篇相比,多边语境下的政治语篇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主题多样:各话语主体核心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主题多元化。第二,主题不可控:即便组织者提前确定了主题,各话语主体仍渴望利用多边平台表达己方诉求,导致组织者对主题的控制力偏弱。第三,主题目的性强:在多边场合中,各话语主体都希望通过共同的主题与其他主体结盟。可见,主题选择是在多边语境下反映核心关切和真实诉求的重要话语策略,通过研究主题性互文,可以揭示各方的立场,以及背后的关系。


2.多边语境下政治语篇主题互文性分析实践

2.1

语料选择 

本文以中国、美国与罗马尼亚代表在第75 届联大一般性辩论阶段的发言为例,对多边语境下的政治语篇进行主题互文性分析。联大一般性辩论是重要的多边外交舞台。在联合国成立75 周年之际,世界面临着新冠疫情严峻、地缘局势紧张、经济发展停滞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届联大各国代表的发言不仅反映了自身立场,还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未来全球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中、美、罗代表的发言为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中、美两国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举一动都有深远的意义,并可能对别国 的选择造成影响。第二,罗马尼亚体量有限,既是北约、欧盟成员国,又兼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员的身份。在中、美两国出现立场分歧时,该国会处于十分微妙的境地。通过话语分析,既可了解该国的立场,也可推测其他处境相似的国家的态度。


2.2

主题数据统计

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于2020 年9月22 日拉开帷幕,173 位代表在会上发言。由于受疫情影响,辩论以远程视频形式进行,中、美、罗三国代表发言的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
本届联大将“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多边主义是我们的集体承诺——通过有效的多边行动抗击新冠疫情”设为辩论主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致辞中还指出,地缘战略紧张局势、气候危机、全球范围互不信任、数字技术阴暗面、新冠疫情将成为人类未来共同面临的五大挑战。因此,本文将以上五大挑战同联合国作用、多边主义一并列为联大辩论的预设主题。三国代表的发言或多或少地涉及了这些主题,其中罗马尼亚代表逐一论述了全部7个预设项,整个语篇严格依照会议既定框架展开,中国与美国代表 的发言仅涵盖了部分预设主题。此外,各国出于自身关切,拟定了多个自设主 题。从三位代表的发言中可归纳出19个主题项,包括联合国预设的7项和12个自设项(见表 2)。
从表2可见,除了三方均涉及的2个预设主题外,中、罗之间的主题交集还有联合国作用、多边主义、全球性挑战、合作和发展,美、罗间的主题交集为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军备、人权和恐怖主义,而中、美之间没有相同的自设主题。

2.3

主题互文性与权力关系 

单边、双边语境下的话语主体较为明确,话语权力关系也比较明显。对此类语篇开展互文性分析,便于体现权力关系的建构,但较少涉及权力关系的解构。福柯(2000)认为,话语和权力之间有“复杂的和不稳定的相互作用”,话语既能加强权力,又能损害权力。与单边、双边语境相比,多边场合的权力关系更为复杂。对主题选择策略及其所涉立场加以分析,可以同时揭示权力关系的建构与解构,此类方法尤其适用于多边语境下的政治语篇分析。 主题的选择及其所涉立场可能以图 1所示形态出现。
下面结合具体语料,论述上述5种主题与立场的组合模式,并分析权力关系的建构与解构过程,重点关注在中、美出现分歧时,罗马尼亚如何通过主题选择来表明自身立场,维护本国利益。


3.主题互文性与权力关系建构

相同主题下的相同立场(A→a)是权力关系建构的最基本形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限于篇幅,各选取一个主题项为例进行阐述。


3.1

相同预设主题下的相同立场A→①→a

(例: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 机制) 


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加剧了国际对立与冲突,联合国的地位也受到威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也持续加深。75 届联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既要指导抗击疫情,又要引导未来发展模式,还要巩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 基于相同立场阐释预设主题,体现了成员国对联合国理念的认可及对其权威的捍卫。此次辩论中,“联合国”与“多边主义”是中、罗两国代表使用的高频词,体现了两国立场的共同点。例如,习近平明确表达了中国对联合国一如既往的支持,以及对多边主义的坚守。
(1)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2)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 护者。
此外,中方还提出具体的、有创见性的解决方案,展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 的担当,例如:
(3)中国将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 5000 万美 元支持。 (4)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 2025 年到期后延期 5年。
罗马尼亚代表的发言同样对联合国作用和多边主义着墨颇多。
(5)Romania remains a firm supporter of the multilateral rules-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 with the UN at its core.(罗马尼亚仍恪守规则,以联合国为核心, 坚定捍卫多边国际秩序。) (6)One of the main lessons we have learned during the past months is the crucial need for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过去几个月,我 们认识到对于有效和创新的多边合作的迫切需要。) (7)We all acknowledge the UN’s vital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ies, as well as its galvanizing role by fostering dialogue, cooperation and shared responsi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 principles enshrined in the UN Charter.(我们都承认,联合国依据《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通过 加强对话、合作和共同责任,对各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 积极作用。)
董希骁(2016)分析罗马尼亚总统第70届联大演讲时指出,该国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每当谈及罗马尼亚时,都巧妙地将其置于联合国框架内进行论述,因此并不显得突兀”。时隔5年,罗马尼亚代表采取了同样的语篇构建方式。在谈及国际事务时,将自己定位成联合国的一分子,希望以联合国为核心加强多边合作。


3.2

相同自设主题下的相同立场A→②→a

(例:重塑本国人权的地位和形象) 


人权需要一系列价值体系作为支撑,而后者是随人类发展历史不断演进与变迁形成的,所以各国的人权理论并不全然相同,东西方人权价值更有着巨大的差异与冲突(李蕾、滕锐,2019)。本届联大未将人权预设为一般性辩论的主题,但美国与罗马尼亚代表的发言均出现了有关人权问题的讨论,形成了自设主题间的互文。
(8)美:America will always be a leader in human rights.(美国永远是人权领 导者。) (9)罗:The future we want is one in which human rights are promoted, protected and fulfilled.(我们希望未来人权得到促进、保护和改善。)
“美式人权” 在国际社会饱受非议,2020 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历史上首次就美国人权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但特朗普强调美国在世界人权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并鼓吹其在宗教自由、性别平等、同性恋合法化、打击人口贩卖方面的努力,突显其“人权卫道士”的角色。 罗马尼亚外长奥雷斯库(Bogdan Aurescu)同样表现出对人权的重视,但该国的实际人权状况堪忧。2019 年5月,欧盟委员会对罗马尼亚政府发出警告,指责其对参加反腐抗议的民众、记者、官员施压,斥其侵犯人权。在疫情冲击下,罗马尼亚政府2020年3月启动《欧洲人权公约》第15条,允许在紧急状况下对特定权利行使克减权,此举加剧了民众的不满,人权矛盾再度激化。美、罗两国同时将人权选为自设主题,一方面是因为两国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相近,另一方面两国均希望在国际社会中塑造本国形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美国旨在维护自身人权领导者的地位,罗马尼亚则是为了重塑本国近年来屡遭质疑的人权形象。



4.主题互文性与权力关系解构

权力关系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和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所以它并非一直掌握在某个人手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抵抗(福柯,2003)。在相同主题下持不同立场(A→b)是最明显的权力关系解构行为,而选择不同主题 (B→b)或规避预设主题也是权力关系解构的微妙体现。


4.1

相同预设主题(例:全球性挑战的应对)

下的不同立场A→①→b 

对于联合国秘书长指出的五大挑战,中、美、罗三国代表在发言中共同提到了气候危机和新冠疫情。在疫情防控方面,中、罗两国的立场较为一致。
(10)中: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 (11)中: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 (12)罗: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demonstrated, once more, that globalchallenges require common action,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新冠肺炎 疫情再次证明,需要共同的行动、团结与合作来应对全球挑战。)
对于抗击疫情,中、罗都坚持以多边合作为根基,强调国际组织的作用。中国的立场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在疫情初期,中东欧各国的抗疫资源和经验严重不足,中国组织的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各国援助的物资都在该地区的抗疫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罗马尼亚将“有效和创新的多边合作”视为“迫切需要”。与中、罗两国相比,特朗普在谈论新冠疫情时则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性。他大肆吹嘘自己实施的举措,并通过攻击和污蔑中国转移视线,掩盖决策失误,企图在本国大选中提升选情。
(13)In the United States, we launched the most aggressive mobilization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在美国,我们发起了二战以来最积极主动的动员。) (14)As we pursue this bright future, we must hold accountable the nation which unleashed this plague onto the world: China.(为了追求光明的未来,我们必须向将疫情传播到全世界的国家——中国追责。)
此外,气候威胁现在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议题,中、美、罗三国在 讨论气候问题时,都提到了《巴黎协定》。
(15)中: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16)美:By contrast, after I withdrew from the one-sided Paris Climate Accord, last year America reduced its carbon emissions by more than any country in the agreement.(相比之下,在我退出单边主导的《巴黎协定》后,美国去年减少的碳排放比该协定的任何缔约国都多。) (17)罗:We all have a duty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to turn Glasgow COP26 into a succes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the Paris Agreement.(为了下一代,我们都有责任促成格拉斯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并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2020年是《巴黎协定》签订的第5年,联合国多次强调该协定的意义与重要性。习近平和奥雷斯库在发言中都表态坚决落实《巴黎协定》,并明确了本国的责任。美国却公开反对该协定,不仅率先退出,还诋毁其损害了本国经济利益。该论调与特朗普倡导的 “美国优先” 原则相符,都是无视人类共同利益,将自身利益作为合作的基础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7分钟的发言中,特朗普11次提到中国,其中9次与新冠疫情或气候危机相关,均为消极态度话语。他公然称新冠为“中国病毒”、妄议中国碳排放情况,企图将此次辩论的多边语境变为双边语境。对此,习近平明确表示“反对政治化、污名化”,罗马尼亚外长也指出,此次疫情证明 了“虚假信息和敌对行动正在威胁国际和人类安全”。


4.2

相同自设主题(例:北约军费分摊)

下的不同立场A→②→b

美国与罗马尼亚代表在发言中都涉及了军备问题,并呈现出截然对立的立场。美国吹嘘本国扩大军队规模、制造先进武器,罗马尼亚则强调加强军备控制,并考虑裁减军队。

(18)美:We spent $2.5 trillion over the last four years on our military. We have the most powerful military anywhere in the world, and it’s not even close. (我们军队的规模有了大幅提升。过去四年,我们向军队投入了 2.5 万亿美元。我们拥有世上最强的军队,无人能及。) (19)美:Our weapons are at an advanced level like we’ve never had before — like, frankly, we’ve never even thought of having before.(我们的武器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水平——坦率地说,我们以前从未想过拥有这样的武器。) (20)罗:La Roumanie reste fermement engagée à maintenir un ordre international fondé sur des règles, à consolider l’architecture mondiale du contrôle des armements, non-prolifération et désarmement, tout en tenant compte du contexte de sécurité.(从安全角度考虑,罗马尼亚坚决维护有规则的国际秩序,加强军备控制,防止军备扩散并考虑进行裁军。)
表面上,两国的分歧在于对军备竞赛的不同态度,但结合国际形势与双边关系看,这种对立隐含着更深一层的权力关系解构,即美国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在军费分摊问题上的矛盾。冷战后,中东欧国家全面转制,纷纷加入北约,实现了“回归”欧洲(王义桅,2015)。罗马尼亚曾长期面临地区动荡与安全威胁,因此将北约视为保护伞,并将其列为外交政策三大支柱之一。然而,美国近年来一再要求北约成员国提升军费开支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对罗马尼亚而言无疑是巨大负担。罗马尼亚在军备问题上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该国的国防既严重依赖北约,又对高昂的 军费开支力不从心。


4.3

通过规避相同主题体现立场分歧 

还有一种解构权力关系的方式需通过未涉主题来实现,即在语篇中规避组织者明确预设的主题。一般来讲,这样做的原因有二:(1)被动省略,即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明己方立场,突显核心关切,不得不舍弃或忽略一些在自己看来次要的主题;(2)主动规避,指刻意避免提及某些主题,用不回应来表明态度。例如,特朗普的发言中只字未提“联合国作用”这一预设主题,显露出对联合国的无视,因为其鼓吹的单边主义与联合国倡导的对话、合作精神明显对立。习近平主席未曾提及联合国预设的负面主题(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全球范围互不信任、数字技术阴暗面),不对敏感问题草率提出解决方案,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从而塑造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5.结语

借助 “主题互文性” 这一概念,对中、美、罗三国代表在第 75 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发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多边国际事务中,各国 既存在共同的利益关切,也有各自的核心诉求,这些异同能够通过语篇主题的 选择和论述得以体现;(2)中国和罗马尼亚积极响应联合国呼吁,捍卫多边主义,希望全球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美国仍然强调本国优先,并试图在多边舞台转移矛盾,推行单边主义;(3)罗马尼亚对美国存在客观依赖性,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盲从美国。 本文提出的“主题互文性”,能够体现多边语境下各国立场的异同。各国既 可以通过相同主题下的相同立场建构权力关系,也可以通过相同主题下的不同 立场、选择不同主题或规避某些主题来解构权力关系。 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多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发展目标奋进。拜登赢得2020 年大选后,美国的外交策略出现了些许调整,但借安全、人权、环保等主题掌控国际话语权,遏制中国发展的基调不会 改变。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一些中东欧国家,在涉及本国利益问题时,也会借助话语主题的选择,尽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对多边语境下的政治语篇进行主题互文性分析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单纯依靠双边外交是不够的,需借助多边场合维护本国利益,并通过主题互文性分析来了解他国关切,发现利益交集及立场冲突;另一方面,在多边语境中,我国代表可从主题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更科学地构建语篇,本着求同存异、协作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本文选自《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第13辑,第14—25页。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及注释已省略。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第13辑

订购信息


天猫旗舰店

单期购买。通过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购买当期以及过刊。

(请用手机淘宝、天猫app扫描二维码进入)

点击“阅读原文”,可访问学术期刊官网,查看全部内容~


往期精选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外学术期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