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班主任提醒:暑假不足2周,这10个方法帮孩子收心!简单又有效!
那么,孩子为啥会这样呢?家长们在开学前应该怎么办呢?
这样帮孩子收心,简单又有效
1
给孩子多点包容和理解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在暑假里都会变得比较懒散,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你家孩子暑假里表现不好,就说他“没出息”“不听话”“笨”“懒”之类的,这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说了,咱们大人有时要不是工作催得紧,都想偷懒休息会儿,何况是自制力发育很不成熟的孩子呢!
2
调整好作息规律、饮食习惯
“由勤入懒易,由懒入勤难!”
开学后的起床时间,可比暑假里要早很多。有些孩子在暑假里睡懒觉“成瘾”,开学一两个星期都调整不过来,整天睡眼惺忪、没精打采。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课,他却眼皮打架,哈欠连天。
但是,作息规律的调整,一定要循序渐进,突然让孩子做改变是不现实的。
家长们最好从现在开始,督促孩子每天晚上早睡一会儿,早上早起一会儿。比如孩子假期都是9点才起床,明天就可以让孩子8点50起,后天8点40起……每天早起10分钟,慢慢回归到正常起床时间。
另外,在饮食上也要适当帮孩子克制一下,现在毕竟已经立秋了,再吃太多雪糕、冷饮,对孩子的身体很不好。
3
催一催孩子的暑假作业
之前有家长问:“暑假作业基本都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对新学期又没多大帮助,可以不让孩子写吗?”
这个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暑假作业作为学生的一项暑期任务,还是挺重要的。
首先,暑假作业通过对上学期内容的温习,可以帮孩子很好地巩固旧知识,打牢基础,在新学期学习新知识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其次,暑假作业也是锻炼孩子自律能力的好机会。作业毕竟是孩子们最基本的任务,一个连基本任务都无法按时完成的孩子,做其他事情更容易拖拖拉拉、半途而废。
如果现在还不开始写,再拖下去就真的写不完了,开学少不了挨批评。新学期第一天就挨批评的话,对孩子整个学期的精神状态、自信心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所以说,如果孩子作业才写了不到一半,甚至一点都没动,那就得催着抓紧一点啦!
4
帮孩子慢慢进入学习状态
有些孩子刚开学的那几天,字都不会写了,笔握在手里都别扭;有的孩子把上学期基本的生字、公式都忘干净了……用这样的状态迎接新学期,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利用好最近这段时间,温故知新,慢慢进入学习状态。
除了利用写暑假作业的时机回顾上学期的生字词、数学公式等,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浏览一下新教材,适当预习几节课,这样开学的时候接受起来更顺畅。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也要适度,浏览几个章节就可以了,最好不要一股脑全部预习完,否则新学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了,上课会觉得没意思,容易走神。
5
置办一下开学“装备”
让孩子清点一下自己的学习装备,书包、文具、水杯、本子、红领巾、校服等必需品都要提前准备好,省的开学时手忙脚乱。
条件允许的话,给孩子置办几样新东西,比如新书包、新文具盒等。这样既能委婉地提醒孩子要开学了,还能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
6
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暑假之前,你是不是答应过孩子,考好了给买个礼物来着?是不是说过,要带孩子去哪里玩玩来着?
现在马上要开学了,也是时候兑现诺言了。在孩子小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觉得你言而无信,这会微妙地损害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影响你在他心中的威信。
而且,孩子新学期开学后,又高了一年级,又成长了一步。现在哭着闹着想要的礼物,说不定明年就没兴趣了,但是在孩子心里,却多多少少留下了遗憾。
孩子的童年就这么几年,他需要你陪伴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年,等他过几年长大了,你想领他出去玩他都不一定愿意去。
7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老师同学,分享交流
通过一个长假的分离,同学们之间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鼓励孩子提前联系一下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8
查阅或购买必要的书籍资料
开学前,时间尚能自主支配,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9
和孩子一起用一个仪式结束假期
在假期结束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下美好的假期生活,然后给假期做一个书面总结,比如写一篇日志,当日志画上句点时,就代表着假期结束啦!
让暑假回忆停留在纸上,画上句号就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假期结束了,要回到学习当中了。
10
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
根据孩子的实际,帮助孩子制订新学期的学习计划。例如新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掌握一门新特长等等。制订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在帮助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时,家长应本着“追求细致”的原则,切忌好高骛远,无法落实。
猜你还想看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