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当家,大智慧!我市各中小学吹响劳动教育集结号 (第二期)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美好品德,古往今来,从娃娃抓起的劳动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其实,劳动教育并非是单纯地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身体力行地感受劳动之美,更对孩子的三观塑造大有裨益。

居家 学习 生活

看看我市这些学校如何精心筹划,

让孩子们在劳动体验里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呢?


1234

“全劳动”教育工作模型

2015年金牛区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单位”以来,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机制,坚持“劳动教育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与深化素质教育衔接、与提升核心素养同步”原则,围绕价值追求、内涵特征、空间拓展和实施路径探索形成了“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全劳动教育”工作基本模型。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绿背心——传承二十年)

(一)编制应用“四张清单”,突出“一核引领”的目标体系。

《金牛区中小学、幼儿园“6+16+N”劳动清单》

《校级劳动清单》

《家庭劳动清单》

《社区劳动清单》

(二)两加促进“两个转变”,深化“双向贯通”的课程内涵。

“T+N”促教师能力转变、“L+N”促教学方式的转变

遵循育人规律,推动全学段贯通;挖掘育人价值,推动全学科贯通。

(三)多元共建“基地课程”,形成“三轨同步”的融合生态。

以“基地课程群”建设作为重要的纽带,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场景的结构融合和价值融合

(四)层级构建“职责链条”,建立“四轮驱动”的保障体系。

从区域劳动教育的组织体系、师资队伍、科研指导体系和评价结果应用四个维度创新突破,为区域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成都市第十七幼幼儿园(我们收获啦!)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全劳动”教育工作模型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劳动教育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坚持五育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学校坚持“体力为主、手脑并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劳动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和培育劳动品质,多途径实践“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最精彩的自己”的学校教育追求。

◎蔬菜种植收获情境

在劳动教育课程框架中,学校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核心内容,整合各方资源,通过“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大实施路径,通过劳动教育周、寝室活动月、德育大课堂、校外实践课等形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多年来,同学们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劳动知识增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善劳动已经成为七万孩子们普遍的优秀品质。

成都市五丁小学校

劳动教育亮点工作

抓住关键环节

 引领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校根据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抓住关键,做好顶层设计,提炼“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学科融合的路径,实现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落地”的工作思路。

◎木工体验课程

(一)抓住关键,做好顶层设计。

组建劳动项目团队,在专家引领下,紧紧围绕劳动课程建设,以课题为引领,抓住劳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探索项目式学习的劳动教育新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引领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创新途径,全面推进课程实施。

◆日常劳动“学科项目式学习”。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知识、熟练掌握家务劳动要领、学会创造性劳动。

◆服务劳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以不同学科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指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

◆生产劳动“微项目式学习”。取项目设计中的驱动性问题、探究性实践、社会性实践这几个要素,以学习为中心推动劳动课堂变革。

(三)卓有成效,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今年6月,在四川省首次劳动教育网络教研活动中,学校进行了劳动教育课程经验分享和交流、展示了劳动课《鲁班锁的制作》;6月30日,学校积极申报了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青白江区紧紧围绕“五育并举”和“建设一流教育强区” 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夯实“1+N”管理体系,落实“1+3”课程体系,打造“1+3”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各中小学校依托文明校园创建、区级“美丽校园、幸福学堂”创建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实施“培根行动”“灯塔计划”,借助“云开发”,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传承”的良好格局。

◎龙王学校喜获丰收

大弯小学

青白江区大弯小学结合学校美育特色,构建多维多元的课程体系,打造劳动教育新样态,使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多维”指多个维度创建劳动教育课程。学校通过“小弯豆服务课程”,使学生增强劳动技能,明白合作的重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在“科趣园种植课程”中,“小弯豆”们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进行种植、观察、记录和管理的同时,养成做事细心、持之以恒、亲自动手的好习惯;在“陶瓷泥语创造课程”中,“小弯豆”们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多元”指构建个人与小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多边参与、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并运用在线评价方式及时激发“小弯豆”们的劳动热情。

◎大弯小学陶瓷泥语课程孩子们专注的模样

◎大弯小学科趣园课程孩子们喜获丰收

人和学校

青白江区人和学校始终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理念,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道和课程”体系,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品格教育全方位融合,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夯实根基、养成习惯、提升素养、获得情趣,体会劳动之光荣与伟大,明白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学校“柚香园”实践基地共有柚树100余棵,各年级班班有果树,人人用心共护果,果实齐分享。学生们在柚园里为柚树浇水、培土、除草、捉虫等,通过劳动见证柚子树的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成长历程。学校每年举办 “校园柚子文化节”,开展了系列“柚你精彩”活动。目前,人和学校《校园柚子文化特色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已顺利开题。同时,在学校“绣美室”里,“刺绣”社团的孩子们也正在飞针走线,绣出最美人和,传承非遗文化。

◎人和学校 “柚你精彩”劳动课

◎人和学校刺绣社团活动



新津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为目标,将劳动教育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以“小手牵大手 公园城市人人建”为主题积极开展大德育活动,倡议全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三园(校园、家园、公园)一院(庭院)绿化、美化、净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文明素养提升,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文明风尚形成。

◎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学生参加“ 最美新津大家创 公园城市人人建活动”

万和小学

花漾田园,做快乐小农夫


新津区万和小学依托“天府农博+一室两园一节”劳动教育阵地,开发“绿色体验”活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利用学校“乡土文化陈列室”开展“话水乡文化,讲农博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记住乡愁,品味农耕文化。

◎乡土文化陈列室认识传统农具

周五开展劳动实践课,孩子们在学校“果园子”劳动基地和“一畦”菜园中接受农技大师的现场培训和指导,学会除草、下种、松土、植苗、施肥,静待花开花落。

◎农博园体验采摘韭菜花

每学期举行“采摘节”,孩子们争相走进“两园”,收获自己亲手种植的蔬果,充分体验劳动的价值,品尝舌尖上的美味。

“绿色体验”活动组织孩子们走进天府农博园,走进田间地头,争当“快乐小农夫”,体验耕种、采摘的乐趣。同时感受大棚种植、鱼菜共生、无土培植等现代农业的魅力。

安西小学

新津区安西小学坚持“以劳润德、以劳益智”为目标,以学校为支点,以孩子为中心,链接家长、学校和社区形成劳动教育的联盟体,构建了“一个目标、三个空间、六个阶梯”的课程体系,让学校、家庭和社区成为孩子体验成长、放飞梦想的映像场景——收拾房间、制作美食,孩子们在“我是生活小能手”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的“开物苑”中,孩子们在种植园播种、施肥,在科创室制作、创造,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研究,学会了改变;依托天府农博园特色产业,孩子们走进社区,在“农业科技园”增长见识,提升劳动技能;在“最美新津大家创 公园城市人人建”活动中,孩子们用聪颖的大脑和稚嫩的小手装点美丽学校,建设美好家园。 

◎科技制作

亲近土地、回归自然。田野上的学校培育都江堰学子,传承李冰精神、彰显时代特征、亲近都江堰山水,把推进“三园四美”建设作为都江堰市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把“三园四美”建设成果作为检验都江堰市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要标准。

◎我给向日葵比个心

开辟“三园”(花园、果园、微田园),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田”,将劳动教育、科创与实践有效融入其中,适时开展科技节、社会实践。做到“三固定”,即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责任人,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劳动中来。

◎我们的小春家庭劳动体验日

争创“四美”(教室美、寝室美、图书室美、围墙美)。规划合理科学的校园环境,做细做实校园一日常规管理,坚持校园美化活动与特色学校创建相结合,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怡情、励志的教育作用,让校园美化和美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友爱学校

弘扬传统农耕文化
培养学生劳动素质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普及农业发展、农作物、农具、节气等知识,阐释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的内涵,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意识普遍增强。

◎把劳动果实与成长快乐一起收获

学校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播种、育苗、施肥等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等。

学校组织播种、除草、浇水等劳动的具体内容,客观记录劳动过程和结果,培养了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精心管理,期待收获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和成果分享活动,培育了崇尚劳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劳动价值观深入了学生内心。

驾虹小学

在田野上彰显“耕读”文化


都江堰市驾虹小学地处都江堰市精华灌区天马镇,学校矗立于天府原乡农业园区,是一所田野上的学校。学校打造“耕读”文化特色,设立了“耕”“读”结合的三级劳动课程:

◎同学们的种植

基础课程,人人参与。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注重劳动实践和学科整合,分为勤乐种植园课程、家庭共育课程、耕读文化课程。

基地实践课程,分段参与。学校周边虹乡农场、金胜猕猴桃基地、圣寿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学校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耕读传家,阡陌藏志”主题实践活动,走进现代农业,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现代农业生产技能。

探究型课程,拔尖参与。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生长需求,设立三种探究式项目:蘑菇培植项目、多肉培植项目、葫芦与农耕版画项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精神、探究意识、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火井镇中心小学校

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邛崃市火井镇中心小学校是邛崃西部山区一所乡村小学,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劳动教育,结合山区特点,以“在农历的天空下”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学生要学会扫地、收拾课桌,以此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责任意识;二年级要学会自己洗衣服;三年级学会做简单的饭菜;从四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农作物栽培。学校内有一块2亩多的地,学校将其整理成一垄一垄的条块,作为各班的种植园地。每年春秋季节,学校为各班提供种子专用经费,由各班自己选择作物种类,进行种植、管理、收获、分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学习了农事知识。学校还通过每年评选表彰劳动之星,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了劳动情感,真正落实了学校“养正教育”的理念。

◎种植的药材(白芨)

牟礼镇中心小学校

邛崃市牟礼镇中心小学校依托区域优势,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让乡村学校更有“乡土”气味。学校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家校共育、耕读养格”为主线,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打造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确保了劳动活动系列化,劳动实践特色化。

一是在劳动教育中注入新元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比如,在除草活动中,注入“了解杂草繁殖方式,掌握杂草传播途径”微课题探究,其研究成果“人工除草小窍门实践研究”获成都市科创大赛一等奖。

二是在劳动教育中坚持新体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学校以通过课程开发,让劳动教育常态化,坚持“脚下有泥土,身上有汗珠”在真实的劳动体验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白果镇清明小学

让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升华


清明小学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学生优点,把劳动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积极开展以“勤、实”文化为底蕴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爱心喂养

2019年10月清明小校依托家长变荒山为宝地,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建成。学校以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建立三位一体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三大课程积极践行新劳动教育。通过“开心农事特色劳动课程”、“卫生运动班务劳动课程”、“家庭劳动自我服务课程”、“社区劳动职业体验课程”积极探索实践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美化校园花草种植

赵镇第一小学

金堂县赵镇一小把学校的空间进行重新构架,在教学楼过道外墙上进行盆栽种植,举行以“辣样校园”为主题的系列农事实践活动。这是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的“农事项目式”课程。“农事”项目式课程的成功落地,极大地丰富了学校课程的一块短板——劳动教育课程化、项目化。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课程,向空间要发展。依托“农事”项目式课程,开启“劳动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的新样态,建构城镇学校的课程体系。举行以“辣样校园”为主题的系列农事活动。通过课程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建立参与劳动的体验,感受劳动的快乐,丰富生命周期教育体系。

◎在食堂学习择辣椒


蔡场小学

农事劳动教育

学校在农事教育基地建成了农事博物馆,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农具的使用,由专业的科学教师进行讲解各种农具的工作原理,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科普教育—植物观赏

利用综合实践学科课时开展“农事”劳动教育实践,从课程的角度融入农事教育,规划劳动研学内容和具体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研修任务中获得农事体验,习得劳动方法,培养生活思维,不断提升在劳动中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耕种作为乡村老百姓自古以来的一项劳动,饱含着中国老百姓的智慧,那些农耕工具,不仅是乡村文化的浓缩,更是历史的传承。农具体验课程,主要是让孩子们见识这些智慧的结晶。

南街小学

健育劳动课程

大邑县南街小学以德育家庭作业为载体,围绕十个好习惯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大家做”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家校共育。同时以创客课程为依托,如烘焙空间、艺美工坊,开设创造性劳动课程。

疫情期间,南小确立了“五育并举 宅家乐学”课程,以生活为课堂,通过形式多样的“德智体美劳”菜单课程与创新线上教学方式构建1+M课堂,以思维拓展的1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的M为路径,如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凤仙花种养殖》《绿植园养殖》等。

学校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制定每日的居家学习和生活提供任务包,分别从“自我管理、学习规划、习惯养成、居家劳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家庭劳动,引导孩子们利用居家时光接触生活、了解生活、学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蒲江县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深化劳动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和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成佳茶乡开展采茶劳动实践

一、编制了《蒲江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指南》;学校结合区域实际,开发了猕猴桃、丑柑、茶叶种植,制作白菜豆腐乳、泡菜、竹编、制茶、制陶等一系列有蒲江特色、学校特色的劳动课程。

二、构建学校+社区+企业+农户+基地的学生劳动实践场所保障机制,拓展学生劳动教育时间和空间。6所学校建设了专门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与5个研学实践基地共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形成以劳动为荣的良好风尚。

四、依托“田园云教”信息平台开发线上劳动教育服务和评价功能,引导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以学校和社会为主体开展线下评价,采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蒲江县

实验外国语小学

家政锻巧手 劳动炼品格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以家政劳动为推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顶层定标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校从“吃、穿、住、用、礼”五个方面制定了家政劳动标准,根据标准,分年级编写了《童童乐乐学家政》校本教材在劳动课上使用,让家政劳动进课堂。

活动抓落实。周三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孩子们对照校本教材完成家政作业;三月,三年级志愿者服务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入敬老院,用劳动传递文明与关爱;五月,二年级生活达人比赛,孩子们展示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劳动技能;九月学校家政展示月,通过家政作业展示、感恩卡制作、发布劳动感言等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爱国、感恩等品格培养相结合……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劳动。 

联动拓渠道。“亲子劳动”,家长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城管、交警、社区人员共同协助……家校社联动,拓宽劳动教育渠道。

评价促提升。每周劳动课展示家政作业成果,评选爱劳动好孩子;每期校级劳动之星评选,每年实小“十大少年”之“劳动少年”评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蒲江县

成佳九年制学校

 以茶育劳  自然成佳

成佳学校的劳动教育全面按照“1155”的行动方略来推进:

把握一个宗旨——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围绕一条主线——全面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知精神。

建构“五有”体系——有师资,德育干部、班主任、村社志愿者被聘任为劳育导师;有教材,《茶人劳育》以年段、周次、劳动技能、自评、家长评的形式铺开;有基地,校内外有茶园、茶礼室、制茶车间、实践基地;有课程,茶人“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相对完整;有活动,每学期开学的“师生齐动手、靓丽佳园行”主题党建活动,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每期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批次推进;有评价,师生家长社区群众定时定效开展劳动教育评价。

努力做好茶人劳育进课堂,进基地,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的“五进工程”。

END










/热点

唯实践,见真章!我市各中小学吹响劳动教育集结号 

/关注

常青树计划 | 退休不褪色 老骥伏枥不忘初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