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孩子容易“玻璃心”?

一位妈妈最近头疼女儿的“玻璃心”问题:12岁的女儿十分敏感,受一点委屈,眼泪就在眼眶打转,弄得家里大人都不敢对孩子说重话。她十分担心:女儿这样下去,将来很难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


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的心理脆弱程度让家长和老师甚是担忧。何为“玻璃心”?顾名思义,就是心像玻璃一样易碎、很脆弱:


不能听重话,别人还没开始凶,就已经难受起来

不能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听完既生气又难过

不能面对失败,遇到点困难就自暴自弃

......


这样的孩子喜欢胡思乱想、敏感、太过在乎别人的情绪和评价,因而极易受到伤害。很显然,太过玻璃心,并不是孩子应该拥有的适宜的心理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有些孩子容易玻璃心。


01

孩子的玻璃心,是被“捧”出来的

有一些孩子的玻璃心,是被“捧”出来的。这种“捧”来源于两个方面:

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太高

平时遭遇的拒绝太少

不少父母,一开始并不懂得如何拒绝孩子,舍不得训斥,不忍心黑脸,渐渐地,加深了小孩子把自己当成世界中心的认知。


等到了学校,进入社会,孩子很难享受到别人的百依百顺,小小的挫折和拒绝,就能让孩子溃不成军。


没有适应逆境的能力,孩子才会手足无措,一击即倒。一个孩子在品格或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什么叫“得不到”,什么叫伤心,什么叫无助,这会导致性格的不健全发展。孩子的心理韧性没有锻炼出来,很容易表现出脆弱、“扛不住事”。


孩子平时接受了太多虚无的赞美

年轻的父母往往是在上一辈的打击教育中长大的,有了孩子之后,像是要补偿自己童年一般,对孩子从来不吝啬夸奖:“宝贝真棒!”“你真聪明!”“真厉害!”这种浮夸的赞美让孩子活在虚假的自我认知里,孩子一旦体会到了自己的力所能及,感受到生活的不如人意,他就接受不了。



金星曾在节目中分享过一位朋友的故事:她的朋友对孩子实行的就是夸奖式教育,她经常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是妈妈的骄傲!”


有一次,孩子满怀信心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书法大赛,可是获奖名单公布之后,连优秀奖都没得。孩子受不了:“我不是最棒的吗?为什么会不得奖?”于是他气急败坏地去找老师理论,并把自己的作品撕得稀碎。


这个例子很值得父母深思。过多的夸奖和期待,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反而孩子失去了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把“失败”看得很大,难免产生深深的无力感。


孩子需要称赞,但也要让每一句夸奖来得真诚和实际,否则,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普通、平凡和无法避免的无能为力,痛苦是必然的。


🔗如何正确的夸孩子?戳此处跳转



02

孩子的玻璃心,源于过高的期待

过高的期待让孩子充满压力

无法接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曾经与一位初中班主任老师聊天时,他告诉我:在他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接触过不少十分优秀的孩子,其中,有相当多的孩子比普通的学生更加脆弱、敏感。


他们班上有个孩子,品学兼优,老师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而且在小学几年里,一直都是班长。初二那年,孩子自信满满地参加了新学期的班长竞选,没想到以两票之差落选。这件事对他打击特别大,在家哭了一宿,第二天甚至不想去学校上课。



有句名言是:“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了“优秀”的孩子们,是家长心中的希望,是老师口中的榜样,然而在背后,孩子们内心的压力、痛苦和纠结,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期待,对自己也产生了极高的自我要求,特别害怕辜负大人们的期待。


因为害怕,所以也更加脆弱。这样的孩子,心里往往崩着一条隐形的高压线,遇到一点波折,就有崩断的危险,比如成绩波动或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很容易焦虑、无助和气馁。


比如高考失利,有的孩子还会想不开选择伤害自己。还有的孩子为了避免失望,干脆放弃,拒绝挑战有难度的事情。


输不起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当孩子成功时,父母不断表扬和奖励孩子,又鲜少告诉孩子输了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父母对孩子成功的期待,导致孩子无法正确看待输赢,他们害怕父母失望,害怕失去他们的喜爱和认可,最后惧怕失败,习惯逃避。



03

孩子的玻璃心,可能只是一种性格特质

玻璃心也不完全是抗挫力问题

玻璃心最核心的特征,是敏感

美国伊莱恩·阿伦博士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这本书中,提到一个词语叫“高敏感”:

高度敏感的个体天生比一般人更关注周围环境,做事习惯三思而后行。反之,一般人则不会注重太多细节,容易迅速采取行动甚至显得冲动。


因此敏感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更富有同情心,更聪明、敏锐和富有创造力,他们小心谨慎,因为能思量行为的后果,所以较少犯错。但他们在遇到“高音量”或繁多资讯时会变得不知所措。


他们尽量避免外来刺激,因此显得胆小羞怯,不太合群。当过度刺激不可避免时,他们很容易显得沮丧和“过于敏感”。


也就是说,这种高敏感是孩子的一种性格特质,它不完全是坏事,有的孩子靠着敏感的观察,做事谨慎,同理心也比较强。


当然,这种特质伴随而来的痛苦是对别人的一举一动格外在意,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情绪也跟着起伏。


比如有的小孩会因为同伴不跟自己玩而无比难过,会因为朋友一句无心之语而痛苦,会因为妈妈一个警告眼神而怀疑妈妈的爱......


他们过于关注别人的情绪,并且将其与自己联系起来,不自觉将小事放大化、严重化,内心更容易受伤。这样的小孩需要父母适当引导,及时安抚他的情绪,切忌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以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别人的眼光

当孩子因为别人感到受伤时,我们可以帮他分析:别人的言行是否合理,你的感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


这种分析和复盘,能有效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个人界限,他就知道什么样的评价是有益的,什么样的拒绝是合理的,什么样的眼光可以不用放在心上。


时间久了,他就有了自己的判断,人际关系中的小矛盾,他都能靠自己走出来。


总之越敏感、越脆弱的孩子越是需要父母保持一颗淡定而平和的心并能接纳孩子的失败我们的心态强大了孩子的心理韧性也会渐渐培养起来



家长们平时应该多多

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让他们能够避免“玻璃心”的困扰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推荐阅读

编辑|佳佳   校对|木子  责编|洛桑

十大案例上榜!等你来赞

我为什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此评价中考不计分,但会影响录取

点赞在看,转发扩散

一起来做智慧的家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