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没作业,我该怎么办?
按照国家、省“双减”政策要求
成都市绝大多数学校
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
实现了“小学生作业不回家”的目标
自2023年5月4日,市教育局开展
“小学作业不回家大调研”以来
我们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反馈
也从中了解到了家长们当下的困惑
孩子没作业,我心里慌,怎么办?
作业不回家,那回家后做点什么好?
时间充裕了,家长如何才能高效陪伴呢?
“民有所忧、我有所应”
我们邀请到了专业的老师及团队
分别从孩子成长、教学规律、职业体会等角度
来为家长们给出实操建议
Q1
孩子回家后不用写作业了
作为家长,难免容易感到心慌
如何克服这种焦虑感?
红牌楼小学邹芳校长:
孩子的学习是多元的是丰富的,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社会本身就是学校,家长需要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请相信学校老师的专业性,老师根据新课程新课标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含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已经布置和完成的书面作业)是能支撑学生的后续学业发展的。
Q2
小学生回家没有作业
那放学后的时间应该如何安排?
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罗良建老师:
阅读是孩子一生的底色,孩子们回家可以走进阅读。建议低段学生家长可陪伴孩子阅读绘本故事、吟诵诗词儿歌,讲故事、演故事;中高段学生可读整本书,摘抄好词好句、朗诵优美片段,写片段赏析、制作人物名片、为书中故事情节画插画,进行亲子阅读讨论、分享,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汲取智慧。
简阳市教培中心庞义主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但这不是仅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我们应把表达训练延伸到课后,渗透到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可适机引导孩子叙见闻、聊趣事、谈体会、读课文、练演讲,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表达能力。
七中初中附属小学教师团队:
小妙招1:可以“温故知新”。即温习当天或近期学过的知识,以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回家不仅可以对旧知进行复习,还可以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一番。复习和预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妙招2:可以“紧偎书香”。书籍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思想和心态。建议小学低段一、二年级每天回家课外阅读时间在30分钟左右,小学中段三、四年级每天阅读时间保持在1小时左右,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建议在1小时以上。
小妙招3:“生命在于运动”。小学阶段的运动以热身和少儿趣味体适能训练为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或多项运动进行练习。例如:跳短绳、台阶练习、仰卧脚蹬车以及方便回家后开展的一些球类运动。
小妙招4:可以“培养劳动习惯”。“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放学回家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劳动的时间和空间,适当奖励但不强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动手能力,建议进行衣物洗涤、内务整理、卫生清洁、食物制作等劳动。
小妙招5:可以“动手实践”。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会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例如:“春季养蚕”,记录一粒小小的蚕卵经过孵化、喂养、结茧的过程,研究蚕的生长变化,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现象。“家庭种植”,在阳台开辟一块种植园地,将课内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观察植物生长,喜收种植所得。
Q3
我的孩子回家没有书面作业
我也想好好陪伴,但是好像方法不对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高效陪伴?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教师团队:
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是指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这种陪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基础,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妙招1:
高质量的沟通,多倾听少评价
家长要主动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与重视。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围绕四个方面与孩子聊一聊:
①今天有哪些好事发生?(解读:这是引导孩子关注校园生活的积极面。)
②今天你有哪些好的表现?(解读:这是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成长,同时表达对孩子的鼓励。)
③今天有哪些收获呢?(解读:引导孩子反思总结,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④还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吗?(解读:让孩子明白家是最安全的港湾,懂得寻求帮助。)
💌温馨提示:时间可以选择在共进晚餐、或者睡前等氛围轻松的时段进行,家长可以主动讲述自己的见闻或遇到的趣事,然后再引导孩子说一说。当孩子发表不同意见时,家长不急于评价,先试着理解孩子的立场,多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要及时安抚,并带领孩子运用运动宣泄、游戏转移法等处理负面的情绪,引导孩子事后“复盘”,体会处理好情绪,才能解决好问题。
妙招2:
高质量的阅读,共建书香家庭
一个家庭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受益终身。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样,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其次,多选择经典读物,定期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中的话题。再者,家庭也可以定期开展诗词飞花令、成语接龙等趣味阅读比赛。家长还可以推荐一些中华文化、生活习惯、自我保护、健康、时政等内容给孩子,主动朗读、分享感受,不断拓展孩子的阅读视野。亲子阅读,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礼物。
妙招3:
高质量的锻炼,塑造强健体魄
每天锻炼一小时。晚饭后,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与锻炼,比如散步、跑步、打球等运动。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天要坚持跳绳,按体质健康标准“优”等进行1-2分钟的练习。同时,乒乓球运动也有助于保护视力,可以选择颠球、对墙练习、亲子比赛等多种形式练习。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小区的伙伴一起运动,引导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妙招4:
高质量的劳动,培养自理能力
从小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会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能培育孩子的劳动精神。比如带孩子一起逛逛菜市场,让孩子协助择菜、洗碗等,还可以全家总动员打扫房间,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家务劳动也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机,家长要鼓励和表扬,目的就是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增强责任意识。
妙招5:
高质量的家庭会议,培育家庭责任感
每个家庭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针对家庭中的一些问题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培育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家庭会议要固定时间,如周六上午,要明确主持、记录、计时等任务分工,家庭成员可轮值担任;要固定流程,先表达感谢,再提出问题,最后共商解决方案。家庭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孩子经常参与高质量的家庭会议,其自信心和幸福感也会提升。
妙招6:
高质量的周末时光,积蓄成长力量
周末是家庭的重要时光。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引导孩子发表意见,设计周末的家庭活动。如共做一顿美味的午餐,体会享受美食的乐趣;定期安排周末野餐、郊游活动,可家庭出游也可约上三五好友,引导孩子与朋友交往相处,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定期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让孩子从小懂得尊老敬老,感受团圆的意义。
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基础,促进孩子的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实施“作业不回家”
是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务实举措
让我们一起营造良性的学校、家庭氛围
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末互动:你是如何为孩子安排放学后的时间的?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经验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编辑|佳佳 校对|木子、石头 责编|洛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