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面对中考成绩,家长请这样做
中考成绩已经出炉
无论结果如何
都请为你的孩子骄傲
记得跟他说一声
“孩子,辛苦了,你很棒!”
考场很小,世界很大
考试是个点,生命是幅画
一场马拉松,率先撞线的人只有一个,但每一个人的奔跑都有意义。在中考考场上,“超常发挥”是理想,“有得有失”是常态。不论孩子觉得发挥是否出色,都请您用行动肯定孩子三年的奋斗,都请您用拥抱和笑容迎接TA。我们都知道,您关心的不止是孩子的考试分数,更是孩子本人。考好考pie,爱TA的你都依然爱TA,爱TA的你都依然等TA回家吃饭。
家长面对孩子中考成绩的态度,对于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无论如何,家长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就是孩子面对未知与挑战的底气。
中考后的5条家庭教育建议
请您细读
请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对于中考成绩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请家长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家长对孩子情绪和情感上的支撑,就能消散他们心灵上的大半暗淡。接住孩子的情绪,才能捧住彼此的心。
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家长的情感支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尤其在面临中考这一重要时刻时,父母需要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背后,当觉察到孩子和往常不一样时,不要想着立即斥责,而是想想孩子是否遇见了困难,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和支持。当然,关注孩子情绪的同时,家长也要关注自身的情绪,和孩子一起勇往直前,不畏风雨。
若孩子面对着不如人意的成绩,孩子一定是难过的,因此我们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来面对这个事实,告诉孩子你已经尽力了,未来的路依旧要继续。
孩子难过是因为真的努力过,是因为自己有追求,只有没有付出的人才会觉得结果无所谓,而难过说明他有进取的精神。所以,我们家长需要放平心态,客观分析,从中考中看到孩子优势,多看看孩子其他的闪光点,给以鼓励,这是给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努力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纳自我,也是激发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径。
希望每一个孩子中考后都能被我们关注,不仅是那一纸分数,更有孩子背后的努力与坚持,因为这更重要。
“考试完了、成绩出了,你最想干的事是什么?”
相信大多数中考生一定会回答:我最想干的就是睡个痛快觉,彻底地玩玩。
的确,人非草木,孰能“不累”?长时间的复习、应考使得孩子们身心都极度疲惫。
因此,建议孩子们在考后前期先彻底放松几天。家长可安排孩子在市郊走走,也可以让孩子们痛快淋漓地玩玩,把初三阶段累积的疲劳和委屈都发泄出来,从而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
但中国有句古话,叫凡事都有度。玩亦如此。一些家长完全放宽了管制,许多平时不让孩子们做的事情,现在丝毫不加干涉,但却给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隐患。
离高中开学还有这么长的假期,孩子们若放纵玩乐,不讲节制,会造成身心疲劳,影响健康。而且放松太久,上高中后在短期内也难以适应紧张的学习,影响高中学习生活。
适度放松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假期计划,利用长假做一些以前较感兴趣又没时间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可以试着学习一项乐器,入门一门语言;艺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也是消遣的好地方。
这些事既可以让孩子了解许多课堂上涉及不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意志品质的体育运动,如:跆拳道、武术、游泳、球类运动等。(注意:涉及外出的兴趣活动一定要做好个人安全工作!)
通过这些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意志和体能,又可以促进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接触。此外,建议家长赋予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繁重的学习、考试以及父母们为了学习包办一切的做法,使孩子们在初中生活中没有时间、精力和主动意识去承担什么责任,这对于他们的未来人生而言同样是个大问题。
中考结束之后,家长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思考。9月之后,孩子们又将迎来更重要的“三年长跑”,父母正好可以借助这个长假帮助孩子们锻炼下意志力和思考力。
那么,到底该怎么锻炼意志力呢?
首先,就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制定一个计划(一定要体现时间跨度)。
其次,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孩子坚持着独立完成。
最后,让孩子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坚持做这件事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产生了哪些情绪问题,自己又是如何应对或克服的,以后再做事的时候要如何避免。
关于思考这个事,是很多孩子缺失的。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精神世界,需要通过不断阅读加以充实。
这是因为阅读的本质意义是知识的学习理解,要实现这种意义,孩子只能靠自己去体悟,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阅读,来给读书学习评定成绩,那么就根本的剥夺和扼杀了思考能力。
所以在这个假期,一定要让孩子们抛开功利性、目的性地多读点书,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构建世界,这样在步入新的学习阶段、面临挫折挑战时才能不轻易迷茫、守住自我。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中考虽重要
但学习是一生的事业
无论结果如何
请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部分来源|首都教育
编辑|小邹 校对|木子、石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