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 Academy,一个让我掉光头发却流连忘返的夏令营

TechXAcademy 2022-06-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薄荷味的Mint Author 敏特Mint


一枚明明可以凭借皮囊却要

依靠灵魂散发魅力的05后




我对计算机的热爱一直带有一种敬畏感和挑战未知的野心。作为向往着诗和远方的文艺女青年少女,我经常质疑自己的理科天赋。在 XA 的一周多让我对这看似幼稚的程序员之梦有了全新的定义,让我感受到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1

启程


7月14日,晴。


“快起来,要赶飞机去了。”


被爸妈叫醒了的我原本想要继续躺在被窝里,但一想起今天是 XA 启程的大日子,我的困意瞬间烟消云散。带着前一晚整理好的行李,我和老妈 & 外婆一起踏上了去成都的班机。


至于家在上海的我为什么没参加上海场,以及为什么最后从深圳场转到了成都,都是属于番外篇的 arbitrary info。重要的是,期待了很久的 camp 终于要开始了。


一开始我想去 XA 是因为它丰富的资源、多元的生态圈和高强度的课程。但其实在最感兴趣的几个学科在成都场被取消后,我犹豫过这趟旅程是否值得


后来,我想其实不管什么形式的的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都是我所渴望的,所以依然抱着很多期待。而且,在未知领域也或许能获得意外收获。未来 12 天所蕴含的无穷可能性让我禁不住展开想象,也正是这些无厘头的遐想伴随着我在飞机上进入梦乡。



下飞机时,迎接我们的是正午阳光。从机场直接打车到酒店后,我们发现大堂里已经有很多 X Academy 的 staff 在帮忙登记。因为离晚上的开幕式还有很长时间,老妈、外婆和我决定先出去玩一圈。


在拍完照、吃了火锅,甚至还去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回来时,大堂里已经有很多学员聚集。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和紧张。回到房间,我换上了组委会统一发的衣服,准备和老妈 & 外婆 say goodbye,前往会场。



一个人在陌生人群中令我感到恐惧甚至有些窒息,但我知道这种 tension 代表着一段难忘经历的开始。我向身后的老妈挥了挥手,踏上了驶向未知终点的大巴车。



2

初识


我和室友的相遇真的非常神奇。如上所述,我第一天中午的时候就到了,而晚上的开幕式六点才开始。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期盼着室友的到来,可直至离开酒店的那一刻她都还没有出现。


在会场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十点,我因为要上学校的夏校网课(double camp=煎熬,试试就逝世)所以一直都在边上房间里。到了回酒店的时候,我还是在略微迷茫地游走,不像其他人都和新伙伴一起欢声笑语。



在大巴上以为我还是会像之前一样独自欣赏窗外夜景,没想到这时有个女生坐到了我的旁边。当时的我很受宠若惊,内心激动不已,只怪社恐作祟,让我的寒暄和上世纪英译中的小说一样尴尬。


不过这个女孩真的很可爱(她不敢相信她比我大,果然我自从在地铁里被叫阿姨之后就开始向这个设定偏移了吗),我了解到她和我是一个 house(学院)的,而且还没到酒店 check-in。这时的我突然灵光一现,觉得她可能就是那个迟迟没有出现的室友。


结果我的猜测果然没错,这或许就是奇妙的缘分吧。于是,这个女孩就成了我这两周的干饭buddy、牛奶供应商,兼闹钟。


虽然她的举动有时难以用科学解释,比如喜欢在脚破的时候抠伤口,习惯性地问“真的吗?”,甚至还用筷子吃waffles,但是她的陪伴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回过头来想,真的很庆幸自己当时勾选了双人间(Iris宝贝敢不敢动感不感动!)



当然除了室友以外,我也遇到了很多很多很喜欢的人,比如我的早餐工具人兼“情敌”Robert(欲知细节,我也不会下回分解),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喜感的 Jess,还有我最最最爱的 House Lead Luna,等等等等。你们的故事如果一个一个讲,恐怕我要另写一个专栏。


总之我想说的就是,即使是像我这样的社交白痴,在 XA 也都会遇到很多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人。以前的我经常会为了交到朋友焦头烂额,但现在我发现,真正值得的人,是不需要花费多少力气就能走到一起的。



3

ML


终于说到了整个 TechX 的重点,也是标题中“掉光头发”的来源。大家记不记得之前我说我想选的学科都取消了,所以我最后决定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AI&ML)。至于为什么选它呢,主要是觉得名字很酷。


第一天的 Lecture 开始后,我就发现我的认知或许有偏差。天真的我以为机器学习是学做机器人,但老师一节课讲的好像只有高数和 Python。


不过问题不大,谁说理论知识就没有机器人酷。虽然我没学过线性代数和 multi,但至少我在预习作业里看过 B 站的速成视频。一些基本概念加上充满想象力的猜蒙凑,应该足以让我了解它在算法中的运用 



不过每天都有 4 个多小时的 lecture 加上1个半小时的 recitation,毫无意外地让本来脑子就续航时间不高的我不省人事。一开始我还想要在下课后花时间消化没懂的内容,可是一整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根本不可能实现。


一想到要做取舍,一向贪婪的我感到十分痛苦。但是能够分辨信息的重要性并做出正确选择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师上课推导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式,最后用一行代码就能实现。


虽然有时候渴望理解每一处细节,但毕竟是要在8天上完大学一学期的课程,在时间、精力和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有信息被压缩。



在这里真的要感谢我的 AL 们,虽然厉害到 anxiety-inducing 的程度,但一直通过不断的正向引导帮助我建立自信,让我从第一天连 matrix 都不太懂的小白提升到可以口若悬河糊弄爸妈的程度 (Joey ilysm)。


当然还有我的导师,不论我问了多么白痴的问题都会都会特别耐心的解答(我想到了学校的老师说的:no stupid question, only stupid question-asker. 😓)虽然是误打误撞选的科目,但最后发现我找到了宝藏。



这种 learning-conducive 的环境不仅仅存在于 ML 的教室里,在 XA 的各个角落都是。在下午的选修课上、午餐时的食堂里,甚至是往返的巴士上都进行着 XAers 各种各样的深度交流。Nerds 扎堆的地方简直是我的快乐星球,感觉空气里都弥漫着知识。



4

Capstone


整个 camp 里最硬核的一项活动就属 24 小时极限 Capstone 了。这个活动是一个跨越所有学科的小组型竞赛,虽然在课程的最后一天进行,但从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有火热讨论。


理论上每个人可以自由选题,但大家通常都会根据自己的学科而定。作为高贵的 ML 人,我肯定要做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机器学习 project。一开始,天真的我以为只需要做出一个概念书,于是向室友(她不是 ML 而是 Data Science,但可以跨课程组队)自信满满地提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想法:个性化妆容定制器。


这个(虚构的)机器简直是九亿少女的福音:它会扫描用户的脸,基于脸部特征制定整张脸的妆容。想象中的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我们被告知需要做出真的软件。



我们两个小白对于课上的内容都一知半解,更何况是要在这个的基础之上进行实际操作。但是这点小问题怎么可能难倒我们呢?自己不会的话,找会做的人组队不就好了 


我们找到了班上两个同样没有想好主题的同学,张爱玲(没错她真的叫这名)和 Robert(两个人是分别来自北航和香港理工的大佬),四个人向 AL 们一起 pitch 这个充满幻想的妆容定制机。我们的想法好像很受欢迎,但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可能性为0,因为不但找不到数据集而且还没有呈现最后输出的方式。


于是,我们不断地简化我们的想法,从妆容定制机变成口红色号推荐机,但还是找不到数据,甚至想过要从社交网站上爬取,实在不行就手动截图(mind you, 我们需要的数据以万为单位)。



最后我们不得不确定在大小框眼镜推荐器上,因为它是在和妆容搭边的范畴里可行性最高的主题了。然而我们在找到了现成的照片后,还是需要手打标签。用上图中的这个程序,我和 Robert 每人分别打了 16000 张。这个粗暴的处理方式使得我们队伍在 AL 中人尽皆知,队名取为“Label 全都队”。

我们的初步计划书


有了 label 好的数据集也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建立模型、前端,以及后端。Robert 画了一张很好看的图:



一个看似如此简单的程序背后其实有巨大的工程量,这让我逐渐意识到队伍分工的重要性。我作为技术菜鸟就负责给大家打下手,帮助大家管理任务、协调合作,再写一些简易 UI 脚本。


到了 Capstone 正式开始的那个晚上,我们大概清楚了每个人的分工。晚上 9:30,在 24 小时倒计时正式开始后,我们就坐在电脑前开始开始疯狂查资料、写代码、找 AL。


做前端的我和做后端的张爱玲基本上是每十分钟就找 AL 问问题,因为这些技术活我们之前都没接触过,一切都是现学现用。虽然有些 AL 之前开玩笑说看到我们组就快逃,但其实每一位都非常认真负责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



从晚上九点半到凌晨三点我们基本没有从座位上移动过,和周围坐着的其他小组一起疯狂肝进度(Robert 坐在遥远的地方调参)。因为每个队伍分布在楼层的各个角落,再加上很多人都中途回酒店,所以周围渐渐地变得安静。大楼里的其他地方都是漆黑一片,只有我们楼层明亮的教室和移动的人影,是一种很魔幻的体验。


凌晨三点,疲惫不堪的我们决定还是先撤为妙,早上再继续。第一次在深夜的陌生城市乘出租车,空旷的道路上甚至感觉像在闯入一步无声电影。当然,还好我不是一个人,不然我的文艺故事可能会变成惊悚片。



我们在中午回到了会场,但感觉脑袋还是有点晕,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旁的 Iris 头晕难受,Robert 处于失联状态,而张爱玲和我也陷入了思考瓶颈。


这个时候作为队长的我感到有些无力,因为每次刚看到一丝希望,它就会随着程序报错而破灭。除了问 AL 之外我想不出其他解决办法,但即使是在被指点过后还是有很多盲区。


看着大屏幕上的倒计时,我们开玩笑说,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反正最后有 Plan B:上交一个伪模型。但其实心里都知道,我们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不可能会在这时候搪塞了事。


一些值得留念的过程


这时候我真的很感谢我的队友们,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之下都没有说过一次放弃,而是不断地查资料、问 AL、尝试。我们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宝藏,真的太爱你们了 


(睡过头的)Robert 最后终于出现了,他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把模型的准确率从 30%变成了 70%。我和爱玲也终于做好了前后端的接口,在程序跑通时的欢呼声把教室里的其他人都吓到了。


当然,在这之后我们还经历了一些曲折,比如发现后端永远只输出同一个值,前端和第三方服务器无法连接,以及队友之间的矛盾等等,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小 case。



在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汗水和挣扎之后,AiryNet 横空出世 —— A for Anny, I for Iris, R for Robert, Y for Yoyo。没有想到我们居然真的把一开始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了了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不愧是 Label 全都队,Python 全都会。


最后获得了第三名的荣誉就更令人惊喜了,毕竟我们是典型的 underdog,一开始就以莽撞、佛系,以及捣糨糊(上海话,指糊弄)著称。You know what they say, life is never more fun than when you're the underdog.



最后虽然颁奖的时候我不在(又是在隔壁教室上网课),但我在收到消息后那叫一个激动!!!感觉自己像老母亲一样欣慰和自豪,不过我的队友才是不断激励我、指导我的人(上图来自 p 图小能手 Jess)。



5

意外的美好 照片集


吃了两天布洛芬后还是牙疼到绝望

两个暖心的 OG 带我去诊所做根管


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梦境般的天


午饭后随手在路边拍了一张欧洲中心

我们的活动场地真的好美


在高新区一晃神很容易以为自己在浦东


Robert带我坐商场里的小火车

最离谱的是我们买了亲子票


听讲成都说唱CDC的选修课

神奇般地在抽奖环节获得了杨和苏签名照


IT界女明星 starter pack


从酒店窗口的缝隙里伸出去拍的

幸好没有把手机掉下去


晚上的感觉截然不同


酒店门口的街 月明星稀的夜


和欧洲中心见的最后一面


离别那天 飞机也依依不舍

停留了三个小时后才决定远航



「写在最后」

这次在 XA 的经历让我完全理解

为什么那么多历届学员会回来当 OG,HL 或 AL


XA 真的有一种让你牵挂的魔力

不仅仅在于学术 更是人脉 氛围 和生态

周围人在不知不觉中会对你产生影响

无形中让你已经属于这个集体的一部分


很感谢这段充满了误打误撞 惊喜 以及惊吓的体验

在喧嚣嘈杂的生活里给予了我 a sense of belonging


有机会的话 一定会回来的。

给即将参加上海场的 uu 们一些 tips:


1. 能多睡的话尽量多睡!!虽然掉头发是每一位XAer的必经之路(毕竟每天的活动都很充实),但睡得太少真的会效率低(亲身试法)。


2. 一定要充分利用XA的黄金资源。在场的每一位导师、staff、OG、HL、AL和同学都是宝藏!!Lecture和lab hour时都多问问题,有空的话一定要去上选修课。


3. 珍惜每一刻,live in the moment. XA的12天真的过得很快,所以好好享受现在拥有的一切。珍惜班上的同学,珍惜house的朋友,珍惜身边那些会让你露出笑容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