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封面文章作者讲述论文故事:小团队知道答案

吴令飞 集智俱乐部 2021-02-09


编者按


2019年2月21日出版的新一期 Nature 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载了吴令飞、王大顺、James Evans 等人对于科研团队规模与创新颠覆性的一项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吴令飞为 Nature 撰写了这篇文章,介绍了论文背后的故事和作者们的思考。


相关报道:


小团队和大团队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小团队记住被遗忘的想法,提出问题,并创造新的方向,而大团队追逐热点,忘记不那么流行的想法,回答问题,并稳定已建立的范例。


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春天是放松的理想场所。但是在2015年,我学术生涯的不确定性使我无法安心享受这里的美景。 在拜访我的朋友,圣塔菲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张潘时,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值得追求的伟大想法,以及充满热情的同事。 一天下午,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詹姆斯 · 埃文斯正在做一个关于集体知识生产的演讲。 我打算呆十分钟。 三个小时后,我们仍然在同一个房间里,讨论伊曼努尔 · 康德的先验理性理论,丘奇-图灵定理,以及自然和人工语言如何塑造社会思维和社会知识。太阳渐渐落山,我担心这成为我们最后一次谈话。 我冒昧地问是否有机会一起工作。 詹姆斯想了三秒钟,回答说:"你知道王大顺吗?" 他提到他们正在申请补助金,可能需要合作者。 大顺在网上面试了我,并介绍了他们正在构思的一个研究项目。


图1 | 在不断膨胀的知识宇宙中,颠覆宛如日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星星)的可见度(流行度)呈指数衰减,因为知识宇宙的规模则呈指数增长。 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或者一个未来的普通引用,用睁开的眼睛来表示)通过比较一篇文章的可见度和其参考文献的可见度来确定其颠覆程度,考虑参考文献可见度的时候要考虑其如何随时间衰减。 参见我们论文中的扩展数据图5-6。 


詹姆斯和大顺对只对长期的大项目感兴趣。 当我们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大顺酒店房间会面,准备复杂系统会议(CCS'15)的分会"量化科学"时,詹姆斯提到了"小团队思维跳跃快"的想法,大顺立即回应了一个例子,由他的同事进行的一个跨学科的,创新的研究:对复杂网络的可控性研究(Liu 等人,2011年)。 


我们都同意,小团队一般来说更有创造力,能够跟得上成员彼此之间快速的想法,特别是当他们的成员来自非常不同的背景事。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我们论文的主要思想就此扎根。 


在我搬到芝加哥并作为博士后加入知识实验室之后,这段旅程加速了。 詹姆斯让我们注意到 Funk 和 Owen-Smith (2016)提出的一个新的衡量标准,该标准在克里斯滕森颇具影响力的著作《创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1997)中将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具体化。 詹姆斯在我们的讨论中经常使用"月食"和"阴影"这两个词,这些词开始困扰我。 一开始,它们太软了,抓不住。 我灵光一闪的时刻来自一个安静的下午,当时我坐在密歇根湖的湖岸上,凝视着湖面上的涟漪。 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詹姆斯使用的"月蚀"这个词已经超越了比喻的范畴——它从字面上量化了一个新想法可能会如何将一个已经存在的想法遮蔽在自己的阴影中,正如上文手绘图展示的那样


如果我们把文章想象在人类不断膨胀的知识宇宙中闪烁的星星(拉森和冯 · 伊恩斯,2010) ,那么一篇文章就会因为比它的参考文献亮度(流行度)更高而使后者黯然失色。 新想法掩盖了过去的想法,并将今后的所有注意力转向其本身,这一事实意味着,该论文被认为是其所在领域的一项新贡献,并为后来者所接受。 更有趣的是,如果小型团队更具颠覆性,正如我们在项目早期阶段非常快速地证实的那样,这种知识宇宙膨胀的比喻立即预测,小型团队创造的星星(文章)必然与更古老和更不起眼的星星(参考文献)对齐 ,这种模式我们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讨论。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在三个不同领域的数据集中普遍观察到了这种模式: 研究论文、专利、软件。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小团队更颠覆的模式是稳定的。


图2 | 在我们的论文中,除了扩展数据图1之外,我们正在试验的许多版本中的两个可视化引用网络。 左图展示了三棵正在发展、平衡和破坏的树,右图是与数据艺术家埃莉诺 · 卢茨合作制作的。


正如我们在论文中总结的那样,大小团队之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似乎是每个团队如何对待各自领域的历史。 小团队深入研究过去,试图记住被遗忘的想法,而大团队则聚集在热点,忘记那些不太受欢迎的想法。 正如我们在论文中所展示的,那些尝试去记住历史的将会被历史记住(例如,对小型团队工作的引用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有的话) ,而那些试图忘记历史的将会被历史忘记(对大型团队工作的关注几乎是立即发生的)。


 这些倾向可能与不同的风险偏好有关ーー小团队在冒险中得到的更多,失去的更少。 大型团队则可能干扰个体成员的洞察力。


图3 | 四年来我给詹姆斯和大顺的1789封电子邮件。 X 轴显示会话(电子邮件线程)开始时的时间戳,y 轴显示该线程中的电子邮件数量。


每个星期,詹姆斯、大顺和我都会互相攻击对方最糟糕的想法,并回应彼此最好的想法。 随着我们讨论不断展开,积累更多发现和对评委有了更多回应,我们建立了对原始想法的信心,而且得到了远远超出论文一开始时的见解。 随着我们长达几年的合作,这个合作本身展示了小团队在知识空间快速移动和搜索、形式化想法并进行快速测试的能力。 随着我们在这条思考之路上愈行愈远,我个人认为,创新不是关于扩大团队规模,而是关于坚持、孤独,以及通过持续但灵活的关注来实现突破。


吴令飞,芝加哥大学知识实验室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博士,曾作为主讲嘉宾出席 腾讯×集智 AI&Society 学术沙龙(点击图片可阅读详情)



作者:吴令飞

翻译:彩云小译、张章

审校:吴令飞

原文地址:
https://socialsciences.nature.com/users/210347-lingfei-wu/posts/44431-small-teams-think-deep-the-story-behind-the-paper






集智俱乐部QQ群|877391004

商务合作及投稿转载|swarma@swarma.org

◆ ◆ ◆

搜索公众号:集智俱乐部


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所”

让苹果砸得更猛烈些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