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科学研究全过程——包括科研基金资助、学术生产、科学家合作到文章的引用和科学家的事业移动——的数字化获取能力的日益提高,人们获得了探索科学的结构和发展的前所未有的机会。科学学(The science of science)提供了对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科学单位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理解:它让我们了解“创造力”背后的条件和科学发现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发展一系列能加速科学研究的政策和工具。
苗丽莉,印第安纳大学信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社会科学,重点关注国家科学发展,全球科研资助,全球科研合作。 步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科技信息专委会(ASIS&T SIG-STI)主席,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情报研究与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统计与评价专业组成员,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在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CWTS),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复杂系统研究中心(NICO)和科学学与创新中心(CSSI)访学。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理学硕士、信息学博士。从事科学评价和学术大数据及其应用等相关研究。担任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期刊编委。 贾韬,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西南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2004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至2011年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分别获得工业与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分别在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和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贾韬研究方向集中于数据科学和复杂网络,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学术期刊发表工作。2011年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5年获国家人才计划青年项目。 孙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现在在伦敦大学学院担任Research Fellow,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计算社会科学和数据科学。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基于大量的科学文献,基金和专利数据,量化分析不同学科,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创新,刻画科学家的跨学科研究模式及行为特征. 其工作发表于Communications Physics, Scientific Reports 等国际期刊。 曾安,博士毕业于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复杂网络,科学学和信息过滤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WoS 总引用达 1200 余次,H指数为19。谷歌学术总引用1600余次,H指数为23。主要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ics Reports,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New Journal of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E 等期刊。
Miao, L., Murray, D., Jung, W. S., Larivière, V., Sugimoto, C. R., & Ahn, Y. Y. (2022). The latent structure of glob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Nature Human Behaviour, 1-12.
Liu, M., Bu, Y., Chen, C., Xu, J., Li, D., Leng, Y., …, & Ding, Y. (2022). Pandemics are catalysts of scientific novelty: Evidence from COVID-19.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3(8), 1065-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