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RX 速递:为什么社交网络中存在六度分隔理论?

集智编辑部 集智俱乐部 2023-12-26


关键词:复杂网络,博弈论,六度分隔理论,社交网络


论文题目:Why Are There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in a Social Network?论文来源:Physical Review X论文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x/abstract/10.1103/PhysRevX.13.021032

1929年,匈牙利作家 Frigyes Karinthy 在其短篇小说《链条》(Chains)中描绘了一个场景:一群人在讨论人类社会的联系是如何愈加紧密的。为了证明这一点,一位与会者提出,全世界任何人(当时全球人口约1.8亿)都可以通过熟人关系网络联系起来,并打赌此联系链将不超过五个人。

后来的一系列关于社会距离的实验,表明平均只需要六个人或者更少,就可以和世界上任意的人建立联系,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社交网络最有趣的特性之一。

超小世界状态(ultra-small world states)是指网络直径(diameter,最远节点的最短距离)在几个数量级上不取决于系统尺寸。社交网络具有超小世界属性,也就是说,无论地球是18亿人还是80亿人,最远两人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六度分隔理论如此普适?

最近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X 的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博弈论的网络演化模型。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既希望建立更多联系提高自己的中心地位,又要考虑维系联系所付出的成本,为此个体需要进行权衡。他们表明:在上述的权衡情况下,“六度分隔”是几乎所有网络的平衡态所具有的性质,而且这种规律的涌现与社交网络的其他特征(诸如聚类和无标度性)兼容。

他们的结果展示了如何用传统人类合作和利他的简单进化规则来解释“六度分隔理论”。

图1. 博弈论框架;是否结交新朋友规则。

图2. 节点独立性与纳什均衡。


图3. 超小世界状态的出现。



编译|朱欣怡

网络科学集智课堂第三期:

从数学建模到多学科应用



详情请点击:
从数学建模到多学科应用——网络科学·集智课堂全新升级

高阶网络读书会启动



详情请见:

探索复杂系统高阶交互的奥秘 | 高阶网络读书会启动



推荐阅读

1. 六度分隔实验的广泛影响 | 集智百科
2. 小世界网络就在你身边,你了解嘛?| 集智百科
3. 小世界实验:六度分隔理论的来源 | 集智百科
4. 《张江·复杂科学前沿27讲》完整上线!
5. 成为集智VIP,解锁全站课程/读书会
6. 加入集智,一起复杂!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