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 猴:“十月革命”精神在中国的浴火重生——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

2017-11-08 群众利益


  今天是“十月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政治报告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总书记的讲话一锤定音,为国内一段时间以来环绕这个问题的争论划上句号


  十月革命深刻改变了世界,包括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一度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内。


  十月革命发生在当年次发达的欧洲国家,却成为全人类历史的一道分水岭,引导了遍及世界的一系列变化,十月革命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共将落后的农业国俄国一举打造成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创造了截至当时的工业化速度世界纪录,苏联为打败法西斯的德意日轴心做出卓越贡献,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本来就不仅仅是属于俄国的,它是全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不会在苏联画上句号。20多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十月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重大新里程碑


  十月革命的精神展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开辟了一条道路。苏联曾经的社会主义实践,说明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并且能够让一个国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苏联化的成果。


  虽然苏联在内部和外部原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解体,但这并不是像西方国家所说的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受挫和为其他国家提供的经验教训。


  100年来,世情、国情都已经发生了的变化,但是,“十月革命”精神没有过时。在这个问题上,以刻舟求剑式的静止凝固的观点看问题的态度和否定十月革命精神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苏联的解体与苏联当时的领导人从根本上背离十月革命精神有密切关系


  中国的发展壮大,走的是一条首先将马列主义中国化,然后现代化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首先在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上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与苏联不同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开始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当然在探索过程中遭受了一些挫折。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让中国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年前,社会主义的实践在苏联失败了,苏联解体为十几个国家,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给原苏联国家带来西方国家承诺的好处,连继承苏联的战略资产的俄罗斯也被西方步步紧逼,曾经沦落为人见人欺的二三流国家。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蒸蒸日上,超越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超级大国美国并立。


  社会上有所谓的凤凰涅槃的传说,凤凰涅槃中的凤凰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凤凰,而是指火凤凰,神话中的不死火鸟。相传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引申的寓意: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练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十月革命”的精神其实已经在中国浴火重生了。十月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里,世界历经风雨,饱经沧桑,时至今日,人类文明应当说总体上成熟了许多。


  而在中国浴火重生的“十月革命”精神不但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而且以更美好的躯体展现在世人面前,以至于习惯于通过武力输出发展模式的西方国家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担心中国输出发展模式,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没落的忧心忡忡。


  对十月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对它的反对在不同世界里延续着,两种情况保持了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性,但它们在国际政治层面的冲突得到一定缓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堪称是“2.0版”的社会主义,不管西方国家和国内的自由派人士如何对“十月革命”作出负面的评价,他们常常在中国崛起的事实面前狼狈不堪,或者千方百计阻止崛起的进程,或者想给崛起贴上其他标签,甚至是千方百计把中国纳入其他体系。


  可悲的是,他们在这方面越来越无能为力,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是对“十月革命”10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推荐阅读

千古奇人鬼谷子,为何他的书被禁千年?

毛主席建立新中国,离不开一本书,可为何他从来不提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