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毛泽东的强军梦

2018-01-11 群众利益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用浓郁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后,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阅兵式。在场的30万军民难以压制内心的喜悦,阵阵海啸般的欢呼声在广场上空飘荡。



作为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凝视着这支英雄无比却多以缴获至敌人的“万国牌”武器为装备的军队。


在久久地挥手向广大军民致敬,与人民共同欢呼的时候,他比身边欢呼的人们想得更多、更远。


战略维度:把“强军”作为国家大事来抓


建国伊始,毛泽东就把“强军”作为新中国的两件大事之一来抓,并写进规划新中国发展蓝图的《共同纲领》和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五四宪法,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将“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以巩固国防”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确规定。


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会议上,毛泽东经常提到新中国的强军使命,一再呼吁要建成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通过凝聚共识,使“强军梦”成为大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全党全军都积极行动起来。


1953年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研究部署军队现代化建设工作。来自中央军委各总部、全国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同志123人共聚一堂,可谓“将星云集”。



会议定下了军事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建设世界上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以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用5-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达到武器装备现代化、编制体制合理化、干部培养标准化、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正规化。


新中国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百业待兴,国力有限,军队建设必须要适应和服从国家经济恢复的需要,不可能倾尽举国之力,一夜之间建成强大的三军,一步就能跨入世界军事强国之列。


所以,毛泽东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形势和相应的军事需要,采取了有步骤、有阶段、有重点的发展策略,先海军,后空军,再到诸兵种的合成,加快了建成诸军兵种合成部队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解放沿海岛屿、台湾以及东南沿海的反封锁、反袭扰作战,海军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所以,最早建设的重点是海军。抗美援朝战争后,建设重点由海军转为空军、炮兵和装甲兵。


成立不久的人民空军在战火洗礼中得到了成长,到1953年朝鲜停战时,不到四年的时间,共发展到28个师,拥有各型飞机3000余架,建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空中力量,并在战争后期发挥了巨大威力。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在战争期间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在解放全国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抗美援朝的过程中,防空兵、炮兵、工程兵等其它军兵种同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53年底,新中国的军队完成了从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过渡,基本上完成了由单一陆军体制向以海陆空三军为主体诸军兵种合成军队体制的转变,为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世情国情的转变,毛泽东在1950年代后期、1960年代先后做出“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等重要指示,推动了人民军队的向前步伐。



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首次较完整地提出了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战略思想。在1964年底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个现代化”被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成为了鼓舞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中国整体发展“大战略”。


武器维度:实现军队装备的“中国造”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是衡量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利剑在手,不惧虎狼。在“强军梦”的探索过程中,为全军将士配置上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成为毛泽东下大力气、加以关注的“重点工程”。

推荐阅读

千古奇人鬼谷子,为何他的书被禁千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