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GDP高增长是假的,但高物价一定是真的!去掉物价,40年没增长多少

2018-01-17 群众利益

来源:手抄报 作者:老徐 


辽宁、内蒙、天津最近都在GDP挤水分,天津滨海新区挤掉了3分之1 。内蒙工业增加值挤掉40%。


辽宁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报了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281家,上报是1600家。


普遍认为,GDP砍掉一半也不是真实的,有的地方是在后面加了一个O。


GDP高增长是假的,但高物价一定是真的!


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养老难,都是因为高物价。


发展经济是为了降低物价。比如1949年刚解放时一支青霉素一根“大黄鱼”(金条)都买不到。毛泽东发展经济,就把青霉素从奢侈品变成了“白菜”,2分钱一支,老百姓当然用得起。现在看到网上的价格是150元到300元不等,虽然不是一条“大黄鱼”的价,但增长得太多了。


有人说现在已经实行医保。但有人说医保前看一次感冒100元,医保后500元。


医疗费用是如何涨上去的?


举个例子,别的国家都有强仿,世卫组织(WHO)允许强仿——你不用做研发,把人家的药拿来仿制就可以。比如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23000-25000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一盒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很多中国患者吃不起瑞士格列卫,就买印度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达到99.7%。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国家不但不强仿,还不准病人从网上购买低价的印度药品,会对你进行严厉处罚。这样的案例有很多 起。


药品的价格,可能出厂价是1元,到消费者手上却是100元,100倍的价格上涨。医生拿回扣,医院拿回扣,所以虚涨上来几十倍、上百倍。


流通领域的大幅度涨价不但危害了病人,也扼杀了生产企业。


关于毛泽东时代的医疗、教育、住房三项福利制度,有人作出计算,相当于现在一个家庭的91万元。


公费医疗: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人年均医疗消费支出为1434元,按平均每户4人计算(毛泽东时代一个孩子的很少),每户年均4302元,1964年人均寿命75.85岁,每户一生平均支出相当于今天的为75.85×4320=435046元。


义务教育: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户年均消费教育支出5510元,每户一生平均支出相当于今天的5510×75.85=417934元。


福利住房:80年代,中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由80年代初的3.6平方米,均价按3000元/平方米(还不算维修等费用),每户一生按1.3套房子,户均1.3×3.6×4×3000=56160元。


三项共折:435046+4179345+5 6160=909140元!


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每户家庭一生所享受的这三项福利91万元!


家庭收入:以某市2004年为标准,每一就业者收入为10009元,剔除就业者生活费后,其年均节余5800元左右每户家庭按1.6个就业者,每个就业者的平均工作时间为35年算,每户一生平均节余5800×1.6×35=324800(元)。


每户家庭一生的三项福利是一生所攒钱的909140÷324800=2.8倍,也就是说攒一辈子的钱还不够毛泽 35 40358 35 14381 0 0 1248 0 0:00:32 0:00:11 0:00:21 3342东时代的这三项福利!


不过,中国家庭财富确实增加了,然而中国家庭的负债却是难以承担的。有资料显示,中国家庭部门贷款与居民储蓄存款的比率,已经由2007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而中国的家庭部门年度新增贷款与年度新增存款的比率,则由2005年至2007年期间的年均50%上升至2014年至2016年的97%。2016年更是出现了家庭存款增量低于家庭贷款增量的现象。特别是住房贷款让很多家庭成为“房奴”。


而毛泽东时代,不只是国家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家庭负债更是少之又少。


现在的数据,1980年国民收入为3630亿元,2017年中国GDP突破80万亿元,37年增长220倍多。


可物价多少呢?


当时1斤白菜1到2分钱,工人房租每月2毛钱。一个工人40块钱工资,养活一家四口。那个时候是以厘计价。


有人搞了一个调查,70年代200元值现在多少钱?大多数人不加思索:只少值2万块。


粮油肉等日用品一般涨价在20至50倍,涨价最高的是房价,超过100倍,并且这是一般人生活最大的支出,因此物价上涨100倍是可以确定的。


也就是说,去掉物价,这40年的物质财富实际增长是两三倍。


那么毛泽东27年的增长是多少呢?


粮食增长一倍多。这个有比较。毛泽东27年中国人口增长一倍多,粮食虽然还不宽余,但已经没有了解放前的卖儿卖女,不增产1倍的粮食如何养活一倍的人口?但是,毛泽东时代为提高粮食产量投入巨大,建成了全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中国当今的城市供水的水库也都是毛泽东时代建成的,后来这40年,基本是没有再建设。


可以说,我们现在也是吃得毛泽东的粮,喝的毛泽东的水。因为没有那个时候的建设,是不可能打这么多粮食,城市供水如果现在投资,是巨额投入。


工业品基本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增长了百倍是小估计,可能千万倍,虽然当时的总体规模还不大,但增长就是惊人的。现在十九大报告也承认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的工业化体系,这是以后大发展的基础。


因此,后来这40年最好不要和毛泽东时代去比较增长速度,更没有必要去搞GDP造假,因为你怎么比都比不过。


有一点更不能去比。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物价是降低的。比如,1950年3月,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而毛泽东时代基本上保持了1美元=2元人民币,最高时1人民币=4美元。以上面举例的一支青霉素由一条黄鱼到2分钱,物价的降低就是成千万倍。


而这40年是物价大幅度上涨,几十倍,上百倍,你如何解释物质财富的增长?


实践证明,即使你搞了这么多泡沫,造了这么多假,你的经济也没有建设时期搞得好。


当然,40年物质财富是增长了。但是你用40年的去对比40年前,不增长还讲得过去?但没有毛泽东建设时期那27年增长快就是事实。


还有,毛泽东时期财富增长比较平均,而现在是贫富过度悬殊,有的人有多套、十几套房子,而普通老百姓买房艰难,而且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


包括老徐(微信公众号:手抄报)和各地 GDP挤泡沫,不是否定40年的伟大成就,而是事实求是,根本的问题是你不能以40年的发展去否定毛泽东建设时期的27年。


为了证明40年的高速增长,造假是两方面的:一是40年GDP造假,二是对毛泽东的建设成就造假,说毛泽东时代中国一穷二白,经济崩溃,既无内债也无外债是极左保守。


想用造假来否定毛泽东时代的建设成就,是很拙劣的。


可是物价是实实在在的,你造不了假,不愿去讲,但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


十九大报告已经把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不允许再否定毛泽东27年的建设成就,并以“伟大飞跃”进行肯定。



延伸阅读:

想赖账?地方政府纷纷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背后


来源:金融条(jinrongtoutiao)


最早公开承认经济数据造假的是辽宁。

2017年初,在辽宁省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此前数年经济数据连续造假,一直到2015年才开始夯实数据。政府报告的原文如下:“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

必须注意,辽宁之所以承认经济数据的核心原因,正如其所强调的,恰恰就在于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无从遮掩了。在经济日益萧条的今天,辽宁财政越来越依赖中央财政的补贴。倘若继续数据造假下去,中央削减对辽宁的补贴规模,辽宁财政一定会破产。财政上的压力逼着辽宁不得不开始说真话了。所以,辽宁省2014年统计公报中发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3191亿,到2015年发布的数据就剧烈下降到2125亿,减少了1066亿。但是财政支出的萎缩幅度不同步。2015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较2014年仅减少了457亿(4618-5075)。1066-457=609亿。这609亿的钱,当然就是以说真话为代价,要从中央拿到的新增补贴额。可以想象,当时的辽宁政府上上下下,为了这600亿的钱,是多么的纠结,多么的无奈。

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内蒙古。

2018年1月3日,同样是在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区党委公开承认:“经审计部门核算后,内蒙古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人民币,占总量的26.3%;核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与辽宁的情况一模一样,依然是直指财政收入。而内蒙古之所以要承认财政数据造假的原因,当然也与辽宁一样,财政收入越来越恶化。

根据内蒙古财政厅的数据,“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下降14.4%,剔除2016年虚增因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6%。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23.1亿元,比2016年增加10.4亿元,增长0.2%。”看明白了吗?财政收入开始出现显著下降,但财政支出依然在维持微弱增长。显而易见,内蒙古承认虚构的530亿元财政收入,就是它要从中央财政拿到的新增补贴额。而要拿到这笔钱,就必须承认自己的财政数据造假。

再接下来的承认数据造假的是天津。

2018年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

天津滨海新区原来发布的2016年GDP规模为10002亿,一下子调降到6654亿,3348亿“duang”的一声就没有了。

2016年天津的GDP总规模为17885亿,减去滨海新区的造假的这3348亿,剩下14537亿,对比2015年天津统计公报中公布的16538亿的GDP,萎缩幅度12%。可叹这两年天津总是在宣称自己正在跟杭州竞争中国第五城,现在这些豪言壮语看起来就像是巨大的笑话。对天津承认GDP造假的起因,用天津财政局发布的2017年1-11月份的财政收支报告的这段话来解释就够了:“1至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财政收入2237.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去年同期负增长3.1%”注意,上面这段话中的萎缩幅度使用的是可比口径。按绝对值来算的话,2016年1-11月份,天津财政局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为2555.8亿,这样一算,2017年的财政收入绝对值萎缩幅度高达12.4%!这种萎缩幅度是财政压力日益膨胀的城市政府绝对不可能承受得起的。经济数据继续造假下去,天津政府就破产了。

我大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只有6个能实现财政盈余,能输血给中央,其它25个,都是靠从中央乞讨活着。

从根本上说,其实就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养活了全中国,连山东天津都处于财政净亏损状态,需要这六省的财政转移支付输血。现在穷省们纷纷自曝数据造假,这也是因为它们的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已经只能靠认错来争取更多的补贴了。按现在的游戏规则,越早认错的地区,就越能抢到更多的补贴。

那么,接下来,下一个承认造假的是谁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要讲述的,是我大中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财政的盈亏情况。在这里,事实上是将每个省级行政单位当成了一个公司,它通过辖区内的经济活动挣来财政收入,用以应付各种开支。如果它的收入无法应付开支,那么,按照我国现在的财政制度,它只能指望中央财政从富省收到钱之后,转移过来补助它,也就是传说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正文之前我必须先对本文涉及的一些数据做一些概念性的解释。我国实施分税制,也就是区分国税与地税。国税中的大部分上缴中央,地税中的大部分留给地方。同时,地税部门往往还承担了非税收入(主要是各种规费)的征缴任务,我在下文的计算中,将非税收入纳入了地税部门的收入之中,当然,考虑到社保费专款专用的性质,我将规范收入中的社保费收入全都扣除了。地方政府将税款上缴中央之后,中央会根据地方政府的申请和其实际财政状况,将收缴上来的税款,再次转移支付给财政收支不平衡,存在财政缺口的地方政府。

此外,财政收入中还有一块,以土地出让金为主的政府基金性收入,这一块算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往往占到地方政府总收入的4成以上。不过,政府基金性收入与社保费用的性质一样,也是专款专用的,多卖地了就多花,少卖地了就少花,不卖不花,这笔钱不放在预算内收支的范畴之内,没有超支或者转移支付这一说,也不能拿基金性收入去填补预算内收支的亏空,所以对这部分收入,本文也不予考虑。

好吧,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这次奇特的数据之旅吧。相信我,你们在看到下面的数据的时候,一定会目瞪口呆,甚至会遭遇人生观和世界观层面的冲击。


上篇:25省,5万亿


华北三省市

首先要登场的是华北三省市:山东、天津与河北。

如上图所示,全国GDP规模长年排行第三的山东,从2016年开始,不再能创造财政盈余,它的国地税总收入在当年度竟然低于当年度的财政预算支出64亿。这意味着在2016年,中央财政除了把从山东收缴的国税收入全部还给山东之外,为了保证山东财政的收支平衡,不至于财政破产,中央财政还必须要向这个GDP规模全国第三的经济强省补贴64亿。在这里顺带解释一下,山东的财政收支数据不含青岛这个计划单列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收支是直接对国务院的,不向省级财政负责。到今年上半年,山东的财政缺口扩大到了387亿。这还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表内债务已经被严格管控起来,理论上不许有新增债务,只允许通过债务置换方式借新还旧,并严格禁止以发债形式弥补预算内资金的亏空,所以,山东目前的这近400亿财政缺口,也只能依靠中央政府从富裕省份收集到盈余资金之后,转移支付给山东,来填补亏空。

然而山东的这种表现也只不过稍微令人感觉到惊讶罢了,还远远称不上惊人。直辖市天津居然从2015年开始就陷入了财政亏空状态,当年度国地税总收入低于其财政预算支出299亿。此后天津就连续亏损。2016年亏损790亿,到今年上半年,天津的财政缺口依然高达258亿。至于位于环京赤贫带的河北,当然是处于长年累月的财政亏空状态。2016年河北的财政缺口2257亿,今年上半年的缺口是1260亿。当然,华北地区还有一个北京,作为首都,当然不可能出现财政亏空的情况。关于北京的情况,我们到后面再说。

2016年华北三省市财政缺口合计3111亿,老实说,与我们在后文即将看到的数据相比,这种财政缺口规模,还真算是低得要命。


东北三省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现在的老大难省份: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关于东北三省,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我们就将东北三省视为一个整体就好了。从2014年到2016年东北三省财政整体缺口从3562亿剧烈提升到了5580亿,增加了57%;今年上半年的财政缺口为2575亿。考虑到下半年的财政支付压力远远超过上半年,所以东北三省今年的财政缺口规模估计要直奔6000亿而去。这种缺口,当然也依赖于富裕省份省吃俭用挣来的财政盈余来填补。


西北七省

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算是比较敏感的地区。这一段我们要来看看宁夏、青海、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和新疆的财政收支情况。不会有任何意外,这7省全都处于财政亏空状态,它们当然都无法向中央财政贡献盈余,并且一定会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下篇:六省一市,支撑中国


我直接放出这六省一市的收支数据表好了:

2016年,福建的财政盈余644亿,深圳2851亿,江苏5178亿,浙江5441亿,北京6390亿,上海7748亿,广东9301亿,合计起来,六省一市总共给中央财政带来了30373亿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贡献规模已经达到了极限了,从2014年到2016年,六省一市合计的财政盈余幅度始终维持在3万亿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合计盈余规模1.7万亿,考虑到下半年的财政支出更大,预计今年这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规模,也就是3万亿左右了。

这样的数据,与财政缺口数据相对比,还真是一件令人感觉悲伤的事。2014年,25省的财政缺口3.2万亿,与六省一市3.1万亿的财政盈余数据大致能对应上。然而到2016年,六省一市的财政盈余依然保持在3万亿出头,而25省的财政缺口却已经高达4.8万亿,今年更是必定要突破5万亿了。一来二去,这中间的差值,已经高达2万亿!

我大中国当然不能坐视地方政府的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政府借债。任由地方政府自行举债是不行的,是必须禁止的。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中央政府发行国债,以筹集资金去填补25省的财政缺口。

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中央政府的维持本身也是要钱的。军事外交开支,中央各部委的行政开支,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开支,这都是要钱的。2016年中央政府本级预算内支出2.74万亿,今年上半年1.42万亿,这笔钱也是节省不了多少的。要知道中央政府也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了,除了六省一市的3万亿财政盈余必须上缴中央之外,另外的最大一笔收入就是央企上缴利润了,2016年利润上缴规模5038亿,合计起来,一年也就是3.5万亿左右。

好吧,现在我们知道了:2016年,我大中国中央政府手里能动用的资金总量3.5万亿;它承担的财政支出规模则高达7.54万亿,其中维持自身运转的中央本级支出2.74万亿,填补地方政府财政缺口必须的4.8万亿。7.54-3.5=4万亿。这,就是我大中国目前切切实实的财政压力。

在本文的最后,我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1.99万亿;2016年2.95万亿;今年上半年1.37万亿。

最后呼吁一下,财政如此困难,亟需侠之大者,为国买债!不买国债,谈何爱国!最后的最后,地价会怎样?房价又会怎样呢?


推荐阅读

千古奇人鬼谷子,为何他的书被禁千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