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江宇:讲共产主义理想就会吓坏民营企业家、影响民间投资吗?

2018-02-09 群众利益


  近日,一篇题为《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围绕这篇文章的争论,不是简单的理论之争,而是关系到如何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重大问题。


  中国并非按照马克思设想的,先建立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础上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要回答。


  在针对《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一文的批评中,有几个典型的论点,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


  论点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则归功于私有制,这就说明,主张“消灭私有制”就是反对改革。


  论点二:既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归功于私有化,那么今天讲共产主义理想就会导致民营资本不敢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论点三:既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归功于私有化,那么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进一步扩大私营经济的比重,不主张做大做强国有企业。


  这些论点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才能够理解围绕《消灭私有制》一文的争论。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这些问题进行理性探讨,是有利于改革深化的。


本文探讨第二个问题:讲共产主义理想就会“吓坏民营企业家”吗?


  有观点认为:周的文章已经造成了社会的震荡和思想的混乱。民营企业家群体对此感到忧心忡忡,认为这是吹风之举,转而审视手头的资产,感到茫然无措。这种在意识形态上的不确定感,让企业本来就严酷的竞争处境雪上加霜,不安全感倍增。


  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讲共产主义理想就会吓坏民营企业家、导致企业不敢投资,这是一种混淆是非的观点。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低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感召力,低估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觉悟。


  首先,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是近代以来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包括民族企业家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


  爱国的私营经济是中华民族经济的一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广泛存在。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和外部资本主义势力的强大,当时的私营经济并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而是要么依附官僚资本,要么依附买办资本才能发展起来,这是中国的民族经济先天不足的地方,决定了当时的民族经济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30年主要依靠公有制经济启动现代化的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虽然有大批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实业家孜孜以求,但是由于当时的政府在政治上依附、经济上凋敝的状况下,这些实业家并没有施展能力的空间。一大批爱国的民族企业家,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也难以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理想。只有依靠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才能打破这一宿命。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识到,没有强大而独立的工业体系,是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从而提出建立国有经济、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的设想。比如,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发展国有资本、实行计划经济建设的思路。也正因为如此,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荣毅仁等爱国资本家也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拥护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脆弱性和依附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承担起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任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一面,但是也有落后的一面。除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限制之外,一部分民族资本自身的缺陷也阻碍了其顺利发展。一部分资本家哄抬物价、扰乱金融、施放“五毒”、扰乱市场,同新政权进行了几次较量,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个别资本家向前线出售伪劣药品、囤积物资、发国难财,同新生的人民政权万众一心、舍生忘死的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对此,周恩来曾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黑暗腐朽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封建的、官僚买办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也同世界各国资产阶级一样,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的本质[1]。”这也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之一。


注 释:

[1]周恩来. 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问。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5/66626/4489150.html

(作者: 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