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旭之:让群众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

2018-02-24 群众利益


  很多城市春节不许放鞭炮了,一些县城也跟着禁了。今年春节湖南娄底双峰县对放鞭炮的两人发出公告——悬赏一万元追捕。这份公告在社会反响中已经撤销,原因说公告中“用语不妥,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件违反禁令燃放鞭炮的小事,竟然大动干戈,悬赏又追捕,这两名放鞭炮者似犯了大罪,必须“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否则“绳之以法”。虽然因为“用语不妥”撤销了公告,但是事儿应该还没完,立案侦查追罪不知是否还在进行。


  从这件事看,中国要建法治国家,路会是很长的。但不能忘记的是,即使法治国家,施法治国的肯定还是人,人永远是不管人治还是法治都是第一主体。


  为什么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几十年后,依然基层会出现对放个鞭炮就动用追捕的手段呢?发出公告的不是不懂法的个人,而是县禁燃工作领导小组城西执法组,这是官方公告。臆测这份公告发出的意思可能是,有监控抓获了两人放鞭炮,而县政府有禁令,在自己辖区内发生违反禁令事,辖区某些领导和执法单位可能会被上级领导问责,发公告可能是彰显自己主动作为弥补过错,或者是“我就是法”,否则,“我说了你不听,就追捕你”的官僚霸道作风。不管发出公告是出于什么动机,都是作风上的胡作非为之举,是官员霸道心态的表现,是官员不懂法乱施法的体现。


  我国制定的法律不可谓不全面,几乎该有的法律都有了,用道德规范的也出了法了,比如回家看看。但这些法律就能保证一切都能依法治国了吗?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这千百个法律是不可能都知道,不可能在做出一个行为之前都熟悉会不会触犯哪条法律,这样的要求既不人道,更不现实。相对的,任何一个法律要发挥作用,必须使法律的规定让人们养成习惯才能遵守。对禁止燃放鞭炮的规定,在任何一个城市的禁令初期,总有少部分人不知道或者有意无意违反禁令燃放,即使故意违反,并不致于悬赏追捕查办,对于违反禁令的,只能靠舆论宣传和批评教育的方法,使不知道的人知道,使故意违反的主动遵守,而用强迫压制、悬赏追捕的方法,不是解决人们内部问题的方法,否则就会使即使一部好的规定,也会在执行上让一些人产生反感抵触心理。


  写在文字上的法律不会动,法律的实施离不开人,实施法律的人既有执行法律的人,也有遵守法律的人。要求人遵守法规,首先执行法规的人必须照法规执行,出台这样一个公告,首先一点是出台公告的人不懂法,不懂违反规定放个鞭炮怎么就成了不法分子,成了追捕的犯罪分子。如果懂得这一点而故意为之,则只能是权力的滥用,“我即是法”,是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上去,把群众看成了敌人。可以不避讳言,现今很多官员是把自己看成高高在上的,把群众看成是必须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子民”。对不安分的“子民”,动不动就当作破坏和谐的不稳定分子,稍微桀骜一些的,动用国家专政权力和工具予以打压。民愤比较大的城管欺压小商贩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某些地方的城管已经带有了很严重的土匪式的色彩,是不为过的。


  这个公告的出现,显示一些官僚的霸道作风有旧社会沉渣泛起的势头。经过文革,中国旧社会几千年普遍存在的随便捆绑人、随便吊打人的现象被扫荡干净了,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旧社会里随意绑人吊打是多么可怕。放个鞭炮就追捕是否又类似于随便捆绑和吊打,难道不象吗?


  一些官员在法的掩护下,无所顾忌地施用着权力。还记得四川阆中法院公判“恶意讨薪”的农民工吗?恶意讨薪这个名词的发明,是很有意味的,欠薪没有恶意,反而讨薪成了恶意。所以放个鞭炮,在双峰县某些执法人看来,就是恶意的,非得追捕绳之以法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只能是另一个更大的权力才行,这个更大的权力,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同种权力,比如上级权力,上级限制下级,但避免不了上下之间的官官相护;再一种是法,用法规限制权力,所谓制度的笼子,应该主要是指这一种,但是制定法的人,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行政机关的组成看,希望官员给官员制定限制愿望是美好的,但其可能性从出台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可见一斑;第三种是群众限制官员的权力,这是中国以前曾有过的,在现今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时代,敢于主动让群众监督官员权力是需要政治勇气的。手机和互联网时代,敢与不敢都无法阻挡群众的监督了,这是社会滚滚向前的大势,官员们的一言一行都全部置于群众监督中了。 42 37050 42 15643 0 0 1965 0 0:00:18 0:00:07 0:00:11 3290份公告张贴不过一两天,便在一秒传千里的时代,任凭广大群众议之好坏。群众的监督如芒在背,官员们不得不对谨慎行之了。


  有一股西化派势力,高喊司法独立,审判不得受舆论干预。在我们中国,司法是党领导下的,党领导下制定的法和法的执行,不仅全国公民都要遵守,党组织和任何一名党员都必须在法的规范下。如果法的规定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法的精神背离了公道正义,在法的执行上必然会使群众的不满,而群众的监督,是矫法的唯一力量。2003年的孙志刚案就是推动迫使国家取消收容遣返制度的代表案例。只有将法置于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才能纠正立法代表们制定的法规在脱离人民群众意志上的偏差。


  治国就是治吏,众官不出力,众官隐性乱作为,皇帝也没辙。没有人民群众的普遍觉悟和监督,没有大众民主政治,古往今来谁拿官吏也没办法,制度再多也不能面面俱到。互联网时代,官员怕群众了,如果放手群众监督官员,官员就不敢腐败,不敢胡乱作为,不敢不作为,只能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民失公允则德不全,德失公允则法不正,法失公允则民不法。必须鼓励有觉悟的群众的监督成为风尚,唯此才不仅监督了官员,还会一方面使党不脱离群众,考验党的群众基础,重建党和群众的感情,另一方面使群众在监督中实现群众的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把败坏的社会风气和官僚作风扭转到健康之路上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延伸阅读:

群众监督的力量有多厉害?从中央巡视组公开电话邮箱说起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每一轮中央巡视进驻的时候,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都会公布一张“一览表”。这个表格“信息量”很大,包含了每个巡视组组长的姓名,巡视的单位和地区,巡视时间,以及巡视组的值班电话、邮政信箱。

 


为什么公开这些信息?你想过其中的深意吗?


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进驻、反馈、整改等情况,应当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监督。”巡视是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形式,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公布信息,就是为了方便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反映问题,以公开促监督。


提供谁的问题线索?反映哪方面的问题?中央巡视组主要受理被巡视对象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视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被巡视单位和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别小瞧了这一张表格的“能量”。没有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全面从严治党就不可能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效。依靠干部群众的支持参与,也是巡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一般来说,纪检机关掌握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主要有四大渠道:一是信访举报,二是纪检机关监督执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三是巡视组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四是其他单位移交的问题线索。巡视号称“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方面威力很大,而这其中,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功不可没,有数据有真相——


截至十八届中央第11轮巡视,已经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全覆盖,其中仅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就累计受理信访16万多件次,与干部群众谈话1.8万多人次。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


不光是中央巡视,省区市巡视每次进驻,也会通过权威媒体渠道公布联系方式,设置举报信箱,方便干部群众与巡视组取得联系,反映问题线索。



前段时间,安徽省委第七巡视组的同志透露了两年前的一个故事——


2015年7月,安徽省委第七巡视组刚刚进驻阜南县的时候,就有群众前来反映副县长聂和平的问题:“阜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干部的工资收入有限,聂和平家拥有豪华住宅和几套门面房。要不是非法所得,怎么能有如此多的房产?”


抓住这条有价值的线索,巡视组实地调查,果然发现了问题。于是立即报经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提前将此线索移交阜阳市纪委迅速查处。经查,聂和平利用职务之便,先后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155万元,甚至在2015年1月县人代会选举其为副县长的当月还收受贿赂。后来,聂和平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此人从上任到接受组织调查不满100天,有人戏称其“最短命副县长”。


聂和平的落马,在阜南县城引起不小的震动。群众举报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巡视组驻地每天都有人排队,信箱、电子邮箱都有不少举报材料。通过开展个别谈话、座谈会、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巡视组听到了基层的声音、群众的真心话。巡视阜南县期间,共接待群众来访1200多批2000余人次,接听电话130余人次,办理信访举报近800件。根据群众的举报,巡视组又发现了县政协原主席刘金宇、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洪广等领导干部的严重违纪问题。


可见,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发挥群众力量的一把好剑。有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顽强的意志品质,再加上党心民心所向、群众参与支持,巡视利剑的威力怎可小觑?


其实,巡视公开的信息又岂止是电话邮箱——


进驻公开。巡视组组长以及被巡视对象主要负责人在巡视动员会上的讲话要在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内部印发,落实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反馈公开。巡视组发现了什么问题?给领导班子反馈了什么意见?这不能是秘密,要印发至下一级党组织,接受党内监督。党内公开还不够,对反馈的重点问题一概向社会公开,倒逼被巡视对象落实整改任务。

 

整改也公开。既然发现了问题,就不能迂回而过、不解决问题,那样巡视的震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被巡视对象和相关单位要闻风而动、立行立改,改好了,就能增强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信心。整改情况,还要向党内通报、向社会公开,接受大家的监督。

 


随着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政治巡视的定位更加准确、任务更加具体,内容的涵盖也越来越全面。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对中管高校的巡视,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但这不是终点,监督必将常在。实践证明:巡视制度有效管用,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张琰)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