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泊天 | 修宪建议解读:真理信仰在发光,体制自信在引领!

2018-03-01 群众利益



  这次的修宪建议,我们能看到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发光,体制自信在引领。中国梦在宪法的保驾护航之下,必然是会实现的。这必将成为一个划时代重大事件,请让我们静静等候吧。


  后知后觉罪莫大焉,晚上临睡觉时,听闻反华反共势力哀嚎一片,宛若末日来临。得群友指点,原来都是因为这次中央的修宪建议。好奇之下,一大早爬起来细读了这次修宪,确如六月饮甘霖,透体舒爽。


  这次修宪共计二十一条,洋洋洒洒大几千字,不过都是官方文体用词,不够平民化,读起来略有枯燥。本人水平不高,学识有限,试着解读一下。欢迎探讨。


  一、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在本次修宪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2、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


  3、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三处修改,都在强调改革,恰合前后三十年互不否定的总体要求。这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别有用心的人的强力回应。


  二、强调党的领导,击破某些人开放党禁的妄想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重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正本清源


  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这一款相应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也就是说,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等,看看这几年来网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看看这几年来微博上的历史发明家,再看看接连发生的精日分子公然在抗战圣地搞的丑恶表演,这个爱国主义教育提得深合民意。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积重已深,连我们孩子的教科书都已遭到歪曲的当下,把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写进宪法,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也是对现今社会上的思想流毒发出的一个强力信号。


  集体主义教育,在中国已经好多年没有提了,私有化言论在中国大行其道,天下苦秦久矣。重提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应当是解决中国一些重大社会顽疾的一剂良方。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不做慕洋犬。


  言论自由有边界,这个在中国并无争议。但在中国的现实是,言论自由无底限。这次修宪似乎也能看到,国家将给某些言论设立边界。比如侮辱先烈,比如精日分子的放纵,比如攻击潜艇之父。乱象是该整治了。


  四、民族平等更要和谐,乱象丛生宪法回应


  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这里只增加了二个字,和谐。勿用多言,意义尽在不言中。加此二字,必然有人拍手称快,必然有人垂头丧气。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和谐,是当务之急。


  五、行政与监督分权,从宪法上确保不再左手管右手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八项“(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从中央到地方,行政部门不能再干预监察机构,这是中国法治的一大进步。宪法赋予监察独立地立,不再从属于行政部门,正是对国家以前的监管乱象作出的正确反应,也是反腐制度化,长久化的表现。


  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法治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看到不足,也要看到进步,怨天尤人没有任何意义,参与建言建策才是促进社会法治进步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在遇到具体的事件时,更要明辨是非,不为别人言论所迷惑而做出损害中国法治进步的事。


  六、要体制自信,打破连任限制,有利于反腐更有利于国家长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反腐重任,远不是二届任期所能完成的。腐败在中国已形成黑色文化,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扭转中国的腐败趋势,就需要长久稳定的政策定力,连任无可指责。对于这一点,非议较多,但西方不是有一句话,把权力关进笼子吗?国家监察委的设立,就是对权力的制约。


  要制度自信,西方的二届连任制为什么非要照搬到中国呢?特朗普上任,就推翻奥巴马的政策,蔡英文上任,就推翻马英九的政策,这有利于国计民生吗?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吗?非议这一点的人,为什么不想想自己是不是落入了西方话语的窠臼。只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就是正确的。


  明知非议重重,仍然一往无前,这不就是担当吗?无大情怀,哪来的大勇气哦。


  七、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促力一带一路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宪法中得以保障的根源,是国家今天发展的一个大政方针。


  本次修宪建议,远不止以上几点内容,环保,生态文明,都有体现。市人大的立法权,也将写入宪法,可以更好的因地施政。


  以宪法的形式体现对社会民众重大关切回应,不做闭门造车,这是重大进步。


  不要只看到连任这个词,人大权利的扩大,政府权力的收缩,恰是在加强权力的笼子。国家监察委的设立并只向人大负责,是对权力极大的约束。


  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对社会乱象拨乱反正的提议,都是关乎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大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次的修宪建议,我们能看到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发光,体制自信在引领。中国梦在宪法的保驾护航之下,必然是会实现的。这必将成为一个划时代重大事件,请让我们静静等候吧。



  监察委是政治机关,既不是司法机关也不是行政机关!——新华社万字长文首次披露监察委改革大量细节

  来源:新华视点


  11月5日新华社播发了一篇万字长篇通讯《积极探索实践 形成宝贵经验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综述》,首次披露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自2016年11月启动一年以来的大量细节,对改革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文章指出: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定位。明确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和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在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


  省(市)党委书记批准谈话函询、立案审查、采取留置措施等事项。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改革和试点方案


  党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试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6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审议通过改革和试点方案,对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和“7·26”重要讲话中作出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改革试点进展情况,2017年6月23日在视察山西时指出,“你们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要运用好这一改革成果”,为进一步做好改革及试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坚定了信心决心。


  监察对象大幅扩展,北京市从21万增加到近百万人


  试点地区深刻认识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真正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改革后,北京市监察对象达到99.7万人,较改革前增加78.7万人;山西省监察对象达到131.5万人,较改革前增加53万人;浙江省监察对象达到70.1万人,较改革前增加31.8万人。


  试点地区将监察对象扩展到试点方案确定的六大类,这六大类人员包括—— 


  第一,国家公务员法所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

  第二,由法律授权,或者由政府委托来行使公共事务职权的公务人员;

  第三,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

  第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体育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第五,群众自治组织中的管理人员;

  第六,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职务的人员。


  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化探索——


  山西省将原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行贿受贿、失职渎职以及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职务侵占等罪名调整为监委管辖;浙江省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委派到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纳入监察范围。


  准确把握监察委员会的定位。明确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和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在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的政治效果。


  2017年1至8月,北京市运用“四种形态”处理6546人次,同比增长47.2%;山西省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7239人次,同比增长19.2%;浙江省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4085人次,同比增长119.6%。


  3省市党委书记批准留置22人,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管委会党委被改组


  通过试点工作,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敢抓敢管、动真碰硬,问责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1至8月,北京市问责204人、13个党组织。经党中央批准,北京市委对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管委会党委实施改组,这是北京历史上首例依据党章党规作出的改组决定。山西省问责2514人。浙江省问责1046人。


  2017年1至8月,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分别召开36次、25次、29次省(市)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管党治党、反腐败工作;省(市)党委书记批准谈话函询、立案审查、采取留置措施等事项分别达到90人次、44人次、22人次。


  集中力量抓好转隶,完成三级监委组建。


  截至2017年4月27日,试点地区全面完成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组建和转隶工作,北京市共划转编制971名,实际转隶768人;山西省共划转编制2224名,实际转隶1884人;浙江省共划转编制1889名,实际转隶1645人。


  3省(市)根据本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将派驻纪检组更名为派驻纪检监察组,授予部分监察职能,实现监察职能的横向延伸。探索授予乡镇纪检干部必要的监察权限,推动国家监察向基层延伸。


  试点地区实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对党委全面负责,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监察委员会不设党组,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同级纪委书记、副书记兼任,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


  全要素试用调查措施,限制出境179批次633人


  按照能试尽试原则,试点地区监委在调查职务违法犯罪过程中充分运用12项调查措施和技术调查、限制出境等措施。


  2017年1至8月,3省(市)已累计开具各类调查措施文书53448份,采取技术调查措施16批次,限制出境179批次633人。通过12项调查措施的运用,监委履职有力有效,保持了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严格按照刑事诉讼证据标准调查取证,对调查措施的适用条件、执行方式、程序要求等作出细化规定,统一文书格式,采取调查措施进行重要取证工作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调查措施的使用更加严谨规范。


  用“政务处分”代替“政纪处分”,调整处分审批权限,依法对职务违法犯罪的公职人员作出处置。今年1至8月,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分别给予政务处分284人、1180人和951人。


  把纪委原“两规”场所、公安机关看守所作为留置场所  3省市共留置183人


  全过程测试留置流程,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均以留置取代“两规”,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法治难题,提升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的能力。


  细化审批权限、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把纪委原“两规”场所、公安机关看守所作为留置场所,对留置折抵刑期、异地留置进行探索,做好留置案件调查与审理工作对接。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留置期间注重对被调查人的思想教育和政策讲解,促使被调查人主动认识错误、如实说明问题。强化被调查人权利保障,采取留置措施及时书面通知家属,限定留置期间讯问时间、时长,坚守安全底线。


  2017年1至8月,3省(市)共留置183人,其中北京市留置43人、山西省留置42人、浙江省留置98人。


  加强纪法衔接和制约制衡 监委移送案件检察机关有权退回补充调查


  试点地区省、市两级纪委、监委执纪审查部门既审查违纪问题、又调查违法犯罪问题,对监督对象既涉嫌违纪又涉嫌违法的案件,执纪审查和执法调查同时启动、同步进行,严把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提高证据标准,使证据直接运用于司法审判,解决了长期以来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的问题。


  加强监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沟通协作,实现了监察程序与司法程序有序对接、监察机关与司法执法机关相互制衡。


  浙江省明确监察措施执行、移送起诉、刑事审判等方面衔接问题,在留置措施执行方面明确公安机关的监管责任,形成由监委决定采取留置措施、公安机关具体负责管理的工作机制。


  案件处置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3省(市)在加强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制约制衡方面积极实践,监察机关调查终结的职务犯罪案件由检察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有权退回监察委员会补充调查、自行补充侦查、作出不起诉决定。


  2017年1至8月,3省(市)检察机关共受理监委移送案件219件281人,仅2件3人退回监委补充调查达到审查起诉标准后再次移送,已提起公诉76件85人,法院审结20件23人;检察机关办理监察机关移送案件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平均用时仅2.7天、22.4天,远少于法律规定的14天、45天。


  十九大,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


  中办印发了《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表示,2017年底2018年初召开的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上产生三级监察委员会,使改革与地方人大换届工作紧密衔接。


  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来源:“察网”、“律法速递”微信公号)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