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公益古诗讲堂】小儿垂钓(52)

陈可英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得最新信息





古诗赏析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释①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②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③映:遮映。④应: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儿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子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作者简介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隐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县)。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 4 首。

师生问答


生:这个孩子好可爱!你看,他头发也来不及梳,就坐在池塘边学着钓鱼了,他对钓鱼真的很热爱呢!
师:“侧坐”把小孩子随意、自由的形象逼真地描绘出来了。
生:路人向他问路的时候,他怕惊到了鱼都不应人,这个小细节把小孩子的有趣和专注刻画得淋漓尽致。

师:此诗质朴,充满童趣,诗句前后的关系也很紧密。“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至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因为“草映身”,所以路人看得见小孩子,就能够向他问路。前后诗句就形成呼应的关系。
生:所以此诗不仅是随意拈来之作,也是精心雕琢之诗。

诗词练习

补诗知“垂纶”
传说商朝末期,有个叫姜太公的有识之士,因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隐居在渭水边上,但又很想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常常在渭水边钓鱼,钓法很奇特,鱼钩是直的,放在离水面三尺以上的地方,钩上没有鱼饵。过路人看到他这样垂钓都暗暗发笑,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愿者上钩来。”后来周文王打猎来到渭水边,与姜太公谈得很投机,就请他做了国师。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北周庾信《拟咏怀》诗中就写到这一典故,请根据故事补一补。赭衣居傅岩,垂纶在    (答案在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①牵 ②舞 ③童子 ④放)



本书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9年5月第1版)


本书作者:陈可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好人,《浙江教育报》2015年度书香人物,浙江省优秀导读员,浙江省五星级义工。主编有《小学生必背经典文言文》《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所在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浙江省书香家庭、浙江省最美家庭、绍兴市首届慈善家庭。现任教于浙江省诸暨市大侣小学,担任绍兴市妇联执委常委、诸暨市越民生义工团理事长、诸暨市慈善公益大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