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主题聊聊吧】 在“千万次的问”中合理抢跑

陈可英 越民生
2024-09-04

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在“千万次的问”中合理抢跑

    陈可英


 同学们,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这些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预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想学好语文,更要做好预习。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同学会不屑一顾:“哼,不就是预习吗?谁不会啊。”“就是就是,老师,预习不就是读读课文、抄抄生字词吗?”“老师,我还知道预习的时候要摘录好词好句,把课后的题目做一做。”“我是按照老师的预习单来预习的。”同学们回答得都没错,但是也不全对,通读课文、解決字词固然重要,利用课后练习把握课文的三点(重点、难点、疑点)、根据老师的预习单进行预习也有助于新课的学习,但仅仅这样做正如蜻蜓点水一般,只是浮于表面限于课文,缺少深入与拓展。因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任务与日俱增,除了不间断地作语文积累外,还需要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综合提高、自主创新。这样看来,我们是不是要选择更有效的方式去预习了呢?


          究竟怎样预习才更有效率呢?

《中国好声音》的评委之一、著名歌唱家刘欢曾深情地演唱过一首《干万次的问》,我们在预习语文的时候也不妨以此为题,看看这“干万次的问”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譬如预习《山中访友》的时候,我们在字词句之外,还要设置一些问题。


第一问为“访”。

“访”有两个基本义:①看望,探问,如:访问、拜访、探访、访友。②询问调查,探寻,如:采访、家访、寻访、明察暗访。《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封神榜》中周文王求贤若渴,四处寻访,竟然亲自背着姜子牙走了294步。文中的“访”是寻访,是拜访,还是采访?


        第二问为“友”。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谄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则有害处。所以有管宁割席、伯牙绝弦的典故。那么此处的“友”是谁呢?

第三问为“山”。

中国的山数不胜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李白观庐山瀑布留佳句,苏轼《题西林壁》中凝妙思,孙悟空称王花果山,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冲雪夜上梁山……无论短诗长篇,山都有沉甸甸的分量,那么此处的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呢?

       第四问“访者是谁”。

访者是像贾岛一样,带着“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遗憾,还是像杨时程门立雪一样,有着孜孜以求的执着?

这便是初读文章题目时的四问,其实,同学们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大家通过不断地设问,一问再问,一方面温故知新,让学习走向综合,知识涓流成河;另一方面主动设疑,把思考引向深入,阅读才更有目标。虽然看起来很费时费力,但这样能让大家将课文掌握得更扎实。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语文方面的许多知识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也相信,大家在预习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想,善于提问,一定会在“千万次的问”中合理抢跑,快人一步。   

   

文中照片由诸暨“鸟叔”郦以念提供。郦以念,浣纱中学退休教师,摄影爱好者,痴情拍鸟类活动已有10多年历史。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