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小古文讲堂】读书须有疑(15)

陈可英 越民生
2024-09-04

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读书须有疑陈可英

小朋友们好!如果老师来个提问:“你,会读书么?”

我想,答案一定会是五花八门的:

有小朋友回答:我会读书,我还一目十行。——那叫浏览,走马观花。

有小朋友回答:我会读书,我还大声读出来呢。——那叫朗读。

有小朋友回答:我边读书还边做摘记呢。——那叫不懂笔墨不读书。

可爱的你也许会发问:老师,这样的读书对不对?好不好呢?

老师会点点头又摇摇头,因为读书是件太有讲究的事情了。在《小学生小古文100课》里就有多篇关于“读书”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听听朱熹是怎么说的。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一篇选自《训学斋规》,这书是朱熹专门为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作。

再听老师读一遍: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疑”就是疑惑、疑问。小朋友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疑”字?嗯,数出来了,9个。读书产生这么多连珠泡般的疑惑、疑问,你可曾有过?

 固然,快速浏览帮助了解书中大概内容,有声朗读会加深印象,边做摘记能增加积累。但是,读书要思索,而思索的一个特征就是提出疑问,疑问是确信的先机,也是跨进新境界的首道门槛。没了疑问,大概求知、探索、创新便也停止了。所以,古之先哲们读书,均注重一个“疑”字。朱熹也就这样要求我们步入从“无疑”到“有疑”的第一境界: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他认为: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亲爱的小朋友,读书越读问号越多,问号积来象座山,朱熹才会点赞。

 接着要经历“有疑”到“无疑”的第二境界: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在朱熹眼里,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学习呢?他认为: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融会贯通”是指把多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理解,其中“融会”是“融合领会”的意思,“贯通”是彻底理解的意思。只有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曾经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四月天在自家的庭院里读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读着背着,他的眉头渐渐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他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去实地考察。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他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比山下来得晚呀。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他读后,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仔细,经验太少啊!”

 这个小朋友就从读书的“无疑”,进入“有疑”,然后“释疑”,走向“无疑”,这个过程像翻越高山、穿越丛林一样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后来呢,他就喜欢琢磨一些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还有了爱刨根问底的好习惯,不仅能大胆见疑,还能科学释疑。再后来呢,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为著名的改革家和科学家,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他的名字叫沈括!”真好,有小朋友已经呼唤出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了。对,他就是沈括,老师认为他就是朱熹“读书论”的印证者。

 因此,朱熹再继续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意思是: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

 是啊,读书无疑者,似乎一读便懂,其实是“打漂游”,浮在水面上,水下世界并不知晓。郑板桥也曾有言:“书从疑处翻成悟,方到穷时自有神。”悬疑而读方能见微知著哪。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把朱熹的这番话再认真读一读,品一品: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小朋友们,你会把今天读到的小古文跟别的小朋友分享吗?

 来,老师考考你,请爸爸妈妈在一边听听又没有填错:

 读书,始读,未知有    ;其次,则渐渐有   ;中则节节有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    ,以至          ,都无所    ,方始是   。读书无疑者须教    ,有疑,却要     ,到这里方是      。

当然更重要的是把读懂的道理去读书中实践。“书山有路勤为径”,只要大家勤于“疑”,做求知、求证、求索的读书人,定能令书路更便捷、更宽广!





选自《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微讲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