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论神聊‖如何鉴赏和收藏书法作品
2016年12月29日,《国土微论坛》微信群举办第17场“微论神聊”活动,由著名书画家沙志强主聊“如何鉴赏和收藏书法作品”。 主持人:贺斌。
主聊人:沙志强,师承沙孟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8月应聘为钓鱼台国礼专职书画家,为CCTV题写台标《记忆中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614tmzz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如今的社会,高价成交的画多,高价成交的书法少。2016年秋季上海书画市场,画的起拍价为每平尺4千元,而书法作品起拍价却是每平尺2千元。因画比书法贵,创作画比创作书法用的时间多,而产生“画好画比写好字难”的看法。其实写好字比画好画更难。君不见在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好书法家比出名的好画家少得多吗?虽然好画家画画也像书法家写字似地一笔一笔画出,但每一笔都不一定有书法家写字那样要求严格。书法家在写字时要求每一笔都要写得很精到。一笔写坏了整个字让人看着很别扭,甚至通篇字都让人看着很别扭;而画家画坏了一笔,却往往看不出来,改一改说不定还可以出彩。古时很多书法家练字都很刻苦,用了大量的笔和墨,因而产生“笔冢”和“墨池”的故事。可见一个好的书法家从练习书法到掌握书法积累的时间,比一个好的画家从学画到画好画积累的时间不但不少,或许还长,只不过现场表达时,书法家用的时间比画家用的时间少罢了。二三十岁就出名的画家有,二三十岁出名的书法家谁见过?
书法中的“书”乃“写”也,“法”为法规、法则、法度,“书法”乃写字的法则。我们通常把按着一定书写法则写的有审美价值的字,称为书法,精此道者为书法家。而不可把一般的毛笔字叫“书法”,把用毛笔字写字的人都叫“书法家”。我们为什么不管外国人写的外文叫“书法”?那是因为字母一没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二没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它只是代表语言的符号,而不是有审美价值、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中国文字就不同了,它一方面有审美价值的间架结构,同时有审美价值的行笔法则,所以它不但是语言的载体,而且还能成为有审美价值和高经济价值的艺术作品,书法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财富。
“书画同源”(这里的“书”是指“字”),也就是字画原本为一体,人们常称画为“书画”,就是因为画中的每一笔都像写字一样,画是被写出来的。人们常称书法作品为“字画”,就是因为字是被抽象了的画。字在形成一个表达思想语言的独立学科后,随着生活的需要,不断被书法家规范化,使“字”变成了按一定书写法则写出的带有审美价值的书法。
流传的书体主要有真、草、隶、篆;细分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楷、行书、行草、草书(章草、今草)、大草(狂草)等。史籀有大篆,李斯创小篆,程邈成隶书,王羲之大成隶、楷、行、草,因他的书体在书法史上贡献最大,最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最具审美价值,所以被后人称为“书圣”。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书法作品真迹,当为西晋陆机的《平复贴》,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近代人谁也没有见过,只见碑、贴、摹本传世。
(兰亭序局部)
在王羲之以后,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名家,像大家熟知的“颜、柳、欧、褚”,“张旭、怀素”,“苏、黄、米、蔡”,“鲜于枢”,“文征明、詹景凤、祝枝山、董其昌”等等。近现代最好的书法家当推康有为、吴昌硕、沙孟海、谢稚柳、陆维钊、沈尹默、毛泽东、郭沫若等。
(大篆与小篆)
(甲骨文)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苏东坡)
(欧阳询)
(黄庭坚)
(米芾)
(张旭)
(蔡襄)
(怀素)
(毛泽东)
(陆维钊)
(沙孟海)
(谢稚柳)
(詹景凤)
(祝枝山)
(鲜于枢)
(康有为)
谈及这些书法大家,我们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怎样鉴赏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
书法作品的好坏是从两个方面来看的
一是书法基本功。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那他就成不了书法家。
“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书法家在行笔上没有功力、没有审美价值的笔划叫“败笔”。所以书法家不可不以前人好的行笔法则为学习基础,练好书法行笔中每一笔的基本功。有的毛笔字,从纸的正面看有字,从纸的背面看无字,说明写字人行笔无力不能力透纸背。有的毛笔字,从纸的背后看笔划断续,说明写字人行笔用力不均匀。如“大”字,从纸背后看,起笔处是点,收笔处是点,交叉处是点,整个字的背面是6个点,这就是行笔用力不均匀所致。明末清初的王铎,被日本人称为中国清朝草书“书圣”,他的书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也有较高的价位,但他的书法行笔中有很多毛病,让人觉得书法不够精。明朝詹景凤的字,写得就很精到,败笔很少。
二看内涵的语言。书法语言又包含以下5点:
第一点: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着该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包涵在书法作品中。苏东坡的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样。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文人字”。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曰:“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现出的内涵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读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读毛泽东、郭沫若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
第二点: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你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
第三点: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字画本一体”,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
第四点: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等。这些统统和书法家的品格有关,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征明的字格调高雅。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
书法作品收藏中的几个问题
当今社会风气极度浑浊,全民文化素质下降,且人心浮躁。没有文化的人充斥文化领域,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学习的人从事艺术活动……至此书画市场中的所谓“艺术品”也是鱼目混珠。在这里我有必要谈一下收藏中的误区。
书法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出来的,这个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在宣纸上毛笔就有两个大的基本动作,一是平面运动――顺笔、逆笔、藏锋、露锋以及点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二是垂直运动――毛笔的提、按。书法创作中所有的都是在这两个基本大动作中衍变而来的。再就是说书法作品是写的汉字,无论什么字体它是由毛笔写出来的汉字。违背了这个原则那就不是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收藏分三大类:
名人类。这类“书法”其实不是“书法”,是名人用毛笔写字,这种有是以名人自身价值而赋予的“所谓书法”价值,往往随着名人本身价值增值而增值,随其价值的衰落而衰落。(收藏有一定风险性)
(毕福剑)
(姜昆)
(倪萍)
(赵本山)
(张艺谋)
(贾平凹)
(朱之文)
政治人物类。这类书法作品,有的政治人物因其文化素养极高且家学渊源,书法作品也真正有其艺术价值。也有毫无艺术价值,因其用毛笔写字,且因位居显赫因官而及其所写的字就相对有了价值。(收藏此类作品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否则会损失惨重)
纯艺术品类。这类书法作品收藏没有任何风险,只要内容没有任何政治性、时效性,其增值空间是非常大的。这类有三个方面,一是流派传人弟子类作品;二是院校专业师生作品类;三是大诗人大和尚等有修为的大德之士作品类。这些作品收藏要选择其50岁小有名气的人以前现在的作品,今后升值空间会非常大。
收藏的误区:
误区一:江湖杂耍炒作类
误区二:亵渎文化表演类
误区三:画字图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