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论神聊‖寻找文心/喧嚣时代的阅读操练
2017年8月24日,《国土微论坛》在微信群举办第41场“微论神聊”活动,由陈华文博士主聊“寻找文心,喧嚣时代的阅读操练”。主持人:熊宴。
主聊人:陈华文,1976年生,湖北汉川人,博士、副编审,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十佳阅读推广人。近年专注于书评写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国土资源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深圳特区报》等报刊发表300多篇,著有评论集《大地文心》(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最是书香》(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家国书事》(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等,曾获首届大地文学奖等多个写作奖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41ne92l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支没有穿戎装的产业大军
——评《拼实业:美国是如何赢得二战的》
文/陈华文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国家走向强盛发展的基础,也是战胜国家安全危机的关键。众所周知,希特勒当年之所以敢于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凭着德国拥有强劲的工业实力。同样的道理,美国赢得二战,依靠的也是国内强大而先进的工业。战争比拼的背后,关键是经济和实业的较量。《拼实业:美国是如何赢得二战》一书站在历史审视的角度,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可信的史料和微妙的细节,剖析了美国在二战中取得胜利的秘密。
本书作者阿瑟•赫尔曼,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作家,除了出版本书之外,还著有《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甘地与丘吉尔》《麦克阿瑟传》等作品。本书共分为“温文尔雅的巨人”“建筑大师”“明日世界”等十八个章节,主要围绕威廉·克努森与亨利·凯泽这两位美国实业界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讲述私营企业在战时爆发巨大的生产力,迅速将美国军队装备成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在作者看来,正是那些被战争动员起来的民用工业,以及在军工生产中得到锻炼的普通男女,让美国在战争中奏响了凯歌,并为战后美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型战争,且这场战争还是持久的,那么何以致胜?人们或许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国家的有力领导、民众必胜的信念、士兵勇敢的冲锋、先进的武器装备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然而,在现代战争中,仅有这些条件还不够,更有赖于战争背后强大而先进工业生产制造格局。尽管这个道理人们都清楚,然而学者们在探讨战争成败时,多偏向从军事的角度进行研究,忽略了非军事方面的原因。本书的亮点,就是把笔名聚焦在为了赢得战争而付出代价的工商界人士、工程师、工厂经理和产业工人的身上。
追溯当年,美国其实是不愿介入战争的。须知,经历了大萧条,1933年开始执政的罗斯福总统面对的是高达25%的失业率,工业生产下降了三分之一,财政亏空25亿美元的现实。经济困顿直接影响防务军备。1939年,美国陆军航空队仅有约1700架飞机,且都是战斗机和教练机,没有轰炸机,军官和士兵不足2万人。而当时德国空军拥有差不多85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且大多数是服役不足三年的先进机种。美国陆军当时仅有6所制造武器的现役兵工厂,且85%以上的机器已使用10年以上,甚至有些还可追溯到葛底斯堡和安蒂特姆时代。名将巴顿1939年夏在佐治亚州本宁堡担任陆军第二装甲旅旅长时得知,该旅只有323辆坦克,不仅与德军装甲旅的2000多辆坦克无法相提并论,甚至连能把这些坦克装配起来的足够可靠的螺钉和螺母都找不到。
美国作为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私有企业在军工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私有企业的老板,其地位不言而喻。他们的态度、行动,乃至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可能会影响二战进程。这也是《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中,对威廉·克努森和亨利·凯泽两位“大佬”进行深入刻画的原因。在作者看来,若没有这两个人的支持和努力,二战至少不会在1945年取得胜利。威廉·克努森是一位丹麦移民,他从车间生产的基层工人起步,最后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而亨利·凯泽小时候曾被人看成问题少年,凭着实干成为美国最庞大的建筑企业联合六大公司的掌门人,并主持修建了美国最高的胡佛水坝。
多年过去了,历史都忘记了他们,但是在战争岁月中的美国,他们的名字光彩熠熠。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后,美国正式加入抵抗世界反法西斯的战线。在罗斯福的召唤下,克努森离开了通用汽车公司,成为重建美国军备的先锋。他先是到了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后接受中将军衔,担任美国陆军工业生产总领,由此,他也是美国历史上至今唯一的“平民将军”。而亨利·凯泽擅长大型建筑的修建,和威廉·克努森一样,其身边聚集这几位精心挑选的实业家,其中有的实业家从来没有踏进大学校门,有的则是辍学学生。后来在美国大批实业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国的武器装备生产开始飞速增长。二战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很多女性从家庭走入工厂,在生产线上和男人一起劳动。客观上讲,这直接推动了后来妇女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提升。
为了赢得二战,美国一支没有穿戎装的产业大军,夜以继日在工厂生产战争装备,包括8.6万辆坦克、250万辆卡车、50万辆吉普、28.6万驾军机、8.8万艘海军舰艇、5600艘商船、43400万吨钢材、260万挺机枪和410亿枚各式炮弹子弹,当然,还有威猛的B-29超级轰炸机。为了打赢正义之战,二战期间美国对工业、技术和工业生产进行了令人惊叹的总动员。然而,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仅在1942—1943年期间,在涉及战争方面的产业内就业的工人伤亡就很多,其数字是同期美国军方伤亡人数的20倍。为确保战争胜利,仅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就有168名高管在战争期间殉职。
凭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美军待遇也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在欧洲战场,除了武器充足供应,士兵的给养清单里还有口香糖、香烟、可乐、图书,到了感恩节还能给士兵空投火鸡。仅仅是可乐,美军一年就喝了10亿瓶,每个月消耗的香烟就达4.3亿支。当时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就曾担心地说过,日本偷袭珍珠港可能会“唤醒一个沉睡的巨人。”事实上,这个巨人不但被唤醒了,最后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使日本法西斯品尝了发动战争的苦果。
二战中,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超乎人的想象。正如书中所言,亨利·凯泽是值得人们铭记的。1942年,德国等轴心国就击毁同盟国1664艘船只,按照这个数字计算,依照当时同盟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用不了多久,同盟国的舰船很快会被德国的“狼群”战术潜艇打得精光。正是在危机之下,亨利·凯泽果断收购了2家造船厂,并革新技术,用预制构件和装配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船只。一艘万吨级自由轮从安装龙骨到交货,原来要200多天,亨利·凯泽一开始就把生产时间减为40天,而且质量上乘。半年之后,万吨自由轮“约翰·菲奇”号创下24天下水的世界纪录。到了1944年,每一个星期就有一艘护航航空母舰下水。亨利·凯泽和他的同行在17天内便把整条船造出来。1945年的头212天,他们完成了247艘,平均一天超过一艘。“罗伯特·皮尔里”号油漆未干就下水,只用4天零15个小时,这个纪录保持至今。从200多天到不到5天,效率整整提高了40多倍。
本书给人的启发是多层次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工业实力,确实能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前提。然而,还要看战争的性质,如果是正义之战,必然能赢得人心,获得民众的支持。反之,即便赢得战争,这种胜利也不会持久。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当代世界呼唤正义与和平,发展与繁荣是民众之所望,然而战争的阴霾一直盘旋在地球上空,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陈华文主要评论集
国土微论坛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