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

党报头条 2022-05-23

党 报 头 条(ID : dangbaotoutiao)

源 | 决策杂志《学习时报》







眼下,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已经或正在进行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前任抑或是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延续下来的债务究竟怎么看?怎么办?


近日,《学习时报》刊发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最新文章《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文章表示,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这既是信号,更是导向。在还债“填窟窿”上的不愿不敢,往大处说背离了初心使命,是一种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往小处讲则失职失守,是一种十足的明哲保身,有害无益。
文章指出,政绩观不能只盯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上,甚至演变成“干部政绩高与低,只看GDP”。“新官不理旧账”,说轻点是喜功却不愿担责的表现,说重点是失信于民的反映


全文如下。



眼下,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已经或正在进行换届。新班子组建后都会思考和谋划怎么有新作为、新气象。有的开展调研学习,从发动思想入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的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发展计划,提出新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也有的雷厉风行搞招商、上项目、抓投入,等等。这些都是好现象,值得鼓励和肯定。
  

然而,有一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值得注意并思考,那就是对于前任抑或是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延续下来的债务究竟怎么看?怎么办?


从现实中看,一些人不愿也不敢去接这个烫手山芋,在还债“填窟窿”问题上基本持不愿担当、不敢作为态度,甚至没兴趣没动作。


究其原因,不愿者总觉得还债“填窟窿”看不见、摸不着,是潜绩,甚至只是给前任或往届“擦屁股”,为他们“抹平”“贴金”,在这上面下功夫不划算、不值得;而不敢者则害怕“债务”这笔账水太深、“窟窿”太大,不好还、不易填,说不定里面还夹杂着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弄不好自己深陷其中,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吃力不讨好,所以人家让它“挂”着,我也让它“挂”着,犯不上冒这个险、蹚这趟水,等等


于是,抱着不去沾、不去惹、不去碰的态度,能躲则躲、能避则避,不到万不得已不去解决。


“为官避事平生耻。”在还债“填窟窿”上的不愿不敢,往大处说背离了初心使命,是一种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往小处讲则失职失守,是一种十足的明哲保身,有害无益。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关键。政绩观是动力源。如今干部都有强烈的政绩冲动,渴望自己任上大干一场,这当然是件好事。问题是,政绩观不能只盯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上,甚至演变成“干部政绩高与低,只看GDP”。


正确的政绩观要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近绩、又看远绩,既看硬绩、又看软绩,而还债“填窟窿”就是潜绩、远绩和软绩。树立不了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的观念,这事就没人想干愿干。
  

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是实质。说到底,政绩观背后折射出的是名与利。太过看重个人名利的人,政绩观就会“近视”“短视”,会掺杂太多的私心杂念,直至走形变样。倘若把我们的名利观建立在“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上,就会淡泊名利、放小自我,就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还债“填窟窿”是需要一点自我牺牲精神的。“新官不理旧账”,说轻点是喜功却不愿担责的表现,说重点是失信于民的反映。这些年,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这一提法连续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已经上升到了党和政府公信力的高度。
  

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是根本。考核向来是根有效的指挥棒,你考什么他干什么、你不考什么他则不干什么。这么多年来,一些地方大兴土木,特别是举债搞建设,欠下了一些债务,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讲,还债“填窟窿”相比创造新政绩可能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债务不去主动清欠,则永远在那里,而且日积月累会债台高筑,甚至造成债务缠身、债务危机,直至积重难返。考核这个层面就是要起到鼓励他们去清、引导他们去清的杠杆作用,真正把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的理念和实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去。
  

当然,既要倡导还债“填窟窿”,更要鼓励大力抓发展,家底厚实了,还债“填窟窿”才有底气。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这既是信号,更是导向。对于债务窟窿,回避不是办法,躲避没有出路,摸清底数、拿出底牌,以负责任敢担当的勇气和作风去面对它,想办法、动脑筋,就能有所为、见成效。


责编:周益威 审核:韩志金


源:  决策杂志、《学习时报》




往 期 推 荐 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