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桃花溪“长成”桃花源

左京 当代陕西 2022-01-09

林太莲的小孙女张梦琪刚满8岁,还没有学过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但她画满整个屋子的,分明就是桃花源里的景色:彩色的山峦,有日月,有星辰,有红的黄的树叶,有片片桃花,落英缤纷。

图画旁,有两排小字:做不完的梦,在梦里做首诗。在小姑娘眼里,这,是她的桃花溪,也是她的“桃花源”。

但在家里的大人眼中,曾经的桃花溪,可不是他们的“桃花源”。

△桃花溪

林太莲的家,原本并不在溪水旁,而是在这条沟最里头的山上。自然村名叫槐树村,前些年有200多口人,靠种玉米、黄豆、土豆维持生计。

“那时候在山上,靠一块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发电,只够照明用。”林太莲说,这几年移民搬迁政策好,村民一个一个搬离了这条沟,住进徽派建筑风格的安置点。

林太莲走不了。90多岁的婆婆,身患残疾的弟弟,得食道癌的丈夫……她还得靠山上那点地,帮着儿子养活一家人。

他们,是这条穷山沟里,被迫留守的贫困户。

转折,发生在2015年。县上要打造桃花溪景区的消息,是刘久成带给林太莲的。

槐树村并入之前,广佛镇铁炉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刘久成,已经在村上当了近十年的“大家长”。十年里,铁炉村的一产、二产发展得有声有色。

△铁炉村村貌

“放眼长远,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路径”。为此,平利县制定了“5个10万”产业规划:10万亩精品茶园、10万亩绞股蓝、10万头生态猪、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连续三年来,平利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产业奖扶资金,用于吸引和撬动各方力量投入主导产业。

△平利茶园

“我们因地制宜,主要发展了山地和观光茶园、绞股蓝、烤烟和魔芋。”刘久成说,随着一产的壮大,几年间,村里建起了4个茶厂,一个绞股蓝加工厂。

如今,铁炉村绞股蓝的种植面积已逼近千亩。而在2009年时,刘久成开大会动员大家种绞股蓝,几乎没一个人响应。

“我们原来搞过,就卖几毛钱,最后一把火烧了,再也不想干了。你非要叫我搞,给我写个保证书,保证我一亩地能收入1500块。”这是朱维全的顾虑,也是大家的顾虑。任刘久成磨破嘴皮,村民还是只愿意把地流转给他,观望等待。

当年,绞股蓝的亩产值超过8000块钱。这下村民都急了,给刘久成说好话,想退了租金把地要回去。“本来就是想带大家致富,除了出去打工不种的,其他地我都退了。”

铁炉村15个村民小组,3000多口人。靠着这些年一点点积攒的家底,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68元。

△平利绞股蓝

刘久成退地的故事,十里八乡都知道。林太莲信任他,想在景区里办个农家乐的事,她先找刘久成商量。“这是好事!上面的事我来办,你把菜学会、做好。”刘久成给林太莲吃了定心丸。

去年,林太莲的农家乐,仅餐饮一项就收入了4万多。林太莲说,今年,丈夫的手术很成功,明年,他们还有更多的谋划。

“桃花溪现在已经成了平利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说。

加上桃花溪景区,铁炉村算是一、二、三产全有了。家大业大,最近,刘久成一直思考着:咋样让村上的三产更好地融合,长效、短期产业互补……

编辑:柚子加冰

编审:高伟

来源:《当代陕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