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乡下有块田”——脱贫攻坚乡村行走(2)

丁涛 当代陕西 2022-01-09

把捐款捐物的救助式扶贫,升级为订单采购的激励式扶贫,大力推动社会扶贫从救济吃、救助穿、捐赠钱,向扶志向、扶智力、扶市场深度转型。

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镇坪县,总人口5.96万人,贫困人口8322人,贫困发生率16.5%。

2016年初,我在镇坪县政府办公室任主任时,县政府办公室帮扶曾家镇向阳村。该村223户694人中贫困户就有133户395人。当时,这里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也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群众文化程度低,收入不稳定,且等靠要思想严重。村里多数青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人员,占全村贫困群众总量的一半。这样的村情咋脱贫?

一个周末,我看到妻子、孩子忙于打理QQ农场和亲子乐园时,突发奇想:“群众最好的资源是土地,最好的技能是种地,能否把游戏与群众的资源和技能优势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

说干就干。我在社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提出“生态订制+贫困户”的“我在乡下有块田”社会扶贫模式,把捐款捐物的救助式扶贫,升级为订单采购的激励式扶贫,大力推动社会扶贫从救济吃、救助穿、捐赠钱,向扶志向、扶智力、扶市场深度转型。

很快,我就在帮扶的曾家镇向阳村确定10户贫困户,分别划定一块约0.1亩的土地,用毛竹或小树枝围扎起来,在里面种植纯天然、无污染的粮食蔬菜,让帮扶干部和帮扶部门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带着家人和朋友来种植、采摘蔬菜瓜果,给土地主人1000到1200元不等的报酬。

“我在乡下有块田”项目在向阳村运行以来,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很快被县委、县政府和扶贫主管部门认可,并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公益项目进行大面积、规范化、有步骤的推广。

先由镇村对有意愿、有田地、有劳动力的户进行摸底登记,确定土地地块,农业主管部门或公司进行检测,确保土地重金属等各项指标达标,再将土地围成菜园,安装相关设备,由镇村统一向外公布信息。

认购人和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下单种植的相关品种,贫困户根据下单情况和认购人要求,种植相应粮食或蔬菜,种植的粮食或蔬菜成熟、经食品监管部门抽样检测合格后,邮寄给认购人,认购人支付贫困户劳动报酬。期间,认购人可通过手机远程视频实时掌握认购地块的种植及管护情况。

同时,利用苏陕协作、各类交流会、贸易洽谈会和网络媒体推广“我在乡下有块田”扶贫模式,让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来认购地块,来下种植订单,贫困户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当起了产业带头人。

“我在乡下有块田”扶贫模式推广后,全国各地认购土地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纷纷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间,带着家人朋友,到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签订订单,既满足了城里人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又加深了帮扶人和受助人之间的感情,还带动了全县的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和农产品的销售。

2018年利用苏陕协作,常州市民爱心农场和爱心人士,已在镇坪认购地块850块,共带动1023户贫困户增收。

推荐阅读

种雪——脱贫攻坚乡村行走(1)

编辑:刘芯靓

编审:高伟

来源:《当代陕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