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人治村,一个山村的成长——当干部,得有想法

梁生树 张继民 当代陕西 2022-01-09

先当老板,再当村官。陈家礼,当老板时,他处处算计咋持家挣钱;当支书后,他天天思谋咋样让全村过好——这就是常说的“领头人”。

云峰寺村村级活动阵地 粱生树摄

“这是独芯,卖价最高。

“这是一芽二叶,也叫初展,是二等货。

“这是一芽三叶连成朵,就叫炒青,不值钱。

3月12日,南郑区牟家坝镇云峰寺村今年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如期开班,25位村民在12天时间里,就茶叶、中药材、养殖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进行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每人每天还有50元的补助。

从2014年起,这样的培训班云峰寺村每年要举办2—3期。村民刘荣学是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他从学着收废旧品到做药材收购,年收入近10万元。这次,他放下手头的生意,主动要求再次“淬火”。

“我看见他们坐下来学习的场面,打心里高兴。”几乎期期都要授课的村支部书记陈家礼说,支部要知道村民想什么、需求什么,从而有效地把村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遇难事不“绕弯”

2017年8月,三村合并的云峰寺村,选举陈家礼当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正“组阁”的他,一个人在新的“村部”待了3天,愣是没有喝上一口开水。人生地不熟、还没和干部群众建立起信任关系,考验着新支部和新支书。

村“两委”班子陆续就任后,原来三个村的一批村干部将离职,积累多年的问题开始显现。

“我当了十几年的小组长,还没听说过上级发补贴。”一位离任村小组长的话,牵出村里财务的“大窟窿”。

合并前,陈家礼所在的村没债务,而另外两个村光干部的工资和补贴就欠了4万元。

“话丑理端,村干部的工资是最辛苦的‘牛工钱’,不能欠。”村支部会议上,陈家礼表明自己的态度,得到支部委员们的支持。

3年时间里,云峰寺村硬是从少得可怜的办公经费里挤出4万元,一分不落地给予兑现。一位拿到工资的原村干部,在党员大会上表态,这么负责任的支部让人心服,自己一定把模范作用发挥出来。

并村前,有的村干部为了平衡关系,创造性地把低保变成“合户保”。

用一家三口人的户口本报低保,领到钱后,三家人均分。看似照顾了更多人,实质是侵占了该享受低保户的利益,同时也在钻国家政府的漏洞。

经过统计摸排,不仅数量不少,而且都有“出处”,动这些人的利益,就会磕撞原任村干部。

村“三委”干部会上,有人把这归为“历史遗留问题”,建议维持现状,也有人认为,新任村干部不能当“和事佬”,该陈家礼拍“印堂子”了。

他说,我们村官不是官,但村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一级组织,不能为了自己多当几天村干部,把党组织的形象毁了。

次年低保户申报、评定时,云峰寺村再无“合户保”。

云峰寺村一、二组60多户人家饮用水有困难,2015年,村里下决心为他们解决这一闹心事。

还没开始施工,水源地所在的三组村民找到村委会,扬言“哪个把水引走,我们就和哪个没完”。详细了解后得知,三组有一些水稻田,担心水被引走,没法种稻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村上不做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村干部不仅在嘴上承诺,而且立即付诸行动。

找来专业人员一测量,按照三个组的不同需求,设计了3公里的引水渠和2个浇灌用的水塘,一件好事办成了两件。

施工开始后,三组的男劳力主动上工地帮工,女同志为工人烧茶送水。


遇好事善“呵护”

3月18日,是云峰寺村“明前茶”开采日。

这天起,由村委会主任吴晓丽、监委会主任郭风文、妇女主任邓兴丽组成的“义务收茶组”,下午4点钟准时出现在村中桥头上,直到村里最后一名采茶者出现。

之所以成立收茶组,是村委会听说去年采茶季,有的老人当天采的鲜叶没卖出去,放到第二天焐坏了,还有的被茶叶贩子克扣了斤两。

想方设法呵护村民的劳动成果,成了村“两委”成员的共识。为了做好这件事,他们想得很细。

一人验等级、一人记账开票、一人付现金,除了不压级压价外,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来卖茶,价格上浮10%。

为了防止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他们专门购买了带“钱计量”的电子称,在茶叶贩子收购中,两以下就舍掉了,而一斤鲜叶卖100多元时,一钱茶就能卖一元多。

收茶现场放着一撮“样品”,谁的茶够什么等级,大家一目了然。对初次采茶者,不光收好茶,还要耐心“培训”。

采茶季节,由村干部组成的“收茶小组”每天在村里收购鲜茶叶 粱生树摄

最让大家暧心的是,有的老人在采茶中分别采上品和次品两种鲜叶,收购中,不仅收上品,连次品也一起收。为此,她们常常要贴一些钱。用村主任吴晓丽的话说:“总不能让老婆婆们掂2斤鲜叶步行到十几里外的牟家坝镇去卖。”

“纺织娘没衣穿。”这是村妇女主任邓兴丽最常说的玩笑话。她家有8亩茶园,村里各种事务一堆,下午还要准时收茶,只能一清早去采上一两个小时。看到同龄妇女们一篓一篓地卖鲜叶,她也心急手痒。

32岁的胡海军是村里的文书,也是一名农用车司机。

近年来,云峰寺村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可以承揽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村里规定,工程建设必须通过招标,让有资质的工程队来干,工程用料则由村里人供,胡海军具体负责。

规定一出,不少人认为,这明着是为胡海军办好事。

胡海军把村里6名搞运输的“小伙伴”叫在一起,明确人人都可以参与,由他统一调配,不收一分管理费。

这些年,他们之间不仅没有恶意竞争,还相互帮衬,有的在村外工地上揽下活,也和大家一起“分享”。最好的年份,每人收入近8万元。

2018年初,村里3个组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胡海军代表大家签订了沙子和石子供料合同。没想到,此后这些材料价格一路飚升。

赔钱也不能断货,是7位伙伴的一致决定。材料如约送达,工程如期进行,年底一算账,人均亏了几千元,但没有一人说闲话。

胡海军说,这件事让他深深体会到团结带来的力量。

遇急事能“出头”

从当村支书那天起,陈家礼的手机就没有更换过号码,他担心换号后,村民有急事找不到自己。

2011年的一个冬夜,村民夏成富的智障妻子从刚建好、还没来得及安装室内楼梯扶手的新房二楼掉到一楼,当场去世。

夏成富哭着拨通了支书陈家礼的电话,陈支书知道夏家的光景,出门前和爱人要了6000元装在身上。

就是这6000元让夏成富安葬了妻子。一年后,他带着女儿来给陈家礼还钱,父女俩仍然感激得泪水涟涟。

2013年夏天,陈家礼在村口碰见一脸愁云的范瑞兵,便停下来主动问个原委。

“娃子考上大学了,没钱上。

“你有多少?还差多少?我借给你。

范瑞兵支吾了一会,说还得8000元。第二天,范瑞兵来取钱时,陈家礼还叮嘱了一句,啥时方便了啥时还。

范瑞兵的儿子范东东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月薪过万元。2018年春节前,范瑞兵夫妇再次来到陈家礼的家,这次是儿子谈了个对象,请陈支书当媒人。

50岁的蒋启学住在村里最偏僻的地方,还照顾着智障的哥哥和80多岁的老母亲,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云峰寺村党支部研判他家的情况后,确定先易地搬迁,再利用旧房子搞养殖。

7.5万元的建房补助款,让蒋启学拥有了3间砖木结构新房,5万元产业贴息贷款,让他牵回家6头黄牛和50只羊。两年多时间彻底走出贫困。

2018年,蒋启学和爱人在大河坎镇开起了小饭店,经营面皮、酱肉,一个月纯收入过万元。

和蒋启学家一样,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云峰寺村已有159户贫困户,在各级的帮助下,脱离贫困。


推荐阅读“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爆款”思政课炼成记——陕师大思政课这样“圈粉”



             编辑:窦娣    

编审:王美景

监制:张国宁

来源:《当代陕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