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哭泉村换了心情与表情——这个“积泪成泉”的地方如今到处欢声笑语

刘洁玉 当代陕西 2022-01-09

   “在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要富起‘脑瓜子’,否则,‘钱袋子’还会瘪下去”。

面对记者伸过来的手,她迟疑了一下,下意识地在衣服上蹭了蹭,才双手握住。问起2018年的收入,她只是笑。

这里是宜君县哭泉村,地处渭北高原的丘陵地带,因孟姜女哭长城时积泪成泉的传说而得名。

眼前这位60岁、身高不到一米六的瘦小老太,名叫朱桂芳。丈夫前几年去世了,自己又有病,医疗费拖累的家里欠下了一屁股外债。两个儿子打工还债,好些年还没还完。

这几年,朱桂芳家在公路边盖了门面房,每年有6000元的房租收入。她在村上当保洁员,每月能挣500元。加上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入股村里的养猪场,并在那里打工,每年的分红和工资有1万元。特别是,治愈了折磨自己多年的疾病。

短短几年间,哭泉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过去,只能靠天吃饭,一亩玉米收不上200斤;如今,多种产业兴旺,人均年收入由3500元增长到近万元。“和过去比,现在的日子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采访中,朱桂芳反复说着这句话。

苞谷糁,网上卖


“哭泉的地不成麦。”梁、峁、沟、壑纵横交错,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务些玉米、卖点核桃是哭泉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玉米捆扎晾晒

“虽说吃饭不成问题,但遇上大病大灾,可就毁了。”今年50岁的蔡红全和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守着家里16亩玉米、2亩核桃,本来日子还过得去。可他总感觉没精神,2015年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肝病,不能干重活。后来又查出严重的心脏病。很快,看病就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几万元。一时间,他甚至没了活下去的信心。

那时,铜川市卫计局干部靳康鹏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不久。他帮蔡红全筹措了费用,联系了医院,及时做了手术。出院后,蔡红全直接来到村委会,拉着靳康鹏的手老泪纵横:“要不是你,我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握住蔡红全绵弱无力的手,靳康鹏既为他的康复高兴,又为他今后的生活担忧——老蔡的病需要长期服药,仅靠卖玉米和核桃,这个家庭没法“翻身”。

“因病致贫、返贫是哭泉村贫困发生的主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特色主导产业方面优势不明显,长期稳定脱贫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靳康鹏首先想到的是要帮助困难群众树立生活信心,为他们摆脱贫困鼓劲打气。看似是“虚功”,靳康鹏却使出“实招”,让村民们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品质一流的哭泉玉米,不再简单的卖原粮,而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直接进入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包装精美的玉米面、玉米糁成了村里主打的“玉米名片”。以往原粮玉米的收购价仅为每斤1.8元,现在玉米面、玉米糁售价可达每公斤8元。

3年多来,仅玉米深加工项目,哭泉村的贫困户户均增收3200元。

“年初不到1个月,我们村的玉米面、玉米糁就卖了近3000公斤。”更让靳康鹏开心的是,春节前清香甘醇的玉米酒也试销成功,新的酿造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核桃的“变身”也显效迅速。品种改良后,“装扮一新”的“庙山”核桃一经亮相,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借由苏陕合作项目,它远销江苏盐城,仅2018年就销售了30吨。

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出现了很多“空心村”,村子里几乎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但是,在哭泉村,却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外出打工者寥寥无几。

“其实也没啥奇怪的,村上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是地膜玉米和核桃的优生区。”靳康鹏说,只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把特色做大做强,足不出村就可以稳步脱贫,谁还愿意出门去打工?“外边的饭哪有自己家里的香!”


换脑袋,富口袋


这几天,作为全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全县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创办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曹太锋早早就忙开了,既要为核桃油深加工项目做市场调研,又要联系生产销售加工设备的厂商。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的曹太锋,小时候家里很穷,吃苦受罪的事没少干。这几年主要是收山货,收入还行。

“靳书记来了后,说我有经济头脑、肯吃苦,鼓励我创办合作社、公司。他亲自帮我跑手续、联系客商,带着我一起外出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就这样给我彻底换了个脑子。”

现在,曹太锋创办的宜君鑫锋核桃专业合作社和宜君泉丰公司,依托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高效快捷的营销网络,成为宜君县核桃树新品种培育、嫁接及销售的优势企业,2018年产值102万元。

“这里虽说不是深度贫困村,但发展后劲不足,特别是‘能人’少,在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要想保证脱贫成果,志智同扶尤为关键。靳康鹏说,尽管曹太锋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这样的人多了,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提供生动的学习榜样,从而引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在村那头,上村组村民何广也是早早起来,开始整理院子里建筑物料。随着施工队的到来,院子里立马热闹起来。

游人在宜君县哭泉镇观赏旱作梯田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何广要在5月旅游旺季到来前,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网红民宿”。2017年,因为地处宜君的“中国最美旱作梯田——哭泉梯田”核心景区,何广的农家乐仅服务过境游客就收入了近5万元。

去年,靳康鹏带着村里几家和他一样开农家乐的村民,到省内外参观学习了一圈,何广才意识到给游客卖点吃喝是“低层次”的经营,必须在吃、住、游、玩等各方面都“转型升级”,才能挣到大钱。这次的民宿改造,何广就讲究起了“艺术与格调”,只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能常来游玩、多住几天。

有能力条件的可以办农家乐、民宿,没有能力条件的,在景区打工也能挣钱。村里开发的孟姜女爱情故事主题景区,其所有配套服务设施,全部安置的是村里的病残贫困户。

“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村民们打工、摆摊都能参与,带动增收明显,更为重要的是,大伙的思想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靳康鹏说,“在鼓起‘钱袋子’的同时,也要富起‘脑瓜子’,否则,‘钱袋子’鼓起来还会瘪下去。

人手硬,干事硬


2015年底,宜君县出台规划,要把哭泉村所在的哭泉镇打造成生态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业联动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这对哭泉村来说,是件大好事。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老支书要辞职。原因是,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想趁着还能动,赚点养老钱,村里的事管不了了。

“村里的事还得由村里人来解决,外来力量只能帮忙、扶助。群龙无首,心没法聚起来,村子的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靳康鹏说,为村里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他驻村4年干的最难的一件事,也是最让他高兴的一件事。

在征求了村组干部、党员、村民的意见后,靳康鹏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曹海盈身上。

42岁的曹海盈,脑子活、有文化,前几年还是宜君籍在京务工人员中的“名人”。后来回村做中药材生意,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大家都觉得,要是曹海盈能当支书,一定会让哭泉村变个样儿。”村民们希望他竞选村支书。曹海盈犹豫了很长时间,主要是难舍自家的营生。为此,靳康鹏四次去他家里谈心,终于做通了工作。

2017年5月,曹海盈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曹海盈“蛮拼的”。带领村干部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强村富民;事事为群众着想,帮助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在他们的努力下,村庄变样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他对自己真够狠的,药材生意不做了,白天连家门都不进,小儿子全交给老婆照顾;外面跑一天回来,就泡包方便面凑合一下。”老支书郑德林说,“海盈为群众的付出,群众都记在心里呢。”2018年3月,村党组织换届,曹海盈又以绝对优势当选合并后的村党总支书记。

“只有党支部过硬,才能根基固、群众富。靳康鹏设法筹集了6万元,修缮了党员干部活动场地;自己制作课件,为全村党员干部上党课;自己掏钱为党员定制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口杯,他的心思,是让大家时刻牢记宗旨,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而在他刚来时第一次开会,没有开水,到对面的住家户借开水,也没有一次性茶缸。谁有杯子谁倒,没有杯子,硬等是常见现象。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也成为村党总支雷打不动的事,在统一思想,振奋民心,鼓劲加油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记者在村里采访当天,党员们正准备出发去照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回归,才能真正齐心聚力谋发展。”靳康鹏说。

“当下脱得贫”已解决,“中期保得住、长期能致富”的蓝图正在哭泉村徐徐展开。目前,优质地膜玉米、核桃稳定增收,流转村民的150余亩土地上种植的中药材已经进入管护关键期,贫困户能通过小额入股、务工、返包经营等多种方式获益。此外,投资近300万元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顺利落地并网发电,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


推荐阅读

“彩虹景观”能否再现?——咸阳手中持有几张“王牌”?

农村党建如何破“地界”——洛南县基层党建的开放与兼容


编辑:窦娣

编审:王美景

来源:《当代陕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