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免费医疗,不要钱,要命
文 | 华仔
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而政治学的第一课,则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
使人惊奇的是,人们竟然认为我们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买不起药,但是我们可以看得起病、去得起医院、买得起药,外加养一个管理它的政府官僚体系。
——托马斯·索维尔
1
全民免费医疗,是当今社会流传最为广泛的谬论之一。
视频中的这位砖家,特别推崇英国的全民免费医疗。在讲到我国的军队免费医疗体系的时候,竟然赞赏军队医院的不计成本。
话不多说,先来看一组数据。
澳大利亚2001年进行择期外科手术的病人中有23%都等待了4个月以上。
在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需要等待4个月以上的病人比例分别为26%、27%和38%。
在2001年,英国有超过10000个病人为了做手术等待了15个月以上。
而2004年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该国眼科患者从预约上一位专科医生到最后真正得到治疗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15周,而整形外科则需要24周。
2007年《英国医疗期刊》上刊登的一篇报告表面,英国有3592位病人为了结肠镜检查等待了6个月以上,55376位病人为了完成听力学诊断等待了半年以上。
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的网站,该省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中,有90%需要等待336天以上,而在英国则需要等待一年。
英国每百万人口所拥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器(CT scanner)为7.5台,加拿大为11.2台,而美国(美国管制相对较少)则高达32.2台。
英国每百万人所拥有的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为5.4台,加拿大为5.5台,而美国为26.6台。
在英国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位患有癌症的妇女,其手术被一再推迟,最后不得不被取消,因为病情延误已导致癌细胞全面扩散。这些后果已经不能仅被轻描淡写为质量下降了。
2
看完这组数据,各位看官有何感想?似乎全民免费医疗也没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人类不是生活在伊甸园,可以利用的资源是稀缺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
那么必须有一种机制去配置资源,经济学研究表明,这种最好的机制就是自由市场。
任何行业都受制于经济规律的制约,妄图违背经济规律一意孤行,等待的只会是灾难,犹如20世纪那场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乌托邦。
3
全民免费医疗,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价格管制。
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免费,就会造成需求量大增。
那些可看可不看的病,看;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做;那些可以用便宜的治疗方式,也可用贵的治疗方式,用贵的。民众也不再那么在乎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这样就造成医疗支出急剧增加,财政负担加重,从而严重限制政府其他职能的正常运转,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不得不对医药,治疗费用进行价格管制。
4
全民免费医疗造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服务质量下降。
质量下降是因为价格管制降低了保证质量的动力。
在政府承担医疗费用的日本,每位病人的平均接诊时间明显比美国更短,病人去医院的次数更多。
韩国照搬了日本的医疗制度,针对该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连药物注射都要被分为两次,病人需要去两次医院(才能完成治疗)”,而原因竟然是“医生可以收取两次就诊费和两次注射费”。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新的政府健康计划之后,电话咨询量显著下降,诊室就医量则明显增加,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也减少了。
5
全民免费医疗造成的第三个问题就是管理的官僚主义。
服务质量的下降,造成了政府的进一步管制。
比较常见的官僚弊端,包括不断增多的会议以及越来越多的文书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患者无奈地等待,而医生和护士却在应付繁文缛节和例行公事。
全民医疗造成的第四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服务的供给减少。包括医院、医生、医药、器材等等。
供给减少,而需求却大增,造成排队等候成为常态。
由于等候时间过长,造成很多病患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
6
全民医疗造成的第五个问题,就是黑市。
与其排长队等待漫不经心的诊疗,人们更习惯通过“走后门”来获得更好的治疗。
比如通过朋友介绍医生,或者给医生和护士送礼或送红包。这种做法尽管不合法,但是却能确保病人获得更优质、更友好的治疗,而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往往能从为他人介绍医生的积习中获利。
一项研究发现,在日本东京的一些顶级医院中,病人给主治医生送价值高达1000美元到3000美元左右的‘礼物’的现象极为普遍。
全民医疗造成的第六个问题,就是人们会选择退出。
由于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一些病人只能选择离开公共医院,自费到其他国家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
加拿大的病人前往美国看病的情况很普遍;但是很少有美国病人到加拿大接受治疗。
总之,全民免费医疗,是水中月镜中花,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END
参考书目: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现实应用篇》
往期回顾:
欢迎扫码关注
请把我「设置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