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仅27克的迷你无人机,不拍大片,只为寻找生还奇迹
▼
前不久大疆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消费级无人机Mavic Air,号称大疆无人机产品中最便携的一款,重量为430克。
△ 大疆Mavic Air (图源:5iMX)
如果说大疆这款无人机算是“口袋无人机”,那么,今天「项目来啦」要介绍的无人机可以称得上是“迷你无人机”了,它的整体机身重量仅27克,比一颗鸡蛋还轻。
△ 深圳先进院研发的微型无人机(图源:先进院)
这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集成所周翊民团队研发的微型无人机,与市面上常见的无人机不同,它可不是用来航拍大片的,而是用于灾后的生命搜寻。
▽
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近海发生了6.5级强震,据台湾媒体报道,花莲云翠大楼瞬间坍塌,1至4楼几乎挤压在一起,高度空间仅存不到50公分,搜救过程相当困难。 直至8日凌晨,现场才侦测到微弱生命迹象,然而已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最终造成14人罹难。
△ 台湾花莲地震现场,云翠大楼倾倒。(图源:中新网)
▼
据周翊民博士介绍,目前地震搜救以人工搜索、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三种方式为主,由于灾后现场环境复杂,搜救工作难度大,若使用微型无人机搜索被困人员,能够为后续的救援行动提供决策支持,提升抗震救灾的工作效率。
“微型无人机主要针对没有GPS或GPS信号弱的情况下,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命探索,例如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穿越门窗、通道、缝隙进入倒塌建筑内部进行搜救。”
△ 微型无人机由于体积小,可穿越门窗、通道、缝隙。(来源:先进院)
那么,仅有27克重的微型无人机是如何完成飞行、定位、搜救、通讯这一系列任务的?这就要从它极简的结构和强大的算法说起了。
▽
据先进院集成所工程师吕琴介绍,微型无人机宽仅9厘米,总重量27克,可飞行到100米的空中,预期续航时间达15分钟。
△ 深圳先进院研发的微型无人机(图源:先进院)
▼
该无人机主要搭载了摄像头、光流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及惯导芯片。
摄像头主要用于拍摄受灾现场及倒塌建筑内部画面,实时传回地面站,用以判断是否有生命迹象;
光流传感器用于定位微型无人机的飞行高度;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距,定位及避障;
惯导芯片则在无GPS或信号弱的环境下为微型无人机提供自主式的导航系统。
为了实现微型无人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周翊民团队在芯片及传感器的选择上也有所取舍,舍去了一般无人机用于定位和避障的红外传感器及激光雷达,转而通过多传感器协同及神经网络学习的方法来达到精准的定位。
△ 无人机基于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图源:先进院)
▼
除了生命探索外,周翊民团队的另一大目标是实现无人机的全自主飞行。
目前为止,市面上的无人机都需要通过手机或遥控器进行操控,据周翊民博士介绍,先进院正在研发的无人机全自主飞行技术可以使无人机脱离遥控器,自主执行任务。
“实现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只需通过地面站下达指令,例如从A地飞到B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路径规划、避障、调整飞行高度及方向都将由无人机自主完成。”
△ 地面站监控画面。(图源:先进院)
周翊民博士表示,目前研发的技术难点在于控制器的设计,即高级控制算法。由于搭载的传感器较少,因此需要依靠高级控制算法来实现无人机的悬停、翻转、定位、避障、生命体识别等功能,后期还将引进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
△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目标识别。(来源:先进院)
▽
续航是无人机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微型无人机体积小,能够搭载的电池容量有限,续航时间仅有十多分钟,如何完成现场勘查搜救任务?周翊民博士给出了答案:5G+编队。
“微型无人机将以编队的形式执行任务,利用5G技术,使每架飞行器都可以成为一个基站。在一个飞行区域中会有一架无人机成为leader,与地面站和区域中的其它无人机保持通讯,进入下一区域后,另一架无人机则成为新的leader。”周翊民博士说。
△ 微型无人机将组队执行任务。(资料图,图片来自网络)
▼
通过这样通讯组网的方式实现了多架无人机的协同合作,既保障了无人机与地面站的实时通讯,同时也弥补了续航不足的短板,避免了任务中断、无人机失联的情况。
据周翊民博士透露,这台能够搜寻生命,自主飞行,组队行动的微型无人机预计将在2020年前完成研发,目前进入到算法优化和硬件调试阶段。此外,全自主飞行技术还将应用于海上大型无人机,执行海上搜救,海洋污染监测,打击违法捕捞等巡航任务。
图文编辑 严偲偲
版式设计 李信服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