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互联网思维看深圳发展:奇点即将到来!

2016-04-16 王方 深圳梦


来源原标题:从大深圳互联思维,看莞深跨界融合


 王方  互联网思想创始人,互联网+房地产倡导者 深商意见领袖  曾就任腾讯大粤网


325深圳新政之后,不谈偶然,谈必然。深圳市场尽管短期出现了一个调整,但我们仍需要“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日本首富,科技界领军人物孙正义所言“越是迷茫,越要往远处看”。所以,让我来看,莞深融城这一话题,从互联网、科技角度看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序、大深圳的互联网思维,连接一切的力量


作为大深圳首创者,我早在2006年就主导过“大深圳中部崛起论坛”,当时大深圳概念第一次从关内移动到关外,深圳几何中之地——龙华。随后《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规划出台,大深圳概念,含进了四大新城;龙华、大运、光明、坪山。实际上,过去10年时间里,深圳一直在折腾这四大新区,且亮点不断,现在轮到了东部坪山。另外,前海则为大深圳更进一步点睛。但后来,我认为大深圳,不止于大——“big",而是“great",在于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是走出去战略,是创新提升,是的强大向心力。但后来又开始有变化了,随着深圳房价高涨,东莞及惠州越来越多地与深圳融合,同城,一体化概念被用在了“大深圳”上,特别是在去年“深圳真辖绯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坐实了“大深圳”。但这都是表象,眼下的“大深圳”,不是物质的,也不地理上,更不是传统意义的,而是“mega",是DT,大数据时代的大深圳。而此时的深圳,是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基因的。


这就是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深圳,理解莞深融城的“天”,离开这个,一切谈的没有意义。


深圳已不是我们理解常规意义的上城市,而是全球城市,全球经济的平台的一个重要节点、连接者。


有意思的是,深圳2015年蝉联国内“最互联网”城市,成为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互联网普及率、无线宽带覆盖率分别为86.2%、90.2%,主要公共场所实现WiFi上网免费。


深圳这两年,所做连接是惊人的,一是创新连接:17年前用高交会连接了高新技术产业,如今深圳的创新产业园区数量已经超过3600家!并接捧了全球的创客活动;二是:连接高等教育,从教育资源的匮乏,而将拥有23所大学及超过20万在校学生。三、是物流机场连接:积极开通国际航线,到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4800万人次,国际航线达到48条。四、会展连接:深圳新会展中心落户空港新城, 建成后成"全球最大"。


五、交通的连接:深圳大手笔赦“免”3条连接莞深的高速:梅观高速、龙大高速、南光高速8条纵向连接莞深高速:沿江、广深、南光、龙大、莞深、从莞深、丹坪和博深2条利于东莞东南片区的横向高速:机荷高速和深圳外环高速轨道交通:(超过13条轨道)1条广深铁路(动车)3条高铁: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深茂高铁(全国少有的3条高铁线路的城市)3条城轨:中虎龙、穗莞深、莞深快轨6条地铁:东莞1号线与深圳6号线、东莞2号线与深圳20号线、东莞3号线与深圳11号线、东莞6号线与深圳10号线、深圳16号线经过凤岗、深圳13号线经过松山湖、深圳14号线直通惠州……


六、土地的连接——深圳马兴瑞书记说,“十三五期间,要跟东莞、惠州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合作,让双方人员流动。这也是为什么深圳轨道交通都在尽力往东莞、惠州修,希望借此缓解深圳土地不足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促进深莞惠合作共同发展。”


七、人才连接:2016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孔雀计划”,引进20个以上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团队、5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专业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新增12万以上技能人才。办好首届中国深圳海外创新人才大赛。


连接一切也正是互联网+的内核,一切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表现出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以六大特征,东莞在人口红利减少之后,推动机器人战略,与深圳基因相似。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互联网+”建议上最终落脚于建设一个连接一切的生态,这个定义非常人性化,当然也更体现了互联网未来将如何对这个社会、世界施加影响。理解“互联网+”,一定要把握它和“连接”之间的关系。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一种存在形态,没有连接就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方式、效果、质量、机制决定了连接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性。


连接一切,将成为深圳成为中国,甚至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之城。

一、科技即将成就深圳奇点


近日深圳国税局、地税局联合联合发布了2015年深圳纳税十强企业名单,其中金融与科技占了绝对优势,但目前来看仍是金融比较强势。目前来看,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比华为+腾讯阵容大,但相信到2020年深圳GDP将达2.6万亿,而高新技术业产值将达2.5万亿,这将是一个奇点。

奇点的概念来源于谷歌专家雷·库兹韦尔在2005年面世的著作《奇点临近》,他在书中已预测,2045年,当奇点来临时,人工智能将完全超越人类智能。奇点之后,如果人的智能能够完全转移到计算机上,死亡将变得毫无意义。奇点临近暗含着一个重要思想—人类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技术的力量也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在增长。


库兹韦尔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未来技术的预测,都低估了未来发展的力量,因为这种预测主要基于“直觉线性增长”观而非“历史指数增长”观。


近期的是AlphaGo围棋大战,让人震憾就是一例子。


我非常同意,马云说的,未来的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不投资、内需和外贸出口,而是科技、服务与消费。


深圳曾经被称为“山寨之都”,现在却在打造“创客之城”,他们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为全球“创客梦工厂”。《福布斯》中文网援引美国硬件创业团队SPARK创始人扎卡利·克洛基博士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想在5天或两周的时间内实现一个创作理念,在哪儿可以实现?在深圳!你能在不超过1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实现这个想法所需的任何原材料,只需要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就能完成‘产品原型—产品—小批量生产’的整个过程。”


2016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圳仍将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05%,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万件,占全国46.9%,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占全国1/5。需要指出,深圳研发投入比,比全国水平高出一倍。


另外,特别指出的是:华为的研发投入经费相当于A股400家企业的总和。2015年的最后一天,华为公布他们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约3900亿人民币,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折合约154亿美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4.2%。华为一家的研发费用相当于A股400家企业研发费用的总和,也超过苹果2015年81.5亿美元的实际研发费用。


而深圳正站在这一轮新三驾马车——“科技”的龙头战车上,而科技一直是以指数型发展的,这是为未来最难以预料的。

 

二、产业正在与城市融合,城市到了一个企业决定生死、基因的时候了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富士康、华为、高通们欲撤离,深圳要彻底被抛弃?”,实际上,内核是,深圳的企业不是简单的撤离,而是产业的重新布局,比如成本是其中一项考虑因素,而从深莞惠一体化角度看,企业的部分部门外溢是一种正常现象。


有意思是,我们发现,深圳的10强企业的年收入总和远超城市GDP,也很明显说明,深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为终端搬到东莞松山湖后,2015年就摘得了纳税和主营业务收入两顶桂冠。而惠州的比亚迪成为当地十强企业。


这就是很明显的产业融城。可以说,产业正在与城市融合,城市到了一个企业决定生死、基因的时候了!


三、大深圳何止于“大”,湾区是未来方向

北美旧金山湾区


深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际是,这也正是区域经济融城的方向。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高价值服务、高技术研发等高端业态,提升湾区经济核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互动、集聚外溢的湾区经济。


湾区概念,应该是2014年深圳市长许勤提出来的,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在广东十三五通过:“实际上湾区经济不是深圳自身一家的,而是粤港澳共同来推进的。”许勤介绍,目前粤港澳整个地区的GDP总量已达到一万数千亿美元,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两万亿,甚至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到2020年以后,相信可以达到3万亿美元。“所以该区域如何能够打造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湾区经济,需要港澳的政协委员更多地形成合力,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使得该区域成为全球最活跃最强大的经济湾区。”


在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湾区中,旧金山湾区显得“特立独行”。与东京湾、纽约湾不同,旧金山湾区不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中心,而是依靠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世界创新中心。硅谷,在其中扮演着类似发动机的角色。


湾区实际上是一种都市群的发展理念,不突出个别城市,而是协调周边,产城融合,生态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区域竞争合力。区域城市各自为政的时代将过去了!


美国硅谷,也并非在一个城市,硅谷是由许多的城市所组合而成的。加州有两个世界著名的都会区,一个是南加州大洛杉矶地区,一个是北加州旧金山湾区,简称湾区(BayArea)。旧金山湾区的南湾(SouthBay)地区便是硅谷中心地带,像是圣荷西(SanJose)、桑尼维尔(Sunnyvale)、佛利蒙市(Fremont)、圣大克拉拉(SantaClara)、库帕蒂诺(Cupertino)也属于硅谷。

依此来看,珠三角,深莞惠未来的发展,硅谷并非限深圳,南山,很可能扩展至东莞及惠州,华为终端迁移至松山湖就是一例。另外,从政府层面看:《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2014)》提出:东莞东南组团被定位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仅“深圳”字眼,出现过130次。“莞深”字眼出现过55次,其中提出:深度拓展与港澳台合作,主动承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共建粤港澳国际大湾区;促进区域边界地区合作发展,重点加强西南组团与深圳大空港地区、前海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的战略合作。

尽管政府十三五计划删除了“超大城市”一词,实际上,强大并不限于面积上,房价上和外强上,而是城市精神内核。所以未来的大深圳,应该是大湾区的方向。从这一点上看,深莞惠的方向,就如何互联网+一样,城市的“跨界融合”是必然之事。

4月13日,东莞虎门,万科南部湾万科城的售楼中心晚上灯火通明,受邀参加这里正在举办的“莞深融城”房地产高峰论坛,数十位莞深地产一线人士及两地媒体一起从房地产成交、城市发展、莞深一体化、地产调控、产业支撑、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与交流。据说,东道主万科在虎门2016布局也令市场之瞩目,南部湾万科城、南部湾万科城四期、万科云城、万科城市之光四盘齐发,至少有100亿的目标,可谓是虎视虎视眈眈!本人主要从科技角度谈了看法。我也在朋友圈中写道:325深圳新政之后,不谈偶然,谈必然。莞城同城,大深圳何止于”大“。

感谢本文赞助商:万科。信息比物质重要(It from Bit),有益的探讨有助我们更好理解城市。微信方式:wangfang_10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