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Zeverything Intro 原创认证:关于深圳的一切。 马兴瑞多次强调深圳的官员们要更加清醒和警醒,“如果我们看不到差距,天天飘飘然,去吹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5年以后我们就要走下坡路,10年以后还会往下走,20年以后就沦落为二流城市,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马兴瑞还提到,深圳当下最最关键的,是把各类人才聚拢来,并且把人才用好。所以应该感谢任正非、马化腾、马蔚华、王传福、王文银等企业家,还有在深工作的科学家、医学专家等。“政府应该创造一个非常好的人才环境。现在搞一个特区人才立法,只要把人才问题解决了,深圳不仅是现在走在前面,而是永远走在前面。” 马兴瑞在5月份央广网报道中称:到年底再出台两个政策,关于建立高水平大学的若干政策和人才安居房、保障住房若干政策。深圳在这两方面是很大的软肋。最终还是要拼人才,这是最关键的。结果一月不到,6月2日下午,马书记就主持召开人才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专题会议,研究优化完善我市人才住房制度的具体举措。为这样的深圳速度,真心点赞! 在2016年两会上,深圳市长许勤答记者问时指出:“十三五”规划里有引进培养人才举措,人才对城市持续竞争能力,是最关键的。由组织部推动的人才引进计划,设立了11亿专项资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一流人才,这些技术的形成,能形成新的企业,新的研发机构,新的产业。(深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构筑人才高地”,到2020年,新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2000名,新增技能人才60万人。) 下一步,深圳将由组织部牵头新的人才政策,更加有竞争力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从培养、引进到人才本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科研便利,是一个覆盖全领域的人才政策,预计在3月初推出这一人才政策。 同时,市委书记马兴瑞也在亲自推动形成深圳的一个人才条例,推动人才立法。用立法方式把深圳人才相关制度政策确定下来。可以看出,从立法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从资金支持、其他便利条件上,为人才提供好的条件。深圳同时也欢迎有更多职业技能人才进入,先进制造业没有一流技能人才是没法实现的。    在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政协委员发言结束后,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做总结发言时说,现在深圳户籍人口367万,常住人口含户籍户口1077万,管理人员2000万。“现在人口中,常住人口比例也是较低的,今年深圳要大幅推进户籍人口。”他认为,特别是对高技术人才要马上入户,“哪怕读一个技校、读一个中专,我看也行,非要等什么积分入户,折腾来折腾去”。 马兴瑞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议时强调 完善人才住房制度 确保安居乐业 为深圳创新发展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6月2日下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主持召开人才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专题会议,研究优化完善我市人才住房制度的具体举措。他强调,要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把完善人才住房工作放在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加大人才安居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确保“十三五”期间供应约30万套人才住房,全力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广聚天下英才,为加快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夯实人才基础。 完善人才住房制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马兴瑞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住房关系深圳长远发展大计。当前,商品房价格高企、土地资源紧缺等现象,已对深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成了较大压力,必须通过政府和市场手段的高效结合,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开足马力加快建设、想方设法广聚房源、创新思路完善人才住房制度,加大人才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得益彰,形成深圳人才住房的特色和优势,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确保在深圳安居乐业,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在深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帆 深圳报道   6月3日,深圳住建局官员在一场研讨会上透露,深圳正在探索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分开,鼓励各单位利用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人才住房,分给员工或向社会人员供应,并建立封闭的流转机制。   在6月2日的深圳人才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专题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也强调,要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把完善人才住房工作放在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建设和供应力度,确保“十三五”期间供应约30万套人才住房。   供应数量的增加和供应模式探索的背后,是与保障房紧密关联的人才战略,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显得尤其紧迫。从近期的动作来看,保障房无疑将成为贯穿深圳“十三五”的工作重点之一。   深圳加码人才引进战略   此前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中,深圳提出“十三五”期间,供应保障性住房35万套,其中面向人才的不低于70%。   这一议题高调进入大众视野,其中不少于70%面向人才群体的供应量,更突显了深圳保障人才的决心。   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深圳某种程度上打赢了人口争夺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北上广深四地的在校小学生数量,“十二五”期间,深圳增长了40%,北京增长了30%,而上海和广州仅增长14%左右;当前的小学生在校人数,深圳已由2010年的“垫底”,到反超北京、上海。   不过,今年4月,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透露,深圳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4%,而北京、上海、广州的这一数字均超过了30%;深圳仍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赶超”阶段。   据上述住建局官员透露,深圳引进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从2011年的59.76%降低至近期的55%。   2016年,深圳大幅提高了对入户深圳的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额度,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   一位2015年毕业入籍深圳的硕士研究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刚工作的毕业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补贴力度。   深圳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引进大约132万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能型的人才。   前述住建局官员指出,新引进的人才中至少50%的人在深圳没有房子,这些都对深圳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探索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据深圳住建局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十二五”期末,保障性住房覆盖的人群大约是136万人,按照官方公布的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1138万来计,覆盖比例为12%。   在人才吸引和保障房供应相对不足的双重约束下,深圳将探索单独建立人才住房保障体系。   据了解,深圳住建局正在研究起草《关于优化人才安居制度的若干措施》,其基本思路包括:增加用地供应,结合轨道交通和公共配套设施开发来配建人才保障房;在商品房开发、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中,提高人才安居房的配建比例;鼓励各单位利用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人才住房。   一位接近深圳市政府的人士透露,未来还将加大资金保障,专门筹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人才住房专营机构。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最倚赖的就是人才。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将人才住房保障单列出来,能更有效地覆盖到广泛的大学生、海归等“夹心层”群体。   他同时指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比如鼓励单位自建人才住房,未来可能会涉及土地指标分配等问题。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采访对象处获知,目前深圳的一个问题在于,随着新增土地供应的减少,保障房的一大来源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配建,随着旧改赔偿金额的水涨船高,开发商所支付的高溢价和配建保障房的成本最终转嫁到了商品房购房者身上。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应一方面控制旧改过程中的拆迁赔偿成本,另一方面降低地价,但提高安居房的配建比例。   此次住建局释放的消息中,除了增加供应之外,还将探索建立封闭的保障房流转市场。前述住建局官员介绍,未来的人才保障住房,即使个人获得了产权,也不允许其进入市场,而是仅限于一个封闭的流转体系中内部循环。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高级主任张添鸣指出,政策的关键还是要取决于如何落地,包括企业自建人才保障房是否归住建局统一管理,如何分配,如何定价,这些都还需要更细化的政策设计。   广东省委副书记 深圳市委书记 马兴瑞   人才是城市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些重要论述宣示了中国政府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对于深圳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圳因移民而盛、因人才而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和省的领导下,深圳明确把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四个优先”,再造人才新优势、再引“孔雀东南飞”,以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优美宜居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吸引积聚了一大批海内外英才,为深圳新一轮科学发展集聚了最优资源。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全球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深圳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有所削弱,现有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优化。新时期深圳要实现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必须认真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才推动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将建立更具开放性的人才管理和激励制度,全面清理和打破妨碍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加快形成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具有深圳特色的良好制度环境;实行更强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战略性储备人才、紧缺型技能人才,以人才队伍的壮大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更加国际化的人才服务和保障措施,建立高层次人才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居留和出入境证件申请等服务“一卡通”制度,积极营造更具吸引力和活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我国目前唯一面向外国专家组织、培训机构、专业人才开放的集人才、智力、技术、项目、资金和管理为一体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人才与智力盛会。深圳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要求,紧紧围绕“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的主题和“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市场化”的目标,进一步丰富大会内容、突出大会特色,努力把大会打造成为国家人才引进与交流的最佳平台、全球人力资源领域的知名品牌。在此诚挚欢迎更多的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来中国、来深圳创新创业,一起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 来源:外国专家局 深圳人才,走还是留?   央广网深圳5月13日消息(记者庄胜春 郑柱子 杨振)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要不断调结构、转方式,深圳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么引入更多创新型领军人才、技能型人才?   光峰光电常务副总梁荣:卡梅隆是个技术控,他非常遗憾,《阿凡达》上映的时候没有激光光源、激光电影放映机,没有达到他预想中的效果。   去年2月,大导演卡梅隆在光峰光电的电影放映厅举行了新作《深海挑战》的深圳首映礼。公司创始人李屹觉得,颠覆IMAX、LED的时机到了。七年前,他从硅谷回国,受益于深圳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的人才引进“孔雀计划”。   李屹:当时我们拿了几个ppt,可能有忽悠成分(笑),所以当时许勤市长要求对我们复审。后来创新委的人打电话问,你们是不是得罪许市长了?后来,(复审)行业专家专门来问,得出结论是,我们是完全有可能做到我们说的程度的。现在我们可以比较自信的说,政府一千万的支持开了果子出来。   累计引入人才1364名——“孔雀计划”的认定标准与深圳产业布局相辅相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也为“孔雀”筑好了巢。   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2012年同样从硅谷回到深圳。   刘自鸿:深圳的电子产业链非常发达,这是硅谷不具备的,我们做Royole-X,只有在深圳做,才能这么快就量产、产业化了,这是基于深圳这么多年在布局上做的工作。   当然,想在深圳创业的人才们眼下也有顾虑,他们担心深圳房价高、生活成本高。解决这些问题也在深圳市政府的考虑之列,并于不久前出台《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未来五年将供应不少于1万套人才公寓房。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设法让人才留在深圳,关系着深圳的未来。   马兴瑞:到年底再出台两个政策,关于建立高水平大学的若干政策和人才安居房、保障住房若干政策。深圳在这两方面是很大的软肋。最终还是要拼人才,这是最关键的。   央广短评   连续四天,我们聚焦深圳,探寻这座“创新之城”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秘密。深圳给出的答案是:第一,要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锐气,肯干;第二,要有居安思危直面难题的勇气,敢干;第三,要有尊重市场全力创新的风气,会干。深圳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各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实践中,深圳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于深圳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成就深圳梦,请关注公众号:SZeverything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