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东进战略“要膨胀了!罗湖、福田和南山时代过去了!(信息量很大)

2016-06-28 深圳梦

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深圳市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论坛上,可谓专家云集,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樊纲院长分享了世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普遍规律及实施东进战略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博士以新加坡规划经验为例,探讨了明智化城市规划的新理念与新实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一鸣副主任等专家就“东进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东进战略与区域综合交通”、“东进战略与创新智造产业”,认为:“ 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深圳2000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确实是已经膨胀到它自己这个行政区域已经容纳不下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基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真知灼见,如推动区域包容式增长、建设深港巨型都市圈、打造东部特色TOD及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环境等,为东进战略实施的新路径,珠江东岸城市圈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使本次研讨会成为一场隆重而务实的知识盛宴。

深圳梦特别推荐五组观点,以供你参考:

张备:深圳向东发展是大势所趋

深圳市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备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备:尊敬的张虎市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和坪山新区联合在这里举办“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可以说这是一次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东进战略宏伟蓝图的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本次研讨会的承办方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9月6日,马兴瑞书记到综合开发研究院调研,站在全省和全市的高度明确提出了要解决深圳“西重东轻”的问题,推动深圳东部发展。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十年城市的中心要发生一次转移:第一个十年在罗湖,第二个十年在福田,第三个十年中心已经已到了南山;但是随着三十多年的超常规发展,这种持续向西的模式使得深圳中西部土地空间快速消耗、空间不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最大的瓶颈,而中西部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反观东部,可以建设用地比较多,但人口比较少,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说,坪山新区我们占地168平方公里,相当于罗湖的面积再加上福田的面积,但是我们的总人口还不到宝安区一个大街道的总数。因此说深圳向东发展也是大势所趋。

  今年初,深圳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正式提出要实施城市东进战略,提出要打造龙岗、坪山中心,就是要发挥交通的先导作用,打通联接东部、辐射粤东的战略通道,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均衡分布,建设以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这一战略是东部中心和“3+2”经济圈重大发展机遇,可以说也是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很多观点和建议,也得到了认可和采纳,比如说龙岗、坪山联合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在深圳的东部地区设立第二机场,将坪山高铁站打造成为深圳铁路重要枢纽,比如配合2025中国制造规划,申请设立深惠合路制造新区,重点打造高端制造业等等,这些观点很多都写进了深圳东进战略实施方案,深圳还专门成立了实施东进战略领导小组,由马兴瑞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讨会的召开,今天张虎市长专程莅临,一会市长还要发表重要的演讲,在此我们表示特别的感谢。

  宏图已经绘就,关键就要落实,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我们举办研讨会,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共聚鹏城,目前就是要围绕“新理念·新路径·新发展”,共谋全面落实东进战略这一大计。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综合交通建设、创新制造产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我们相信本次研讨会一定会为深圳东部和粤东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好的理念、更新的思路和更强大的机遇,为深圳东进战略的推进落实,为“3+2”地区的合作共建和加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倪鹏飞:建设以深圳为核心的世界超级城市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倪鹏飞:非常感谢会议邀请我来做一个演讲。上个星期我也参加了咱们东进战略的一个论坛,所以主办方希望我这一次讲的和上一次讲的别重复、不太一样,这对我是一个挑战。我想了一下,还是可以做到的。上一次我主要是从功能的这个视角来对东进战略做了一些建议,这一次我想从空间视角、维度来做一个思考和建议。

  我这个题目就是《深圳:实施“顶天立地”东进战略》。深圳实施东进战略,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就像刚才王主任所说的,它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一个选择。但是我注意到现在咱们在讲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三个层面,深圳--深莞惠、粤东。但是我想一个战略的实施是不是可以站得更高一点,刚才王主任也在讲,下得更沉一些。

  所以我提出来是“顶天立地”,所谓站得更高一些,就是要支撑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所谓“立地”,就是要接地气,你这个战略的实施一定要惠及黎民百姓,特别是当地的黎民百姓。因为在最近看到好多规划都很宏大,但是涉及的百姓这一层面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所谓要“顶天立地”,要着眼于全球,借力全球、服务全球,来引领全球的发展,我们深圳应该有这个雄心的抱负;再一个就是要服务国家,带动国家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建议,我提出了一下五点,这既有目标又有具体的怎么做。

  第一,我们要通过实施东进战略,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让深圳成为改变世界的都会。

  现在全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智能科技。大家好多都在谈论,其实过去我们一再说,我是做全球城市研究的,过去我们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说金融服务业它是控制和组织全球城市网络的一个核心,所以我们在评价全球城市的时候,就用金融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来评价。因为现在我发现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科技,金融当然还存在、还在影响,科技公司它是真正在控制着全球、影响着全球、决定着全球,但现在看来谷歌,看看Facebook,包括苹果,好多高科技公司,他们是深深的影响和控制着全球,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上次我和刘太格先生我们一起参加上海城市规划的论证,我就提出来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关注这个重大的变化,要致力于向这个方面的发展,而深圳有这个方面的优势。

  同时,全球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全球重大的机遇,就是全球的格局在进行调整,各种高端的要素在迅速的流动,今天在你这个地方,明天可能就会到另外的地方,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受到了双重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深圳作为率先转型成功的城市,它就应该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胸怀,通过打造一个新的更高端的区域,来吸引全球的要素和资源,这个当然深圳的东部,还包括深圳东部的东部。只有把深圳的东部和深圳东部的东部一起来打造,才能够对全球高端要素形成吸引力。现在好多的跨国公司之所以到上海去,他是看中上海两翼的发展,而不仅仅看中上海。

  所以实施东进战略第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打造高端的深圳东部,来吸引高端要素,让深圳变成改变世界的一个创新都会。

  方法就是,把握全球的趋势、借鉴全球的经验,特别要坚持和塑造全球的标准,因为高端要素它是有高的要求的,吸引高端的人才,你毕竟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最近微信上不是在传着嘛,吸引有抱负的人才,你必须是变成一个伟大的城市你才有可能。那变成伟大的城市,你必须要有全球的高的标准。所以这是第一个建议,吸引高端要素,让深圳变成影响世界的城市。

  第二,实施东进战略,孵化科技金融的龙头企业,让深圳成为中国城市转型的火车头。

  现在中国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其实就是转型和升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转型处在爬坡的一个阶段,进行了这么多年,步履维艰,缺乏经验、缺乏动力、缺乏条件。但是我们发现深圳转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这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同时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着转型升级,也在调研转型升级。

  我在苏州调研的时候,当时我注意到深圳转型升级了,我说有一个成功了,然后再有几个成功,那中国就成功了。我就把目标瞄准了苏州,我到苏州去调研的时候,苏州当时给我介绍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好的企业,一家高科技企业,非常有名。我去调研,和他聊了以后,他说我们几个老板是从深圳的华为跳出来,然后在深圳又干了一个企业,然后我们又在苏州做了一个分公司,现在做得非常好。

  然后我又再调研风险投资公司,我调研了苏州的好几个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最后他的或者是控股者、或者是参股者都是深圳的公司。那风险投资,或者说苏州的风险投资公司,金融创业创投公司都是深圳的,可想而知全国的情况呢。所以我是在想,深圳它的转型成功不只是意味着他自己的成功,他有可能会带动整个中国的许多的城市成功。也就是如果我们在深圳发展更多的这样的科技企业,这样的金融企业,作为龙头、作为源泉,然后再把它的分公司遍布到全国各地,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服务全国的科技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所以我们东进战略的第二个策略,就是要在东部和东部的东部孵化出科技金融、科技制造的这些企业来,然后使深圳东部的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这是第二个战略,它的办法就是孵化科技金融、扩散内地市场。

  第三,实施东进战略,深耕区域合作,建设以深圳为核心的世界超级城市群。

  现在新一轮的规划已经开始了,上海已经做出来了,北京马上要启动,咱们这边也开始要做了。那么至少在城市群的规划中,我注意到长三角的规划是说以上海为核心,京津冀的规划已经说了是以北京为核心,那么珠三角的这个更大的城市群究竟是以谁来为核心。

  我这儿给大家看一看,就是我看到珠三角的发展趋势是珠三角的规模在扩展,这也是我们东进符合发展规律,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聚集、后扩大,第二是一体化在深化。那么,现在深圳和周边区域,尤其和东部地区,存在着分工互利的条件。最重要的是深圳已经率先发展,不仅成为这个区域的无可争议的动力源,甚至是全国、全世界的动力源,这个都是无可争议的。那么深圳在这个地方有这个能力,同时也有这个责任。

  再一个是问题,我简单的点一下。现在香港的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大珠三角的分割和分化,还有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就目前来看,它和长三角,甚至和京津冀在规模上、在总量上,甚至在能级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说的中国将来至少要有三个世界级的超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基于这样,我就觉得可以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以建设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世界城市群为目标。怎么做?我就强调两点:第一,深圳要主动合作。现在区域合作,大家都知道这个会多赢、会双赢,但是就存在着谁赢得多、谁赢得少,谁先赢、谁后赢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大家认识不一致,所以都认识好,但是很难谈成。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定位高的城市它应该是处在关键的位置上,如果他没积极性,那小城市就在那就没法干的。所以我是想,深圳能不能主动承担起这个领导,或者是引导区域领导者、引领者。你看长三角至少他好一点,大家都承认上海的地位,它这个合作机制现在有30个城市了,至少在合作机制,这个表面上看应该是比较成熟了。但是珠三角尽管是一个省,这种合作还很难以形成。这个我认为与我们主要城市,或者是首位城市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他的大齐和奉献精神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就不展开说了,其实讲得很关键,就是说深圳有责任、有能力,也可以做一些奉献来推进区域的合作,这当然对深圳有利、对周边有利、对国家的比较也会更有利。

  第四,实施东进战略,重整特区山河,建设强大深圳全球都会区。

  深圳有很多好的条件,刚才我们讲了,转型升级初步成功,竞争力也是全国领先,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面积、人口,至少从统计上来看,和另外两个长三角的上海、京津冀的北京还有很大差异。我最近在做研究,现在整体上如果算功能的话,广州还在前面,从综合功能来看。但是你这两个城市都和北京、上海从总量和层级上都差了很大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提升,作为南方的中心,这个城市群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功能。

  怎么提升?过去许多城市是从大到强,但我们看我们深圳是可以反过来,是从强到大。其实你向东部扩展也有是一个“大”的问题,过去你只是在整个关内,龙岗这些都在关外,这个可以扩大;第二个扩大就是它的行政区域的限制,把整个粤东地区,深莞惠都纳入进来。

  其实过去民间都在呼吁,深圳市不是可以作为一个直辖市来建设?至少我们现在要有为,你有这样的规模,你有这样的体量,你又有这样先进的功能,那么就有可能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

  所以怎么做呢?就是我刚才说的:

  1、全面整合。整合关内关外,就把整个深圳关内关外打通,东部、西部、中部打通,做一个重新的枢纽;2、全面转型。在原来转型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升级;3、做强做大。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

  第五,实施东进战略,重心全面东移,把东部建成理想城市的新标杆。

  那把东部的东部要建成,我这说的“东部的东部”,就是指的惠州,应该建成一个新的次中心。如果我们这个东进战略只考虑到深圳的东部,那还不够,如果是指定位深圳的东部定位高,而没有把东部的东部定位起来,那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我说至少在深圳东部我们要建立一个理想城市的新标杆。什么意思呢?这个战略就是要实现重心的东移,这个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

  我知道过去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的时候他们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叫“3-5-8-10”战略,就是用十年的时间使天津滨海新区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占到整个天津的40%,那时候我还上博士的时候,我就提出质疑,我说为什么是40%,为什么不是60%呢?其实这一个现实就反映出政府决策者他自己的想法,他的重心在哪里。那结合到这里,我认为深圳这次东进战略应该是一个重心的转移。

叶华:深圳东进要对人口进行预估

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野村综合研究所主席顾问叶华

  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举行。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野村综合研究所主席顾问叶华出席并主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叶华:我的题目可能煽情了一点,我后面会做说明,是叫《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深港巨型都市圈的深圳东进战略》,这只代表我本人的观点,这个“东进”实际上要撬动的一件事情是面向深港具有全球意义的城市圈。

  简单介绍一下我所在的机构,叫做野村综合研究所,名字叫研究所,实际上做的不是纯粹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是把智库、咨询以及系统集成三大业务合成一体,这是一个上市公司,大概我们有1万个员工,每年有相当于35亿的咨询收入。

  时间关系,我只说跟主题直接相关的。我本人以前做过一些项目,这个是上海浦东,2004年我们受上海市政府的委托,做浦东的发展战略,相对说是比较宏观的战略,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时间限制。可以说浦东是上海的东进,上海跨越黄浦江跨越了非常多的年头,这是上海的东进。大家知道,陆家嘴是上海面向国际以及中国的金融中心,但是它只是不同部分的一个功能。我们2004年提出的核心观点,金融不能纯粹是一个金融,它是必须要有实体经济来进行支撑的,而这个实体经济并不是一般的制造业,应该是科技创新,特别是ICT的产业。所以我们当时提出的最大的一个设想,就是浦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同时它应该是国际科创的副中心,作为上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在2004年,非常高兴我们看到十年以后上海提出了建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的科创中心。

  然后看一下上海的西进,这个因为跟今天的主题非常切合。上海的东进是到浦东,后一步是长三角的问题。这个是2006年,在世博会之前,也就是在上海的综合交通枢纽,这个是目前我们国家最大的,可能也是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当时的这个项目就是综合枢纽地区的定位,说是定位,可能很宏观,但是问题是非常深刻的,这个项目在整个过程当中的争论非常激烈。因为我们脑子里面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地方,飞机接火车、火车接地铁,大家觉得赶快离开这里,但是问题的本质并不如此,因为交通并不仅仅是解决交通的问题,所谓的枢纽,是要解决交流层面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这个方案当中,因为交通枢纽这个是已经国家有一个明确的安排,而利用这样一个人流集散非常集中的,在功能的要素、调配上面非常有优势的区域的话,应该率先能够有一个跟浦东新区比较相提并论的,我们当时是提了虹桥新城的这样一个名字,当然这个项目最终虹桥新区并没有被采纳,因为这牵扯到国家层面的很多问题。那想说的,就必须要有一个重量级的功能去撬东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这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是仅限于上海。浦东要解决的是全球的问题,西部的新区假如有的话一定是要解决跟长三角的上海的腹地的问题。大家其实可以做一个小的尝试,假如说我们把上海长三角的这个图转90度来看一下,然后再看看香港、深圳,我们珠三角的这张图一起看的话,可能会觉得非常有意思,可以尝试一下。

  回到我们这个东进战略的主题,我在两个星期之内看了一些资料,其实这个在战略的脉络上面是非常清晰的,我们有一些重要的规划,因为深圳其实也就是三十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城市的奇迹。1986年-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有东部组团了,刚才说东部组团到底是什么概念,概念各不相同,但是东部组团从第一轮的总规当中都已经成立了。然后后面有一些人口的爆发,要进行“全境开拓。然后又有一小段时间有一些瓶颈,然后后面东部分区、东部地区,等等,都有各种的提法。但是很明显,“东进”在战略的逻辑上面它始终是成立的;一直到现在,终于到了经济圈、大都市圈,以及“龙岗-坪山-惠阳集合城市”,这是在最新的发展当中提出的一些概念。因此从这个上面来看,东进的脉络实际上是非常强的。

  这张图倪鹏飞老师刚刚说了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排名,我在飞机上面看到,这个不是我做的图片,我在飞机一本杂志上面看到,这个归纳得很好,可以看到深圳的奇迹和矛盾始终是同时出现的,比如红颜色,完全是综合经济竞争力第一位,不是上海,也不是北京,而是一个只有30多岁的城市。特别是我关注到科技竞争力,比如说国际专利,因为PCT专利这个是含金量非常高的,是一个国际专利的概念。从这些上面来看,深圳已经足够强大,但是同时灰颜色的部分,比如说它的刑事案件率是非常高的,我说知道它是第一位的;另外还有交通、生活成本,大家觉得受不了,企业觉得受不了、老百姓觉得受不了,就这些问题恐怕也是我们东进的一个内因所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再看一下“东进”有三个战略的维度,可能会更多,但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这么三个:

  1、经济社会重构。这个可能是和整个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有关系的,跟刚才那张图表灰颜色的部分也是非常有关系的。

  2、区域结构重组。这个区域结构的重组,里面你肯定是要在结构上面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这个上面来看的话,从我研读资料上面来看,恐怕我们还比较侧重于怎么去做一个城市的副中心,而恰恰可能深圳现在,假如放到一个更大的圈域当中去考虑的话,城市副中心是更重要,更重要的恐怕是“副中心城市”,或者说“腹城”,这几个字都一样,但是前后颠倒一下,它的尺度、它的功能应该完全是不一样的。

  3、我终归是觉得深圳为什么会发展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借鉴香港。现在香港可能遇到了一些瓶颈,以前深圳遇到瓶颈的时候,可能香港它还没有瓶颈,大家相辅相成。那现在香港有瓶颈了以后,深圳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那深港这两个城市假如我们把它作为一体化去看的话,那么珠三角的城市群跟长三角的格局能级会发生变化,单从人口上面来看它目前就已经接近3000万了。所以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面,提出了一个是不是有可能从深港巨型都市圈的这样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那就不仅仅是东进的问题,还有跟南面香港的一些关系,因为正好香港是处在一个转型的过程当中,应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因为我来自于日本,我本人也参加过的一些项目,看这个红颜色里面,一个都的规划,或者是一个市的规划。“东京都”的规划从1958年,已经做了快六十年了,然后有那么五次,但是真正比较重要的是第三次和第四次,这个是奠定了整个东京都市圈格局的阶段。这个应该有很多参考的资料可以看到,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展开了。

  当然圈域的空间结构,刚才樊纲老师也谈到,到底是小城市分散着来还是怎么,这个都是在确定一个城市结构前期应该要花非常大的工夫去确定的。

  非常重要的一点,你要从结构上面去处理这个问题的话,刚才说了不是一个城市副中心的问题,而是有一个副中心城市的问题,就是你的周围是不是有足够强大的,能够自给自足的,能够有自己独特功能的这样一个城市存在。不然的话,你要么是卧城,要么就是交通的压力很大,会有很多的问题。其实东京明确了一点,关键是培育自立型的一些新城。

  包括横滨规模很大的一些城市,刚开始都是属于东京的业务核心城市,或者我们可以叫商务核心城市,但是它是一个城市的这样一个规模。然后这些城市它通过一个快速的交通网络交通连接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整体,这个不是行政概念,而是一个市场概念,然后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的圈域。

  假如说,简单的把东京圈的规划说三点启示的话:

  第一,从单中心的发展结构过渡到多核的结构,实际上这件事恰恰从空间、从载体上面使东京成为目前的世界顶层的这样一个世界城市,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首先是空间的基础,然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多组织上的,中央和东京、和周围的县来进行协调的这样一个行政上面的机制。

  第二,可能我们一开始会是以工业集聚发展起来的,我把它叫做工业型的新城。后面可能是有一些功能,非常拥挤的地方可能会把它分离出来,那是一个中心城功能转移承接型的,它没有自主的东西,只是你有些东西不要了到我这里,好,我来做,这个并不能够解决关键的问题。可能真正要解决关键的问题,必须过渡到城市圈里面功能配置协同型的这样一个新城,这个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说功能转移,或者说非核心功能转移,我对这样的提法其实一直是非常有疑问。

  第三,不能够局限于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转移上面,必须一个新城更加应该着重于一些战略核心的功能,特别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性的一些功能,当然这个城市的可达性,这是是从一开始就需要进行解决。比如说日本的竹波科学城,它的能级在日本的科研上面是非常高的,但是恰恰它一开始在并不方便的这样一个地方,它只是一个业务城市之一。

  最后,有三点初步的建议,这个非常粗浅,因为我还没有沉下心来研究过整个深圳,深圳跟香港的关系,以及我们东进复杂的问题,应该有三点是可以开始现在考虑的。

  第一,在“东进”的战略区域当中,我很难说这个战略区域应该有多大,应该重点的去集聚和培育“科学/科研/科创/科幻”,每个城市都不一样。科学,科学主要是集中在学这个方面,我是1984年从大学毕业,当时非常有魅力的一条就职的路线,就是到深圳大学做老师,当时深圳大学还是在草创的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应该说深圳的大学是不够的,太少了,这个是科学上面;科研,我们看排名就可以知道,科研最强大的是在北京,但是我们有科创,就是把科研变成成果、变成产业,这个我们是最强的,这个是在整个我们国家最强的一个城市,比上海、比北京都要强;科幻,我们面向未来怎么去改变这个社会,比如说在手机上面可以点餐,马上可以叫一辆车,这个在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可能你说出来就是一个科幻的东西,但是有人做就是现实。所以这个科幻不是电影里面的科幻,而是如何把这些东西集成起来变成一个大家可以体验的、可以看得到的,能够感受到的这样一个东西,我觉得作为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而且又是奇迹性的城市,这些事情应该是可以做得到,而且在一起做才能够突出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国际科创产业城市”,可能在作为深圳“东进”的这个过程当中的,假如说要有一个城市的定位的话,可能“国际科创产业城市”这个是可以考虑的一条路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政策如何去支持,国际交流如何打开,然后是不是能够让世界上的一些企业来进行实践,或者说试验,这样的平台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做到这一点。

  第二,龙岗、坪山新区是不是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国际科创产业城市”,刚才说到的副中心城市,可能很快我们坪山新区就会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域,可能要再往外、再往东推一点,这件事情才可以做。  第三,这一点是在研究层面上面的,因为刚才谈到了深港的巨型都市圈,应该有一些支撑性的东西。比如说刚才谈到了,人口,毫无疑问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假如说我们这样一个“深港巨型都市圈”的话,现在算的话,可能一些流动的加进去大概是3000万这个样子,那么4000万-5000万这样一个人口尺度的话,可能是应该进行风险预估,进行它的潜力以及它可有的方向上面的一些预估。人口的自由流动,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这个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这一些作为我们整个新的特区,或者说我们这个都市圈的这样一个发展方向的话,完全在这个上面的实践,有可能成为整个国际的我们的一些巨型的都市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一种探索,这个对全世界应该也是非常好的一个经验。

  我就说这么多。可能有点超时,谢谢大家!

王一鸣:建议构建深圳东部辐射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一鸣: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这个研讨会。“东进战略”,我也是几个月前才听说这个概念,所以今天也谈一些认识。

  首先,这个“东进”的含义是什么?我的理解,“东进战略”不是深圳西部产业向东部转移,我们经常说深圳“西重东轻”那是不是意味着要把西部产业调整到东部去呢?我觉得“西重东轻”有它的内在逻辑,它有一个历史性的选择,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因为深圳的西部跟香港的关联度更高,它之所以产业向西部集聚,它有它的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东进战略,实际上是要重构一个系统,就是重构深圳与粤东的一个中心和腹地的系统,那么我们怎么去架构这个系统。深圳要建立这个中心和腹地,那么他需要在西部来配置一个新的中心,那怎么来架构这么一个系统,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深圳2000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确实是已经膨胀到它自己这个行政区域已经容纳不下了,它的经济活动需要突破它的行政边界的约束,所以我们需要在更大一个范围去架构一个圈层的结构,这个圈层的结构,我想它是深圳--深莞惠++河源、汕尾“3+2”经济圈--粤东区域,它是这么一个圈层的结构。

  从更长远的时间当中来看,我们可能是要构建一个东岸的巨型的城市群(带),当然我们现在初步可以叫城市群,但更长远来说它是一个城市带。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中国会形成巨型的城市带,因为中国人口比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密度也在提高,那么这种经济的集聚性,这种基本的态势还没有改变,就是它还在向集聚方向发展,还不是向分散方向发展,所以它未来会形成一些巨型的城市带。

  从广东的格局来说,深圳的一些腹地它会跟广州的腹地重叠,就是在传统意义上,如果你过度的在西部的话,它的腹地范围跟广州的腹地范围是重叠的,它没法足够的展开,所以我们需要更往东面去架构西面的腹地,去建构一个中心和腹地的系统。所以我们这个巨型城市带是这个中心腹地系统和这个圈层结构的整合。在空间结构上我们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那么,架构这个系统也是深圳自身发展的需要,我说了深圳它的行政边界已经很难融下了,它的经济的膨胀,外来人口的迁移,要素成本的提高,它已经很难融下。那么深圳未来也需要一轮结构调整和动力转化,实现凤凰涅磐和能级提升,所以深圳东进战略不简单是发展的问题,东进战略是深圳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应该有更宽大的视野去看待这个东进战略。

  东进战略,也是要使得深圳通过城市转型升级来建成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的城市,我们深圳是国际化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程度,随着中国位势的提升,那么深圳能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我们说深圳的能级需要进一步提升,它需要有更强大的辐射力和国际高端要素的配置能力,那么我觉得东进应该是着眼于深圳自身提升的需要。

  深圳要逐步跻身到全球城市网络的体系里面去,它要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而且深圳和香港的整合它一定会在全球城市网络这个架构中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现在它的瓶颈是腹地资源没有足够的展开,所以东进战略也是为了深圳去拓展腹地去创造条件,只有有更宽大的腹地资源,那么深圳才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够更好地去提升深圳的能级。

  拓展腹地空间,自然就意味着部分非核心的功能要向外输出。我们传统的制造功能,特别是中低端的制造,早年深圳早期发展的加工贸易,这种中低端制造自然要外移,这种外移是规律使然,随着你要素成本的提高。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虽然这种外移使你的产业能够有提升,你的能级有提升,而更加聚焦于深圳的的它的核心功能。

  当然,我们说东进它是深圳转移内在需要,当然从更大的尺度来说,也是带动粤东地区发展的需要。它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形成一个区域市场的共同体,就是我们看好广东的发展,我们珠三角大概占70%,珠三角东岸又占70%,深莞惠大概是37%,深圳24%,大概是1/4%,而粤东1/10,我们2000平方公里就占了广东的1/4,而粤东这么大的范围,6个城市只有1/10,这就是巨大的落差,所以这就是我们拓展发展空间和腹地空间一个潜在的市场。

  二、“深圳东进”的战略选择

  我的理解,我们要以最新的理念,我们现在提出“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升、联动、融合、共赢”为方针,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治、成果共享”,深圳是发起方应该去主动的谋划,当然我们今天这也是主动的谋划,去谋划、去对接,去寻求错位的发展、寻求合作共赢,去打造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东岸的巨型城市群(带)。这个是东进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它本身应该具有的战略内涵。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觉得战略架构,它从核心到外围,有几个战略的步骤:

  1、构建深圳东部辐射中心,就是这个辐射中心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需要很好的去规划。如果是龙岗和坪山,它跟盐田港是什么关系,我觉得现有的成果里面还没讲清楚。这个辐射中心一定是一个枢纽性的地区,它是要素和货物的配送、集散一个枢纽,那么它跟盐田是一个什么关联关系呢?它也是要承担深圳东进向更大尺度空间辐射的一个桥头堡的功能。

  2、需要打造核心板块,我们叫深莞惠,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是以深惠为主体,然后再延伸到东莞。就是我们把我们这种制造功能逐步的外延,深圳以后更加聚焦于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物流的中心,然后品牌的塑造,就是制造功能逐步要向这个核心区外延。

  3、建设外围区,就是除深莞惠以外更大的腹地空间。现在我们有一个板块,就是深汕合作区,这个合作区是一个试验,它如果能够成功,就为我们下一步向更大的空间范围拓展就积累了经验,就是它是我们的一个拓展空间和探索东进路径的一个试验场,通过这个试验,我们要粤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来形成联动的发展模式。只要这个腹地能够足够的展开,深圳的东部这个板块,龙岗和坪山它自然就会形成很强大的功能。这个板块能不能形成,取决于腹地能不能足够的展开。

  战略重点,有三件事:1、提升深圳中心辐射功能。就是东部这个中心的辐射功能;2、推进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就是深惠莞,某种意义上说是深惠莞;3、促进外围联动整合发展。

  1、提升深圳中心辐射功能。

  我们要打造深圳东部的CBD,这个CBD不是着眼于深圳的市域范围,它是更大的宏观尺度,是着眼于深莞惠,然后着眼于辐射到更大的腹地空间,就是粤东地区。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我们要有足够的辐射能力,必须形成一个综合的、立体的交通枢纽,有足够的物流配送能力,而且为以后粤东形成一个高密度、高强度的通道,这个货物的通道,能够创造条件。所以这个立体的交通枢纽怎么架构,是以盐田港为基础呢,还是怎么架构,也需要深入的研究。就是我们未来的这个东部CBD,这个港跟这个枢纽是什么关系,我们也需要再充分的研究。

  我们要依托盐田港,因为盐田港是我们货物流最大的节点,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现在国内实践比较成功的就是上海的虹桥机场,它是高铁、公交、高速公路在一个垂直面上无缝的衔接,就是我们未来能不能塑造这么一个枢纽空间,如果我们的CBD在龙岗和坪山,枢纽在盐田,就是它可能是不重叠的。另外,我们还在讨论所谓的第二机场,就是它是不重叠的。我觉得这里面的关系也需要再深入的研究。那么,打造这个枢纽也有利于深圳能够成为我们未来开放之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

  所以综合交通枢纽它的核心是强化枢纽的功能建设,如果是一个国际化的节点城市,它一定要有大物流的这种快速的运输方式,那就是航空运输,所以我们也需要去谋划空中运输,机场要不要去谋划,当然这涉及到珠三角的空域管制,我们这么小的一个地域反应已经有5个大型机场,还不包括小型机场,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没有研究透,还需要重新的去深入地研究。

  2、推进深莞惠核心区一体化建设。

  这个核心区未来它的功能定位是要从全球的生产网络节点转向一个创新的网络节点,就是创新型产业的这种网络节点,它也在酝酿着一个巨大的转型。深圳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要素的集聚力,整合了很多高端的创新要素,那么现在怎么去探索建立一个跨行政区的开放式的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使深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呢,它也需要莞惠共同的来塑造,塑造它这种功能。所以这个我觉得它这么调整,包括深圳自己产业的调整,和深莞惠整体的调整,它是需要统一去谋划的。

  深莞惠是全球化的加工制造基地,很多企业回来,就是因为我们深莞惠有强大的零部件配套能力,它能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而这个板块的提升,关键要素的创新,就是研发和创新能力,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的引擎,这个对核心区它是关键。

  要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这种新的生产模式策源地,只有这样它能成为国内经济重要的引擎。当前要配合国家的智能化制造,就是《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种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融入产业发展,成为创新型的生产基地。

  3、促进外围区联动整合发展。

  从东部的辐射中心,到核心区,到外围区,就怎么去联动整合。我们可能今天谈论的很少,我们关注的还是自身,实际上我觉得只有更大的空间尺度,只有更宽广的战略视野,你龙岗坪山这个中心的塑造不在于你自身,在于你有没有足够的辐射的空间尺度。

  所以我们现在很重要的就是去打造深汕特别合作区,而这个合作区,我开始说了,它是要去探索这种路径,积累经验,为更大范围的展开去创造条件。其实这个合作区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GDP怎么分享,它是“飞地”,我们深圳在管理,它跟就业是个什么关系,财税深怎么样,它都需要去探索。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行政边界,包括有的人说能不能直辖,能不能按有的城市划过来,它需要在既有框架下我们去怎么找到新的模式,这个需要去探索。深汕特别合作区如果能够成功,为粤东整合发展积累经验,有效拓展粤东空间。

  为了拓展和发展,我们还要建立粤东轴带系统,这个也需要规划。它是中心辐射轴,然后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带,就是这个轴带系统你怎么去形成,这个也同样需要很好的去谋划。

  三、战略路径

  就是我开始说的六个方面:

  第一,规划共绘。

  1、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东部辐射中心,或者说东部CBD主体功能的整体规划。就是它未来是怎么样,它跟已有的两个中心是什么区别,这个是需要很好的去谋划。

  2、加快编制深圳都市经济圈规划。

  3、对粤东巨型的城市群(带)我们要多方参与,来共同规划。

  4、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整体的概念以后,我们再制定专项的规划,包括交通、产业、生态的,包括其他领域的专项规划。

  绘制蓝图是我们启动这个最前提的条件。

  第二、交通共联

  1、加快大通道和交通网络建设。我们需要一个高密度、大强度的一个物流的通道。

  2、现在粤东的高速已经很拥堵,建设的也比较早,是改造呢,还是重新架构一个新的物流通道,这个都需要去研究,为拓展和延伸我们的腹地来创造条件。

  3、加快构筑市经济圈交通网。

  4、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我们深圳是一个最大的枢纽,但是如果要有效拓展的话还需要其他的枢纽,在这个通道上需要有其他的枢纽来进行配合。

  5、推进区域交通共建共联。

  第三,市场共建。

  我们拓展这种腹地空间,最重要的是能够扩大我们的要素配置空间和资源的配置能力。

  1、共构区域统一开放市场体系。这个是我们东进最核心的内容。

  2、共构区域市场秩序。

  3、共构区域信用体系。使得要素能够充分自由的流动,流动是优化配置的前提。

  第四,产业共兴。

  1、强传统优势产业拓展和延伸。这个区域原来都有优势的产业。

  2、加强制造业的分工合作。以市场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现代产业的联动发展,还有包括大量民营经济的合作。所以这个我们都需要产业共建,通过产业共建来提高它的融合度和整体性。

  第三,环境共治。

  我们这个环境包括一体化的、一流的制度环境,也包括一流的开放环境,也包括一流的生态环境,就是我们这个环境应该是要广义的概念。

  最后,有没有成果,关键在于能不能建立一个多赢的体制,所以我们说能够共享这个区域合作的成果最为重要,那么这个成果的分享不仅仅包括经济资源的分享,更重要的就是社会成果的分享。就是包括我们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公共资源的分享,建立一个共享的机制,也是我们能不能有效东进的关键。

  谢谢各位!

张虎:深圳东进战略任务重难度大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

  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于6月25日在深圳举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表示,实施东进战略涉及方方面面,任务重、难度大,既需要充足的热情和干劲,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虎: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还有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美丽的盛夏时节,非常高兴与大家一道共同参加“第二届深圳东进战略专家研讨会”,也受兴瑞书记和许勤市长的委托,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深圳发展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实施东进战略,是深圳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我们“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特区争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战略选择。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建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也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西密东疏”、“西重东轻”不均衡的发展格局。如果是罗湖也算作东部,目前,以东部的罗湖、盐田、龙岗、坪山、大鹏土地面积占了全市的一半,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仅占全市31.9%、32.9%和36.5%,整体的发展还是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我们就是要通过实施东进战略,在东部地区打造新中心,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的增强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进而辐射带动粤东、粤北等等,更大的一些区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局。

  当前,深圳东进的大幕已经拉开,今年年初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作为实施东进战略的重大决策之后,本月我们也正是出台了具体的行动方案、项目计划、分工安排和推进机制,明确了面向2020年的规划图和施工图,我们将以交通为先导,以土地整备为重点,加快实施政策东进、功能东进、资源东进和项目东进,目前围绕项目建设、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城市发展等等领域,已经安排了355个重大的项目,总投资大概有1.65万亿元,其中“十三五”计划期间要完成投资大概是5670亿元。通过成功的实施这些项目,有望打通一批联系粤东、粤北的战略通道,形成一批百亿级和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新增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把东部地区打造成为深圳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实施东进战略涉及方方面面,任务重、难度大,既需要充足的热情和干劲,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谋略,这其中有很多的重大的问题、重点的课题需要我们虚心的听取各位专家的好意见、好点子、好办法。比如说,深圳东部各区发展的基础资源的禀赋也各不相同,如何找准在东进战略中的合理地位,科学的安排投入和建设时序,更好的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又比如说,当前深圳正在编制第四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将东部与深汕合作区、深莞惠以及粤东、粤北等区域的规划有机衔接,怎样用好深汕合作区进一步的增强深圳辐射带动力;再比如说,如何准确的把握世界城市群的发展演化的趋势,通过科学的实施东进战略,把深莞惠加上河源汕尾的“3+2”经济圈,打造五大发展理念新型的城市群,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专家畅所欲言、奉献智慧。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群策群力,东进战略一定能够顺利的实施,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发展。

  最后,在这里也祝愿各位专家在深期间身体健康。也预祝本次的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关于深圳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成就深圳梦,请关注公众号:SZeveryth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