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5年,将不会再说“深圳市”而是"深圳都市区"!

2017-02-12 wonderfull 深圳梦
深圳梦推荐:近日一篇由深圳梦2016年曾编发的一篇文章:未来5年,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又一次被朋友圈刷屏。很多朋友仍觉不爽,今天,我们特别一篇由原深圳市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的一篇演讲,希望能为你提供更专业的视角来观察深圳的未来。当2017年,大家还在讨论,“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之时,深圳正在形成新的话题:深圳将成为一个大都市区。正如唐杰所说的:有一天一定不会再说“深圳市”,而是说“深圳都市区”。 2017年,深圳梦曾说,深圳要等一个大消息,这就是城市群的消息!

2016年11月9日15时在深圳天安云谷举行了“共创共赢——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之路”主题论坛。本次论坛是在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和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由深圳市城市更新开发企业协会主办、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论坛就如何在城市更新当中创造产业园区的增量价值,使其带动城市更新和相关区域的再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大都市群时代的深圳发展

来源:深圳市城市更新协会 (微信号 SPDAUR)



主题演讲:大都市群时代的深圳发展——原深圳市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

这个题目的前提是,全国都在看深圳的房价,全国都在怀疑深圳的房价泡沫,特别是华为终端制造部分搬走以后,很多人觉得这是深圳泡沫化的代表,从我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人士、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中国的城市化35年,从20%的城市人口开始,到现在55%的人口在城市,未来还会到65%、75%、85%的城市化,在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当中,人都住到了城市里,城市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结构变化,就从单一的城市变成城市群,城市群就会变成一个核心大都市和周边城市的关系,之后就会出现城市的复工。就不可能再有一个既是工业化的城市,又是一个后工业化的城市;既是研发的城市,又是会展的城市;既是金融中心,又是制造中心。这样全能的城市是不会产生的,城市是一定要分工的。我想给大家进行这样一个分享,再来如何看待深圳的发展。
1中国城市化进入大都市群时代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沿海最成熟的大都市群。

在这个图片中可以看到,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的面积21万平方米,人口1.5亿,GDP有两万亿,人均将近14000,地均974。这样一个都市群和美国东北部的地均产量是三分之一的概念,和北美五大湖地区,差四千,和日本相比,只是十分之一。 
未来向城市化的进入,城市的高密度的产出,会成为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下马上就会面临这个问题,更多的人进入城市,这个城市的房价就会更加上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成熟的大都市群

上海可以提供的借鉴,上海有特大、超大、大型、中等小城市,构成了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一小时都市圈。

按照中央的批复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圈和带的扩散。
2中国还会产生多个大都市群


中国的城市就在这条线的中间,中国未来的经济重心依然在这条线上,这是两千年形成的,这是中华民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黄河、到淮河、到长江,这条线以西就是干旱地区,400毫米降水线以下,是不能开发的,现在整个的经济重心、中国经济的重心85%、人口的90%是在这条线的东边,这条线向西越过去很少地方可以开发。
 可以看到未来在中国,上海这个地方是最密集的,下面是珠三角地区,再往上环渤海是一个很稀疏的地区,未来中国都市圈在这里会看的更清楚,会在江河湖海和快速铁路交叉点上形成,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顺着京广上去,武汉、郑州都有可能形成大都市区,中国未来还有几个大都市区可能是要发展的。
3大都市群主要位于湾区


比如上海、长三角有1.5亿人,未来会到2亿,其他几个都市群可能都会在1亿以上,中国人口就会高度集中在几大区域,在这几的区域当中,大多数区域其实都是处于湾区的状态,就是在河海相间的地方,上海是,未来京津环渤海是,珠三角是,这样的地区一定会产生大的都市区,假如上海到了两万亿的GDP,现在粤港澳合起来是一万亿的GDP,深圳和香港这两个城市合起来就已经超过5500将近6000,在全球大都市当中,这是可以排进前五的。假如我们要这样构造的话,以深、港合作融合共生,创造一个核心大都市,向北辐射,这样广东未来的城市格局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我们现在是倒过来的,是从广州向海的辐射,按照上海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从海向内的辐射,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现在从条件上基本上具备了构建国际大都市区的条件。
4大都市区是高密度就业的地区


在这个条件当中,未来我们可能作为一个大都市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深圳而言,深圳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大都市区就是高密度的就业区,是人口高密度、就业更高的密度。
曼哈顿的白天,每平方公里85000人,曼哈顿居住人口,每平方公里两万人,已经很高了,深圳现在每平方公里密度极高,如果按1500万人算的话,大概7000人,这只是曼哈顿地区的三分之一。

今后一个大都市的特征是什么?就是大规模人口的快速的聚集和快速的疏散,从哪里聚集?到哪里疏散?这就是一个大都市区的概念,它一定是从周边城市开始聚集,然后向周边城市去疏散,这要求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交通,快速接入的交通,其实我们去曼哈顿可以看到港口,纽约也有纽约港,纽约每天有一千多万人口来回,纽约有多大?市长管的纽约780平方公里,纽约市长管的人口845万人,每天有一千万人以上快速的汇合,造成的是它居住人口四倍的就业。
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东京的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只有6300,东京比我们大400平方公里,东京的岗位大概是人口的九倍,上海开始出现这样的格局,深圳也要等待、或者主动迎接这样的格局,没有这样的格局,深圳就没有未来。
 城市群是工作人口高度集中的前提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我只找到了17个城市,市长管的人口,城市人口大概比例是1.69,或者按这17个城市来说,居住人口和工作人口之间是1.7倍的概念,如果对深圳来说的话,就是1100万常住,另外还要加600万每天进来的人,这600万人不是在这里住,而是住在外面。纽约是靠附近的两个州来辐射的,大量的人住在新泽西,白天过来上班,晚上回家。需要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在外面的房子成本比较低。现在的条件对于深圳而言,我们能不能学上海,创造这样一个过程,按照周边城市自己发展其实有限的,要创造这样一个过程。
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越是功能强大的辐射性城市,人口倍率差距就更大了,我们这里可以看到首尔、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巴黎。我们看到巴黎很拥挤,其实出去巴黎只要半个小时,就已经是蓝天白云绿草了。并且周边有很多适宜居住的中小城市,有相应的产业为其他的人配套。
5深圳要成为大都市区的核心

过去三十年深圳西部中部地区已经开发过度

深圳要成为大都市区的核心,这个核心其实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土地使用的情况,1990年就集中在红色区域。2010年我们真正绿的地方有多少?就是大鹏这一块了。想象深圳不断的盖下去,把大鹏300平方也变成红色的?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城市。
10年前的城市规划:实施与未来发展检讨\u000b向东和跨越珠江向西发展,南向加强深港合作开发边境地区,形成大尺度城市空间结构

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是我们十年前做的规划,这是十年前做的2030的规划,当时描绘十年前广东的状态是号称“珠江的脊梁”,沿着珠江东西两岸向北,当时的经济重心在西边,当时的规划是向南、向北、向东、向西。现在市委要推进“东进战略”,“东进战略”是以这几个副中心作为向外扩散的基础。
在向东的战略当中,要创造类似于若干个天安,有龙岗天安、坪山天安、汕尾天安,周边配的就是大规模制造业。
 珠江三角洲与广东均衡发展

广东经济空间分布中的两家独大的不均衡特征。广东是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但人均GDP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全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1个地市,只有7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长江三角洲有显著差距。
6大都市区的核心产业是创新产业
过去研究城市的时候,为什么有城市?因为有制造,大都市就是制造中心,所以有大都市。当美国、欧洲都进入后工业化过程之后,大都市靠什么活着?制造业都走了,大都市靠什么活着?东京、巴黎、伦敦、柏林、纽约,创新的聚集地是在大都市。 深圳的未来是什么?深圳的未来一定是要有新一批的华为中心出来,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一批引领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企业,深圳的成功是什么?深圳的成功就是期待着华为像波音、像微软、像因特尔一样长盛不衰,同时也期待着要有一批又一批的公司像华为一样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在这个代表下,我们就一定会出现以旧金山为核心的、统帅硅谷的这样一个核心创新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核心下,深圳才会持续不衰。
总书记在2016年二月份跟省部级讲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就是四个东西,高速向中高速,从规模到质量,从做大增量向做优存量,从依靠便宜到依靠创新,这就是新常态。

其实深圳在实践着新常态,只要我们敢往前走,敢在更大的视野范围之内来谋划深圳,我们就会从蛇口工业区、上步工业区走到特区300平方,有一天一定不会再说“深圳市”,而是说“深圳都市区”。 假如走到了这样一个状态,我想深圳的前景就会非常非常光明了。


延伸阅读


未来5年,它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导语: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质量、速度与前景早已把北上广3座一线城市抛在了身后,甚至一直被深圳视为学习榜样的香港,也即将被深圳刷到身后。


大胆预言,未来5年,深圳将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北上广将不敌深圳。


抛弃论后的12周年成绩单

深商全球伐谋,深圳王者归来


经过新一轮产业调整后,深圳经济竞争力已强势回归。2016年,深圳GDP增长9%,明显高于北上广3座城市,直逼香港!


21世纪初,深圳经济增速放缓,2002年一度被贬为“被抛弃”的对象。


在最为迷茫的2001年,深圳市政府设立2005年(“十五”)、2010年(“十一五”)GDP目标分别为3000亿元和5000亿元。


而事实上,2005年GDP深圳接近5000亿元,超过计划目标67%;2010年接近1万亿元,超过计划目标近一倍。


相对北上广,深圳这一GDP背后的支撑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资企业,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


2016年的成绩单,更是再次向中国宣告,深圳才是真正的“王者”。



深圳市委书记许勤报告:

2016深圳GDP1.93万亿!增长率超过广州!

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过1.93万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这一数字增长超过广州8.1%的GDP。据广州市市长温国辉1月10日上午在记者见面会上透露:2016年,广州经济总量达到1.95万亿元,增长 8.1%。依此计算,深圳与广州,只差200亿。

与香港GDP来比,因汇率原因,今年无法超过香港。深圳1.93万亿,换算港币是2.17万亿,而预计香港今年会达到2.34万亿元,还差1700亿港币。

香港大学公布2016年第四季宏观经济预测报告。报告预计,今年全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达2.34万亿元,实质GDP增长为1.5%,比上次公布上调0.3个百分点,较去年的2.4%增长为慢。如果2017保持增速,香港gdp可达2.3751万亿。如果深圳保持9%,可达 2.3653万亿,即将追平香港,当然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

深圳研发投入超800亿 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346家

  “深圳蓝”、2016年GDP增速9%左右、世界五百强企业增至5家、境内外累计上市公司达到346家……这些都是深圳市市长许勤在2016年交出的答卷。

  许勤回顾了2016年深圳实现的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许勤表示,深圳精准化组合型政策激发供给活力。其中设立重大产业、军民融合、并购、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引导更多资金向有效供给配置。

  在降成本补短板方面,许勤表示,深圳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200亿元,比上年多减负500亿元。全面加大补短板力度,在教育、医疗、交通、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实施159个项目,完成投资927亿元。

  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许勤表示,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4.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加值增长10.5%,其中互联网产业增长16.2%,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增长17.6%。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0%和146%。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计达8037家。


  在总部经济效应方面,许勤表示,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增至5家,营业收入超五百亿元企业达22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1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增加32家,累计达346家。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国际总部等建成启用。

  城市管理治理方面,许勤表示,深圳违法建筑实现“零增量”,存量“负增长”,累计拆除消化违建约1100万平方米。全年更新供应土地2.2平方公里,整备释放土地11平方公里。

  在高等教育方面,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名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成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招收首普本科生。在医疗方面,深圳增加三级医院6家、三甲医院1家,新增病床3000张、职业医师2698名。

  深圳高房价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的“痛”,为了解决人才住房保障问题,许勤表示,2016年深圳新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6.2万套、竣工5.1万套、供应4.2万套,均为上年的2倍以上。


12年前的深圳 金融业保二争一

成京沪金融企业“迁都”首选地


若非政策的偏斜,相信深圳在金融产业方面超越上海是早晚的事情,因为深圳的金融企业从一开始在“没娘”的环境中野蛮成长,狼性十足,比起养尊处优的北京国字头金融实体,上海外资型金融实体,深圳的金融实体更能代表中国未来的方向。


而平安保险不但没有迁离深圳,反而在深圳加大了投资:蛇吞象,收购深发展,迅速打开局面;大手笔,在福田中心区建设全国第一高楼——66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树立深圳和全国的新高度。


近年,在深圳本土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上海、北京的部分金融业巨头亦最终选择了深圳这片事业沃土,包括太平保险总部、中国人寿(海外)总部、生命人寿总部等。


其中,历史悠久的太平保险经历从上海迁至北京后再迁至深圳福田中心区。



福田CBD未来夜景效果


在文化沙漠上发展中国最强的文化产业,领略现代文化要靠深圳!


这些年,深圳发展了文博会,并发展了自己的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文化大产业。


从电子产业转型的华强文化一样牛气逼人,一部《熊出没》让全国人为之震撼。


港中旅华侨城的旅游产业,占据全国30%以上的份额,A8音乐是中国最大的音乐商务平台,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


任何一项文化产品拿出来,在中国都无人能敌,这就是文化沙漠上崛起的文化产业,没有包袱,也许走的更快些!



离开的深圳还是要回来的,深圳总部经济才叫中国总部经济!


2000年之前,由于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上升,喜之郎总部搬离深圳去了广东阳江。


2010年之后,经历了人才困乏,管理下滑的情况后,喜之郎总部又悄悄把总部迁回了深圳。


也许,离开深圳,你再也找不到当初跟你一起上兵伐谋的人了,再也找不到深圳的激情燃烧的日子了。


事实上,深圳的总部经济才是中国真正的总部经济,深圳的总部经济以深圳和全国的总部企业为主,非国资,非外企,非合资!


深圳规划的五大总部经济基地——福田中心区、深圳湾、后海、留仙洞和龙华核心区发展迅猛,引入了诸如中海油、阿里巴巴、百度、喜之郎等总部企业。


在福田中心区和后海金融商务区,一共有25家金融企业在建自己的总部或者区域总部。



福田中心区近期实景


全中国只有深圳才配有高科技之城,中国创新之都的称号!


“四大金刚”之一的华为,2002年销售额221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了2400亿元,增长了10倍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2002年销售额187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了752亿元,增长了4倍以上。


此外,深圳重点扶持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卓有成效。


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基因筛选方面世界领先,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基因工厂。


深圳的科技企业,从出生开始就瞄准了全球市场,参与世界竞争,这与北上广三大城市专注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深圳是唯一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唯一一座城市,没有深圳这个碉堡,中国的科技产业无从谈起!



一座拥有350多家上市公司的城市!



“深圳三十年前的经济总量仅相当于香港的千分之二,目前约为香港的95%,本世纪初,深圳人均GDP只是台湾的1/3,2013年已经超越台湾。中国的高速增长在全球是特例,是特殊环境下的高速增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原副市长唐杰日前在深圳一场“名家讲堂”中讲到。




为何拥有如此多创业公司?


深圳是个由无限个传奇故事编织起来的年轻城市,如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济重镇、贸易金融中心和创新发展的代表。


深圳有逾350家上市公司,其中约220家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还有约130家在包括香港、美国等地上市。


唐杰表示,没查到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像深圳一样拥有350家上市公司。


那么,为什么深圳有这么多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深圳已经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移动通讯设备生产和技术创新城市,正在成长为生物、新能源与材料科学的引领中心。在深圳之前,全球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里实现由农业经济向知识信息经济的连续跳跃。现在的深圳生产着近万种高新技术产品,是十年前的十几倍,其中半数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因此,深圳是大陆拥有PCT专利最多的创新型城市,是最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性企业的聚集地。


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2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TOP25中,仅以中美两国比较,美国高通、英特尔、微软、联合技术、谷歌、惠普等6家巨头一共申请专利8161件,而中国的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华为终端等共申请专利达8031件,毫不逊色。


数据显示,深圳服装行业从10年前占全国40%,现在稳定的占到75%,深圳服装业十年销售收入涨了4倍。“现在出门到商场去数女装品牌,只要是名牌店,深圳的品牌占比一定高于50%。”


另外,深圳除了双创,还有创意,包括时装、黄金珠宝行业等。


唐杰认为,企业家与城市的创新精神是深圳最宝贵的财富,深圳成为我国创新增长的标志,其创业、创新、创意与金融中心互动,使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持续在15-22名之间。此外,深圳还走出了一条由低向高、渐进快速的产业升级转型之路,并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重镇。



▌ 中国35年生活水平增长16倍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2015年在中国演讲时曾表示,“在过去的35年当中,中国GDP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每8年生活水平翻一番,35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6倍,由此带来了更多经济的变化、更多的繁荣、更多的创造、更多的生产、更多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发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广,与世界经济互动如此之强,在工业化史,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是定将载入史册的经济奇迹。”


唐杰认为,“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快发展,过去‘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


“从数量增长转向创新增长的关键是要实现五大观念转变,即重视资本积累转向重视知识积累,从重视物的投入转向重视人的投入,从重视现有产品转向重视未来产品,从重视工艺技术转向重视科学创意,从重视服从转向重视分歧。”

中国经济面对什么问题?唐杰列举了几大因素: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债市波动、人民币贬值、经济全球化随着美欧危机退潮。问题发生的机制一是对外开放与国内调整间的平衡,二是供给与需求的纠缠。


 “减速是一个客观过程,减速期经济环境空前复杂,对宏观经济管理要求也空前提高。从整体看,短期可控,客观长期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有较大风险,也有很多机遇、坚实的基础和成功转型经验。”


他指出,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事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过去三十余年,深圳取得了伟大成就,遇到过挫折,也有过‘深圳被谁抛弃’的迷茫。创新发展与结构调整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过程,我们永远都在路上,面对新一轮结构调整,深圳要以构建大都市区的大视野,来突破所谓的‘空间不足’的误区。深圳没有理由骄傲,没有理由固步自封,没有理由懈怠,只能持续不断的负重前行,不断探索新转型升级的道路。”


为什么深圳平均每26人就开有一家公司?


说到国内城市的创业环境,不少人首推北上广,其实一座城市是否适合创业,创业者除了考虑能从城市索取什么,或许更要思量自身能够给予城市什么、城市有多需要创业者的存在。(南方都市报)



说白了,相对于北上广这种老字辈大城市来说,在深圳这个没有老本可吃的新兴城市,创业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内燃机,甚至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次“创业”之举产生的果实。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迅雷……正是因为天生的创业基因和对创业者的推崇备至,深圳才会有这些赫赫有名的民营企业的诞生;正是因为深圳不靠关系不靠讨巧的纯粹市场竞争环境,深圳的民营企业才能迸发活力,激荡求存。


2013年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也就是说,如果按常住人口推算的话,深圳平均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商事主体,平均每26个人开有一家公司!


在深圳,你不需要有钱,不需要有背景,不需要有人脉,只需要你有想法,只需要你野心够大,你坐下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身边的朋友,你就会找到一群跟你一样对创业饥渴的人。


对机会饥渴的资本,对场地不限条件的硅谷科技园,这就是神奇的深圳,这就是未来的深圳,这就是不可战胜的深圳!


深圳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创业之都,创新之城”,而这些许许多多的创业者,就在你我左右。


来源:由深圳梦(szeverything)整理自深圳市城市更新协会 (微信号 SPDAUR)21世纪经济报道, 前海金融城邮报 (weqianhai ) 等


相关文章:

大胆预言,未来5年,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

深圳,一座拥有逾350家上市公司的超级总部!(名单全纪录)

2017年,深圳在等一个大消息!

纽约造钱,硅谷孵蛋,深圳即将变成中国最重要的城市!

中关村有权,上海有钱,杭州一家独大,深圳只有一群无政府的疯子!

深圳到底有多大?深圳市长比纽约管得大多了!

重磅消息!深圳又被国家委以重任!深圳将有8个火车站、国际航线达到48条、地铁密度直逼日本东京!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