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已达382家!未来将需要更大容量的机场提升湾区地位!

2017-10-01 深圳梦

深圳成上市公司生长沃土 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82家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 平 范京蓉 熊子恒)  


深圳湾畔,钟声激越。

  踏上红毯,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大厅敲钟,是无数创业家的梦想。近5年来,深圳本土企业勇于创新、苦练内功,加快攀登资本舞台的步伐。从电子科技到生物基因、从钟表眼镜到服装行业的佼佼者,以及众多不为人知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们,依托深圳不断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富于前瞻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和优质的专业金融中介服务,纷纷折桂资本市场,使深圳实现了“两个第一”:一是上市公司总数量排在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二是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数量连续十余年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截至7月底,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77家,其中境内262家,境外115家;在中小板上市107家,创业板77家,这两者加起来的数量名列国内各城市前茅,中小企业已经是深圳上市企业的主力军。”深圳中小企业服务署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深圳证券局数据显示:深圳辖区截止2017年8月份,国内上市公司267家。如此以来,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已达382家!

  近5年来,深圳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与2012年底相比,深圳上市公司新增82家,其中63家公司为2016年以后上市。而在近5年新增公司中,九成以上为活力十足的中小创企业。

  记者在走访深圳本土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同时发现,受益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新兴产业实现腾飞,落后产业成功向新经济转型,传统优势产业不断焕发活力……借助资本力量快速发展的上市公司成为深圳经济活力的缩影。

  如果从上市公司的市值来看,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做强做大的支撑作用更为直观:2016年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占深圳GDP的比重为2.49倍,较2015年增长12.66%。2016年至2017年6月底,深圳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1394.53亿元,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金融的血液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逆势增长提供了保障。

  助力创新驱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前不久,在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华大基因成为次新股中的明星,以上市后连拉19个涨停板、市值接近机构投资者预估的“天花板”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瞩目。

  专注于基因测序诊断和研究服务的华大基因,是全球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资源的多组学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医疗服务运营商。

  上市之前,中国人寿、华夏人寿、深创投、上海云锋、同创伟业、苏州软银、深港产学研等知名机构就纷纷进驻华大基因。上市之后,华大基因已经成为A股基因测序龙头。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公开承诺,其个人在五年内不会减持华大基因的股票。

  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影响深远。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一环,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在成立七年多来,不断为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七成。

  华大基因董秘徐茜对记者表示,上市后公司拥有更大的平台,对业务发展、品牌影响力提升等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华大基因目前采用的是全球业务布局,上市后通过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华大基因的全球知名度。同时,上市公司的机制增加华大基因与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沟通、互动,提升公众对公司的了解。

  “未来,华大基因希望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能够覆盖更多地区,杜绝天生残疾、遗传性基因疾病,同时基因检测继续能够覆盖更多重疾,用基因科技推动精准医疗,加强肿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她说。

  华大基因的强大在于其对创新领域的大量投入。其实,以资本市场为依托,深圳非金融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多年保持高位,稳定在340亿元左右,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2016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超过5%的有56家,超过10%的有22家。其中,80%以上的都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

  创新投入驱动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同样功不可没。近年来,深圳把创新提高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强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多项鼓励创新的措施,补足基础研究的短板,又在2017年起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对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布局。目前深圳共有近百家战略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方面,主要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

  并购重组跨界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场经济潮起潮落,每个行业都有高潮也有低谷,并购重组则有助于熨平企业利润的巨幅波动,并在供给侧改革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深圳本地企业梦网科技2015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入资本市场,当年就使原来巨亏2.58亿元的被并购企业实现盈利9800多万元,次年(2016年)实现利润近2.5亿元。

  这家公司运营着国内目前最大的企业云通信平台,专注于企业移动通信能力建设,包括文字,语音,视频及流量业务。当你存取款后收到的银行短信,注册摩拜单车时收到的短信验证码,或是快递签收到的短信提醒,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梦网科技在背后提供运营支撑服务。

  “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得以快速上市,同时上市公司也实现了产业升级。”梦网荣信董事长余文胜告诉记者。梦网科技重组荣信股份实现上市后,上市公司更名为梦网荣信。在2007年上市后头几年中,荣信股份一直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可后来电力行业产能过剩,荣信股份由盈转亏,经营业绩一落千丈,陷入泥潭。在重组以后,梦网科技不断剥离亏损资产,主营业务由传统电力电子设备制造业务向移动互联网业务成功转型。上市公司基本面因此大幅改善,可持续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据梦网荣信18日晚公布的2017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55亿元,业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今年上半年,梦网荣信先后转让以及出售了5项电力电子业务不良资产,退出落后产能,公司证券简称21日因此由“梦网荣信”变更为“梦网集团”。

  谈起上市对企业的帮助,余文胜感慨万千。“成为上市公司增加了企业的公信力,融资能力更强,更有利于整合上下游行业资源。上半年公司收购了深圳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来将发力移动视频技术,构建更加立体的云通讯服务平台,在5年内力求成为全球领先的云通信服务商。”

  在培养新经济、新动能的同时,重组和再融资同时帮助深圳企业迅速成为行业龙头。国内快递行业巨头企业顺丰控股通过重组上市登陆中小板,成为板块内细分龙头;比亚迪在2011年中小板上市,2010年底全年营业收入仅48亿元。上市后,公司先后实施三次公司债和一次增发,融资额达219.73亿元,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上市后5年,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近年来,深圳本地的一批LED的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全国LED产业发展整体放缓状况下,依靠并购重组,从原来单纯从事LED显示屏制造的企业向下游广告业务延生,业绩逆势保持高速增长。

  资本放大品牌优势,传统行业焕发活力

  面对当前经济转型期的压力,深圳本地传统行业上市公司迎难而上,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为深圳经济加添一笔时尚与靓丽的色彩。

  2016年,服装行业整体发展有所放缓,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1021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2015年回落2.5个百分点。面对复杂的行业形势,深圳服装行业上市公司歌力思通过转型调整,创新升级,依然实现了强劲增长,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3.84%和153.15%。

  从1996年品牌创立,歌力思已经走过21个春秋,并于2015年成功上市。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歌力思品牌的成长离不开深圳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相应的面料辅料、配套加工等产业资源非常充足,这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上市之前,歌力思只有1个品牌,上市后借助资本收购了4个国际品牌。借助当下消费升级浪潮,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做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级时装品牌集团。

  “为寻找持续发展的新机会,歌力思完成了对电商代运营企业百秋网络的收购,借助其互联网运营能力拓宽现有品牌网络销售和品牌推广渠道。在2016年当中,公司网络销售金额为7361.9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3%。”夏国新说。

  “作为上市公司,可以推出相应的股权激励措施,稳定现有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夏国新表示,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设计研发人员达到146人,分别来自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公司人才梯队进一步完善,人员结构和设计水平进一步优化。

  事实上,大量知名品牌服装企业的集群已让深圳在国际时尚舞台崭露头角。2016年时,深圳就拥有服装企业3000多家,品牌1000多家,2016年实现销售总额2000多亿元,出口近百亿美元,特别是深圳女装,在中国处于引领地位,中国一线城市大商场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深圳市支持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升级项目达到456个。歌力思的成功也并非孤例,深圳还有不少传统优势上市公司,个个都具备孵化“金蛋”的能力,一组经营业绩往往最具备说服力。钟表上市公司飞亚达A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4532万元,同比增长66.3%;内衣上市公司汇洁股份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37.76%;珠宝企业爱迪尔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119.93万元,同比增长28.44%……

  消费已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这一稳中向好趋势为深企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今年以来,消费增长稳健,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今年上半年,消费增速为10.4%,投资增速为8.6%,消费增速自去年5月起连续跑赢投资增速。二者增速水平的差异暗示,投资和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指出。由此可见,消费驱动外加资本市场助力,深圳本地传统优势上市公司将持续焕发新活力。

  目标瞄准海外,发力全球融资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敢于开拓的深圳企业大胆走出去,把目标锁定于海外资本市场。目前,深圳本地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已经达到115家,一批企业已经成为海外市场的龙头。

  与深圳一水之隔的香港成为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16年年底,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市场吸引到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51%,占港股市值的63%。而2004年6月份上市的腾讯显然已经成长为香港市场的科技龙头。

  腾讯控股上市时的股价仅为3.7港元,伴随着公司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腾讯控股走出一根趋势向上的漂亮K线,上市13年期间股价涨幅高达500倍。其中,腾讯的市值在2013年的9月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5年4月迈过2000亿美元,今年5月8日突破3000亿美元,如今腾讯的市值已经接近4000亿美元。腾讯股价的持续上涨为海内外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回报,同时也折射出深圳活力十足的民营经济。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深圳不少具备实力的上市公司选择发行A+H股两地上市,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其中包括金融行业的招商证券、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交通运输行业的深高速、广深铁路、比亚迪,以及万科、中兴通讯、中集集团和东江环保。

  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一些A股上市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小板、创业板公司2016年海外收入分别达到794.98亿元、162.30亿元,同比增幅25.29%、22.82%。“同在业务类型和方式上,一方面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产能输出转化,由以制造业为主导逐渐扩展至建筑业、租赁服务业和零售业等;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实施海外并购的步伐明显加速。”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协力共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目前,深圳资本市场的建设已经领跑全国。记者从深圳中小企业服务署获悉,截至7月31日,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377家,首发募集资金合计3163.83亿元。其中境内上市企业262家(上交所主板19家,深交所主板59家,中小板107家,创业板77家),境外上市115家。深圳上市公司总量,以及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量均排在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

  取得如此硕果,政府长期以来的支持引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我市中小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措施》,深圳中小企业服务署致力于积极组织企业培训,为企业上市提供引导;组建专家团队,帮助企业上市少走弯路;协调解决上市前的改制问题,完善企业合规性。可见,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本地企业上市培育机制,为深圳上市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作为监管部门,深圳证监局致力于培育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13年,开始倡导和推动公募基金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2014年,以发挥上市公司内审部门作用为切入点,提升上市公司自我规范能力;2015年以来,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联合上市公司协会在深圳上市公司中倡导建立信息披露委员会。

  当前,深圳上市后备梯队依然充足。截至7月31日,深圳登记备案的拟上市企业409家。其中7家企业已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等待挂牌上市;45家企业已向证监会递交股票发行申请文件;87家企业已在深圳证监局辅导备案;270家企业处于改制期或已完成改制尚未辅导。

  针对深圳的重点后备上市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覆盖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全程的服务体系,上门调研一对一辅导交流最新政策,协调推进上市进程。同时,针对新兴行业或新模式企业,举办行业或专题上市研讨活动,交流新兴行业上市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解决路径。2016年以来,一对一调研辅导172家深圳拟上市企业;举办10余场行业或专题研讨活动,涉及互联网+、医疗、文化等新兴行业和VIE回归、电商上市等热点专题。

  “针对尚未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或项目,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其他机构,搭建全国性场外投融资对接平台,通过线上展示、线下路演方式,将优质早期企业和项目推荐给投资人。现在已覆盖全国近30个省、60余个高新区。其中,联合深圳高新区目前已举办19场路演活动,展示105个企业或项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指出。

  近5年来,深圳企业挂牌新三板热情高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欣欣向荣。2013年年底,监管层放开了挂牌新三板企业的地域限制,凡是在境内注册的、符合挂牌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挂牌转让。随着新三板的扩容,自2014年以来,深圳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以每年200余家飞速增长。截至7月28日,深圳上市培育办备案登记拟挂牌新三板企业1053家,其中已挂牌791家,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11283家)的7.01%,挂牌企业累计定向发行股票516次,融资额合计325.88亿元。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 平 范京蓉 熊子恒)  


382家上市公司,深圳需要更大容量的机场!




布局国际化初见成效

未来发展被各方看好

过去两个月内,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动作频繁。为推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参与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8月11日,深圳市交委、深圳机场集团、海南航空三方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海航将依托深圳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在深战略布局及航线网络拓展。今年10月起,海航将在深增放3架B787-9宽体机;而作为深圳机场主基地航空公司之一的深航,9月25日也迎来了其首架宽体机,这些都为将来深圳机场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奠定了基础。就在过去一周内,“深圳—布里斯班”、“深圳—莫斯科”两条洲际航线相继开通,至此深圳机场洲际远程航线已达到10条,国际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随着各航空公司在深圳国际航线市场接连发力,今年深圳机场新开国际航线数也有望超过去年,预计到今年底,国际和地区航线将达到40条。


深圳机场国际化布局接连发力,在机场密集的珠三角航空市场泛起了涟漪。深厚的产业基础、庞大的市场需求叠加深圳的雄心,让人们对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的后续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

机场综合竞争力对深圳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航空运输发展的基础,同时航空运输的发展可以加快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集散,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近日网络上一篇关于纽约都会区多机场运营分析文章中的观点。


回过头来看深圳,这一观点同样适用。深圳地处粤港澳城市群的核心位置,区域内除了深圳机场,还分布着广州、香港等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但依靠深圳良好的经济发展,深圳机场客货运业务始终快速发展。按照最新的全球机场业务量排名,2016年深圳机场旅客量排名全球第40,货运业务量位居全球第24。


“无论是深圳独特的区位条件,还是深圳强劲的经济发展需要,抑或是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都必须有完善的民航基础设施供给和国际化的民航服务作支撑。”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计显示,2016年深圳GDP超1.9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6.74万元,居全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同时,深圳也是我国外贸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其出口规模已连续24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国际化城市特征愈加明显。


近日,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中国平安、华为、正威、招商、万科、腾讯等27家深圳企业榜上有名。此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7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于深圳。近两年,深圳阿里中心、百度国际总部、高通创新中心等国内外科技巨头也纷纷将国际总部、区域总部或职能性总部设在深圳,总部经济正在深圳强势崛起。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影响企业总部择址决定因素中,机场作为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机场不仅为所在城市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重要通道,也为企业总部信息流、人流、物流的快捷、有效流动提供了坚实保障。以新加坡为例,其是东南亚最为著名的总部聚集地,全球有7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作为基础设施保障的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亚洲重要的航空枢纽,启用36年来,总客流已超过十亿人次,相当于新加坡人口约180倍。其中2016年旅客量达5869.8万人次,位居全球第17位。


截至去年底,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46家,2017年超过382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大多有着广阔的海外业务市场,对外商务往来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机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决定了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更成为影响深圳国际营商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深圳总部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影响。

国际化有助于提升深圳机场综合竞争力

深圳机场作为国内最早由地方政府自主投资建设管理的机场之一,虽然过去20多年业务快速发展,但受限于此前“干线机场”的定位,航空主业结构失衡严重,国内航线发达,国际航线偏少,国内客流成为支撑深圳机场业务增长的唯一“动能”。


面对近年来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带动全国主要城市航空出行市场快速发展的局面,如何在深圳民航领域实现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转变,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深圳机场结合深圳国际化城市发展要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提出了打造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目标,将通过全面提升机场国际化水平,补短板、调结构,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的功能。


“深圳机场有责任、有能力肩负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华昱集团总裁麦庆泉对此一直十分关注。他说,加快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通过开通更多航线航班,吸引国际组织、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入驻深圳,可在更高层次上提升服务能级和发挥机场基础平台的作用,是服务深圳城市发展,服务国家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广东省、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2016年,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机场定位正式由“干线机场”升格为“国际航空枢纽”。全新的发展定位让深圳机场迎来了国际业务发展的黄金期,仅去年一年,深圳机场就新开和加密了19条国际航线,当年机场国际(不含地区)旅客同比增长34%,其中既有深圳机场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民航局、广东省、深圳市及相关部门对深圳机场国际化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去年深圳机场多条新开洲际航线的首航仪式,深圳市主要领导均到场支持,充分显示了对机场发展寄予的厚望。在新的增量驱动下,深圳机场发展冲劲十足,2016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四千万大关。


今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深圳机场国际化发展支持力度不减。深圳市相关领导多次拜访中国民航局,就深圳民航发展、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内容交换意见、争取支持。今年5月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了“要提升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化水平,形成珠三角地区五大干线机场等协同发展的世界级机场群”的目标,这既为深圳机场国际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赋予了深圳机场在广东和深圳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中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今年深圳机场国际化继续大步向前,前9个月已开通9条国际客运航线。年内,深圳直飞洛杉矶、凯恩斯等多条国际航线还将开通,全年深圳机场新开国际航线数、国际旅客量均将超过去年,国际业务规模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圳机场在国际化布局方面已初见成效。


据悉,围绕打造面向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目标,深圳机场除了不断扩大国际航线供给,目前还启动了T3航站楼适应性改造、新一期扩建工程建设,并正积极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等配套政策在深圳机场落地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将带动机场业务量持续增长,也将全面提升深圳机场的资源供给和综合保障能力,有助于深圳机场进一步“做大做强”航空主业,提升机场作为城市重要战略基础性设施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起飞

深圳机场发展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机场在国际航线的布局,令珠三角机场格局发生微妙变化,有人也提出这样的疑问:珠三角区域内是否适合有多个枢纽机场,深圳机场做大做强是否会加剧区域竞争,不利于珠三角机场群竞争力的提升?


对此,多位业内外人士普遍认为,珠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达、航空出行市场潜力巨大。在他们看来,深圳机场布局国际航线市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既是机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圳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体现,更是市场化力量的体现。


“深圳发展国际航线最大的优势在于市场,需求侧市场的有力支撑和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是深圳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优势。”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我国机场群的发展,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与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发展模式下,一个大城市出现不同定位与功能分工的枢纽是合理且有必要的,一个城市群内出现多个枢纽机场也同样是可行的。


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也多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代表委员呼吁将深圳宝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打造为国际航空枢纽,以“双枢纽”格局共同做优做强,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布局,促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在麦庆泉等代表、委员看来,珠三角旺盛的航空市场,可实现区域各大机场协同发展,并非一定要坚持以往的广州、深圳两大机场国际、国内各有侧重、此消彼长的发展方式。


虽然深圳机场现在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航线数量及业务规模和香港、广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深圳机场在发力国际化方面积极进取的姿态和旺盛市场需求之下的良好发展态势,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好深圳机场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深圳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三角机场群、城市群打造中发挥的作用寄予期望。


国际航空业组织IATA Consulting预测,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3亿人次和1000万吨,而现有机场年保障能力不足2亿人次,有3300万客流量不能得到满足。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教授表示,深圳机场加快发展,可以缓解香港、广州机场面临的市场、服务等压力,能显著提升珠三角机场群的综合保障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之下,深圳机场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在其国际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后,可以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基础设施服务,从市场供给和服务发展两方面更好地推动区域内机场群和城市群联动发展。


相比广州和香港机场,深圳机场位于湾区岸线中部地带,是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城市群交会地,区位优势明显,而且深圳机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同时实现多种交通方式联运,这样一来既扩大了深圳机场的客源腹地,也进一步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支撑意义。


今年的8月18日,在广东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连接珠江东西两岸(深圳机场码头—中山港客运码头)的深中“水上巴士”正式通航,深圳机场对珠西片区的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穗莞深城际轨道交通深圳段8月也已全面开工,全线预计2018年年底开通。届时可从深圳机场经过东莞,直达广州新塘。近期,备受关注的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的站点设置也正式确定。根据方案规划,深圳境内将设机场北和西丽两站。随着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全面接入深圳机场区域,未来借助空铁联运,可以推动形成以深圳机场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经济圈和城际交通圈,同时也将进一步扩大深圳机场对粤西北地区的有效辐射,让深圳机场成为周边沿线城市居民航空出行的主要选择。


“深圳机场发展得好,有助于借助市场化力量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区域航空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与当前供给侧改革相吻合。”深圳市政协委员、交通专家王雪认为,深圳机场以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交通基础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让地区居民享有更多出行便利和实惠,也能够更好地支撑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对提升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

各方观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航空枢纽需要构建适度竞争、分工协作的多枢纽航空系统。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周顺波在撰文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市场规模领先全球,不仅得益于需求,也由于区内各大机场保持适度竞争,提升了服务效率并降低区域航空成本。他认为,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航空枢纽过程中,“需要构建适度竞争、分工协作的多枢纽航空系统,避免行政或市场垄断而降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涌海:机场业务量增长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深圳国际航班增加是自然的。


中银国际英国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涌海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机场客流量和货运量的增长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他表示:国际航班的多少,实际上取决于一个地方本身国际业务的多少。如果客商可以直接到深圳做生意,就不需要从香港中转。随着深圳这座城市知名度的提高,随着产业的国际化,深圳国际航班增加是自然的。你也很难去在深圳、香港之间做一个划分,比如规定到香港坐国际航班,在深圳乘内地航线,这个显然不可行。


企业员工:太希望能在深圳坐上直飞的国际航班。华为3年前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其员工人均一年出差4次,出差最多的员工一年飞行123次!华为全员出差足迹遍布全球,覆盖205个国家。曾在华为海外市场部工作多年的腾生这些年频繁往来西欧、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地区,过去几年,他每次出差要么从香港走,要么从广州出发,很不方便。他说,在深圳有一大批像他这样常年往海外飞的企业员工,太希望能在深圳坐上直飞的国际航班,节约个人时间,提高企业效率。


旅游业从业者:深圳国际航线多了,深圳旅游经济也能进一步发展。在深圳从事十多年欧洲游工作的童江表示,深圳去海外旅游的人数一直在快速增长,还有不少人从周边省市坐高铁过来,从深圳出境去香港坐飞机。“如果深圳的国际航线多起来,游客都会很高兴能在深圳直飞世界,深圳的旅游经济也能进一步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