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建湾区联合大学!深大校长李清泉的建议火了!

深圳梦 2019-10-07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领域合作紧密,但教育和科技领域合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建议,粤港澳三地政府、大学合作,社会参与,创建一所新型联合大学——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事实上,该建议由6位粤港澳高校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李清泉作为建议的执笔人,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将它带到全国两会。该建议得到不少高校管理层、专家学者的支持。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高校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崛起,创建湾区联合大学有重要意义,但操作起来估计会面临不小的难题,需要各方力量推动解决。


▲深圳大学

存在问题:

粤港澳教育科技合作明显滞后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高等教育是重要支撑。放眼世界,大湾区的崛起都离不开“最强大脑”——高校群,硅谷崛起的本质就是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等进行人才聚集、资本汇聚、技术转化不断正反馈和强化的过程。有数据显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总数分别为95个、80个、100个、160个,其中排名全球50强的高校分别有3个、4个、1个、4个,排名全球100强的高校分别有3个、9个、2个、5个。粤港澳大湾区入榜的高校均来自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的支撑和高等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粤港澳大湾区不是靠资源,而是靠科技和创新来驱动,高等教育和高素质人才是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李清泉说。


▲深圳大学城


他认为,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科技领域合作明显滞后,未能形成与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也未能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三地的高等教育,由于行政体制的限制,交流合作还是比较少,另外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平衡,对于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今年两会期间,李清泉提交“关于创建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建议”,建议成立湾区联合大学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与枢纽,以打破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参与发起该建议的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认为,教育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已成为趋势,“单个学校的资源有限,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做到互补共生、协作发展,非常有必要,这样才可以做强竞争力、吸引力。”而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这种合作共享提供了基础。


除了李清泉和李凤亮,参与发起该建议的高校人士还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卫炳江、澳门大学教授余成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此外,还有19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为这份建议的提出担任了咨询专家。


▲南方科技大学

代表建议:

“虚实结合”创建“湾区联合大学”


湾区联合大学与传统大学有何不同?“它既不是传统大学,也不是虚拟大学,而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型大学。”李清泉表示,湾区联合大学是一所由中央政府授权,粤港澳三地政府、大学合作创办,社会广泛参与,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是各加盟大学的延伸与会聚,是高度开放、包容的合作枢纽与共享平台。


所谓“实”,他建议,湾区联合大学要有实体校园,校园可建设在深港边界河套地区、珠海横琴或广州南沙等地,设立区域性高等教育协调组织和专门基金组织。湾区联合大学可集聚粤港澳三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组建联合学院


所谓“虚”,即以联合大学为平台,粤港澳三地高校可实现学分互认与转换,推动三地学生的深度交流,从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各校教师还可以在基金支持下开展科研合作和设备共享等,充分利用三地政策和优势探索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李凤亮认为,以“虚实结合”方式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是一种创新,“各个高校已经是实体大学,没有必要再建一个纯实体的大学,而是需要用创新的机制来弥补各个大学的不足。”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湾区联合大学怎样运作和管理?李清泉在建议中提出,可实行基金会支持、理事会领导、执行委员会负责的管理体制。粤港澳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可共同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基金”,用于支持湾区联合大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教育与科技合作项目的推进以及必要的日常办学开支,也用于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专门的学生交流交换奖学金,资助合作研究课题、教师互聘互访、学分互认、产学研合作等费用。理事会由三地政府、大学、企业相关人士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执行委员会为学校最高行政执行机构,由3到5名联盟高校代表组成。


▲北京大学。

专家观点:

需解决办学经费等不少难题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进而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崛起,有其现实意义。但要具体操作,估计会面临不少难题。


“几个地方的政府对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怎么看,意见是否一致;高校自己是否有意愿参加;教育经费从哪里来,教育资源引进后投向哪里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考虑,实施路径、细节等也需要讨论、完善。”李凤亮表示,建设湾区联合大学有重要意义,希望社会各方力量可以共同讨论、完善,推动其实现。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认为,三地政府的意愿、办学费用、地点、理念差异、办学“话语权”等,都是建设湾区联合大学面临的难题。在林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需要湾区高校的联合发展。这种联合也可以通过在各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中加入“粤港澳元素”相关课程等途径实现,“例如在广东的大学里开设港澳经济,或者在香港、澳门的大学里开设相关专业,让学生了解内地经济。”


据林江介绍,粤港澳部分高校已经在做上述尝试,比如中山大学就开设了公选课,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发展,包括产业高端化发展遇到什么难题等。他建议,粤港澳高校可以在诸多课程中加大对“粤港澳元素”的设置,“比如在传统的财政学、税收学中加入对港澳税制的介绍和研究。老师在讲这些内容时,就会介绍到三地的融合发展。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缺乏“灯塔式”的大学来支撑,“所谓灯塔,就是一定要站在科技和世界的前沿,要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比如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都是灯塔式的大学,是重大科技创新的源头。”


知多D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市区)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 ,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其中香港、广州被全球最为权威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深圳被评为世界二线城市。

文章来源:蛇口消息报


光明日报; 期待创建一所粤港澳湾区联合大学——访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代表 

3月2日,《光明日报》综合新闻版刊登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的访谈——“期待创建一所粤港澳湾区联合大学”。



新代表  新委员  新期待


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微笑的脸上,窗外一片寂静,不仅是深大校园,整个深圳也已是“人去城空”。距离除夕只剩一天了,但李清泉一早就来到办公室。到深大工作5年多来,他的忙碌正在开花结果,深大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春节过后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刚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清泉无暇享受寒假。



33岁晋升教授的李清泉拥有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他当过大学的科技处长,34岁就先后担任一所行业院校的校长助理和副校长,2000年8月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就任深圳大学校长,一路走来,经历过行业院校、综合性院校以及地方院校等多种类型的大学,积累了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刚到任时,深大正面临着科研能力弱的“内忧”和深圳市准备高水平创建一批新型大学的“外患”,李清泉意识到,深大如不能从特区高等教育的“独子”变成“长子”,便只能沦为“弃子”。于是,深大在全国的地方性高校中率先开始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2012年9月至今,深大先后出台200多项改革举措,涵盖大学制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创新、科研绩效评价、管理服务改善等办学治校的所有方面。“我们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讨论形成所谓的完美顶层设计和方案,而是基于丰富的管理经验,成竹在胸,采取‘想好一项做一项,成熟一件推一件’的策略,通过推进一项改革解决一项问题的方式,实现化整为零,聚沙成塔,尽可能地减少改革阻力,最终达成改革目标。


2017年,深圳大学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1项,全国高校排名第23位;SCI论文数量全国高校排名第48位,增速位列全国第2;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新增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这些科研指标和学科建设的成果表明深大正在朝着2012年建校30周年之际确立的“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办学目标坚实迈进。


▲SCI论文排名


▲深圳大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发文排名


大半辈子都在办大学的李清泉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想建议创办一所特别的大学——粤港澳湾区联合大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在李清泉看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领域合作紧密,但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明显落后,未能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更让他感到忧心的是,近年来港澳地区不少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不强,对内地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了解不多。同时,内地高校现有合作交流项目对港澳年轻学子的吸引力不足,粤港澳学生普遍缺乏在区域内开展交流的意愿,特别是高等教育对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为此,李清泉设想以湾区联合大学为平台,加强粤港澳学生交流,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以湾区联合大学为驱动,打破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体制壁垒,实现大湾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以湾区联合大学为抓手,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和科技合作枢纽,增强粤港澳高等教育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


湾区联合大学应该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李清泉兴奋地描绘道:这是一所由中央政府授权,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学合作创办,社会广泛参与,以一定实体校园和运行机构为依托,跨区域、多校园、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的联合大学。湾区联合大学是各加盟大学的延伸与会聚,既不是传统大学,也不是虚拟大学,而是一所“虚实结合”的新时代新型大学,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融会人类先进文明,高度开放、包容的合作枢纽与共享平台




转载来源:光明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